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2020,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2020,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社會科學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一些新的或隱性的貧困問題、脫貧盲點、扶貧短板顯現。

原文 :《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作者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賀立龍

圖片 |網絡

結構性的貧困痼疾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但存在一些結構性的不平衡與短板。一是深度貧困的異質性與錯雜性。高寒藏區海拔高、氣候惡劣、災害多發,彝區幅員遼闊、村落分散,內部基建及公共服務供給的難度大、成本高。二是精神貧困與福利陷阱的存續。超常規的扶貧戰略、精準到戶的政策幫扶,加快了脫貧進程,也使得一些家庭陷入幫扶依賴。三是幫扶力量不均衡及懸崖效應。邊緣村戶與貧困村戶之間,不同部門(幹部)幫扶的村戶之間,在幫扶待遇上存在“懸崖效應”。對貧困戶兜底過多容易削弱生產脫貧的內生動能,對邊緣村戶缺乏政策支持可能產生對貧困的逆向激勵——即寧願當貧困戶被兜底,不願在貧困線上忙於生計。藏區和彝區深度貧困呈現“面板化”特徵,貧困與非貧困村戶的貧困邊界模糊,更易產生懸崖效應,加劇邊緣戶的剝奪感與心理落差;幫扶部門(幹部)的扶貧投入與能力的不平衡,造成鄉村建設及脫貧效果的村際差異。

2020,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社会科学报

脫貧穩定性與質量有待檢驗,“三保障”與用水安全存在薄弱環節,生計賦能與鄉村產業振興融入不足。一是“三保障”個體成效不盡一致,安全飲水不達標問題突出。“兩不愁三保障”儘管做到政策全覆蓋,但成效受到貧困戶個體因素的影響,如主動輟學、因病失學、就醫轉診難、建房負債等隱性問題。在地勢高的丘陵村和高山村,普遍存在水質不達標問題。二是脫貧的產業支撐與經濟動能較弱。外出務工是全勞動力家庭脫貧的主要生計,大部分鄉村還未形成益貧效應顯著的鄉村產業鏈,貧困農戶通過產業經營而實現脫貧奔康的比例較少。三是貧困脆弱性與脫貧穩定性需要關注

有幾類隱性貧困人口(現象),亟待重點關注與精準識別。一是“嵌隱”在非貧困戶或脫貧戶家庭內部的隱性貧困人口。一些農戶的家庭支柱長期在外務工,難以照顧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或不願贍養老人,使之陷入“失養、失依”的事實貧困。二是臨界(邊緣)貧困戶。這一類家庭收入未達建檔立卡標準但處於貧困邊緣,多是半、弱勞動力家庭,一旦家庭支柱遭遇變故將“落入”絕對貧困。三是“踩線”脫貧或“低質量”脫貧家庭。有些收入剛達標的家庭,缺乏穩定增收的生計渠道,或在“三保障”或用水安全上存在隱患,構成了“低質量”脫貧群體。四是“精神貧困、動力貧困”待精準甄別與破解,各種返貧風險,需精準預判、綜合防控與系統應對。基於人力資本及其生計行為差異,識別不同家庭或人口的動力貧困,給予有效破解,是精準扶貧進入決勝期的一個難點問題。

2020,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社会科学报

扶貧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經濟效率有提升空間。一是扶貧瞄準有待調整與優化。在藏區和彝區,基建與公共服供給的經濟成本高,瞄準“一村一戶”,追求“毛細血管”式的交通物流建設,資源投入存在規模不經濟;以村為單位的幫扶機構及幹部配置,存在非均衡性,一些省市部門或領導幫扶資源多、能力強,一些幫扶能力弱,造成村際之間幫扶成效差異。二是一些地區扶貧方式粗放,出現形象工程。三是幫扶資源“餘缺並存”,幫扶幹部“忙閒不均”。如在每個村鎮都設衛生室(院),但一些村鎮人口少,接診率低,醫療設備閒置(甚至未拆封)。

一些新的貧困問題、風險逐漸顯現。一是貧困退出後的村戶產業動力重構問題。由政策扶持、選育的鄉村產業,能否實現市場化、規模化、可持續發展,能否承受市場風險,還有待檢驗。家庭種養業,受制於資金短缺、技術限制或蟲害疫病,大多陷入“規模小—市場受限—軟硬件不足”的惡性循環。二是鄉村產業開發與快速市場化的負面效應。如藏區農牧民在政策支持下擴大犛牛養殖,對天然草場形成一定破壞作用。易地搬遷之後的居住原址生態修復的滯後。人情支出與非生產活動對資源的過度佔用。厚葬薄養、高額彩禮等陳規陋習,亟待重視應對。三是貧困性質變化衍生的新問題。2020年之後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的結構轉換,絕對貧困的再生風險;貧困的空間演化風險與城鄉雙向傳導,以及城市貧困問題的衍生與管控。四是脫貧攻堅的教育、文化功能發揮問題。包括,如何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的實效融合,鞏固社會主義在鄉村的經濟基礎;如何發揮脫貧攻堅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如何塑造中國減貧形象,倡導反貧困人類命運共同體,爭奪在民生與人權領域的全球話語權。

2020,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社会科学报

精準識別與有效施策

突出脫貧的多維質量導向,精準識別各種隱性貧困,分類破解與生計賦能,鞏固發展減貧與精準扶貧的綜合施策成果。

攻克藏區彝區等深度貧困堡壘,除了合理規劃內部基建網絡,也要瞄準“三保障”短板,綜合施策,破解多維貧困。針對邊緣貧困村戶、低質量脫貧農戶、隱性貧困家庭成員、高返貧風險村戶,進行雙向動態識別與精準長效施策,實現分類瞄準、綜合施策與動態管控。隱性貧困識別難度大,可藉助大數據技術進行“雙向、動態”識別機制設計:官方提供申報程序與標準,由潛在貧困戶自下而上主動申報,構建“不誠信”申報約束機制;扶貧管理機構也可由上而下識別貧困戶。識別後進行靶向施策、生計賦能:對邊緣村戶進行技能培訓、產業引導等賦能型支持;對低質量脫貧戶補齊生計短板,增加經營性收入;對留守兒童和失養老人,引導家庭關係重塑。

突出貧困的長期防控理念,精準研判貧困性質演化,做好制度、政策、科技預案,有序應對2020年之後的城鄉相對貧困問題。

2020年之後絕對貧困會有局部反覆性。堅持城鄉貧困長期防控理念,精準研判貧困的時空與城鄉演化,從發展減貧、精準干預、社會保障等多方面,構建長期貧困動態、綜合應對之策。

當務之急是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一是應從“三區三州”扶貧資源的空間配置最優出發,統籌搬遷脫貧與基建網絡建設,提升基建的經濟性與效率。二是加快藏區彝區普通話培訓進程,解決技能培訓和進城務工的語言難題,實施二次“精神脫貧”行動。強化學前教育,深化感恩教育,堅決遏制極端宗教勢力和不良文化的衝擊和影響。三是在易地搬遷或生態移民後,重視對居住原址的生態修復,加強這些區域的退耕還林還草論證與實施工作。

推動脫貧農戶在鄉村振興中的產業鏈、供應鏈融入,實現脫貧戶與合作社、現代公司的經濟利益聯結,非貧困村、邊緣貧困戶的統籌扶持與“次生貧困”預防。控制貧困城鄉雙向傳染風險,防控城市貧困。

2020,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社会科学报

突出黨建的政治引領作用,精準配置幫扶接續力量,強化村組幹部正向激勵,系統營造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政治生態

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堅定政治方向。

在“三區三州”鄉村,黨建與法治建設結合。在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建與三農發展疏離的深度貧困鄉村,將黨建考核與三農發展評價全面掛鉤,切實改變黨建形式主義、扭轉庸政、懶政、怠政的政治生態、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領導核心與戰鬥堡壘功能。

幫扶部門(幹部)配置不均衡所造成村際脫貧“懸崖效應”,影響群眾滿意度與公平感。下一步可將幫扶分包的基準單位由村調整為鄉鎮,實行“小核心+大網絡”組團式幫扶,平衡幫扶資源配置,確保幫扶隊伍接續與穩定。加強村組幹部正向激勵,適度提升全職村組幹部工資待遇,構建工作成效與績效獎金的掛鉤聯動機制。

突出市場的超大規模優勢,精準補齊鄉村產業鏈短板,激發企業家精神,培育城鄉融合與戶企共享的現代產業體系。

隨著電商等新業態下沉,鄉村供需潛力正不斷釋放,交通物流發展讓城鄉互補加強。在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期,應推動精準扶貧向精準“育業”轉變,瞄準區域市場,發掘比較優勢,用好科技賦能,精準選育市場韌性強、高附加值、高共享度的鄉村產業鏈。

在產業基礎環境上,重點解決冷鏈物流、蟲害病疫防治等突出短板問題。識別與防控鄉村產業幫扶中的市場風險與利益摩擦。強化產業鏈選育的市場前瞻性與技術可行性,防控市場風險與生態風險。優化農戶與企業契約,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堅守農戶權益不受損的底線。

2020,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社会科学报

突出扶貧的中國道路自信,精準揭示中國製度優勢,倡建反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爭取減貧、民生與人權領域的全球話語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事業的政治、制度優勢,亟待精準闡釋,轉化為減貧、民生、人權領域的全球話語權優勢。通過發佈《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將中國減貧的制度優勢,轉化為中國製度的全球形象力量,倡建反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通識教材增編、大學生實習平臺建設、全國及港澳臺學生赴貧困地區交流體驗活動等渠道,充分發揮脫貧攻堅承載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功能。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85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