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夏集镇党委书记于祝君率队深入种植基地调研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特色工业——木器加工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特色工业——电线电缆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村后备干部参观学习农业现代养殖黑山羊基地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文化惠民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苗木种植与观光一体的生态农业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鱼羊美食节——游客品尝地方美味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乡村采摘节——游客认领果树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民生工程——文体广场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桃花旅游节——吸引周边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现代化农业——机械种植水稻

千年古镇添新韵 秀美夏集谋振兴

现代化农业——无人机治虫

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明朝初期建镇,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场)和1个社区,是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改革发展试点小城镇、国家优质稻米工程基地、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安全文明镇。

近年来,夏集镇以“开明、包容、创新、争先”的新夏集精神为引领,以“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发挥优势、寻求突破”为工作总基调,扬长避短,选准发展路径,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该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镇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创新转型深入推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小康城镇初具雏形。

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

夏集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远古时期曾栖息着成群的猛犸象,2003年出土的猛犸象牙化石,被誉为“中国第一牙”;殷商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文明,秦统一六国,在这里开河筑堤,子婴河流淌至今;唐代的潼口寺、明末的东岳庙,香火缭绕,烛火映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大批进步青年和夏集人民一起高举革命火炬,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用青春和热血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命。如今,历经洗礼的夏集镇,正以崭新面貌,奔向现代小康。

夏集镇地处宝应、高邮、兴化、金湖四县市交界处,是宝应县的南大门。这里路网通达,交通便捷,京沪高速在镇内设有道口,国道233、省道332、安大公路穿境而过,100公里内的淮安涟水机场、扬州泰州机场在40分钟内可达。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依傍流过,水陆空交通发达。正在建造的连淮扬镇高速铁路规划在夏集高速道口附近设有站台,并将在2019年建成投运,与沪宁城际铁路相连,最终汇入京沪高铁大动脉。届时,夏集镇将真正迈入高铁时代。

高效农业,立足生态循环

千年运河滋润着春华秋实的膏腴之地,万顷碧波辉映着繁花似锦的乡村风情。夏集镇,是一个备受大自然宠爱的地方,生态优越,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全镇稻麦常年种植面积8.7万亩,果蔬园艺1.6万亩,水面养殖1万亩,以绿色有机果蔬、万亩苗木花卉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和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主的种养殖产业迅猛发展。其中,滕头苗木园区5000亩,果园场圃1200亩,新建的500亩景坤园以及连片800亩的国道233生态廊道,已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乡村旅游胜地。全镇生猪年出栏量近5万头,三禽饲养超过100万只,子婴羊肉闻名遐迩,“里下河·夏集”“水月”“宝潼”“亮晶晶”“苏宝”等农业品牌获市级以上知名或著名商标,“大地飞鹰”农产品入选江苏省农产品品牌目录。毕文彩的龟鳖养殖多次被央视报道,享誉国内外,庭余蛋鸡养殖场被评为部级生态示范养殖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夏集镇生态养殖的大闸蟹和鱼虾、黄鳝、昂刺鱼等水产品,绿色天然,味道鲜美,畅销大江南北。

同时,夏集镇大力推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暨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将高速道口附近18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种养复合农业区、高效设施农业区、有机农业实践区和四季林果带。扩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挖掘提升产业附加值,奋力抢占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高地。

工业兴镇,搭建成熟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夏集镇工业经济已具备一定基础,门类齐全,特色明显,具备较强的成长活力和竞争优势。全镇现拥有各类制造业企业180多家、亿元企业4家、规模企业23家,形成了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电工电器、机械装备、能源化工等5大类支柱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该镇坚持把园区开发作为顺应产业转移、承接项目落户、打造增长板块的重要举措。通过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强度推进,以蓝天工业园区和科技创业园为载体的“一区一园”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蓝天工业园区作为集镇综合性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已建成800亩,落户企业30多家。科技创业园占地40亩,拥有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1.7万平方米,现已入园小规模企业4家,正日益焕发出培育与孵化基地的勃勃生机。今年以来,夏集镇成功引进了大唐风电、凤武铝业、天时利旅游用品、诚御风电等一批项目,为工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另外,夏集镇党委、镇政府一直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重心,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特事特办,组建劳务公司,市场化运作招工,动员在外大学生、职校生及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向周边高校伸出橄榄枝,促进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两证,利用金融超市等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满足资金需求等。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每年投入技改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促其加大投入,推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特色建镇,擦亮旅游招牌

近年来,夏集镇党委、镇政府根据集镇特有的地理位置,提出将夏集镇建设“西推东移”的思路,将原镇区西推,将郭桥片中心东移,形成合二为一的镇区发展方向,围绕“新型城镇化”要求,瞄准省“特色镇”目标,按照“精致、秀美、宜居、人文”的发展定位,陆续新建郭夏路、东岳路、人民路,打造“三纵三横”的骨干道路网,新建文化休闲广场,推进紫碧园花园小区、王桥农民集中安置区和广场集中居住区开发,该镇的人居、创业和购物休闲的环境在提升,人气在集中,商气在汇聚,集镇资源不断增值。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呈现出一派市场兴旺、商贸兴隆的繁荣景象。

为了保护大自然赋予夏集镇优美的生态环境,注重村庄环境的整治与长效管护,该镇突出抓好农村改厕、河塘清淤、四旁绿化以及成片造林,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同时抓好全镇绿化造林,林木覆盖率达25%。近年来,夏集镇充分挖掘本土乡村旅游元素,分别组织举办春季的“桃花节”、夏秋两季的“水果采摘节”和冬季的“鱼羊美食节”,三大旅游节日的金字招牌流光溢彩,每到节假日周边游客纷至沓来,赏花赏景品美食。另外,该镇党委、镇政府努力打造S332及安大线的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丰收景坤园、王桥农家生活体验、卫星休闲垂钓、三洋河滕头花木、果园场赏花采摘、蒋庄农家乐、赵雍美丽乡村以及子婴羊肉、运河水鲜等特色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日益成为夏集镇生态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

保障民生,打造宜居之地

近年来,夏集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抓统筹、补短板、强保障,力求打造一片老有所养、医有所保、农民幸福、集体富裕的宜居之地,使当地群众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现代化幸福夏集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该镇足额发放五保供养经费,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据统计,2017年共发放五保户供养经费282万元、低保经费377万元;走访慰问老党员、重点优抚对象230人次,发放尊老金36.3万元;募集慈善资金111.3万元,全部实行专款专存、专款专用,救助困难户870户、救助金额85.4万元。全面落实双拥优抚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结合每月20日“党员活动日”,扎实开展走访慰问,目前,全镇建档立卡的1149户低收入户1959人全部实现脱贫。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去年,共投入4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中考,宝中及高中入学率均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为农户报销各类费用2152万元。建成省级卫生村1个、示范标准卫生室5家,在建省示范标准卫生室1家,成功委培农村医学生12人。2017年,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家,今年将实现全覆盖,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效载体。全面宣传“两孩”政策。全力实施“夏集好人”工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功举办“绿扬风”“宝应好人进万家”等市县级大型活动。

社会治理切实加强。实施信访工作五项制度,及时呼应群众诉求,立足抓早抓小,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强化法治建设,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去年,该镇被扬州市评为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加大技防建设力度,新建镇综治中心1个,实现村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派出所监控中心建设位居扬州市前列,夏集中心初中校安工程全县领先。该镇文化长廊获县“十佳法治文化示范点”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宝应县夏集镇党委、镇政府将在今后时期,凝心聚力促发展,团结奋进干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高水平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开明、包容、创新、争先”新夏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