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根,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层密码。

01

瑞瑞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自控能力特别差,不仅坐不住,还经常无缘无故大喊大叫,不会与人交往,喜欢谁了可能上去就是一巴掌。

后来他被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左脑有八岁孩子的水平,右脑只有两岁孩子的水平。

瑞瑞妈妈这才慌了,以前不管孩子,生气了就打孩子的她,赶紧辞掉工作,回家带孩子。

妈妈给他报了早教课,经常带他去上课,老师告诉她:“一定要先跟孩子建立好关系,课程才会有效。”

一年过去了,瑞瑞进步了很多,大家都说这个课程还不错。

前几天,他又调皮了,一兴奋起来控制不住自己,把小朋友打了,当老师说要告诉妈妈,他很伤心地哭了:“我不要让我妈妈不高兴。”

想起以前,他谁都不怕。现在在意妈妈的看法,并且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亲子关系的作用了。

就像在《妈妈是超人》中,当黄圣依说起自己平时怎样管教孩子时,育儿专家告诉她:“亲子关系没建立好,他不会听你的话。”

原来,当建立好了亲子关系,父母成为了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就会愿意听父母的话,他们怕父母生气,不愿打破这种关系。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指出,“依恋”是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人类的本能行为。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力量,对于孩子日后的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反之,亲子关系不好或缺失,则会使孩子从小就陷于发展的劣势。这些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02

每个行为偏差孩子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秘密。

1990年,林文采博士开始在马来西亚大量做个案, 帮助很多孩子解决“行为偏差”问题,她发现解决掉一个问题,这些孩子马上又会出现下一个问题。

林文采博士说:“这些孩子明明是非常渴望被人喜欢和接纳的,而且知道这些行为会给他们带来排斥和厌恶,为何还是乐此不疲?他们肯定是缺少什么东西。”

她说这些必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她称之为“心理营养”。

于是,她帮助无数家庭和孩子建立关系,令人感到惊奇和兴奋的是:孩子如同生命得到了滋养,变得更有朝气,更快乐,目标也更明确,孩子的生命力得以展开。

这个结果屡试不爽,1000多个孩子因此改变,无数的家庭得以受益。

好的亲子关系优于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我们总想通过种种先进的教育来让孩子独立,来让孩子优秀。

然而却忽略了: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我们与孩子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通过与父母的联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他能够感受到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然后,他才能够放心地感受自己内在生命需要建构的部分。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状态,他就有勇气去体验那些对他来讲可能会有恐惧、焦虑和担心的事情。那份联结对他来讲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支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发展自己的源头,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看见”。

当父母与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他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找“父母”,孩子能够从父母获得成长的力量,能够完全地去释放和建构自己,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当一个孩子的生命力展开了,想不优秀都难。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03

美国科学家哈利·哈洛曾做了一系列恒河猴实验。

哈洛用铁丝缠成了一个代理妈妈,在她的胸前放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同时又制作了一个缠上绒布并塞满棉花,但是没有放置任何可以满足小猴饥饿需求的装置。

随后,他将这两位“妈妈”和一群小恒河猴关在了一个笼子里,观察这些小猴子们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现象:

小猴子们大部分的时候都愿意和布妈妈共处,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会去有奶水的“铁妈妈”那里,吃饱喝足后又会回到布妈妈的怀抱中,紧紧抓住不放。

而且一旦发生惊吓或者紧急事件,小恒河猴第一时间会奔向布妈妈的怀抱,从布妈妈温暖的接触中得到了安慰。

实验并未结束,哈洛发现那些由布妈妈抚养长大的小猴子之后出现了类似孤独症的现象,不能融入种群,也不能繁育后代。

后来即便通过人工方式生出小猴子,这些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也异常冷漠,甚至杀死自己的孩子。

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说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促使一个人正常且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孩子有安全感,感知爱,能爱人,父母是最初的源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幼年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影响着一生的爱和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安全感,没有感知爱的能力,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

比起教育,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爱的源泉。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成为充满爱与能量的人。

就像日本品川孝子先生说的: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孩子一生转变的关键,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据,关心你的孩子,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