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天龙八部》中珍珑棋局须自紧一气自杀取胜。现实中可能吗?

心怀净土


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会对《天龙八部》里面的珍珑棋局印象很深。珍珑棋局是一盘大棋,珍珑棋局是一个故事。

(一)珍珑棋局的起源

珍珑棋局是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老先生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摆出一个棋局,逍遥派的无崖子老先生本人所学不仅仅是武功,无崖子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并命弟子苏星河当擂主,邀请天下英雄来破解“珍珑棋局”。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布下这个“珍珑棋局”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悟性奇高的人,目的是为了寻找资质特别好的人,然后逍遥子可以传授悟性奇高的人逍遥派武功,输入无崖子内力。武功形成以后,可以去收拾孽徒丁春秋,清理逍遥派门户。

故事从头讲起——无崖子被逍遥派孽徒丁春秋背后偷袭,从山崖上掉下来,从此双腿残疾。无崖子一直准备收拾孽徒丁春秋,但是弟子苏星河毕竟天资有限,所以需要另外寻找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来继承衣钵,传授武功。这个就是珍珑棋局的起源。

(二)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珍珑棋局中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长生,或反扑或收气,花五聚六,复杂无比。多少年以来,根本没有人能够解开,原因是因为珍珑棋局太过复杂。解棋局的过程,往往会反应下棋的人的性格和下棋的人的命运。

比如说复辟狂人慕容复解珍珑棋局时,鸠摩智一语点明“连边角上的纠缠也摆脱不了,还想逐鹿中原么?”书中慕容复的眼前渐渐模糊,棋局上的白字黑子似乎都化作将官士卒,东一团人马,西一块阵营,你围住我,我围住你,互相纠缠不清的厮杀。其实解珍珑棋局的过程恰恰是慕容复一生的“缩影”,这盘大棋恰恰是慕容复人生的“映射”。慕容复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复国,恢复“大燕帝国”,为此到处招兵买马,但是一直一点眉目都没有。真正是“连边角都纠缠不清,还想逐鹿中原么?”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复辟狂人。

比如说“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解珍珑棋局时,起初十着走的是正道,第十一着起,走入了旁门,越走越偏。这个正好是段延庆一生的“缩影”。段延庆本是大理国“延庆太子”,修炼的也是大理段家的正宗武学“一阳指”,这是“走正道”。后来开始修炼邪派武功,网络其余三个恶人作为党羽,到处追杀大理段家皇室成员,显然是“越走越偏”。最终段延庆感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段延庆的人生也是如此困境。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虚竹”。珍珑棋局是虚竹解开的,其实虚竹根本不会下棋,第一步棋基本上等同于“自杀”,大违根本棋理。但是正是因为“闭目落子”而杀了自己一大块白棋后,局面顿时开朗,后经过“段延庆”指点破解了珍珑棋局。虚竹闭目落子是为了“救人”,这个是性格使然,也是命运使然。如果联系后面的文章,会发现虚竹所有的事情基本都和“救人”有关。虚竹因为“救人”保护了天山童姥,逍遥派大师姐传授武功,终学得逍遥派的武学精髓。虚竹因为“救人”,帮助三十六洞岛主化解“生死符”,得群豪公推为灵柩宫主。虚竹因为“救人”,成就了“梦姑与梦郎的故事”。 性格就是命运,人生有如棋盘!

(三)围棋推动情节,棋盘演绎故事。

金庸的武学,很多时候是用“围棋”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包括《天龙八部》,包括《笑傲江湖》,包括《碧血剑》,很多故事情节是靠围棋去推动的。

比如虚竹破解了珍珑棋局以后,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给虚竹输入七十余年内力,无崖子是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去实施的。比如说,虚竹“保护”天山童姥一路躲避“仇敌”李秋水,天山童姥悟性奇高,从珍珑棋局受到启发“充分利用李秋水的思维盲点”,李秋水是西夏国王妃,所以肯定不会想到天生童姥去西夏皇宫躲避。而天上童姥恰恰利用了“李秋水想不到的”,偏偏去了西夏皇宫,争取了时间恢复“功力”。真是天地大棋盘,棋盘小天地。

(四)珍珑棋局的哲学含义

虚竹破解珍珑棋局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陷进去,要跳出来”。虚竹闭目落子杀了自己一块白棋后,局面顿呈开朗,白棋已有回旋余地,不再像以前那样缚手缚脚,顾此失彼,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让我想到了,《道德经》里面的第七章。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如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一味和局面纠缠,思维进入一个“定式”,把自己陷入其中,反而解决不了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反之,跳出局面思维,把思维打开,让自己能够置身事外。反而能够看清局面,反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主席在思考战略层面问题时,往往会远离人群,独处思考问题。

(五)金庸与围棋

金庸先生的笔下,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其实金庸本人就是一位围棋高手,被聂卫平认为是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金庸跟很多围棋大家都下过“指导棋”,比如说围棋棋圣“吴清源”跟金庸下过指导棋并且谈围棋的棋理,国手“聂卫平”在金庸家里住过一段时间跟金庸下过“指导棋”,金庸曾拜围棋大师林海峰的高徒王立城为师学习围棋。

金大侠创作武侠小说的思路,创作武侠小说的结构,创作武侠小说语言的组织与围棋的推理思路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棋路”也就是“思路”。围棋给了金庸很多的启发,比如说围棋的“变化”,围棋与中国象棋不一样,象棋三十二个棋子越下越少,围棋则是三百六十一路越下越多,而且每一个子都有关联,人世也多变化,很多时候就是看能不能把握住变化。比如说围棋的“大局观”,谋大局,天作棋盘星作子;审大势,经天纬地宇宙流。不和小事情斤斤计较,把注意力放在大的事情上面,这样才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比如说“慢”,慢的妙处在于沉思和品味,沉淀了以后才会得到“升华”。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金庸的“珍珑棋局”映射了很多《天龙八部》里面人物的人生,金庸的“围棋思维”铸造了不少武侠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