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宋玉—悲秋的士人(二)

宋玉—悲秋的士人(二)

宋玉—悲秋的士人(二)

文\\鍾百超

一個士人,既不能消極出世,又不能積極用世,這就是兩難的境地。但是,也許正是屈原、宋玉等士人的悲劇,造就了中國獨特的政治文化景觀。只要政治環境不改變,這道風景永遠都會存在下去。只要這道風景不拆除,永遠都是中國士人一道永久的傷痛。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也是。

宋玉是繼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楚辭作家,直接繼承了屈原的楚辭藝術傳統,代表作有《九辯》。這個地位,無人企及,不可替代,儘管有爭議,但不可動搖。

秋天是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滿載喜悅的季節,古往今來,喜慶豐收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可是,由於遭遇不同,面對同樣的環境,不同的人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而第一個把秋天與士人的失意情懷聯繫在一起的,便是宋玉。《九辯》就是抒寫士人失意與秋色的第一部作品,成為後代人們臨摹的典範。

在宋玉的眼裡,秋天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宋玉首先用了一個“悲”字來給秋天下定義。他說:“悲哉秋之為氣也!”秋天只有悲哀,別無高興之事。“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雖然一年有四季,但他只對寒冷的秋天發愁。

為什麼宋玉對秋天有如此的感傷和悲憫呢?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一片衰敗;“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野草沾滿了露水,梧桐和秋梓紛紛落葉;“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白晝開始變短,黑夜將慢慢變長;“離芳藹之方壯兮,餘萎約而悲愁。”草木逐漸失去芳菲,餘下一片枯萎和悲愁;“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秋天降臨,先降下白露,然後開始下冰凍的霜;“收恢臺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顏淫溢而將罷兮,柯彷佛而萎黃;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在霜凍的襲擊和摧殘之下,萬物失去生機,隱藏生命的氣息。高大的樹木,如今只剩下殘枝敗葉,好像得了疾病一樣,形容憔悴,面目枯槁。

“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天高氣清,畢竟有空寂之感。河水清澈,終有一種清涼之覺。涼風颼颼,寒氣襲人,難免讓人生髮悲慘淒涼之感慨。“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雁雍雍而南遊兮,鵾雞啁晰而悲鳴。”甚至連燕子和大雁,都要離開這衰敗之地,飛回溫暖的南方。至於那些不能遷徙的蟬蟲和鵾雞,要麼銷聲匿跡,要麼啁晰悲鳴。

宋玉刻意營造這種蕭瑟的氣氛,到底要表達什麼呢?

“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原來,好好的官做著,突然被免職,能不傷心悲痛嗎?一介貧士,一旦失去了職位,他靠什麼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多麼孤獨,就像一個羈旅他方,沒有親友照應的遊子。惆悵歸惆悵,唯有自我憐惜和安慰。“獨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時亹亹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一個人孤枕難眠,連蟋蟀也在徹夜哀鳴。人生已過中年,事業至今無成,能不憂心嗎?“歲忽忽百遒盡兮,恐餘壽之弗將。悼餘生之不時兮,逢此世之俇攘。” 歲月悠悠,一年將盡,宋玉擔心自己壽命不長。痛惜自己生不逢時,居然出生在一個亂世之中。

一個農民,經過一年的勞動,到了秋天,總能收穫自己辛苦勞作的果實。而自己,一介書生,半輩子辛勞,卻毫無收成,這是怎樣的悲哀。

作為一個士人,宋玉到底有著怎樣的理想?他自比騏驥、鳳凰、姜太公。可是,他最終都什麼都不是,只能屈從命運的安排。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屈原的悲慘命運居然也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為什麼同樣的命運會這麼巧合地降臨到師生兩個人的身上?政治環境沒有改善,一切理想都只能付諸流水和詠歎,所有的士人都有可能遭遇這種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命運。

宋玉生活在怎樣的政治環境?

社會風氣不正。“何時俗之工巧兮”,時俗崇尚投機取巧,弄權專營。“背繩墨而改錯”,違背社會準繩,拋棄法度。“滅規矩而改鑿”,廢除前人的規矩,改變行動的步調。

君王受到矇蔽,忠臣被疏遠。“何氾濫之浮雲兮,猋壅蔽此明月!忠昭昭而願見兮,然霠噎而莫達。願皓日之顯行兮,雲濛濛而蔽之。”浮雲漫布氾濫天空,明月難免被遮蔽。儘管忠臣願意為國盡職,可是,濃雲陰風隔離,難以接近國君。雖然希望紅日朗照天地,可是畢竟被濛濛的雲霧遮卻。

志士懷才不遇,小人得意猖狂。“憎慍愴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赤誠之士的美德遭到憎恨,小人偽善的慷慨卻得到歡迎。群奸邁著碎步越發得意,賢人則邁開步伐,跑得遠遠的。“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寧可拒絕騏驥,也要策駑駘。“當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善御。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遠去。”不是當世沒有騏驥,而是缺少善御者。沒有善御者,騏驥寧願遠走他方。

忠心受到懷疑,社會缺乏正義呼聲。“竊不自料而願忠兮,或黕點而汙之。”效忠國君,報效國家,竟被人用穢語來汙衊。“堯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何險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這樣的社會環境,就連堯帝和舜帝也在所難免。堯帝舜帝,他們德行高尚,光輝赫赫,可以上與天接。可是也遭險惡小人的嫉妒,蒙受不慈的冤名,用黃河水都難以洗雪。

面對這樣的處境,作為一個有廉潔自愛的士人,宋玉該怎樣做呢?

“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教。”寧願做一個獨立耿直的人,寧願謹守前代聖人的遺教,也絕不隨波逐流。“處濁世而顯榮兮,非餘心之所樂。”在汙濁的世界,榮華富貴如浮雲,也不能讓心中感到快樂而歡笑。“與其無義而有名兮,寧處窮而守高。”與其不擇手段獲取名譽,寧願遭受窮困保持清高。“食不偷而為飽兮,衣不苟而為溫。”取食不苟且求得飽腹就行,穿衣不苟且求得暖身就好。“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餐。”私下追慕詩人的遺風,以無功不食祿寄託懷抱。“鳧雁皆唼夫梁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眾鳥皆有所登棲兮,鳳獨遑遑而無所集。”野鴨和大雁,為了求得暫時的溫飽,甘心吞吃高粱水藻。鳳凰對此卻不肖一顧,要揚起翅膀高翥。為了暫時的安身,眾鳥不得不找一個棲息的窩。而鳳凰,寧願居無定所,也絕不苟且。

宋玉多麼希望楚王能夠成為堯、舜這樣的明君。“堯舜皆有所舉任兮,故高枕而自適。”堯帝舜帝都能任用賢人,所以高枕無憂十分從容。又多麼希望楚王能像齊桓公那樣,有著伯樂的慧眼。“甯戚謳於車下兮,桓公聞而知之。無伯樂之善相兮,今誰使乎譽之。”甯戚在馬車下唱歌,桓公一聽就知他才能出眾。可惜現在沒有伯樂相馬的好本領,誰能夠識別人才,使之脫穎而出呢。

宋玉希望自己也能像姜太公那樣得到重用,施展抱負。“太公九十乃顯榮兮,誠未遇其匹合。”儘管姜太公九十歲才享受榮華富貴,君臣相見太晚了。但是,姜太公畢竟沒有浪費自己的才華,古稀之年還能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實現了平治天下的理想。

得不到見用,何去何從?“謂騏驥兮安歸?謂鳳凰兮安棲?”騏驥和鳳凰的歸宿在哪裡,難道就這樣無家可歸,無枝可依嗎。“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可恨的是,古風舊俗已經遭到更改,世道已經變壞,相馬人只愛馬的肥腴,而不看它的能力。“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凰高飛而不下。”騏驥都隱藏起來,鳳凰高高飛翔不肯下來,哪裡還能找到騏驥和鳳凰呢。“鳥獸猶知懷德兮,云何賢士之不處?”鳥獸都知道應該懷有美德,賢士避世隱居而不出仕,有什麼可以值得見怪呢。“驥不驟進而求服兮,鳳亦不貪喂而妄食。”駿馬尚且不急於進用而駕車,鳳凰不貪喂飼亂吃食物,更何況我宋玉呢。

在一個朕即國家的時代,作為一個士人又能怎樣?忠心耿耿,胸有良謀,如果沒有得到欣賞,絕對找不到用武之地。“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願一見兮道餘意,君之心兮與餘異。車既駕兮朅而歸,不得見兮心傷悲。”你可以一心思念君王,忠心不移,可是君王充耳不聞,你又如何。你很想和他見上一面,訴說心意,可是君王的心思卻與你相差十萬八千里。你滿懷希望地去看他,可是君王不願意見,你就獨自傷心去吧。

“以為君獨服此蕙兮,羌無以異於眾芳。”自比蕙花,以為可以得到君王的獨愛和賞識,哪知道他不辨良莠,待自己如同普通花一樣。“心閔憐之慘悽兮,願一見而有明。”心裡感到哀憫而淒涼,多麼想見君王傾吐衷腸。“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關梁閉而不通。”一心一意相見君王,可是君王的大門九重深。不僅如此,門前還有兇猛的狗,衝著他狺狺狂吠,大關緊鎖,橋樑封閉。

孔子曾經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面對這樣的昏君,這樣的政治環境,宋玉有什麼辦法呢。只有無奈,只有寄予幻想罷了。一個士人,既不能消極出世,又不能積極用世,這就是兩難的境地。但是,也許正是屈原、宋玉等士人的悲劇,造就了中國獨特的政治文化景觀。只要政治環境不改變,這道風景永遠都會存在下去。只要這道風景不拆除,永遠都是中國士人一道永久的傷痛。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也是。

《九辯》借秋天景象的冷酷肅殺、禿敗凋零,來比況政治現實的黑暗昏聵,以及士人的走投無路,確實是一次大膽的創新。不僅具有巨大的文學價值,而且還蘊涵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因而,《九辯》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士人慾仕不能,報國無門的悲慘史冊。

宋玉—悲秋的士人(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