03.07 太平天國猛將如雲,最厲害的五個人分別是誰?

娛樂小嘰裡咕嚕


太平天國運動能夠席捲清朝半壁江山,歷時長達14年之久,這一切絕非偶然。除了有牢固的群主基礎外,還湧現出一批驍勇善戰的傑出將領。他們帶領太平軍浴血奮戰,南征北討,塑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如果要對這些將領做一個排名的話,個人認為最厲害的前五名應當如下:

第五名 身先士卒蕭朝貴

蕭朝貴是廣西武宣人,與楊秀清是至交好友,靠種山燒炭為業。洪秀全在紫荊山宣傳拜上帝教期間,蕭朝貴和楊秀清一同入教,成為拜上帝教最早的教眾之一。

1848年9月,繼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後,蕭朝貴假託天兄下凡,成為教眾們頂禮膜拜的精神領袖之一。據說,蕭朝貴雖樣貌醜陋,可作戰時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1851年8月,蕭朝貴乘著大雨傾盆,清軍火器受潮,無法使用之機,率領太平軍在官村與清將向榮展開肉搏戰。蕭朝貴身先士卒,高呼“消滅清妖”的口號,殺入清軍營地,大敗向榮所部,獲得大量軍械輜重。

官村之戰突破了清軍重圍,粉碎了清廷意圖將太平天國困死在紫荊山區的計劃,隨後突出重圍的太平軍攻克了自起義以來的第一座城池——永安州。

1852年,太平軍北上湖南攻佔郴州後,蕭朝貴聞聽省城長沙防守空虛,率領2000精銳抄小路趕赴長沙。8月8日,太平軍對長沙發起進攻,朝貴在指揮進攻時不幸中炮犧牲,年僅32歲。

第四名 北伐主將林鳳祥

林鳳祥,廣西桂平人,是西王蕭朝貴的手下大將。林鳳祥秉承了蕭朝貴身先士卒的精神,每戰當先。太平軍順江南下金陵時,林鳳祥和李開芳作為開路先鋒,率步兵沿江護衛太平軍水師。攻克南京時,林鳳祥首登儀鳳門。1853年5月,林鳳祥受封為北伐軍主將,李開芳、吉文元為副,率軍2萬餘人誓師北伐。北伐軍僅用時5個月殺到天津城下,震動京師,咸豐帝甚至做好了出逃準備。由於洪水決堤,孤軍深入的北伐軍陷入清軍重圍,被迫南撤,以待援軍。可即使是在援軍遲遲不至的情況下,林鳳祥率領北伐軍在清軍優勢兵力的圍困下堅守長達9個月之久,直到1855年3月因彈盡糧絕,被俘犧牲。

第三名 義薄雲天石達開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智勇兼備的人才之一。1852年,太平軍久攻長沙不下,陷入清軍的反包圍圏中。石達開率軍西渡湘江,搶收晚稻充做軍糧,擊敗追剿的向榮大軍,取得“水陸洲大捷”,接應太平軍繞道北上,挽救了太平天國的一場滅頂之災。

1854年,太平軍在西征戰場節節敗退之際,石達開接替賴漢英擔任西征軍統帥,在九江、湖口兩次大敗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湘軍,還差點活捉湘軍統帥曾國藩。太平軍順勢攻取了江西的八府五十餘縣,開拓了一大糧餉基地。石達開根據形勢,因地制宜,在安徽、江西等地設官理民,開科舉、選人才、定稅法、整軍紀,建立了郡、縣、鄉三級地方行政管理體系。

天京事變發生後,石達開不顧個人安危,入京勸說北王韋昌輝停止濫殺,遭到瘋狂報復,僅只身縋城而出,一家老小全部遇害,憤而起兵討伐。天王洪秀全誅殺韋昌輝後,請石達開回京主政,封他為義王。但又害怕石達開大權獨攬,故意處處予以鉗制。石達開恐再遭不測,於是選擇率部出走,最終兵敗大渡河畔。

第二名 少年英雄陳玉成

陳玉成,廣西藤縣人,14歲跟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成為童子軍首領。1854年6月,太平軍進攻武昌受挫,年僅18歲的小將陳玉成率領五百健兒,繞道防守薄弱的東門,用繩索縋城而上,佔領城頭並打開城門,迎大軍入城,立下首功,擢升為殿右三十檢點。

1856年,陳玉成隨燕王秦日綱解救鎮江之圍,為了能與城內取得聯繫,陳玉成自告奮勇,充當信使,乘坐小船捨生忘死,突破清軍槍林彈雨般的攻擊,與城內守將吳如孝取得聯繫,隨後裡應外合,打敗清軍,順利解圍。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又擔負起振興天國的重任,1858年8月,他和李秀成相互配合,大敗清將勝保、德興阿,摧毀江北大營。隨後回軍三河,擊敗“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部,殲滅湘軍精銳6000餘人,李續賓兵敗自殺,取得“三河大捷”的勝利。

1859年,陳玉成率軍收復六安,生擒安徽巡撫李孟群。1860年4月,陳玉成與李秀成等分五路出擊,大破清軍江南大營,統帥和春兵敗自盡,悍將張國樑相繼而亡。可惜不久後,安慶失陷,陳玉成因救援不利被罷免官職,其後輕信叛徒苗沛霖的謊言,中伏被擒,壯烈犧牲。

第一名 絕世奇才楊秀清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自幼家貧,父母雙亡,以種山燒炭為生。楊秀清頗富謀略且野心勃勃,加入拜上帝教後,不甘久居人後。1848年3月,正當馮雲山被捕下獄,洪秀全避禍廣東,拜上帝教群龍無首,即將解散之際,楊秀清利用“降僮術”,假扮“天父下凡”曉諭教眾共克時艱,排除萬難,接受“上天”的考驗。由此取得了代“天父傳言”的特權,成為拜上帝教中“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楊秀清天縱英才,他重視精兵戰略,對參加金田團營的教眾進行嚴格挑選,擇其壯而勇者編入營中,實行鐵腕治軍,按照退伍老兵的描述創立長短兵器配合的陣法,每日勤加操練,這也是太平軍早期以少勝多,屢敗清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田起義後,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的實際控制人,他帶領太平軍突出重圍,北上湖南,攻岳陽、克武昌、順江而下,直搗金陵,建立太平天國割據政權。可以這麼說,是洪秀全創立了太平天國的構想,而將這一構想變為實質的卻是楊秀清,因此太平天國又被清廷稱作“洪楊之亂”。

只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手締造了太平天國的楊秀清卻因野心勃勃,圖謀奪權被洪秀全殺害,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因此而節節敗退,最終步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歷史茶坊


都知道當年太平天國猛將如雲,三國時期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吳國東吳四英將。這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啊 。太平天國也有五虎上將,分別是:李開芳、林鳳祥、羅大綱、黃文金和胡以晃。但是個人認為有所不同,下面來介紹一下個人認為太平天國最厲害的五個人。


第五位,用兵如神的韋俊。韋俊是北王韋昌輝親弟弟。早期就參加了革命隊伍,功勞卓著,地位崇高,受全軍敬佩,在諸王之下,功勞第一要數韋俊。韋俊善於用兵,尤其是他善於在帶領少數兵馬進行防守。是後期天京保衛戰,守城主將。

第四位,飛將軍曾天養。曾天養在天國剛剛創建的時候被封為了御林侍衛,外號喚做飛將軍,後來一直都是天京護衛軍的一把手,這足以證明天王洪秀全對其信任非常啊。

第三位,水戰之王羅大綱。羅大綱雖未讀過兵書,但是富於謀略,善於用兵。當年天王洪秀全不堅持北伐,他說“偏安之君,絕無好下場,大好時機,必須率領人馬進兵中原,席捲海內。如今只滿足天京城稱帝,恐怕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由此可見,戰略眼光可謂卓絕。奈何天國實力不濟,最後也在北伐途中兵敗身死。

第二位,堅忍卓絕李開芳。被封為靖王,李開芳這人驍勇善戰,作戰勇敢之至,李開芳統領太平軍最精銳的部隊,北伐以來,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敵軍層層合圍,還死戰不退,到最後兵敗身死。

第一位,林啟容。林啟容帶領的太平軍將士頂不住蜂擁而來、飯飽力足的湘軍攻勢,九江城被攻陷,已經手無縛雞之力的林啟容和自己的一萬多將士全部被殺,沒有一人投降。曾國藩曾寫信他弟弟,嘆息曰:“林啟容之堅忍,吾輩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這足以證明林啟容,天國第一猛將,毋容置疑。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一起討論。


李二二啊


《天國五王,五虎將傳》

漢末分三國,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吳有東吳四英將。

太平天國可謂不遑多讓。五天王,五虎將聯袂出演,天國之威由此可見!

先看天國五天王!

第一王,東王楊秀清

太平天國開始是洪楊並列。洪就是洪秀全,楊就是楊秀清。洪秀全基本無軍事才能,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他是政治和宗教領袖,而東王楊秀清則是軍事統帥。楊秀清藉助洪秀全思想力量,假託天父附體傳教民眾,扭轉了拜上帝會,因為前期準備不足行將垮臺的嚴重局面。 可謂締造天國第一人。也是太平軍精神領袖。


第二王,悲情英雄,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年少成名,少有大志,最愛讀《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為人仗義疏財,廣交朋友有及時雨之風格。天國建國後被封為翼王稱五千歲。他領軍出征戰無不勝,穩紮穩打,胸懷韜略。為免天國分裂,毅然出走。識時務,有擔當,最後一片石之戰。兵敗被俘。受千刀萬剮而死,可謂可悲可嘆。


第三位,忠王李秀成。

號稱天國第一英才,時人評曰 “李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可謂天國難得有數的全才。更兼為人方正,大氣,還忠心耿耿,為太平天國中期重要將領,中流砥柱。兵敗被俘後,在臨刑前還談笑自若,口述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

李鴻章曾書信予曾國藩,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能得敵人如此敬重,是為人傑。

第四位,舉世無雙英王,陳玉成

絕對的戰將,少年英雄,驍勇善戰。年僅26歲就因誘騙中計,被解送清營慷慨就義可謂英年早逝。其人,作戰風格多變,善於包抄殺回馬槍,被稱“三十檢點回馬槍”。太平天國內訌石達開出走後,獨立支撐太平天國的就是他和李秀成。

死對頭曾國藩這樣評價陳玉成“漢唐以來悍者”,老對手胡林翼也這樣說陳玉成“近世罕有其匹”。

曾國藩曾在奏摺裡說:“天京變亂,天國將完,眼看就要滅亡。沒想到這時陳玉成和李秀成帶領這幫驍悍之徒,再次奮起反擊,偽天朝又多延續了七、八年”。洪仁玕在被俘後的自述中也寫道:“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為。” 他的作用由此可見。

第五位,求王,第一驍將林鳳翔

林鳳祥是死後追封為求王。戰鬥之時,奮勇向前,勇者無懼,是太平天國後期第一驍勇戰將。更可貴的是,被凌遲處死時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五百多刀,一聲不出”時年三十一歲。錚錚鐵骨真英雄。不畏強權偉丈夫。



下面看天國五虎上將

第一位,林啟容

曾國藩曾寫信他弟弟,嘆息曰:“林啟容之堅忍,吾輩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第二位,堅忍卓絕李開芳

李開芳後被天朝追封請王,為人作戰勇敢,李開方統領太平軍最精銳的部隊,北伐,北伐以來,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敵軍層層合圍,還死戰不退,最後兵敗身死。

第三位,水戰之王羅大綱

羅大綱雖未讀過兵書,但是富於謀略,善於用兵。當年天王洪秀全不堅持北伐,他說“偏安之君,絕無好下場,大好時機,必須率領人馬進兵中原,席捲海內。如今只滿足天京城稱帝,恐怕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由此可見,戰略眼光可謂卓絕。奈何天國實力不濟,最後也在北伐途中兵敗身死。

第四位,飛將軍曾天養

太平天國建立的時候,曾天養被封為御林侍衛,號飛將軍。一直都是作為天京護軍首領。深得天王洪秀全信任,但是戰功並不多,個人認為是因為天王關係坐上這個位置。

第五位,用兵如神韋俊

韋俊是北王韋昌輝親弟弟。參加革命非常早,功勞卓著,地位崇高,受全軍敬佩,在諸王之下,功勞第一要數韋俊。韋俊善於用兵,尤其是他善於在帶領少數兵馬進行防守。是後期天京保衛戰,守城主將。

奈何天國就算有五大天王五虎上將,最後還是。沒有成功,沒有推翻滿清的統治。成為中國最後一個農民起義,最悲傷的事例。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沒有明確的治國思路,沒有明確的階級支持,還在中外敵對勢力的聯合攻擊下,最後覆滅,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空留故事於世間。


阿斗不傻


晚清時期,我國面臨內憂外患,外患自然是歐美列強對我國進行的瓜分,內患那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當然,對我國的經濟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江南魚米之鄉,成為了戰爭的重災區。至於太平天國的好壞得失,我們不想評說,這自有公論,人在做,天在看。在筆者看來,太平天國最厲害五個人當屬以下五位:

第一名肯定是東王楊秀清

楊秀雖然只是東王不是天王,但實際上,他是太平天國軍事的主要負責人。至於天王洪秀全,這個人就是一個神棍頭子,最擅長的就是坐享其成,吃喝玩樂,對於整個軍事鬥爭,根本沒有任何貢獻。換句話說,沒有楊秀清,只有洪秀全,太平天國這個名詞可能都不會出現在歷史之中。

太平天國的一系列作戰,都是由楊秀清參與籌劃,負責實施的,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楊秀清是整個太平軍的總司令。楊秀清雖然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當過兵,但是對於治軍統兵卻有著一種極強的天賦,對於軍事的理解,在整個太平天國集團中都是首屈一指。

當別人都忙著擴編軍隊的時候,只有他堅持精兵戰略,對參加金田團營的人進行嚴格篩選,只有最強壯的最勇敢的人才能編入軍營,經過他這樣挑選的部隊才有真正的戰鬥力。同樣,他也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他通過向退伍老兵學習,造初長兵器與短兵器,互相配合互補的陣法,能夠將長短兵器的優勢發揮至最大,這就是太平軍在起義初期能夠讓清軍屢屢吃虧的原因之一。

定都南京之後,隨著洪秀全的生活迅速腐化,天天就在深宮之中,放浪形駭,對於國事全然放手,楊秀清成了整個太平天國的實際掌舵人。這個時候,他的野心被激發了出來,對於9000歲這個稱號,他還想再進步一下,他試圖取代洪秀全。沒想到,被洪秀全反殺,太平天國的第一名將,太平軍的實際指揮官,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內亂之中。

第二名,筆者認為是曾天養

曾天養的存在,就像老黃忠一樣,他50歲方才加入太平軍,是一名老將。但是他人老心不老,作戰時異常勇敢,人稱驍將,每戰必衝鋒在前,在我國古代武將衝鋒陷陣並不少見。但是通常武將都會帶著自己的親兵衛隊,只有這位曾春陽,他是真的單槍匹馬,在西征中戰功卓著。最後,由於馬蹶,被湘軍所害。

第三名,乃是太平軍水戰擔當羅大綱

這也是一個戰爭奇才,他從小沒有接受過軍事及相關教育,但是卻是一個非常有大局觀的將領。當洪秀全進入南京後,就開始驕傲自滿,沒有了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羅大綱竭力勸說洪秀全發動北伐,告知洪秀全做一個偏安之君,是不能長久的,必須得殺進中原,如果只滿足於天京附近,將來是非常堪憂的。這才說服了洪秀全,進行北伐,這個戰略眼光確實非常狠辣,只可惜太平天國的實力不行,最後,在北伐途中兵敗身亡。

第四,李秀成

這是一個被外界稱為天國第一英才,帶兵打仗內政,都不亞於李鴻章的人才。在太平天國後期一人獨立支撐起太平天國的天空。李鴻章曾在書信中盛讚李秀成是一個英雄人物,能夠得到敵人的誇獎,李秀成的實力可見一斑。

最後一位乃是英王陳玉成

是太平天國後期與李秀成組成太平天國雙璧的兩位大將,作戰風格多變,擅長殺回馬槍,在他和李秀成的勉勵支撐之下,太平天國多延續了7到8年。

正是因為有著五虎上將在,太平天國才能堅持14年之久,如果人人都像洪秀全之流,那麼太平天國,絕不會翻起那麼大的水花。


歷史評說


太平天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民間起義,其時間達14年之久,其影響範圍達到江南的多處地域,如此現象的產生,離不開太平天國內幾位優秀將領,今兒咱們就來說說自己心目中,太平天國最厲害的五位將領。

第一名,東王楊秀清

為什麼將楊秀清排在第一,其原因就在於楊秀清是太平天國初期的領導人之一,雖說洪秀全貴為天王,但洪秀全只起到了政治和宗教的領袖,而東王楊秀清則是軍事方面的領袖。換句話說:倘若沒有東王楊秀清,這太平天國能不能成還是另外一回事兒呢。


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建制之後,被封為東王,實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除去洪秀全,其餘人員都歸他管制,特別是在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久居深宮不出,太平天國的大小事務其實都由楊秀清一人負責,其實就是當時太平天國的掌舵人。但只可惜,時不我待,沒過幾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了內訌,楊秀清想取代洪秀全的位置,結果不成,反遭洪秀全清理,於是,楊秀清被韋昌輝誅殺,一家老小皆被清理,可謂慘不忍睹。


第二名,關二爺曾天養

有人說以曾天養的實力,完全可以排第一位,但在我看來,倘若沒有洪秀全和楊秀清這搭好的大的框架,其餘人等也都是小打小鬧,雖說曾天養作戰勇猛,但依舊只是個猛將。曾天養曾多次單槍匹馬,闖入清營,無所畏懼,直取清營悍將首級,就這勇猛勁兒,排在第二名,也是可以。


第三名,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和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支柱,而李秀成也是號稱太平天國第一英才,無論是用兵還是政治外交,都非常有手段,不僅如此,為人還非常正氣,作為太平天國的重要領導人,也為太平天國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為關鍵的是在被清兵俘獲後,從來都面不改色,笑對行刑,實乃真漢子。

第四名,英王陳玉成

陳玉成也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之一,驍勇善戰,多次對清軍產生創傷,他與李秀成乃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支撐力量,就連曾國藩都曾說過,太平天國若不是因為這二人,早就完蛋了。由此可見,陳玉成的能力有多大。

第五名,林鳳祥

作為統帥的林鳳祥,作戰勇猛,在金田起義時期,就一隻跟隨著西王蕭朝貴,打仗時經常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在攻打南京時,第一個衝破鳳儀門,迎接天王入城,但在後來因攻克天津失敗,南撤時被清軍包圍所俘,後來在北京也被處以凌遲,死後被追封為求王。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統帥五虎:

1.楊秀清。東王,左輔正軍師,節制諸王。太平天國前期實際上的軍事政治領導人,當時,洪秀全更像是虛君制的君主,東王才是處置軍國大事的核心領導人。太平天國後期軍師洪仁玕評論說:"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

2.石達開。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二十四歲西征大破曾國藩湘軍,逼得曾國藩幾乎跳水自盡,三十二歲為救三軍將士性命英勇就義於成都。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完人,是偉大的軍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武術大家。李秀成談及各王優劣才能時"皆雲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

3.李秀成。忠王,開朝真忠軍師,太平天國中興元勳。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4.陳玉成。前軍主將,英王。三河鎮之戰全殲清軍六千多人,兇悍一時的李續賓自縊而死,使得湘軍元氣大傷。清將胡林翼稱”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後被叛徒苗沛霖誘騙中計,26歲英勇就義,從此,太平天國再難興盛。

5.蕭朝貴。西王,右弼又正軍師,僅次於天王、東王。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李秀成把蕭朝貴的軍事才幹概括為八個字:"勇敢剛強,衝鋒第一"。在當時軍事對峙的雙方,不管是太平軍,還是清軍陣營,都把蕭朝貴描述成一個孔武有力,不避槍林彈雨,勇於衝鋒陷陣,攻必克、戰必勝的農民軍事家。

將領五虎:

1.曾天養。秋官又正丞相,追贈烈王。年逾五十參加太平天國,濃髭長鬍,驃悍異常,軍中號為驍將,有黃忠遺風。西征中戰功卓著,曾天養飛矛直刺塔齊布時不幸馬蹶,為湘軍親兵所害。

2.羅大綱。官至冬官正丞相,追贈奮王。天地會首領,後歸順洪秀全,羅大綱在鎮江之戰和九江之戰中立下大功,後在蕪湖戰役中受傷病逝。羅大綱不僅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其政治才能也高出很多將領,尤其是對北伐的看法都一一應驗。

3.林鳳祥。官至天官副丞相,追贈求王。太平天國金田起兵以來先鋒大將,北伐統帥,以兩萬人的兵力幾乎打到清朝的大本營,也算是軍事史上的奇蹟。

4.李開芳。官至地官正丞相,追贈請王。太平天國金田起兵以來先鋒大將,北伐副統帥,與林鳳祥以兩萬人的兵力幾乎打到清朝的大本營,也算是軍事史上的奇蹟。

5.胡以晃。豫王。廬州之戰殺死清軍悍將江忠源,以主帥身份取得廬州大捷,因功被封為豫王,成為太平軍中除了首義五王之外,第二個被封王的將領(第一個為燕王秦日綱)。




靖遠0204


曾天養(1790年—1854年),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著名悍將,因作戰過於勇猛悍不畏死,被譽為“飛將軍”,所部兵馬多充當前鋒,被稱為“虎頭軍”。曾天養家庭條件很不錯,應該算是小康家庭,基本溫飽沒問題。要知道,馮雲山去紫荊去傳教時,就住在曾天養家,開支不一般。金田起義時,曾天養已經60歲,本該在家帶孫子,享受著天倫之樂,可他非要上陣殺敵,建功立業。不過,曾天養具有這實力,他“濃髭長鬍”、“臂力過人”,若是單挑或群架,隨便收拾幾個小青年沒問題。所以,宣傳專家馮雲山的影響下,曾天養決定入拜上帝教,一起幹一番偉業。

1854年4月,湘潭獲勝使曾國藩一掃靖港慘敗之恥辱,信心滿滿,經過短暫休整後,他立刻讓水師大將褚汝航(當時地位高於楊載福、彭玉麟)率軍北上,試圖拿下嶽州,打通進入湖北之路。此時,與褚汝航一同出戰的還有登州鎮總兵陳輝龍、廣東遊擊沙鎮邦以及湘軍另一員水師戰將夏鑾,總兵力4000餘。塔齊布則率陸師4000餘人進攻嶽州,試圖水陸夾擊曾天養。相對於湘軍水師而言,以民船為基礎的太平天國水營力量實在是不咋地,再加上主力剛慘敗,部隊士氣很低落。但是,曾天養居然可以創造奇蹟,他採取“誘敵深入”之策,一步步將湘軍水師吸引到淺灘,而後突然率輕便戰船殺出,褚汝航、夏鑾、陳輝龍、沙鎮邦等四位戰將全部陣亡,太平軍獲勝。

擊敗湘軍水師後,曾天養率軍在城陵磯紮營,恰巧塔齊布大軍路過,曾天養一想到老朋友林紹璋在湘潭慘敗,頓時火冒三丈。為此,他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直接跨上戰馬單身衝入敵陣,直呼:“塔妖!我來要爾命”,一舉刺中塔齊布戰馬,儼然就是關於斬顏良的再版。可惜,因為用力過大,曾天養跌落馬下,直接被清軍斬首了。聞知曾天養戰死,兩湖太平軍縞素6日,史載:“為之茹齋六日”,表示深切哀悼”。1861年,洪秀全追封他為九門御林沁天義,贈烈王。


巖巖說史


太平天國曆時14年,席捲江南半壁江山,猛將輩出。我認為最厲害的五人當屬以下幾人:

第五位,北伐名將林鳳祥

林鳳祥(1825—1855)是太平軍的元老級人物。在攻克武昌、南京時表現出色,官封天官副丞相。1853年率軍2萬人北伐,一路過關斬將,連敗清軍,於同年9月進入直隸境內,直逼天津,震動京師。

但林鳳祥因孤軍深入,補給困難,被僧格林沁所部所阻,未能攻克天津。1854年春,林鳳祥被迫南撤,被清軍包圍在連鎮。1855年3月連鎮陷落,林鳳祥受傷被俘,4月在北京被處以凌遲之刑,時年31歲。林鳳祥就義後,被追封為求王。

第四位,英王陳玉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他驍勇善戰,多次重創清軍,被封英王。

1858年,陳玉成攻克清軍江南大營,殲敵一萬餘人,解除了天京之圍。在隨後的三河鎮之戰中,他全殲湘軍悍將李續賓部6000餘人,李續賓自殺。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後,陳玉成和李秀成這兩個藤縣老鄉成為支撐太平天國的中堅力量。曾國藩曾言,如果沒有二人,太平天國早就完蛋了。

1862年,陳玉成被苗沛霖誘騙,解送清營。陳玉成面對清軍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年僅26歲。

第三位,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他英勇善戰,被封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他和老鄉陳玉成逐漸成長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多次重創清軍。1864年天京失守後,李秀成帶著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不幸被清軍俘獲。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供詞《李秀成自述》,是為太平天國的重要資料。隨後李秀成被曾國藩所殺,年僅42歲。

第二位,翼王石達開

達開(1831年-1863年) ,廣西貴縣人,其熟讀《孫子兵法》,善待士卒,在軍中頗有威望。1851年攻克永安後,受封翼王,人稱五千歲。隨後在攻克武昌、南京時表現出色,是為東王楊秀清的親信。

1856年天京變亂,東王楊秀清被殺,石達開於1857年被迫帶著部隊西征,多次以奇謀制勝,所戰連捷。1861年在大渡河被俘,後被押送至成都被處於凌遲之刑。石達開受刑時面不改色,極大震撼了清軍。

第一位,東王楊秀清

太平天國初期實際上有兩個領袖,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領袖,軍事領袖則是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1823年-1856年),廣西接平人,是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最高軍事統帥。1851年永安建制,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人稱九千歲,以下各王都受到他的節制。定都天京後,洪秀全痴迷於宗教研究,太平天國的其他事務均由楊秀清打理,他實際上成為太平天國的實權人物。

這時楊秀清的野心極度膨脹,妄圖取代洪秀全的位置,最終引發內訌。1856年,楊秀清被韋昌輝所誅殺,家眷和親信被屠戮殆盡,是為天京變亂。


石頭說歷史


晚清中國,名將輩出,無論是太平天國陣營還是大清陣營,猛將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不可勝數。所以要給這些大將進行排名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若是有標準的話就方便多了。如果按照作戰勇猛,敢於與敵人血戰到底來給太平天國評出五虎上將,我認為可以這樣排序:

第五名、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就作戰勇猛,敢於直衝敵軍陣營而言,北伐軍統帥林鳳祥便是不遑多讓。林鳳祥從金田起義起就一直追隨號稱天國“衝鋒陷陣”第一人的西王蕭朝貴,他作戰時經常出現在第一線,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起到鼓舞士氣的模範作用。奪取武昌時,林鳳祥率先登上城頭,將軍旗插上;攻打南京時,第一個衝破鳳儀門,迎接天王入城;困守連鎮時,依然帶著士卒衝擊勝保軍團,並親手斬殺幾十號清兵。

第四名、北伐副統帥李開芳。李開芳此人作戰之勇猛程度可以和林鳳祥相媲美,否則不可能成為北伐的統帥之一。李開芳率領的部隊號稱北伐開路先鋒,從浦口到天津,打前鋒的就是李開芳。北伐失敗後,李開芳被僧格林沁抓到北京行刑,臨刑前還一腳踢死一個劊子手,由此可知其彪悍之程度。

第三名、西王蕭朝貴。在永安分封的五王中,東王楊秀清最具政治智慧與軍事才能;南王馮雲山最具組織才幹;西王蕭朝貴則作戰最勇敢,李秀成在《自述書》中稱之為“衝鋒陷陣第一人”。蕭朝貴打仗勇猛為世人所公認,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去。血戰蓑衣渡,力保主力部隊安全;攻長沙,親臨天音閣指揮作戰,但不幸重炮犧牲。清軍將領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孔武有力,不避槍林彈雨,勇於衝鋒陷陣,攻必克、戰必勝的長毛將軍。

第二名、英王陳玉成。自古英雄出少年,這話用在陳玉成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陳玉成從童子軍幹起,但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天京事變後成為天國的核心力量。第一次攻打武昌時,陳玉成親率五十名童子軍組成敢死隊,直衝城池缺口,即刻擊潰守軍;救援鎮江時,陳玉成孤舟衝破封鎖線進入鎮江城與吳如孝匯合;三河戰役,陳玉成身先士卒,擊敗湘軍悍將李續賓,全殲湘軍精銳六千餘人,湖南幾乎家家戴孝。陳玉成作戰就一個字“衝”,勇敢的往前衝,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一名、關二爺曾天養。五十多歲還參加金田起義鬧革命的曾天養若說自己是第二勇猛,估計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曾天養作戰之勇猛為中國歷史所罕見,主帥衝鋒陷陣明朝有常遇春、朱棣,但身後都帶著衛隊,曾天養則真的是單槍匹馬,無所畏懼。1855年,曾天養在城陵磯紮營時正好遇到湘軍悍將塔齊布,於是二話不說,單槍匹馬衝入敵陣直取塔齊布首級,遺憾的是沒成功,無法再現關羽快馬斬顏良的奇蹟。但僅憑此一戰,曾天養可以稱之為天國第一猛將,無人可與其爭鋒。


縱橫國史


太平天國最厲害的人有五個,馮雲山、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

馮雲山:雖然說洪秀全是起義眾人所推舉的冤大頭,但是太平天國能夠起家所依仗的完全是馮雲山一人之力。洪秀全除了寫了幾句破詩,幾乎沒幹什麼大事!先是洪秀全和馮雲山見忽悠不了思想開放的廣東人,遂即前往廣西傳道,而且一直沒有什麼成就!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只好灰溜溜的回老家教書去了!而馮雲山呢?因為生活所迫,曾拾糞、挑擔等,同時亦不忘傳道。後來因為學識淵博被人介紹到曾玉英家(母舅為楊秀清)做客,遂即馮雲山以紫荊山為根據地,兩年後發展了教徒三千人。於是,太平軍基本力量形成。而日後風雲一時的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均在其內。馮雲山也老實,雖然自己是名副其實的創教人,可是仍然遙奉洪秀全為教主。此時,洪秀全到來,見到拜上帝教如此興旺,大為吃驚!而日後金田起義的馮雲山完全是洪秀全與楊秀清等人粘合劑,有他在,楊秀清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敢肆意欺凌洪秀全。同時,馮雲山以創教之功,為了聯合楊秀清所代表的客家力量,主動屈居第四位。他不早死,天京事變不會輕易發生,太平天國也不會定都南京偏安一處!實為太平天國第一人物!

楊秀清:自幼喪父母,依靠伯父養大成人,為了過活而燒炭為生。因為是曾玉珍母舅,而馮雲山亦曾借宿曾家,兩人遂得以相識。此人雖然目不識丁,但是極其富有謀略,詐術滿腹,在馮雲山到來之前就是紫荊山山民的領袖人物。所以,馮雲山起事不得不依賴他而成功。為了取得拜上帝會軍權、教權,假借“天父”附體。天平天國一切軍務均出自楊秀清之手,後來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也是楊秀清的主張,而且為了進一步完善太平天國的地理形勢,分別派出兩路大軍。一路北伐,遲滯北方清軍合圍南京。一路西進,奪取南京上游以屏蔽南京。但是,此人十分看不起洪秀全,常欲取而代之。最終被洪秀全算計,本人包括數萬精兵在內的太平天國精銳一晚盡喪!

石達開:如果說馮雲山和楊秀清擅長戰略,那麼太平天國最有力的戰術執行者便是石達開,可謂是太平天國最能打的將軍!初期,楊秀清忌憚石達開有意不讓石達開建功,而派遣胡以晃為首的太平軍將領打頭北伐。不料,曾國藩實在不好對付,太平軍連續戰敗,接連丟城失地一直從長沙退到九江,楊秀清不得不起用石達開。石達開首戰告捷,全殲曾國藩湘軍水師,逼的曾國藩要跳江!第二次與曾國藩交鋒,將敗退的曾國藩包圍在南昌城,險些攻破城門!後來被楊秀清召喚回朝參與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之戰。天京事變,石達開以碩果僅存的開國之王收拾太平軍散亂的人心,遭到洪秀全猜忌,出走。一路雖然所向披靡,終究沒有根據地立腳,最後想要奪取四川作為大本營,被清軍合圍於大渡河。石達開入營談判,被俘,被殺於成都。

李秀成:太平軍後期第一大頂樑柱,參與太平軍兩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當太平軍攻破江南江北之際,湘軍水師乘勝順江而下支援江北大營。李秀成聯合陳玉成集中力量對戰湘軍於三河鎮,殲滅湘軍悍將李續賓在內的七千湘軍精銳。鞏固了江北形勢。雖然李秀成對戰湘軍多是戰勝,但是自從天京事變後,天平天國已經大勢已去。清軍此時已經控制了武漢上游,隨時可以進逼天京。。再次不利情況下,李秀成率軍奇襲清軍糧草重地——杭州。同年,李秀成奔襲圍困天京的清軍和春、張國樑等部,完成了天京第三次解圍戰。隨後,李秀成進軍上海,想要拿下上海,連敗於中外聯軍。此時的英王陳玉成已經戰死,李秀成失去了重要幫手,曾國藩的湘軍趁機合圍天京。李秀成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洪秀全不聽。公元1861年8月,曾國荃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慘遭殺害。

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第二大頂樑柱。他和李秀成分別管理天上游與下游的戰區,東西呼應,為延續太平天國生存配合作戰。如果說李秀成是太平軍後期戰略家,那麼他就是不讓石達開的戰術執行者!陳玉成最初崛起於鎮江之戰,此戰中他隻身駕駛小舟衝入城中,指揮城中太平軍與李秀成內外夾擊,擊敗清軍。隨後又配合李秀成連夜渡過長江擊破江北大營,之後回師殲滅杭州巡撫吉爾杭阿。天京第二次解圍戰,安徽三河鎮之戰,陳玉成完成作為主角在戰場上閃耀著光芒。天京第三次解圍戰,陳玉成又配合老搭檔李秀成擊敗清軍主帥和春所率的綠營軍。福兮禍所依,清軍見八旗、綠營都不頂用,遂即將平叛任務交給了湘軍。此戰過後,陳玉成主張趁機攻取南京上游安慶之地,可是洪秀全無此遠見,而李秀成一心只想進軍蘇常取得蘇常糧食供應地。太平天國戰略分歧由此產生,而此後陳玉成、李秀成二人再也沒有配合作戰。陳玉成孤掌難鳴,戰敗於安慶,逃奔於廬州(合肥),又被湘軍合圍,隨後被太平軍叛變者苗沛霖誘擒於城內,被殺!

再厲害的猛將也擋不住內訌,天京事變後南京城內流傳著一句民謠: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太平非正主,依舊讓咸豐。打包歸家去,還是做長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