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口述實錄·火線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型公共衛生事件一發生,這些關鍵的“苦”學科就會為國計民生,甚至民族存亡提供重要保障。

記者|黃 祺

武漢新冠肺炎的救治壓力趨緩,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醫護人員,都期待著疫情徹底結束的這一天早點到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先後派出四支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各家醫療機構工作,273人的精銳醫療力量,已經在武漢奮戰一個多月。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部分隊員在武漢合影

作為華山醫院四支援鄂醫療隊的總指揮,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曾於2月13日接受《新民週刊》專訪 ,介紹了當時武漢的疫情和救治情況。

20多天後,華山醫院醫療隊負責的武昌方艙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目前的情況如何?親身參與抗擊新冠疫情一個多月後馬昕院長有哪些感悟?3月5日下午,馬昕副院長再次接受《新民週刊》專訪。


部分方艙病床已空床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新民週刊》:武漢已經有部分方艙醫院閉艙,華山醫院醫療隊管理的武昌方艙醫院,患者是不是也已經減少?

馬昕:我們的病人比以前明顯減少。武昌方艙醫院原本有ABC三個區,一個星期以前,B區已經關艙。之前總共800張床位,現在還有500張床位,而且500張床位也只有200多個病人,有一半其實是空的。

華山醫院醫療隊管理250 張床位,現在患者人數不到100人。

《新民週刊》:最近不少醫院發現出院病人核酸複查陽性的情況,華山醫院醫療隊管理的病人中是否有這種病人?

馬昕:出院病人中我們也隨訪到2名病人核酸檢測陽性,但沒有症狀,這個現象說明,出院後再隔離14天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注意到這種現象後,也在研究應對的策略。比如說我們把出院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標準,提高到三次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才能出院。目前床位寬鬆了,可以給患者加一次核酸檢測,同時咽拭子取樣上也要更加規範,並且加強嚥拭子採樣方法培訓,提高準確率。我們在探索檢測三次這個方案,看看是不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海的患者出院做了肛拭子檢測,可以提高檢測的成功率,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在方艙醫院的可行性。

《新民週刊》:還沒有出院的病人,病情比較複雜嗎?

馬昕:我們目前沒有出院的患者中,有十多位病人經過治療後核酸檢測持續陽性。像這樣的病人治療有難度,我們會考慮將他們轉到定點醫院繼續治療。

還有一些是出現併發症的患者,就是說他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已經陰性了,但還存在其他併發症,肺部炎症也還存在,我們不會急於讓他出院。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新民週刊》:患者持續減少,醫護人員壓力是不是減輕很多?

馬昕:整體來說醫護人員工作壓力稍微輕鬆一點,但這個時候無論是患者治療還是醫護人員自身防護上特別不能掉以輕心。到目前為止華山醫院醫療隊在武昌方艙醫院保持了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但是大家工作一個多月了,有的人可能會鬆懈,覺得這麼久了沒感染應該沒事,比如脫防護服的時候動作比較快,這些鬆懈的想法和舉動都不能有。


“上游”送來重症患者減少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新民週刊》:光谷院區ICU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新冠肺炎解剖報告公佈後,危重症患者救治措施是否有變化?

馬昕:解剖結論中提到的一些現象,我們在臨床救治中已經發現了。比如說我們發現病人上呼吸道有很多的粘稠的痰,非常的黏,病人很難咳出來。這跟解剖報告的結論是互為印證的。

救治手段上,我們已經發現這個病不僅是肺的問題,很多病人都有心臟、腎臟、肝臟的累及,重症病人要做多臟器的治療。

《新民週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壓力是否也在減輕?

馬昕:經過這段時間的救治,ICU裡危重症病人比以前要少了,一些危重症患者經過治療後變成重症,重症再能緩解,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去了。另一方面是“上游”送來的危重症患者也不像之前那麼多了。這說明武漢整個救治的體系慢慢理順,輕症患者得到及時治療,不會有那麼多重症病人出現。

壓力最大的時候,ICU30張床位,27個病人有氣管插管,3個上了ECMO,14個做血液透析,這個搶救壓力有多大,你可以想象。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2月27日一早,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內,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老程,經過9個晝夜的ECMO技術搶救,成功撤機

《新民週刊》:幾天前,光谷院區ICU病房裡一位ECMO治療患者成功脫機,他目前情況如何?

馬昕:第一個ECMO脫機的病人,目前恢復很好,能自主呼吸,神志也很清醒,這兩天他就可以去普通病房了。接下來還有一位患者,最近也要撤ECMO。能夠成功ECMO脫機,非常不容易,難度很大。目前成功脫機ECMO的患者還很少。

《新民週刊》:按照目前疫情發展的情況,您認為醫療隊的工作何時能告一段落?

馬昕:我們做醫生的總是會把最壞的情況都要考慮到。現在病人數量在往下走,但誰也不能保證什麼時候一疏忽,數字就往上跑。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太自信。時時刻刻繃緊這個弦,提高警惕。


資源要向“苦”專業傾斜

教訓不能反覆成為教訓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新民週刊》:在武漢一個多月,對於這一場疫情,您認為哪些經驗教訓需要總結?

馬昕:這次疫情的確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首先,我認為方艙醫院這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式,在未來要成為城市建設中的戰略儲備。比如體育場館、大型場館,未來在設計和建設時就要考慮是否能隨時被徵用為避難的或者收治病人的場所。

說到戰略儲備,還有一個重要的儲備就是特殊學科和人才。

這次疫情中,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等學科和他們擁有的人才,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現這樣的疫情或者災難,這些學科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些年,一些醫院連感染科都沒有了。這些科室工作忙、壓力大,收入又不高,很多人不願意做,有些醫院也不願意發展。這些科室可能在醫院裡“不賺錢”。我們有的時候老想著能出高精尖科研的學科,看重那些特別“炫”的技術。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型公共衛生事件一發生,這些關鍵的“苦”學科就會為國計民生,甚至民族存亡提供重要保障。

所以說醫院要將資源向這些學科傾斜,國家更要向這些學科傾斜。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2019年10月華山醫院演練接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

《新民週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醫療體系平常還要做哪些準備?

馬昕:應對大型疫情和災難,醫院要做好流程管理。

去年10月進行了一次大型傳染病疫情應對的演練,這個活動我們每年都搞。但我知道不是每家醫院都有這種演練,我認為每家醫院都應該做。

說起來特別巧,我們10月的演練,模擬的就是一名從國外回來的病人發燒到醫院就診,醫生懷疑他是一種輸入性傳染病的患者,我們急診的預檢護士發現這個問題,馬上引導他到發熱門診,醫生護士穿上防護服,對病人進行檢查。醫護人員把病人送到放射科,進行影像檢測,檢驗科對他的相關標本也同時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後馬上送病人到感染科的負壓病房。

我是這次演練的總指揮,我記得當時我的同事舉個牌子,上面寫著“疫情演練”,怕旁邊圍觀的群眾誤會緊張。

兩個月後,新冠肺炎疫情就出現了,大家都說我們平日的演練太重要了。

因為有這樣的演練,華山醫院可以放心地派出專家到武漢,張文宏教授可以放心去上海的定點醫院,我們自己醫院各部門可以按照既定的流程流暢地應對疫情。大家對傳染病的流程非常熟悉,平時我們的院感管理就很規範,管理流程很成熟,有備才能無患。

最可怕的是打無準備之仗。如果平常沒有一點準備,疫情來了,大家像無頭蒼蠅一樣,會有很重大的損失,醫護人員如果用血肉之軀去撲這個病毒,結果一定是很慘烈的,所以一定要科學防疫。

《新民週刊》:醫院感控專業,在疫情中起到什麼作用?

馬昕:華山醫院醫療隊首先就要有醫院感控管理專家,他們是我們其他醫護人員的“保護神”。他們就像是排雷專家,只有感控管理專家知道地雷在哪兒,他們會給我們規劃好安全的前進路徑,讓我們科學地對抗疫情,步步為營,穩妥地往前走。

剛才國家衛健委的領導到光谷院區視察,對華山醫院醫療隊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這些成績都是我們平常的培訓、平常的管理和技術水平的體現。

武漢新冠肺炎救治的很多經驗,回去要好好總結,應該寫進教科書。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馬昕與同濟醫院同道合影,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醫護人員有3000多人感染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疫情,讓患者和社會承受了巨大的損失,您自己有哪些感觸?

馬昕:我們有很多的經驗也有很多的教訓,教訓不能反覆成為教訓,我們最好在不斷總結經驗中成長,而不是通過慘痛的教訓來進步。這次疫情中,有很多家族性的感染,典型的聚集性傳染,一家人都生病了,太影響一個家庭的幸福了,這讓人非常痛心。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徵集令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迎來了春天,《新民週刊》也迎來了新聞線索和故事徵集的第二彈。

如今,經歷了一個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漸甦醒,各行各業都開始有序復工復產。

不論您是企業老闆、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又或者,您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本人……我們希望瞭解復工復產復學過程中的困難,或暖心故事。

如果你是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疫情期間拍下了珍貴的攝影作品,也歡迎聯繫我們投稿。

當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故事,我們仍然歡迎。

希望廣大讀者朋友,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週一:應 琛 微信號:paulineying0127

週二:金 姬 微信號:gepetta

週三:黃 祺 微信號:shewen-2020

週四:周 潔 微信號:asyouasyou

週五:孔冰欣 微信號:kbx875055141

週六:吳 雪 微信號:shyshine1105

週日:姜浩峰 微信號: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贈物資,可與以下兩位工作人員聯繫:王勇:WangYong-SH 吳軼君:rommy150708(添加時請註明“捐物資”,方便工作人員快速通過您的申請,謝謝。)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火線|不能只重“炫”的技術,這些“苦”學科為國計民生提供重要保障——專訪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馬昕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