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投資界專訪芳晟基金楊宏偉,暢談如何堅守投資邏輯穩中求勝

芳晟導讀:投資界專訪芳晟基金楊宏偉,原標題《芳晟基金楊宏偉:堅持“新科技+新需求”的投資邏輯,慎對投機型風口》

“每年都有幾個風口,要是碰見風口就All in,到現在不知道已經死多少次了。中國的創投環境越來越浮躁,在一些關鍵的時間點,適當地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可能是件好事。只有跨過牛熊邊界,走過幾輪週期的投資人,才能把風景都看透。”

7年前,在經歷了15年的IT生涯之後,楊宏偉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的定位和價值。在北大光華讀MBA的經歷,讓他了解到了投資行業。於是他放棄了很多令人羨慕的可能選擇,毅然轉換跑道,從小兵開始,一路勤勤懇懇地“升級打怪”,直到成為芳晟基金的合夥人。

投資界專訪芳晟基金楊宏偉,暢談如何堅守投資邏輯穩中求勝

芳晟基金合夥人楊宏偉

做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的助推器

芳晟基金成立於2010年,歷經8年,芳晟基金已經組成了一支擁有風險投資、投行、母基金、以及財務、法務、戰略和營銷諮詢等綜合整合能力的團隊,投資了國內外20多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80多家國內外的優秀企業。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2012年開始,芳晟基金連續支持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擔任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正是這個連續舉辦多年的大賽,也給芳晟基金提供了更多接觸優質項目的機緣。

楊宏偉表示:“大賽和所投資子基金的海量項目池,是芳晟基金的獨特資源優勢。我們能從大樣本的項目庫中,觀察到行業的變化情況,發掘出前沿趨勢,同時能夠對所關注的細分賽道,有更多的橫向競品、縱向產業鏈、以及不同時間軸上的比較性分析。從而讓芳晟的投資團隊能夠從多個維度來考察和挖掘出優質的項目。像早期的思路迪和雲洲智能,都是從大賽中被挖掘的,細分賽道的領軍性企業。我們希望關注符合趨勢的創新型企業,並跟他們一起成為時間的朋友。”

正是在這樣不斷的試煉與積累中,芳晟基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一個方向,是自上而下,依照芳晟的投資邏輯框架和對未來的預判性分析,結合大賽及企業工商大數據的統計性分析、以及投資行業的各種趨勢性研報,最終落實到具體項目標的選擇;另一個方向,是自下而上,通過各種項目源獲取的項目,彙總出最新的趨勢,並及時對投資邏輯進行適當的修正。

未來芳晟將進一步對海量的項目進行價值挖掘,並希望能更多地跟友商基金、各地政府部門、上市公司和產業資本等合作,共同打造適合創業和投資的生態環境。

堅持新科技+新需求的趨勢研判

“投資”和“投機”一字之差,不可否認難免運氣成分摻雜其中。但面對一個個風口,技術出身的楊宏偉顯示出的冷靜、沉著與投資行業中的浮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投資邏輯,穩中求勝。憑藉著自身15年的TMT從業經驗,以及後來的投資經驗,楊宏偉的投資策略越來越明晰、越來越聚焦。

他思考出的一個投資趨勢模型-TRENDS,分別代表了構成新經濟(Economics)的幾個核心要素。首先是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量,一個是技術(Technology)變革和對數據(Data)的應用,另一個是用戶需求(Need)、市場或者政策的推動。當應用成熟以後,會落到很多具體的場景(Scene)之中,再通過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把各種場景的要素進行重構(Reconstruction),最終形成適當的產品服務並推向市場,這些就構成了投資趨勢的模型要素。

楊宏偉觀察到,在市場中獲得高估值的項目,就對應著上述的兩種主推力量。對技術驅動型來說,技術拉著應用跑,在技術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再與真實的需求和市場去結合;而對於需求驅動型來說,更關鍵的是對應用的理解和落地運營能力,技術則可以做競爭力優化和進行倍增的放大項。很多趨勢之所以曇花一現,就是因為這兩者的關係沒有搞好平衡或有所缺位。

對技術驅動型的投資,楊宏偉的建議是在判定好趨勢的情況下,儘可能在早期投入,尋找到該領域頂尖的科技人才,快速初始化項目,進行技術迭代,逐步形成行業賦能平臺。比如IDG、創新工場、分佈式資本,其實分別佔據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的早期技術紅利。在中後期再進入的投資人,在中國的創業環境下,往往就會遇到項目估值高,歷史融資額巨大,同類競爭者眾多,但同時應用沒有完全落地、收入也還不高的尷尬局面。目前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遲早會有去泡沫的過程。

拿著錘子找釘子大多都是偽風口

“凡是拿著錘子找釘子的,風險都很大”。楊宏偉強調,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雖然都是大的技術趨勢,但“任何技術都不能包治百病”,一般初期只是在少數幾個核心場景上比較適合,而大範圍應用的成熟,則需要看技術的迭代、市場和資本情緒、一系列周邊配套環境的成熟。

以AI來說,也可以說是目前安防市場的剛需,在滋養著頭部的幾個玩家。基於現在的算法能力,還是有很多細分市場滲透的可能,但要達到當初大家設想的通用人工智能,甚至取代人類的層次,還需要至少幾個技術週期,沒有辦法一蹴而就。至於區塊鏈,現在還是虛擬幣、交易所和基礎設施的天下,其金融方向的應用屬性會更為明顯。現階段國內投資人的關注點其實還是在於ICO快速變現的價值,距離價值網絡的理想實現還有很遙遠的距離。從競爭角度考慮,技術型玩家,需要及時將技術紅利,轉變為資本、資源和商業上的紅利。

對需求驅動型的投資,楊宏偉則建議在每個風口來臨之時,讓子彈再飛一會,先觀察一下實質,再做判斷是否跟進。歷史上很多風口,最終在主體上被證偽,比如O2O,B2B電商、共享單車/貨架之類,往往是因為其商業模型本身就存在一定缺陷。資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拿著錘子找釘子,很多偽風口,都是資本和創業方合謀的結果。互聯網講究低毛利,高補貼,大規模擴張的玩法,在高強度的競爭下,是一場難以為繼的資本遊戲,尤其在流量枯竭,投資市場情緒偏冷的時點。

綜合來看,芳晟目前主要關注在智能商業領域。從技術端來闡述,主要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從需求應用端來闡述,主要包括跟空間、出行、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最具迭代創新能力的消費領域。正是基於這種邏輯,楊宏偉主導投資了智齒科技(智能客服)、中數智匯(數據服務)、Everstring(AI預測性營銷)、Scry.info(區塊鏈)、Zooz(國際支付網關),以及雲Space(商業空間短租)、1號生活(零售供應鏈)、帕皮科技(STEAM教育)等一大批企業。楊宏偉目前正在管理的蘇州芳晟基金雖然成立時間不長,已經投資的9個項目,其中6個都已經獲得了新一輪融資。

深知創業不易,做被投企業的陪跑者

曾經有過創業想法的楊宏偉,深知創業的不易。“做投資就挺難的了,每天都會有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交織在一起,但創業更難。”楊宏偉說,“因為投資其實是一個風險組合。作為基金的管理者,只要保證其中幾個核心項目上賺錢,基金整體就可以盈利了。但作為走資本路線的創業者,只有0和1,沒有中間路線。”雖然依舊有各自基於商業原則上的考量,但楊宏偉的內心,跟創業者是同頻的。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企業家的價值,芳晟基金的願景,就是成為最理解創業者的基金,幫助企業家實現更高價值,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努力,為人類福祉貢獻最大力量。

芳晟不僅推動被投企業與芳晟商業生態的戰略協同,更為注重被投企業資源需求整合,併為其提供增值服務。“芳晟前幾年在國內做了很多大數據項目的積累,我們投資海外的相關項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跟國內的項目進行對接整合。”楊宏偉介紹道。

“作為一家中早期的投資機構,我們曾經以前向的投資邏輯為主。就是選擇有巨大潛力的企業,耐心孵化,然後期待它能夠快速成長,在資本市場上實現價值。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也開始建立後向的投資邏輯。與產業的資源方結合,發掘資本市場的需求,再反向尋找標的並進行賦能,這樣會對創業企業形成更強的拉動效果。我們會跟企業一起成長,一起搭建生態,一起實現產融結合的戰略佈局。”

堅持認真做事及價值投資,在楊宏偉看來,這是與創業者共同成長的過程,也是實現更高自我價值的方式。他喜歡跟中早期的創業者一起摸爬滾打,腦力激盪,共同體會著生活的不易和美好。

嘈雜中安靜,犯錯時修訂

對於投資中的所謂“運氣”,楊宏偉表示認同但並不羨慕。“當時覺得心動卻最終沒有行動的獨角獸,錯過的,恐怕不在少數了吧?”他一臉平靜地說。“我們可以回頭來看,有些獨角獸,是偽獨角獸,甚至有些已經上市的企業,也都在艱難中掙扎。創業沒有終點,有的只是臨時的上岸。而投資人還是需要靜下心來,做好自己,一切就順其自然。但確實總會有需要總結反省的。投資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學習、永無止境的過程”。

堅定不代表抱令守律、故步自封。作為投資人,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型,才能在大量嘈雜的信息中發現合適的標的;另一方面,因為思維框架很容易形成僵化的東西,當市場和自己的實際判斷情況不符合時,要立刻認錯,修正自己的模型,去貼合新的趨勢。

感慨7年的投資生涯,他說,“投資也好、創業也好,都是人跟人之間思維的碰撞,各種利益之間的平衡。所以有時候你會碰到一些讓你難過的事情。要做個好的投資人,需要從內心克服,去淡然處理這些事情。投資就是做人。”

“笑如朝露瞬化霓,痛若空谷恆傳音。塵起日月嫌夢短,心靜山水映倒痕。”這是楊宏偉在多年前做的一首詩。懂得在嘈雜的時候安靜下來,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才是一個投資人應有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