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中小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課堂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因此,長期以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一再強調中小學校長必須聽課、上課,甚至下令中小學校長每學期要聽幾節課,上幾節課,以此作為考核中小學校長的一個重要依據。

誠然,從理論上說,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校長深入課堂聽課、評課,上課是瞭解、分析、監控教學過程質量的重要手段,能夠對學校整體教學狀況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診斷,做到心中有數,對常規教學中的問題作出新的決策,從而使學校教學常規工作得到不斷完善和落實,使學校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一事,也概莫能外。筆者認為,在這方面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應該視中小學校長本人而定,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長期以來,校長一般是從優秀的教師中逐步提拔上來的。應該說,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相當多的成功經驗。在小學階段,校長對各學科還算能瞭解,但在中學階段,學科往往分得很細,校長大多畢業於師範院校,他對自己本學科的教學領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校長不是全才,他對其他學科的教學,尤其是高中的科目,恐怕不一定熟悉,很難發表有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對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不一定有多大的幫助和提升。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另外,筆者看到一份某市教科所的問卷資料,認為對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最有幫助的評課人是誰的時候,選擇最多的是同年級、同學科的同事對自己的幫助最大,其次是教育專家,第三才是校長。可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校長的聽課、評課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是很小的,或者說是微乎其微的。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的校長為了完成上級行政下達的聽課、評課任務,在聽完教師的課後,只好發表一些模稜兩可的、不著邊際的評論。其實,這種沒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評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也許有人會說,校長不走進課堂,不聽課、評課,如何瞭解教育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其實,作為校長,要了解教育一線的真實情況,可以有多種途徑,如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召開學生家長會,同年級、同學科其他教師的評價,包括學科考試的成績等等,可以通過這些途徑來了解、掌握教師的教學情況,從而把握學校發展的大方向。

另外據有關資料顯示,歐美等國家的中小學校長也沒有聽課、評課的要求,認為聽課、評課是學校教務部門的事情,校長主要通過社會、社區、家長反映等多方面的途徑來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當然,筆者也並不一概排斥校長聽課、評課,校長對他自己所熟悉的、有一定指導能力的學科,是有必要進行一定數量的聽課、一定指導意義的評課,畢竟這也是校長了解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另外,有些地區教育行政部門作出規定,要求校長每週上幾節課,作為對校長考核的指標之一,為了完成上課任務,教務部門排了課,但不少校長由於公務繁忙,經常叫人代課,學生和家長意見很大。對於校長是否應上課,眾說紛紜。針對目前很多現實的問題,著名教育專家、原北師大教授褚宏啟教授認為,對於校長上課,這件事,應不提倡也不反對。校長不等同於教師,主要職責不是教學,而且校長上課經常因為學校工作繁忙等原因,沒有辦法堅持或被迫經常調課,反而影響正常的教學;更何況有些校長由於角色的轉變脫離教學崗位時間久了,教學能力不見得就比一線教師精湛,學生可能因此受影響。中國職業分類辭典明確規定,校長和老師是不同的兩個職業。因此,我認為,對於校長是否應上課,應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校長上不課不能同校長的教學領導力簡單劃等號。

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 綜上所述,對中小學校長聽課、上課不應作硬性規定,校長的教學領導力不僅僅體現在聽課、上課上,而是校長充分發揮主體性,統籌各類資源,統領各級各類課程,創造性實施和積極主動建設的實踐活動。(照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