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作兵器的吗?

骑蜗牛走高速


在古代战场上,用到的兵器可谓是多种多样,古代常有一种说法叫做十八般武器,但事实上真正用到的武器远远不止十八般。

独脚铜人这种武器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怎么听说过,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偏门的武器,一般不怎么了解古代战争史的人,恐怕很难知道这个武器的构造。独脚铜人这种武器又叫做独脚铜人娃姓槊,它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武器的前端,用铜浇铸上娃娃状的物体。

由于是铜浇铸的,并且物体规模不小,所以重量是很大的,一般需要臂力很强的人才能够使用。当然这件武器的威力也是比较大的,能够用来破甲,在战场上非常的有用处,只不过能够使用它的人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常规使用的武器。

记得在评书中曾经说到过,南宋时期金国大将金兀术的手下就有使用独脚铜人这种武器的,当时岳飞的手下可没有少吃过此人的亏。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在《罗通扫北》中,罗成的儿子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可谓所向无敌,唯一在铁雷八宝的“独脚铜人娃娃槊”面前丢了阵。铁雷八宝用“独脚铜人娃娃槊”直接就砸断了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


不过“独脚铜人”绝非是武侠小说家的臆造之物。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的槊。因为《明英烈》里,常玉春的儿子常茂用的是“独脚娃娃槊”。

槊这种兵器在汉唐时期比较流行,并不像小说里那样用来点穴,而是通常用于马战。

项羽就是用的槊;张飞的丈八蛇矛其实就是槊;正史中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大都用的都是马槊;就连乾隆爷的“九龙宝剑”实际上根据剑身和剑柄的比例来看,也是槊的一种。不过唐朝以后槊就逐步消失了。


从战国晚期到唐朝的各种各样的“槊”,发掘过不少,而“独脚铜人槊”的确没有发掘过实物,不过有类似的“狼牙槊”。

除小说之外,“独脚铜人”见载于《少林兵器总谱秘本》,为玄魁法师的兵器,不过不是长兵器,而是短兵器,有点典韦“双戟”的意思。虽然那记录也未必靠谱。


总的来讲,“独脚铜人”这玩意,有可能存在。而小说里几乎都是反面人物在用。所以肯定不是一般人用的,不是一般人用的就基本上不太可能大规模地出现在古代战场上。


炒米视角


“独脚铜人”的全称叫“独脚铜人槊”。

在武侠小说和传统评书中,经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形容一个人武艺高超,而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而“槊”就是十八般兵器之一。


说起来,独脚铜人槊虽然只是梁羽生笔下人物使用的兵器,但在历史上,确实有人用槊作为兵器。槊是一种重型的骑兵武器,它的形状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等攻击武器,其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

例如,考古学家曾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汉早期的槊。而槊在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战场上尤为盛行,但在宋之后却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在古代战场上确实有人用槊当兵器,但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槊不是题主所说的“独脚铜人槊”。


古人使用的槊,主要是马槊,马槊主要是重装骑兵使用的兵器,长度在四米左右,所以如果不经过训练,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使用马槊很容易出现破绽,进而丢失性命。

除了马槊,还有步槊和杂槊。步槊主要是南北朝时期一种对付步兵的长柄武器,而杂槊只是一种统称,在古代,人们习惯性将一些形状和使用方法稀奇古怪的兵器称为杂槊。

历史上使用“槊”的名人也不少,例如: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尉迟恭,就擅长使用马槊,还因此受到李世民的赞誉: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资治通鉴》

还有秦琼、程知节(程咬金)、李存孝等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猛将都擅长使用马槊。

总的来说,独脚铜人槊只是槊的一种,而独脚铜人槊只出现于一些武侠小说中,不过槊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种兵器经常出现于汉朝之后、宋朝之前的战场上。


金兔历史


感谢悟空问答,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兵器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武将的第二生命。大家都知道曹操宛城之战时,猛将典韦因丢失兵器而最终寡不敌众被杀身亡。在古代有力量型的武将使用重型兵器,有技术型的武将使用轻兵器。而独脚铜人槊就是重型兵器的代表,非万人敌之武将不能使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位独特的武将和他独特的兵器。


独脚铜人全名叫做“独脚铜人槊” 是十八般兵器中槊的一种,因仿人型而留一脚作为槊柄称为“独脚铜人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使用这种特殊的兵器,只因“独脚铜人槊”重大而笨拙,一般力量型的武将根本无法舞动,即使能舞动在凶险异常的战场上也无法入使臂膀的灵活使用。据史料考证在战国末年就曾有一位特殊武将,使用的兵器就是“独脚铜人槊”。他就是秦国秦始皇的战将阮翁仲。

翁仲姓阮,越南族人,为秦始皇大将,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在统一六国中立下汗马功劳,死后秦始皇为记其功绩,将其铸为铜像立于咸阳城司马门外,因其生前身高一丈三尺,勇猛非常,后人尊为神,故作翁仲肖像佩于身,以驱魔镇邪。

总结,后世历代皇帝都会在自己的陵前树立翁仲石像用以震慑,守卫自己的陵墓,更有帝王在皇宫大内的宫门处设立翁仲铜像以震慑人心,彰显皇家威仪。因秦朝存在时间太短阮翁仲和他的“独脚铜人槊”不被世人广知,然而后之世人却用另一种形式来铭记了这位战场上勇猛无敌武将。


公子灵均


喜欢读梁羽生作品的朋友,应该会对独脚铜人这种武器比较熟悉。《白发魔女传》中,卓一航大战哈萨克武士哈川,哈川所用兵器便是独脚铜人;《云海玉弓缘》中厉盼归拿着这玩意就往主角金世遗头上砸去,让金世遗吓出一身汗,一点心也不敢分,因为他知道,能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必定是功夫了得。

独脚铜人是属于十八般武器中的槊,但是它却是最难使用的武器,没有之一。独脚铜人的制作本身就是挺复杂的,其形状像人,但只有一条腿,一般来说,重量达到七十斤左右,所以说,这东西一般只适用于臂力比较大的人来使用。

这种武器在古代战场上,真的有人使用当兵器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史料中并没有相关记载。其实也很好想通,这玩意本身就很重,拿也不好拿,而且一旦使用不好,还容易伤着自己,基本上不会有人喜欢使用。历代战场上面,刀枪剑戟才是真正的主流,因为便于携带,使用起来比较轻巧。

虽然在现实中没有人使用过,但是众多小说家却对这一武器颇为喜爱。在他们所构造的武侠世界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 他们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是比较奇怪的,也很好理解,这样才能使小说更有可读性,趣味性。

再来说说槊,独脚铜人属于槊的一种,其他种类的槊还是有不少大将使用的。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是在三国时期受到巨大的欢迎,比较流行,因为张飞,马超等名将用的都是槊。

还有关羽,千万别被小说影响了,认为关羽用的就是青龙偃月刀,根据《三国志》相关记载,他用的也是槊的一种。


徐聊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作兵器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实则没有确切答案,因为自古没有记载某位古人使用过这种兵器。若非要执拗答案的话,只能说:或许有!

所谓古代十八般兵器,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所学以及身材、力气等要求,会选择趁手的长短家伙事儿。

古代有种槊,顶端打造成娃娃形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独腿铜人”吧。

听过单田芳先生《三侠剑》的朋友或许还记得,其中有个闹海金蛟傻小子孟金龙,天生力大无穷,好赛勇金刚下凡尘,他所使用的兵刃,就是这么个东西,名曰“独腿娃娃槊”。

我有一次逛“鬼市”,有位老者摆摊卖古代兵刃。当然,他卖的那些都是现在人仿造的,并非古代遗留产物。他卖的兵刃除了鬼头大刀(没开刃)之外,还有方便连环铲,钢鞭、铜锏,其中就有个黑不溜秋的独腿娃娃。

没有咱们想象中的大,很“瘦”,腿就是握把,娃娃一手高举头顶,手里攥着个带尖的铁橛子。这玩意儿估摸着就是传说中的独腿娃娃槊了。

跟老者白话半天,他说古代的兵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影视剧演绎的都是夸大,真正的铜锤他见过(事实上我也见过),那个锤只有梨瓜大小,跟成年人的拳头差不多大,而不是《说岳全传》或《隋唐演义》中岳云、李元霸使用的那种比西瓜还大的锤。真要有那样锤,人根本拎不动,更别提杀敌了。

尽管真正的锤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大,但威力却不容小觑,打在身上管保骨断筋折,比刀剑之类的利器更具备杀伤力。能使用钝器的,都是臂力过人的主儿,并非人人都能耍的起来。


大狮


“独脚铜人”但看这个名字就让人顿生好奇,实际上它是古代小说里的一种兵器。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独脚铜人槊”。梁羽生《联剑风云录》里就有它的影子。按照小说里对它的描述,它属于十八般兵器里面的槊的一种。这种武器属于重量级武器,多是骑兵使用,步兵光拿着它走路就要累的半死,更不要说再去使用了。


咱们看下“独脚铜人”这种武器,顾名思义,这种兵器的上部有一个很重的铜人。据小说里描述轻的有40斤,重的则有一百多斤,铜人下面用一根铜棍支撑,就像它的一条腿,所以叫独脚铜人,它是在所有武器里最难使用的一种兵器。

这个铜人和真人的形状相似,它被工匠们打造的栩栩如生,臂力弱的人根本玩不转它。而膂力过人的武士抡起来它来则会呼呼生风,打在人身上会粉身碎骨,打在地上则会尘土飞扬,地陷大坑。另外,那个铜人的手指更是神奇,如活人的手一般,会灵活运动,甚至能点对方的穴道,手法灵活,有机关控制,十指并用,能一次点中敌人十处穴位。内功和轻功造诣越深的人,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独脚铜人一方面可以攻击,另一方面可以防御。它的那条铜质的腿可不是摆设,它也可以当武器使用,一方面可以当打狗棍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当挡箭牌使用。铜质的比较硬,可以护身可以给敌方致命的还击。

小说里有个一条腿的大盗韩维,拿的就是这种武器,只是重量稍轻,这应该和他只有一条腿有关,这个武器对于他来说还可当拐杖使用。

另外爱看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完颜鉴手下第一大力士、北宫横、“关东铁汉”铁大鼎、钟无霸、厉抗天、哈萨克武士哈川、六合帮的一个大头目等都使用过这种武器。



那么在历史上的古战场是否真的有人使用过独脚铜人呢?

小姐姐讲史说,至今没有可考的证据证明有古人使用过独脚铜人。

但也有古人使用过和它同一类别的武器。考古专家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惊喜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宝贝结构复杂,又笨又重。若不是力大无穷者,恐怕没人会选择这种武器。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如项羽、李世民的猛将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还有,南北朝高翼的儿子高敖曹、大唐猛将秦琼也善用马槊还有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也常用。

《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以上这些大力士们并无一人使用过独脚铜人这种武器。我们从小说里的描述中可以判断独脚铜人这种武器要比这些大力士们的武器更高级,造价更高,所以能使用它的人也并非一般的乡村野老,而应为社会上层的大力士们,而这些人的社会舆论效应是很大的,如果真有人使用过,就不会在历史上无迹可寻。

另外就算有人使用过独脚铜人,但也是昙花一现。因为槊这种武器的造价普遍高昂,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合格率低。再说真正的大力士又有几人呢?

综上,独脚铜人只是个传说,它只存在于小说中,仅供大家娱乐不可当真。


小姐姐讲史


我们常常看古装片就可以知道,在古代战争中很多常用的兵器,最常用的莫过于刀枪剑斧之类的。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鞭锤之类的,当然还有一些非常少见的,但是也有人用的一些武器,其中就有一个叫做独脚铜人。



独脚铜人这种武器的全名叫做独脚铜人娃娃槊,是一种破甲型的武器。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在这种兵器的前端有一个娃娃状的物体由铜浇铸而成,所以重量是相当大的,一般使这种武器必须要力气很大的将领或者士兵才行。当然这种武器使用好了,威力也是相当大的。



这种武器虽然相当的偏门,但还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例如评书罗通扫北里面,罗通就碰到过这种武器。里面敌方的第一将领铁雷八宝,他所使用的武器正是文中所提到的独脚铜人娃娃槊。在罗通和铁雷八宝第一次碰面中,铁雷八宝就用独脚铜人娃娃槊将男通的枪给打折了,幸好罗仁赶到,用铁锤最终将铁雷八宝击败,救了罗通一命。



在唐代的时候,当时有很多武将都非常喜欢用槊这种武器,当时的唐军配上槊这种武器可谓是打遍四方。不过一些演义里面往往夸大了将领的能力,因为很多武器的重量实在是太大了,一般的人拿着根本就挥舞不动。在说岳全传里面也提到金国的金兀术,手下有一个大将也是用独脚铜人这种武器,当时可没少让,岳家军吃苦头。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所谓的独脚铜人,其实是一种槊,全称是独脚铜人槊,目前确有出土的独脚铜人槊,不过更多地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槊是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八蛇矛称为“铁槊”。

槊的柄通常由坚硬的木头制成,长约两米,顶端多为长剑,有些槊柄的顶端装有长圆形锤,上面密布铁钉或铁齿,又称为“狼牙槊”,后人经过改造,将前端部分制作成人的形状,因为只有一条腿,所以叫“独脚铜人槊”。

独脚铜人槊和方天画戟一样,由于分量过于沉重,都是很难使用的兵器,只适合膂力较强的人使用。正史或野史中,通常使用戟或槊的武将,都是万人敌,比如吕布和李存孝等。

正史上独脚铜人槊的使用者已经无法考据,它的使用者更多地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如《龙凤宝钗缘》中的韩维、《慧剑心魔》中的北宫横、《武林天骄》中完颜鉴手下第一大力士、《狂侠天骄魔女》中的“关东铁汉”铁大鼎、《鸣镝风云录》中的钟无霸等等。


十八街乱麻花


独脚铜人,作为一种兵器,但就其名字来说,听起来十分奇特,而这种兵器的外形也是比较吸引人的眼球,有时出现在文艺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古代战场上可能极少人使用。

独脚铜人属于一种重型打击钝器。它的一端形状为熟铜铸成的光头裸男,并且有一只手向上伸出手指,能够夹住宝剑、砍刀的刀刃,手指还能点击对方的穴位;另一只手的手掌横在铜人的胸前,使用者握住独角铜人的腿部以下这端,然后以另一端作为着力点,用力打砸或格挡,可以当成长剑去攻击敌人的要害处。

按照一些小说的描述,独脚铜人的总长度大约是一米左右,重量为几十斤,有时为了增强这种武器的牢固度和柔性,所以也有用精锻钢铁为芯材,而外表则铸以熟铜,通过模具浇铸成型。它适合于身材魁梧而且力大无比的猛男壮汉使用。

独脚铜人兵器的特点

一般的页锤、瓜锤或者骨朵这些武器的重心在最前端,以便利于抛物线发力、挥砸、打击破甲,但是独脚铜人形状几近圆柱形,其中端比较重,不太利于发力、挥砸、打击,使用起来可能不如熟铜短棍。如果用来格挡敌人的攻击,还不如实体盾牌或者穿上盔甲实用;如果用来捅刺敌人,还不如枪矛、匕首等利器,而且还显得笨重。

所以这种武器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战能力。

独脚铜人在梁羽生武侠小说里出现的比较多,另外民国时期的《少林兵器总谱秘本》里面记载了明朝一个叫玄魁法师的少林武僧就是使用这种独脚铜人者。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独脚铜人兵器原型出土。

根据形状来推测,独脚铜人这种武器很有可能是由佛家的打击钝器—金刚杵变形而来。因为金刚杵上端也是雕有骷髅头或者狞狰人头,雕刻上这种形状,是用来恐吓心魔或者魔障,含有愤怒、降伏之意,使这种武器坚固如金刚,诸障无法侵入。

所以,写小说的人就根据金刚杵的形状衍生出了独脚铜人人这种武器。而独脚铜人上的人像也大体是用来增加武器自身的强大威力,增强法力和战斗力,这是古人心目中寄托的期望。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