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21世紀以來,安徽省會合肥經濟不斷蓬勃發展,經濟總量逐步壯大,位列全國城市20位。而在1995年時,合肥僅排在100名。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合肥在安徽省內的經濟地位,也由此日益突出。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合肥歷年GDP排位,2019年已躍升至20位


但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的崛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解放以前的合肥,僅僅是安徽省內並不起眼的小城市,同一時期的安慶不但是安徽省會,更是全省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都大大領先於合肥。那為什麼合肥會後來居上,成功把原省會安慶遠遠地甩在身後呢?




一、安徽:漫長的建省之路


元末明初,朱元璋以南京作為其根據地而開展了統一天下的歷程,因此他稱帝后也把南京及其周邊地域劃為“直隸”(範圍基本為今安徽、江蘇兩省及上海市),不設省級政府機構,而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將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也同樣劃為“直隸”。


但由於朱元璋老家中都鳳陽和南京作為初代國都的超然地位,南方直隸的建置被保留了下來。為了區分兩處直隸,南京周邊地區就以“南直隸”一詞冠稱,由駐紮在南京的六部、都察院等機構直接負責日常事務。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明代南直隸轄區。南北兩處直隸和各省不同,日常事務均由當地州府直接上報兩京的六部都察院等機構處理


基業起自遼東的清朝,在其入關並平定江南後,顯然並無必要將“南直隸”地域繼續直接納入中央政府管理之下,因此改明代南直隸為江南省,創建了一個人口數量、疆域大小、經濟發展程度都在全國前列的巨無霸大省。在康熙年間,僅江南省的田賦之供,便佔了全國的十分之三左右。


起初,清承明制,一開始也各省設置左右布政使作為該省行政長官,後來大多數省份都只裁留了一名布政使,然而清廷鑑於江南省人多事雜、錢穀殷繁,仍然保留了兩名布政使,分管上江(相當於今日的安徽省界)和下江(相當於今日的江蘇省界)。


1667年,清廷對管轄下江的布政使進行了更名,取其轄區內最重要的兩個城市——安慶、徽州的首字,將其正式定名為“安徽布政使”,一般認為這就是安徽省的由來。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江南省康熙七年主要職官分佈圖


安徽布政使起初延續了江南省分省之前的模式,在下江的江寧府(今南京)辦公。但對地方官僚來說,公文往來多有費時,而且和安徽巡撫駐地並不一致,處理事務頗為不便。


因此清廷於1760年將安徽布政使駐地從江寧遷往了安徽境內的安慶。就是說,此前的安徽省會可以說一直寄居在江蘇省的南京,南京別稱的“徽京”,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此而來。而江南的分省、安徽江蘇的建省這一漫長過程,到此才正式宣告完結。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明清遍佈天下的徽商起源地——徽州府


清代安徽省衙門選擇作為安慶作為駐地,確實有其一番考慮。清代安徽省,以安慶府和徽州府發展態勢最為良好。明清兩代的徽州府文教勃興、商貿繁榮,科舉進士達上千人,徽商更是遍佈天下。然而人傑地靈的徽州卻處於大山環抱之中,四周皆為山地丘陵,這對需要處理全省事務的機構來說,就顯得交通甚為不便了。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被譽為“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安慶,其正好位於大別山與皖南丘陵山地之間,是長江中游通往


與之相反,扼守長江天險的安慶府,為南京上游重要屏障。安慶不但地理位置險要,在古代也可以利用長江作為重要的航運通道,交通條件極為便利,也因此明清兩朝專門負責守衛長江下游的操江巡撫及其改設而來的安徽巡撫也都以安慶為駐地。


作為省會的安慶,不但軍事守備力量雄厚,同時也是當時安徽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有清一代,安慶的基礎設施完善,文化教育機構眾多。


然而安慶的地位,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第一次受到了挑戰。




二、從安慶到合肥


鴉片戰爭以來,清朝統治危機日益嚴重,到19世紀中期,終於爆發了反抗清政府封建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發源於廣西的太平軍在短短几年內,幾乎席捲了整個南方中國,成功佔領南方中國的政治中心——南京,並以之為都,同時派遣軍隊溯江而上,進一步展開對清廷軍事行動。


在太平軍進軍南京及其西征途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扼守長江險要的安慶,因此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軍和太平軍圍繞著安慶城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咸豐三年,太平軍攻陷安慶,同時控制了其周邊的長江航道。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太平天國運動中的安慶保衛戰


位於長江淮河之間丘陵地帶、南倚巢湖的合肥,明清兩朝為廬州府治所,自古以來便是南北政權所爭奪的前沿陣地,軍事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所以向被古人稱作是“江南唇齒,淮右襟喉”。


然而自南宋以來,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區由於瀕臨前線,因此農業經濟發展日益萎縮,糧食生產常常不能自給。隨著元明的統一以及頻繁的災荒,合肥也逐漸失去了其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再加上合肥既遠離長江、淮河,又沒有適合通航的運河,陸路交通成本高昂。因此清代安徽省草創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清政府並沒有將合肥納入安徽省會的考慮範圍之內,直到安慶失陷於太平天國之後,清廷新任安徽巡撫才遷移至廬州府辦公,讓作為廬州府治所的合肥第一次獲得了安徽省省會的地位。


然而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愈演愈烈,靠近前線的合肥也成為了太平軍和清軍拉鋸的重點,合肥城在戰爭中多次異手。安徽的省級機構也一度遷移至合肥東北方向的定遠縣辦公。戰爭結束後,合肥乃至整個安徽已經是滿目瘡痍。


根據統計,僅合肥所在的廬州府人口在戰後就減少了76萬以上。清政府也因國庫空虛,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對合肥城池進行整修。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民國初期全國鐵路交通網


另一方面,隨著近代西方列強的入侵,安徽境內長江沿岸的蕪湖在其開埠後,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清末鐵路工程的修建,也使得合肥北方的蚌埠成為了安徽境內的大站,獲得了更加便利的陸路交通條件。民國時期的蚌埠,更是安徽不少軍政大員的常駐地,使得蚌埠數次成為安徽的臨時省會。


而合肥也沒在近代享受到伴隨鐵路興建引起的全國交通格局變化福利,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交通條件來看,合肥都不是省會城市的最佳選擇。




三、霸都的崛起之路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南京與合肥是中國最近的一對省會城市之一,長江南岸的安徽城市時刻面臨著南京的“虹吸效應”


在民國的大部分時間內,合肥都延續了明清兩代頹廢的景象,不但交通條件落後,而且鮮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社會經濟發展也並不顯著,但抗戰時期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卻也敏銳地發現了合肥作為省會城市的長處。在李品仙看來,合肥幾乎位於全安徽省中心,對省級機構來說,指揮全省極為便利。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合肥介於長江和淮河之間,位於全省中心位置


更何況,安慶境內地勢起伏不平,而且其偏於皖南一隅,指揮皖北也頗為不便。另一方面,李品仙所屬的新桂係為了牢牢控制安徽省的軍政大權,也竭力在省內抵消來自國民黨內其他政治派系的影響力。在這的情況下,將安徽省政府搬遷至一個利於自己統治的合肥,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因此在李品仙動議下,安徽省會在抗戰勝利後,便從臨時省會金寨縣遷往了合肥。1948年,安徽省開始積極規劃合肥的市政建設。而這次市政規劃建設,除了城市的功能分區外,還有以滿足車輛通行為目的的道路橋樑擴建,足以稱之為合肥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市政建設活動。


1949年安徽解放後,其以長江為界一分為二,分別成立了皖北行政公署和皖南行政公署。1952年,兩個行署區合併後成立的安徽省,仍然延續了民國末年的做法,把位於全省中心地帶的定為安徽省會,至此不曾更改。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皖北、皖南行署區


然而安徽作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欠佳的省份,合肥的經濟基礎也並不牢固,其作為安徽省中心的省會城市去帶動全省發展的作用在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明顯,反而嚴重被毗鄰安徽的江蘇省會南京所“擠壓”。


南京憑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虹吸了很多屬於安徽省的政治經濟資源,深深限制了安徽省及其省會城市的發展,並謀求著與馬鞍山、滁州、蕪湖等城市的一體化發展,所以在網絡上,時常能見到有網民把江蘇省會南京稱作是“徽京”。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為了改善經濟薄弱的現象,地方領導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地方領導看來,合肥的經濟發展不足很大程度上便是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程度低所導致的。


合肥市藉助國家推動的“中部崛起”計劃,在2005年提出了工業立市、縣城突破和創新推動三大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把精力、資源都向工業方面傾斜,同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並依託中科大的招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一系列扶企惠企措施,合肥終於在21世紀贏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隨著鐵路交通條件的改善,安徽省及合肥地處內陸的劣勢也大為改觀。屆時省內外各類資源都將以合肥作為集散


2011年,正處於上升期的合肥,和蕪湖、馬鞍山一同“瓜分”了巢湖市。到2016年,不但合肥佔安徽省的GDP比重已達26%,而且合肥的進出口總額在省內佔比也已達42.1%。


現如今的合肥,已經逐漸成為安徽省內各城市發展的領頭羊。當下的合肥,也因其十分“霸道”的吃地擴張模式和迅猛的發展速度,也在國內網絡上博得了“霸都”的諢名,而“霸都”這個名字無疑也是合肥在當代飛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安徽省會為何要從長江邊的安慶搬到合肥?


21世紀以來,安徽省為了自身發展,也一直試圖融入長三角地區,其省會合肥也在此情況下正式加入了長三角城市群體系。然而,以蕪湖、馬鞍山為代表的安徽沿江城市在此前便和鄰近的南京抱成一團。對以“長三角副中心城市”作為發展目標的合肥來說,今後也將面臨著來自南京方向的重大壓力,如何促進與皖南沿江城市的一體化,無疑也是一個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