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局部市场:车贷危机

为何称之为“局部市场”?因为传统商业银行及汽车金融公司依然占据着新车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以上持牌机构在新车经销商体系开展业务,运营相对成熟且风险可控。

而在汽贸店、二级网点、二手车市场等局部市场展业的车贷圈,近期则不同寻常:

一家依赖SP展业的汽车金融公司被经销商投诉至银保监;某位车贷圈创业明星被曝涉嫌违法;上千家小型催收公司遭遇倒闭潮;多家放贷机构的逾期率大幅攀升;车贷圈的微信群开始变得沉默。种种迹象表面,监管风暴之后,车贷圈的好日子已经结束,局部市场正在遭遇“危机”。

行业顽疾

“高融高返”、“空白合同”之类的顽疾,正在定格成为局部市场的写真。

高融高返往往伴随着空白合同。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空白合同”实际上就是消费欺诈,销售人员在消费者没有获悉全部交易细节的情况下,诱导消费者签字,不符合同签订的基本规则。

这也是一些外表光鲜的企业,哪怕在纳斯达克上市,也无法获得市场尊重的原因之一。

局部市场:车贷危机

代理商,停了

近期大大小小的SP代理商,倒了一片。

听说某地曾经年放款近万单的大SP,业务停了,人也散了。

前几天,一位小SP朋友说到经营困难,想在撤退前先把账号给卖了。

还有朋友反馈,很多客户要办理车辆解除抵押,如今已经找不到“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局部市场的混乱可见一斑,不择手段挣快钱的习气根深蒂固,教育已然无法改变现状。

不慎重的金融公司,停了

施害方,常常也成为受害方,这其中也包括金融机构。

长达几个月时间不放款,某汽车金融公司被经销商联名投诉至银保监。

有经销商说:我是奔着对方是有牌照的正规金融机构,万万没想到还是会掉入深坑。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后面可是几百家经销商,只是可怜了其中的老实人。

上千家催收公司,停了

2018年2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宣布严厉打击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

伴随现金贷成长的的1000多家小型催收公司,几个月内几乎倒闭干净。剩下来的催收公司不敢再使用过激手段收车,金融机构的委外催收也开始变得格外谨慎。

逾期率,却停不了

多家机构的朋友反馈:逾期率正在大幅攀升,部分地区30天以上的逾期率甚至逼近10%。

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次级客户比例太高,加之合规要求后的催收难度加大,单靠后端根本兜不住逾期率的飙升。逾期率高企,不仅意味着可能失血及亏损,其中一部分放贷机构将面临退市。

退市也罢了,散布各地的客户今后如何解押,却是个问题。可悲了“顾客就是上帝”。

车贷行业加速流动

除了少数的持牌金融机构,更多从事车贷业务的P2P、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企业已经感觉到丝丝寒意:政策尚不明朗,转型又无比艰难,有主动更有被动,人员的流动加剧。

至于从事车贷服务的经销商,更是说散就散。“离钱太近,离道德太远”,这是一位经销商从业者在离开这个行业前的感言。

全民放贷,就此终结?

中国银行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放贷业务。

全民放贷,在政策层面已经被全面堵死。不久前还繁花似锦的现金贷、P2P车贷平台,如今已成昨日黄花。

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向互联网金融的渗透,无论是支付业务,还是小额贷款、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巨头敏锐的感觉到对金融领域的限制越来越多,只有持牌机构才能经营金融业务。

蚂蚁金服宣布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放言“不再做金融”的京东金融也是显著的例子。

末尾,祝福:风雨洗礼之后,汽车金融依旧生机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