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师评职称该以教龄为主,还是以证书为主?

今天空气流通畅


教师评职称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对教师来说,职称跟很多东西都挂钩,例如:教师的薪酬和福利是跟职称挂钩的。所以,教师为了发展,就一定要参加职称评定。

目前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当然职称越高,评选难度就越大。虽然职称评定很重要,但是,它也受到很多人的诟病。主要如下:

第一,与薪酬过度挂钩

有些学校的老师的薪酬,只看职称,而不看其他因素,例如教学水平等。

第二,评选标准

现在的评选标准主要有四个:思想品德标准、知识水平标准、专业能力标准、业绩成果标准。这四大标准,其实已经囊括了能够反映教师实际情况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评选的过程中,大部分还是要靠考试和提供证书,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能力上很强,但是考试就一般,这使得他们难以评上更高级别。

以上是两个比较受争议的地方。

虽然有争议,但我觉得,教师的职称评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能够给教师提供固定的上升通道

如果没有职称评定,那很多教师可能终身都无法获得上升的机会,能够获得发展的,可能是一些有关系的人。

第二,有一个客观评价老师水平的依据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水平,是跟他的职称成正比的。因此,这也可以成为人们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依据。

只是,在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标准上,还要多加谨慎。

比如,教师评职称该以教龄为主,还是以证书为主?其实,这样的争论,对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是有好处的。

在现行的评定标准中,教龄是评定教师职称的基本条件,例如,如果你要评正高级教师,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这是一个基本条件,你不达到这个教龄,是没有资格评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可了教龄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

但是,教师职称评定,不能唯教龄论。

现行很多地方的公务员,确实是以年龄为主,只要你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自动上升。但是,对教师来说,会涉及到学生的教育问题,因此,需要更加谨慎。

不可否认,有些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那他如果被评上正高级的话,那对那些有水平的老师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是,唯证书轮也是不可行的。因为证书并不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反映教师的考试水平。

因此,建议教师的评定,还需要增加两个环节,一个是实际的授课水平评定,另一个是学生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等。

只有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做好教师职称评定。虽然可能比较繁杂,但是,这对中国教育来说,会是一件好事!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在教师评审职称中,教师的教龄和业绩荣誉证书,两者孰轻孰重?

毫无疑问:业绩荣誉重于教龄!

要不,好多干了3、40年的老师,退休了都没评上高级甚至中级职称。相反,我们身边不少中青年老师,不到40岁就评上了高级职称。

原因就是:这些青年教师一直是教学能手和骨干,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几乎每年考试都可以拿教学奖,教学成绩越优秀,获取其他荣誉的机会也越多。年终评优评先时,一拿就是一大叠证书,直逼其他竞争对手自甘弃权。

而有些老教师就不同了:工作几十年,拿不出一个象样的荣誉证书,当然,过去评比活动也少。

教龄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评审小组在审核参评者的各项条件时,或有优待政策,或有人情关照。一般在同等或相近条件下,教龄长的比教龄短的,有明显优势。

最后,“三味"想说的是:

以现在的评审制度,上报材料时限一般为”任现职以来"的。作为一个老教师,“任现职"足够10多、20年了,所有荣誉证书还不及某些年轻教师“任现职”几年的成绩,老教师也是没理由嫉恨他人的。


三味聊教育


教师评职称以教龄为主,那是教师的梦想,想想而已;以证书为主表述错误,准确表述应该是:以资历为评审前提,以教科研水平和教学业绩为评审依据。

当然,这是指理论上的,暗箱操作则另当别论。

1.资历仅仅是申报职称的前提条件

以申报高级职称为例,任一级教师五年以上,人现职以来,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包括三年),从教以来,八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否则,没有资格申报。这里可没有规定,多少年教龄可以自然晋级,也没有说,多少年教龄可以优先考虑。即使优先考虑了,那可是打的同情牌,和政策要求无关。所以,教师评职称该以教龄为主,就是老师们一厢情愿的呓语。尽管本人也赞成按教龄晋升职称,但是,必须痛苦地承认,这是“镜花水月”,绝非现实。

2.教科研水平和教学业绩才是真正的“得分点”

申报高级职称有综合先进的要求,这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价,理论上讲,教育教学成绩不突出的,是不能获得综合先进称号的。申报表中,要填写近六年承担的工作和教学成绩,还要填写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这就是在看你能否胜任循环教学,是否是学校业务骨干,教学成绩如何。至于对论文、课题、公开课、课题等要求,那是在考察你的教科研能力。这些才是“硬通货”。

3.至于某些省份有支教或者在教育薄弱地区工作过的要求,那是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性倾斜,也是必要条件。

说来说去,还是别做以教龄晋升职称的“迷梦”了!想晋升职称,还得自己努力,储备点“干货”吧。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题主的这两种观点都不对!

教师评职称既不能以教龄为主,也不能以证书为主。应当综合评定。

无论教龄还是证书,都只能是职称评定中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在教师职称评定时,对某一方面的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权重。

例如:对教龄、实际业绩、工作量等应当加大权重。适当降低证书、职务、师德、论文等条件的权重。

更为重要的是,建议取消限额。职称评定的限额很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因为,不管你如何努力?不管你多么优秀?只要没有名额,你就永远无法晋级!

再者,为了鼓励终身从教,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建议对从教30年,而又没能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予以享受高级教师待遇。

不知道,我的这个建议,大家是否赞同?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姑苏讲堂


职称或许一直是老师们心中最大的痛,特别是目前又在加工资——好像这次加工资相差并不大,我六级每月只比八级多15元。

我觉得,仅以题中所讲两项之一为主肯定不公平,也没有说服力(题中说的证书,我权当获奖证书)。我们这里是两者都要算进去,并要加上其它条件,相当于综合打分。请看我县的打分细则,我觉得还算公平: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县的高级评分标准主要有“德、能、勤、绩、资历”五大项。每项下皆有详细说明(略)。申报者根据这些说明一项一项打分,除“资历加分”中的“资历教龄”没有封顶外,其它分值都以满分封顶(“乡村任教经历”5分封顶)。

1.资历加分:受聘现任职称(民师资格未聘任的年限折半计分,调动人员原聘的上级职称和未续聘的年限及前任职称合并计算)每周年计0.5分,大专毕业后的小学一级任职年限可算入中学二级任职年限内,大专后的小学高级可算入中学一级任职年限内。已获得上一级职称资格未聘用者每增加一年加1分(从2002年评聘分开时起算,调动了单位重新竞聘者从获得资格时起算)。

2、调动人员在重新竞聘原有级别的职称时,从落聘时计算,未重新竞聘上的每年加0.2分。

3.不论学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工作年限每周年计0.7分。停薪留职(含三保)、脱产进修、民师读师范期间的年限予以核减,民师考入师范但未到校读书仍在原校任教的年限不予核减。本项第1、2、3点分值累计相加。

从中明显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绩)项占分比例也很大,应该较公平了。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资历教龄”虽占分较大,一般要有20多年教龄才有竞争力;最好还要中级评聘的时间也很长。其次是“教育教学”等级(ABC三个等次,三年六学期)、年度考核“优秀/称职”等,这些也是占分较大的项——当年我就是凭着每项皆有有效打分上去的(但刚开始因教学成绩“A等”少,有“C等”,被淘汰过)。

就昨天,还有一个老师查看他近三年的教学业绩,ABC等次各有多少,强劲竞争对手的ABC等次各有多少;两人的获奖情况如何,以估计自己的胜算有多大:两人教龄相同——从这实例,我们可对职称打分(打擂)也略知一二。

虽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相对来说,教龄长的老师明显有优势;同等条件下,有证书的有优势,教学业绩突出的更有优势;是班主任或行政的又稍有优势。

也只能这样打分竞争了,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不可取。然仅以教龄为重,或凭空推断:今后凡满30教龄就可自然升为高级职称——我以为,近10年之内仍是一厢情愿的事。我还敢断言:职称取消也不可能,但稍微淡化说得过去。


种金易


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今年我刚参加晋升高级职称的积分评选,一共6个老师,4个指标,结果我和一个教龄比我多五年的老师被挤下来了。学校的积分方案明显的不公平,学校要想照顾谁,它就可以把教龄定成每年0.5分或者每年0.25分。那些证书积分,以前都是按证书的级别积分,省级的积多少分,市级的积多少分,区级的积多少分,而今年它就改成了只要有这一项就算一分。不再分等级了,我的课题是省级和市级的,一共积一分,而校长的一个老乡,只有区级的课题,也同样积一分。你说合理不合理?还有,积分第一名的一个老师,爱人在区教体局上班,他当班主任才两年,就不够评审资格,学校参与制定方案的副校长就说人家还当了两年的年级组长和有社团证,河南省评审资格上说的清清楚楚,三年班主任或者五年学生管理工作,不是让你相加啊!唉,真丢人,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市优质课,省课题,市骨干教师,7年的班主任,23年教龄,证都有,就因为成绩这一项的积分低(2015—2018,送走一届最差班)。尽欺负老实人!


不枉过每1天


从来都没有包治百病的仙药,从来没有符合所有人心意的制度!

教师评职称应该多几个通道,让教师各自根据自身的情况,走自己最容易走的通道,优秀人才可以脱颖而出,终生从教者一样得到褒奖晋升职称。

有人认为应该以教龄为主,但是,这并不会受到所有教师的支持,因为年轻的优秀教师,他们就不满这种论资排辈熬年头的制度。有些人确实优秀,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走上讲台,如鱼得水,提笔成文,文如涌泉,上课也好,研究也行,这样的老师,就应该以破格评审,以各类获奖证书为主,让他们先人一步,晋升高一级职称。

如果因为这一点,就强调以证书为主,很多终生从教的老教师,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没有那种天生的上课才能,上的都是普通课常态课,他们认认真真改作业尽心尽力辅导学生。如果仅仅因为他们没有证书就断绝了他们的晋升之路,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职称晋升通道,应该起码有两条,一条就是对于优秀者的破格评审,让他们的职称更他们的才能相匹配,这对于年轻教师,是个很好的通道。另一条就是按照教龄晋升,给老教师一个很好的交代。这样两条并行的通道,就可以让教师基本上都得到晋升,只是迟早的问题。

现在,这两条晋升通道都已经开通了,只是还没有全国推广,评审晋级还是最主流的道路,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按照教龄晋升的曙光。之前有甘肃省,最近有河南省,对于乡村教师,都可以在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时晋升高级教师,不受岗位指标的限制。也就是说,第二条道路已经出来了,只是一个推广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职称评审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师给出不同的晋升通道,让不同的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这才是最好的制度。只强调教龄和只看重证书,都是有失偏颇的。


当代师说


这么看:

一是首先要看评中高级职称的赋分标准,标准明确规定教龄占一定分数,各方面证书更是占很多分数。证书有:综合奖励,教学奖励,教科研奖励,教育奖励,论文著作等。各自占有一定数量的分数。都重要。只不过教龄是人人有份,躺着来分,其他需要努力或者个别人费尽心机造假得来……一个躺着来,一个需要下各种功夫才能来,大家说哪个重要……

二是目前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遇到暂时性困难,由于很多优秀中老年优秀教师因为名额所限,造成积压……分数再高,没有名额……或者老教师分数封顶,获得分数已经非常困难……故提出哪一个方面重要……对年轻人来说,证书重要,教龄少啊!对老年教师来说,教龄长啊!证书次之……

三是说来说去还是证书是硬道理。教龄是等待来临……那么有些证书确实需要精简提炼……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可以减少分值,或者没有分值……论文,各种群众性非教育教学奖励证书……主抓与教育教学关系密切的证书……观摩课,优质课,教育案例,教育大赛,教学成绩……

总之,要是教龄为主,那就努力和不努力一样,需要等,要是证书为主,应当强化教育教学的密切相关的证书……优化赋分标准……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教师评职称,既需要教龄,又需要证书,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要说哪个为主,谁也不敢下这个结论。有的老师教龄满足要求了,剩下的证书就成主要的;有的青年教师表现优秀,教研教改有成果、教学成绩突出,每年都是先进,有教学能手和论文证书,但晋职称却卡在教龄上。这时,教龄就是主要的了。这是制度政策规定,谁也不能轻易改变。不巧不成书。前段有朋友找我,为他当小学教师的孩子晋中级职称,参加工作来年年各方面优秀,证书一大罗,校长意思先照顾年龄大的。我电话问了一下教委主任,他说知道此事,是很优秀,但教育局规定晋中级需满五年以上教龄,他仅是四年。我感叹,你也太着急了吧!

教龄是自然增长的,体现的是从教经历和职业坚守,鼓励长期(或终身)从教,稳定教师队伍。而一旦评职称用到教龄条件,又是截屏的、固定的,不可更改。而证书却有好多种,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政治荣誉证书,反映师德和思想表现,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二是教学及教研教改成果证书,如教学能手、公开课获奖、教研教改课题项目奖、教学论文著作等(此外,还有学历证书等)。以上两方面,集中概括了一个老师教书育人的成果,决定着职称的晋升与否,二者缺一不可,不分主次,没有厚薄。





鹰眼看社会


其实现在教师评职称既不以教龄为主,也不以证书为主,而是综合评价。下面以技工院校正高职称评定来给以说明。

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身心健康,教风端正,为人师表,勇于创新等。

二、教学教研要求。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10年以上,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水平高超,教学业绩卓著,教学特色鲜明。

三、业绩成果要求。

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主持过学校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改工作,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参加竞赛或带学生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名次等。课题研究、专著、各种教学设计、论文、微课等。

四、学历、技能等级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技术理论课教师具有相关职业(工种)高级及以上技能操作水平。

由上面各种条款可以看出,不是简单以工龄来评价的,有可能有些人一辈了也达不到要求。同时也不是完全以证书来界定的,业绩成果和学历及技能等级能用证书来证明,而有些方面也不好用证书来界定的。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也许中小学的职称评定的细则有些不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