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深圳和上海誰是中國第一城市?

t海將


最近總拿這些城市來比較,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用第一或者第幾來評價,就拿樓主問的深圳和上海誰才是第一,本身就是對深圳的不公平,深圳無論是哪方面也不是能和上海比較的,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她對比的是發達國家一線城市,比如東京和倫敦這樣的城市。

雖然深圳已經發展的夠快了,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躋身國內前列,但,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就連北京都要退避三舍,要不怎麼上海本地人都認為除了上海以外都是鄉下呢。並不是他們傲嬌,而是真實的反應了上海的經濟地位,就拿消費來說,上海更是高過深圳太多,上海的國際銀行都是國內最多的,在外灘附近的房價更是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深圳畢竟太年輕,底蘊差了太多。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比較喜歡深圳的,交通便利又不堵,房價也不像上海動不動就10幾萬一平米,就連辦個車牌子都能在深圳買臺豪車了,這還不說上海的吃喝費用,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更適合年輕人去創業。如果選擇宜居的話還是深圳好些,要說旅遊上海的優勢就太大了,周邊輻射的浙江和江蘇,旅遊資源太豐富,也不僅僅是深圳無法比,國內也很難找到能和江浙滬媲美的地方了。


旅行者的季憶


那自然還是上海,因為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城市底蘊、綜合實力,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城還是要超過深圳不少的。但是從長遠看,我覺得深圳未嘗沒有機會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城。原因如下:

1.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國的金融中心,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兩座城市都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和核心競爭力。金融與科技創新,要說誰的競爭力更強,這不好說,我只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且全國有三大證券交易所,除了上海之外,香港、深圳也有。所以在金融這塊,上海其實不佔多少優勢。而科技創新上海則落後深圳一大截,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如華為、騰訊、大疆、中興等等皆出自深圳,上海則基本看不到;

2.這點其實已經說爛了,但還是要說: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僅僅用了不到40年,深圳速度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即便到今天,深圳經濟增長的速度依然全國領先,2017年深圳GDP增速為8.8%,而上海僅6.9%,深圳可以說遠超上海,按照這個增速用不了20年,深圳就能全面超越上海;

3.從城市定位看,上海是直轄市,深圳是計劃單列市,一個省級,一個副省級。深圳還是不能和上海比的,但是從未來看,國家將深圳、上海都定位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排名尚在上海之前,這說明深圳的政策紅利並不會比上海差;

4.最最重要的是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超過上海,甚至超過北京,居全國第一,雖然在生產人才上(教育和高校資源),深圳遠不及上海,但在吸引人才上,上海又遠不及深圳了。總體來看,深圳的人才活力和人才質量要超過上海,尤其是人才活力上。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綜上,目前來看上海是中國第一城市,長遠來看,深圳才是。



廣東包打聽



別老拿上海、北京說事!這個時代已不屬它們了,也不屬於香港的。深圳的目標是要幹掉紐約、東京成為宇宙第一強市的。粵港澳時代的背景下深圳對標的是紐約,深圳必定要幹掉紐約的。北上廣香已老,活力之城只有屬於更加年輕的深圳。說白了,從種種跡象上說。香港和上海已沒有什麼優勢資本可以和深圳比了!科創之都深圳並不把它們當成對手的。也可以如此說,香港和上海已輸在未來科技的起跑線上了。反觀深圳,創業氣氛活躍,埋頭苦幹的人很多,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個人認為,深圳奇蹟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再創奇蹟是深圳人不驕不躁的精神所在。有了騰訊、華為、大疆、比亞迪……等一批世界級明星企業。深圳成為宇宙第一強市不是夢!例如華為就有挑戰世界的勇氣,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這是時代付以深圳的重任,5g時代看華為。加油!深圳。世界必定會崛起一股新興的力量,那就是深圳力量。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世界硅谷一一一隻屬於年輕的深圳,而不是越來越老化了的北上廣香。可以如此說,以專利量上說。深圳已是全國第一的科技強市了,這才是深圳勇爭第一挑戰世界的底氣所在。

補充說明一下:

直轄市的上海本不該跟深圳比的,它應該跟廣東省比。要知道上海經濟以前一支獨秀的,連廣東省都不是上海的對手。如今上海淪落為與深圳比,明顯就是退步。而且人才吸引力方面,根本不是深圳的對手。這才是事實求是!深圳很明顯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受益最大的一座城市,上海比什麼呢?人家四十年中從無到國際化大都市,其本身就是創造了一個世界神話。也難怪老外個個都好好深圳的,只有夜郎自大的人才沉醉於上海輝煌中的歷史。個人認為,群眾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數據也說明一切的。哪座城市好是早有答案的了,這並非個人之主觀見解的。以下列一些實際依據,大夥都會明瞭的。誰好誰差,自己去分析不是更加好是麼?何必去道聽途說是不你們呢?何必天天去比上海與深圳的。這種話題也是不是要改一改了呢?不然看好兩地的人口水之戰很多。個人觀點,虛心使人進步!我們是不是要放下身段向奮鬥中的人們學習呢?這樣會更好一些?促進了人們良性中的競爭意識。個人只希望無論上海也好,深圳也罷,它們的進步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象徵!也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競爭中去,這樣中國才真正有希望,中國人民才有希望。


嚁月


一個GDP為上海三分之二,人均GDP超過上海三分之一,可支配收入低於上海,稅收不足上海四分之一的城市。這是怎樣的城市,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且成本高利潤低的城市,這是一個高科技附加值不足的城市。一個只追求GDP,不為國家和勞動者提供更多財富的城市。剛才我還看到有人說那都是民企,都在偷漏稅,所以納稅低。一個以偷漏稅為榮的城市,也配作為中國第一城麼?我想不是這樣的吧。從數據可以看出,深圳的GDP高科技高利潤的能力還不足,雖然他有很多高科技企業,但是還不夠。深圳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業替換掉那些低附加值的企業。從稅收數據上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才是無可替代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手上的寶貝。深圳和廣州這方面還有距離,需要努力。我們的國家已經過了只追求GDP的階段,高科技高環保高附加值的企業和城市才是我們的目標。與諸君共勉,不要把自己的眼界和水平留在二十年前。


清閒家貓


深圳除了人均經濟和居住環境以外,沒有任何方面能和上海正面抗衡,準確的說,目前這兩座城市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線。

很多人認為經濟發達就代表一切,可事實上很多方面的劣勢不是能靠經濟可以解決的。上海的交通樞紐地位、科研地位、金融地位、國際中心地位,以及醫療水平、教育水平、高教水平、高校規模,其他像承辦國際盛會之類的就更不用說,次數是遠遠多於深圳的,唯一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上合組織”正是以上海命名的,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可想而知。

個人喜好來說,我更喜歡深圳,生態環境更好、年輕化指數高、不存在排外情緒,城市規模大小剛好。上海是中國現代化起步最早的城市,起步早,起點高,現在作為老大哥有如此成就是很正常的,但深圳是後起之秀,幾十年時間能夠從小漁村變成國際化大都市,這已經是一個奇蹟,所以深圳做好自己就足夠了,作為一個經濟型強市,去和國際一線的綜合型強市比誰更強根本就是毫無意義的。


城市發展報告


毫無疑問,中國第一城市絕對是上海,總感覺深圳要比上海第一個檔次,深圳的歷史文化底蘊跟上海還是相差一大截的,深圳感覺是一個早產兒然後吃了催化劑一直在成長的城市,媒體那忙碌的科技互聯網人群在這裡研發著中國頂尖的技術,賺著中國最多的錢的公司都在這裡。然而上海從古代到近代都是中國排名前幾的城市,尤其近代,他經歷了很多的戰亂滄桑,到現在他有著中國的世界級的地標,上海迪斯尼樂園是世界級別的,每天吸引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遊玩,上海的黃浦江養育了上海人,長江的匯入大海的最後一道關口,上海的金茂大廈是中華第一高樓,這裡是有名的金融中心,東方明珠電視塔相比大家小時候就在電視上看到過了,上海體育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的體育場,能夠擁有八萬人的體育場,而上海博物館的藏品也是十分的眾多,質量也是很好的,在國內外都是有名的。


丁丁旅行


我沒搞清楚這個“中國第一城市”是個什麼概念?應該從什麼層面來進行考量?

如果你去問外國人,“中國第一城市”是哪一個?我估計十個有七個會說“上海”,剩下的幾個恐怕也會說“北京”,但應該沒有一個人會說是“深圳”。

不要說什麼上海都是討好外國人,所以外國人都喜歡上海,畢竟這個“中國第一城市”的名號給中國人自己來選多多少少有些不公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會有自己的立場,看問題的角度也就會相對比較片面。

這就像自己家誇自己家孩子一樣,你說你家的好,我說我家的好,到底誰真的好,總是要拿出去一起比比才能分出個高下來。

雖然外國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這就像是你們家的孩子出去比賽,贏了幾場輸了幾場,不能完全證明誰好誰不好,但多多少少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我們來看看,在國際上公認比較權威的一個世界城市分級排名的情況,根據2016年GaWC的城市名冊裡的中國城市,香港、北京、上海都排在世界上都排進了“一線強”城市的等級,而深圳只排在了“二線中”城市的名單裡,上海和深圳到底誰強誰弱,由此也算是一目瞭然。

當然,不管是多權威的榜單,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信服,就像你家的孩子在外面打比賽輸了多少場,你依然可以認為你家的孩子是最棒的,這沒什麼問題,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我不想去比較什麼商業啊、金融啊、發展潛力啊等等具體的指標和數據,這些東西其實比來比去都比不出什麼結論,難道暴發戶比貴族賺的錢多,就一定比貴族有威望嗎?

至於這個“中國第一”的名號,原本就只是一個虛名,誰好誰心裡有數,而對於外人來說,評判的標準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從感性層面上來進行思考,說到“中國第一城市”,你是先想到上海還是先想到深圳,也就足夠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這樣的提問更像是在表達“北京不在中國的第一城市候選之列”。

如何定義第一城市呢?既然沒有明確比較規模還是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及影響力,就應該綜合評判了,我們逐項分析一下會有什麼結果呢?

對於規模,無外乎面積與人口。而面積和人口涉及到按轄區計算還是按市區(城區)計算的問題。筆者以為顯然應該城區為考量指標,否則面積最大的前幾位是呼倫貝爾、酒泉、日喀則、哈密等,與城市概念無多大關聯。(轄區人口重慶以近3400萬位列第一)

市區面積上海 1563 平方公里,北京約為1268 大約相當於上海的4/5, 深圳 661只有上海的2/5。

市區人口 上海 2400萬, 北京2170萬相當於上海的90%, 深圳 1140萬相當於上海的48%。

綜合以上兩項如果以上海為滿分10分,北京得分約8.5分,深圳4.5分。就是在此意義上有我們通常的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之說。



對於政治,北京作為首都和政治中心是其他任何城市無法比擬的。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北京也是世界矚目的政治中心之一。這項以北京的10分,直轄市上海可得6.5分,特區深圳約3.5分。

經濟方面,以GDP為主要參考指標。

如圖,以上海為10分,北京得分約9分,深圳得分為7.5分。

文化方面,北京不但是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都,也是無可爭議的全國文化中心,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和中華文化、東方文化的薈萃之地。這項排第一應該沒有多大爭議。以北京為10分,上海是區域文化中心、也體現一定的國際多元文化,可得6分。深圳這方面乏善可陳,可得3分。

我們將各項得分彙總(按四項等權重計算):

可見深圳除經濟得分稍高能與京滬並列外,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深圳的重要性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和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城市,相信深圳人也沒有把成為中國的第一城市作為目標。

北京與上海相比,雖各有兩項位列全國第一,但北京位列第二的規模和經濟僅僅是稍遜於上海,而上海的政治和文化則都與北京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終得分高出5分,雖然個別項目給分有一定主觀性,但把上海得分拉高超過北京是幾無可能的。

中國的第一城市還是非北京莫屬。


都城歲月


現在是上海。至於未來,深圳將會對上海造成巨大沖擊。

經濟實力

2017年上海GDP30133億元,名列中國各城市之首。同年 ,深圳GDP22438億元,在中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三。深圳是的經濟總量相當於上海的75%,差距還是很大的。但相對於2000年深圳GDP佔有上海的46%相比,17年的時間上升了接近30個百分點。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上海危險了。

企業發展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大型企業發展方面,深圳的實力不亞於上海。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共有8家上海企業入圍。這些企業分別是:上汽集團、交通銀行、寶武鋼鐵、華信能源、浦發銀行、太平洋保險、綠地集團和中國遠洋海運。深圳則有7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比上海少1家。這7家企業分別是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平安集團、萬科、恆大、騰訊。但從企業性質看,上海8家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深圳以民營企業為主。

(上海最大企業,也是中國最大車企)

城市規模和人口

根據住建部統計年鑑,2016年底,上海市區面積63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20萬,建成區999平方公里;深圳市區面積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1萬人,建成區面積923平方公里。從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看,上海比深圳更大,尤其是人口,上海是深圳的2倍。深圳受制於行政區劃,城市範圍是難以比肩上海的。

文化教育

這方面,上海強深圳太多。上海有復旦、較大、同濟、華東師大等985院校,以及一批211院校。深圳則只有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這連鎖本地院校和一些外地大學設立的深圳學院或者研究院,但整體實力明顯落後於上海。

中國目前有4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4座城市中,上海體量太大,有點步路蹣跚,深圳很則很年輕,意氣風發。未來,這兩座城市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將展開激烈競爭。誰最後能勝出,我們拭目以待。


財經知識局


深圳和上海誰是中國第一城市?

是這樣的,衡量一個城市規模大小主要看經濟總量(GDP)、城區面積、城區常住人口、建成區面積等4項指標。

上海是我國的正省級直轄市,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而深圳則是我國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也是我國經濟實力很強的城市。那麼,這兩個城市誰是中國第一城市呢?讓我們來瞧瞧下面幾組數據就會一清二楚:

1、經濟總量(GDP)上海多、深圳少

2017年度,上海市的GDP達到30133.86億元,名列全國城市第一,而深圳市的GDP為22438.39億元,名列全國城市第三。也就是說,上海市的GDP比深圳市多7695.47億元。

2、城區面積上海大、深圳小

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的城區面積為6340.50平方公里,而深圳市的城區面積為1997.27平方公里。這就意味著上海市的城區面積比深圳市大了3倍多。

3、城區常住人口上海多、深圳少

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2419.70萬人,而深圳市的城區常住人口是1190.84萬人。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城區常住人口比深圳市多了2倍。

4、建成區面積上海大、深圳小

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的建成區面積為998.75平方公里,而深圳市的建成區面積為923.25平方公里。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建成區面積比深圳市多了75平方公里。

從上面4項指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上海市顯然比深圳市有絕對優勢,是我國的第一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