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盈利難題待解 滬江虧損赴港上市

[摘要] 從毛利率來看,滬江還呈現增長態勢近60%,2015至2017年分別達到了51.8%、57.8%、59.9%。

盈利难题待解 沪江亏损赴港上市

時代週報記者 李星郡 發自廣州

歷經17年,從曾經的英語學習BBS社區到今日的獨角獸,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於7月3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據招股書披露,2011–2018年,滬江共計實現了9輪融資。而隨著銷售和市場推廣費用的增加,滬江面臨著收入增長的同時虧損亦持續擴大的尷尬局面。

時代週報記者就上市前因、發展模式等問題向滬江發去採訪提綱,公關人員回覆表示:“關於上市,公司已按照監管的規定一步步順利地進行當中,如果有進一步的進程,公司也會按照監管規定進行披露,目前我們不能接受採訪。”

李彥宏參投

滬江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5月。當時還只是大三學生的伏彩瑞創辦了非營利的英語學習BBS社區滬江語林網,用戶可以在此分享外語學習材料和經驗。其後的六年間,伏彩瑞進一步擴大滬江規模,陸續創辦了滬江英語、滬江日語和滬江部落。

直到2006年,滬江前身上海語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才開始商業運營。2009年,滬江(前稱“上海互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作為中國互聯網互動綜合學習平臺的滬江網校也在這一年正式推出。

2016年1月,滬江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2月更名為現在的公司名稱。

實際上,滬江的上市計劃早在2015年完成D輪10億元的融資後就已經萌芽,當時計劃去上交所的戰略新興板上市。無奈,2016年戰略新興板的政策取消,滬江就此擱置上市規劃。

到了2017年,港股出現多家教育公司上市,加上2018年港交所的上市新政、獨角獸的認定和上市潮開啟,滬江也緊跟著這一波潮流。

在兩年多前滬江的D輪融資中,皖新傳媒(601801.SH)旗下公司以1億元自有資金,認購了滬江26.67萬股,佔到當時1.43%的股權。雙方在協議中規定:未能按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上市發行(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戰略新興版),目標公司需以回購價格對投資者持有的股份進行回購,回購價格為投資價款加上按年息10%複利計算的利息之和。

選擇這一時間上市,滬江也履行了合約。

據招股書披露,2011–2018年,滬江共計實現A輪、B-1、B-2、B-3、B-4、C輪、D-1、D-2、E輪9輪融資。當前,投資者的股份共占上市前的38.7%,這其中,李彥宏持股99.5%的百度網訊在C輪融資時加入,出資1.23億元,共計持有滬江3.15%的股份,持股比例次於一致行動人及在A輪投資的陳金霞。

目前,創始人伏彩瑞為滬江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他與于傑、唐小浙、安家良、曹建及蔣少軍構成一致行動集團,加上他們控制的實體互捷投資、互江投資、互吉投資、上海成塔、互元投資以及互年投資,實際控制上市前61.30%的投票權。

獨立非董事中還有一位轉型的媒體人秦朔,漢能資本CEO陳宏亦擔任滬江非執行董事。

持續虧損幅度收窄

滬江將自身定位為教育科技公司,稱通過經營綜合性互聯網教育平臺提供多元化和高度互動的產品及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17年12月按月活躍用戶計算,滬江在中國所有教育技術公司中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底,擁有1.7億用戶,其中約有810萬付費用戶,包括自有品牌課程的780萬名學員和CCtalk平臺的30萬名付費用戶。

從收入構成來看,自有品牌課程和CCtalk平臺是滬江的兩大業務體系,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其中,截至2017年12月31日,自有品牌課程覆蓋K12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職場人群的應試與培訓需求;而CCtalk平臺處於發展初期,2013年8月開始開放,2016年10月成立業務分部,通過掛網課程連接提供教育服務方和受教育方,從而收取平臺或技術服務費,2017年12月,CCtalk平臺的月活躍用戶約310萬人。

數據顯示,自由品牌課程是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構成,2015至2017年收入增長較快,從1.85億元到3.40億元再增加至5.54億元。CCtalk平臺則從2017年開始產生收益52萬元,毛利率為100%,雖然目前貢獻很少,但卻是滬江多元化的重點方向,還試圖建立以CCtalk平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正式課程的學生人次上,滬江2015–2017年逐年增加分別為20.47萬人次、23.36萬人次、29.36萬人次,每位學員的平均支出亦是持續增長分別為1966元、2836元和3170元。

不過,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滬江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2015–2017年,淨虧損分別為2.80億元、4.22億元、5.37億元。對此,滬江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一是持續投資擴充技術、研究和開發團隊;二是尤其自2015年起增加廣告和推廣開支;三是自2016年起推出不同的VIP及旗艦課程,擴充銷售及營銷團隊。

其中,廣告及推廣開支最大,分別高達1.80億元、2.67億元、3.74億元。滬江也在風險中提到,如果不能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銷售及市場推廣,對業績和財務狀況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也就意味著會出現營收越多虧損越大的局面。

目前來看,滬江的虧損幅度有所收窄,年度利潤率分別為-151.6%、

-124.2%、-96.8%。對此,滬江認為,是由於對相關成本及開支的有效控制和收益增長。從毛利率來看,滬江還呈現增長態勢近60%,2015–2017年分別達到了51.8%、57.8%、59.9%。

持續虧損也導致了滬江經營現金流的負值越來越大。2015–2017年分別流出1.19億元、2.72億元及4.31億元。滬江對此歸咎於,一是持續加大的營銷及宣傳力度產生鉅額預付款項、按金、其他應收款項;二是2017年學生開始分期付款,產生大量貿易應收款項。

對於未來發展,滬江計劃加大互聯網教育科技研發投入,特別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以獲取用戶學習行為資料;同時提高自有品牌課程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強化以CCtalk平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建設;發現潛在的投資和收購目標等。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