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收藏古董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眼界和能力的过程。对一件自己不熟悉的古董文物,千万不要妄下论断,不然很可能会被打脸。

下面这四种文物,要是放在古玩地摊上,你遇到了你敢买吗?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光看这个底款,如果不是对瓷器有深度了解的人。想必基本都会第一时间判这件瓷器“死刑”!上面成化年制的“制”字并不是繁体字“製”,而是和现在的简体字一模一样,就这样的瓷器会是真的吗?没错,它的确是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民窑瓷器。其实这是很多人思维的一大误区,人们习惯性的认为,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是古今分界线,认为古代存在简体字是不合逻辑的。但其实在古代,此类字体叫“俗体字”,是古人为了使用方便,将字体简化后的成果。除了瓷器底款,还有比如唐代怀素《自叙帖》中的“为”字、柳公权《金刚经》拓本中的“礼”字等等使用的都是简化字体。所以如果仅凭简繁字体就判断一件古董的真假,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同样的,还有一种底款那更是违背常识,是正常人不可能犯的错误。比如说这件瓷器底款“大明康熙年制”,古玩市场确实有不少假货都用这种底款,难道工匠们连这种错误都明白不过来吗?其实在历史上,真的有这种底款。现今在南京博物院还馆藏着一件“大明康熙年制”的青花酒杯文物。至于为什么清代的工匠敢冒大不韪造这种底款,也是众说纷纭。一说是康熙为了避免打碎瓷器不吉利,故意命工匠使用前朝年号。但要知道清代的文字狱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么干肯定没什么好结果。最大的可能是清代“反清复明”势力造出来讽刺当朝的。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真的有此种款识存在!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除了“我没见过就是假的”这种奇葩古董鉴定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误区就是,表面很新就是假的。要说新,不说故宫里海量新如初造的珍贵瓷器。单单图中这件水晶挂壁,就要亮瞎了多少人的眼睛!其晶莹透亮的水晶圆壁,再加上和现代尼龙绳一模一样的丝绳,很难不让人想象它肯定是某个旅游区地摊卖的工艺品。但其实,它出土于浙江台州黄岩区的一座南宋古墓里面,墓主人叫赵伯澐。是真正的出土文物!距今六七百年的古物,能保存的如此完好,而且上面的挂绳就好像上周刚出厂的一样,如此工艺,谁看了都不会再敢小看古人。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当然还有大家津津乐道的“穿越”文物,像“王莽卡尺”、“战国水晶”杯等大量和现代器物很相似的文物,人们看到的第一眼总是觉得很惊奇,不敢相信古人为什么也能制造出和现代一样的东西出来。但须知我们的文化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纵然如今的科技发达,生产效率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的文化从未断层。出现一些相似的文物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总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仿佛只要是过去就代表着落后。但其实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意识形态,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并未有多大的改变。这才是中国文化最大的魅力!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果上面几种古董文物并不是古墓出土或者博物馆馆藏,而是出现在古玩地摊之上,又有几个人敢真的下手购买呢?人们总是把专家说的、网上说的挂在嘴边,从来没有真正的用心去考证真假,最后总是陷入各种假货和骗局里出不来,这有一部分是市场的原因。

看似很假的四种古董,都是珍贵文物,遇到了你敢买吗?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其实更大的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玩收藏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是一夜暴富的路子,搞清楚这一点才能真正的玩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