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指望房地產稅打壓房價?那是你沒搞清楚為什麼要開房地產稅

1/5

被“厘金”拯救的清政府

想要講清楚房地產稅那點事兒,先談談歷史。

咸豐三年,刑部侍郎雷以諴奉命為江北大營籌備軍餉,這可不是個好差事,被太平軍佔了大半個富庶江南的清政府,此時中央財政實際上已經破產了,戶部調銀的命令滿天飛,卻半兩也拿不出來,得自己想辦法。

這可怎麼呢?雷的幕僚建議他向商人按貨物價值百分之一收取“厘金”,相當於今天商場的營業稅。雷雖然覺得收不多少,但走投無路的他還是在揚州城的米行以“派釐助餉”的名義試行徵收,沒想到半年就收了2萬串錢,而且商人也沒有太大的意見——利潤高啊。

興奮的雷以諴給咸豐上奏摺報告此事,覺得這個稅可以長期收下去,而且軍情緊急,來不及上交戶部,直接用了。缺乏財政知識的咸豐含糊的同意了,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個改變帝國命運的新稅收的巨大威力。

中國是一個以農為本的國家,明清兩朝尤其重視,重視的結果就是帝國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來自農業稅。

重農必然抑商,抑商的結果就是對商人視而不見,視而不見的結果就是利潤豐厚的商人不用交稅,有錢又不用交稅的結果就是被地方官吏勒索攤派。

厘金其實就是把這些流落到地方官吏手中的灰色收入,變成正式的財政收入,為財政困難的清政府開闢了一個新稅種,十年收了1.1億兩,相當於過去3年的財政總收入。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但“厘金”的重要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是地方為解決軍費自行想出來的辦法,不用上交國庫,算是清政府的第一個正式的地方稅。

中央財政要先把稅收進國庫,再按用途分給地方,效率肯定比不上地方稅支持的地方財政,源源不斷的厘金承擔了超過60%的鎮壓太平天國的軍費開支,由厘金支持的50萬湘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80萬正規清軍。

在傳統的認知中,新開稅種就是加大了對老百姓的剝削,厘金過去被看成惡稅,因為地方往往各自為政,重複徵收。但收了稅,就要鼓勵人家搞經營。動亂之後,地方督撫為了擴大稅源,更是採取了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政策,與中央政府的“洋務運動”一起,造就了幾十年的“同光中興”。

清明兩朝,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稅率很低的時代,但百姓照樣窮困;歷史上稅率最高的是宋代,因為以商業稅為主,所以兩宋不但富庶,而且商品經濟發達。

講這段歷史,因為即將開徵的“房地產稅”和“厘金”一樣,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地方政府的主稅種。

2/5

房地產稅是房價的定海神針

很多人都有一種認識,房地產稅是政府用來打壓房價的,這是一種非常“老百姓”的想法。

事實上,房地產稅最重要的用途,是為未來地方財政開闢一個最重要、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因為之前的“營改增”直接導致地稅收入總量大幅度下降,如果沒有穩定的新稅種補充,地方政府就要“幹不下去”了。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目前,“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土地出讓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土地總量是有限的,開發到最後,一定會像美國一樣以二手房為主,新建房僅佔了10%,這就註定土地出讓金會越收越少。

以上海為例,2017年一手房成交佔比不到30%,這個數字幾年前還是50%,照這個速度,10年之後,土地出讓金就無法支持地方財政了。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房地產稅作為一個財產稅,相比交易稅,可算是相當穩定的稅源了。未來土地出讓時,相當於向房子的第一個買家先收一筆“土地轉讓費”,此後,房子肯定會在某一個人的手上,稅就逃不了,有一年收一年,有十年收十年,至於你有沒有住進來,就不管了。

“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就把一手房和二手房無縫銜接起來, 應了那名老話——人生絕對無法避免的兩件事就是死亡和交稅。

以前,地方政府對建住宅的興趣其實不如建商辦,原因是土地出讓金是一次性收入,但辦公商業體引進的是源源不斷的稅源。但未來“房地產稅”落地後,建一套房子,只要能賣掉,就相當於增加了一個永久的“收稅機”,地方政府會大大重視住宅建設和銷售。

而且,政府稅收增長是剛性的,年年都要有增長,以前房價下跌導致地價下跌,可以用多拍地的方法賺回來,以後房價下跌,將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收入。你認為地方政府會坐視房價下跌不管嗎?

現在,每個樓盤都有行政限價,導致開發商紛紛捂盤或減少推盤,這是地方政府要完成控房價的政治任務——反正土地出讓金已經收了,你愛賣不賣。但未來,沒有房子賣,就沒有稅收,政府還會搞“真限價”嗎?

稅源不一定要高速增長,但一定要穩定,房地產稅不但不會打壓房價,反而會成為房價的定海神針。

你想政府來解決你的“房事”,其實它只想把你給“稅”了。

3/5

將被房地產稅改變的城市格局

對於房地產稅,很多人還有一個認識,以後房產多的人要多交稅,導致很多人把手裡交不起稅的房子賣掉,大家一起賣,就把房價賣下來的了。

這個看法,從邏輯上是成立的,但還是忽視了政府的力量,政府不但是市場的監管者,還是這個市場上游的最大的交易方——土地唯一的提供者。

前面說過了,政府為了稅源,必然會穩定房價,一手房可以控制土地出讓規模,而在二手房市場,政府同樣控制了影響房價的兩大因素——一個是公共配套,另一個是富人。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過去,政府對公共配套並不積極,特別是無地可賣的成熟地區,但未來“房地產稅”時代,為了維持房地產稅稅源,城市公共配套和相應的公共服務,將會是政府的頭等大事。

那麼,政府會在什麼樣的資源上加碼投入呢?

從目前看“房地產稅”很可能有免徵額,只針對部分人收,有可能是第二套房,有可能是人均面積超標,但不管是什麼方案,都是有錢人。

土地出讓金實際上是對所有的買房者徵稅,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所以政府只要把基礎市政配套做好就行了;而“房地產稅”只對有錢人徵稅,政府當然就要想辦法吸引更多的有錢人來居住。

有錢人高度關注,又和居住強相關,又是政府能控制的資源,首當其衝就是“好學校”。

國人對於“輸在起跑線”上的過度焦慮,使得學校永遠會被分出三六九等,導致“好學校”的資源永遠是稀缺的。

以前地方政府還有動力關注一下“菜場學校”,以平衡一下教育資源。可“房地產稅”時代,“好學校”成了吸引富人的王牌之後,毫無疑問,各城市、甚至各區縣之間“優質學校爭奪戰”將會呈現堪比以前“招商大戰”的慘烈。

這也就導致“不交房地產稅”的一般老百姓,想要上一個好學校就更難了,因為好學校周邊房價肯定高到讓“沒資格交房地產稅”的人買不起的地步。

此外,優質教育資源又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這會繼續拉大這些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差距,又會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而且,事關地方稅收,政府未必會嚴格地執行“外地人限購”政策。

除了教育資源,像高檔休閒娛樂設施、高端商業、大型綠地公園、高架道路出口等等,富人和中產喜歡的配套,也會成為高尚地塊的標配。

以前,新房雲集的新規劃郊區容易扎堆拿地的開發商暴炒;未來,成熟的中心城市,政府更願意投入配套資源,因為收稅的效率更高。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當然,光有配套沒有用,用地方政府最愛說的一句話“築巢引鳳”,“鳳”在哪兒呢?

也許你已經想到了,也許你已經被“引”了,這就是目前愈演愈烈的城市人才爭奪戰,因為未來的房地產稅納稅人,幾乎都要從這些高學歷的人群中產生。現在下點血本,只要能形成兩三個能留得住高端人才的產業,未來就可以穩收“人才紅利”了。

不過,打人才戰,一旦北上廣深政府真的動員起來,三、四線城市恐怕要輸得更慘,“房地產稅”恐怕要加劇城市間的“貧富差距”了。

4/5

不可預測的房價,可預測的房價差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只是想澄清“房地產稅會打壓房價”的認識誤區,並不是為了預測房價。

不管預測什麼價格,都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更何況房價不是純粹的市場現象,政府已經把它扭曲得面目全非,以後扭曲的程度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關於房價,我永遠是一個觀點:不可預測。

但“房地產稅”本身會帶來兩個相對明顯的趨勢,也就是前面重點說的:一二線城市與其他城市房價差會進一步拉大,城市高端地段房價和其他地段房價差也會進一步拉大。

就算你一輩子不買房,“房地產稅”照樣能影響你的人生

事實上,“房地產稅”絕不僅僅是一個新稅源,地方稅交稅主體從企業變成居民,而且無法代徵代扣後,會徹底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把它們從一個“賣資源的公司”轉變成一個“賣服務的公司”。

5/5

被房地產稅改變的政府行為邏輯

黃奇帆在去年在財新峰會上談“房產地稅”的意義時,第一點就跟房價無關,他是這麼說的:

第一,可以使得中國的稅務體制形成由間接稅和直接稅形成完整的系統。因為中國現在直接稅很少,主要是間接稅,所以徵收房地產這類直接稅對於稅務體系的完整有好處。

解釋一下:直接稅就是自已主動給自己交稅,比如利息稅,銀行給利息吋,都會幫你扣掉這一筆;間接稅就是“被交稅”,商家交完稅再轉稼到你的頭上,比如關稅、消費稅。

之所以以前“直接稅”很少,因為很難收的,像房地產稅,一年要直接從你錢包裡拿走幾萬到十幾萬,有那麼好拿嗎?

“土地出讓金”時代,地價的高低取決於買房者對未來對這塊地方的預期,政府可以搞規劃吸引資金,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城市改造,但居民買房後,滿不滿意,跟政府的直接利益關係不大,所以政府就像是一個“賣資源的公司”。

到了“房地產稅”時代,這筆錢徵收的難度,很大程度與納稅者對施政滿意度有很大關係,地方政府為了穩定稅源,勢必會加大民生工程,以留住目前的居住者,政府就要向“賣服務的公司”轉型。

有資格交房地產稅的納稅人對於地方政府的意義,就像現在的招商引資來的企業。

這大概就是黃奇帆的意思。

“房地產稅”到底能不能加快政府的職能轉變,這事姑且聽之,反正舊社會你管它叫“苛捐雜稅”,新社會是“光榮納稅”,這事兒我們的預期值很低。

但作為一門“直接稅”,還想要像以前那樣,“不讓鵝叫喚,就把鵝毛給拔了”,這就不是房地產稅,是“智商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