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眼中的世界,正是你內心的反映

一個男人帶自己9歲的兒子去看演出,沒想到舞臺場面有點兒勁爆,只見幾個美女穿著紅藍相間的布片在熱舞,9歲的兒子好興奮,揮著手叫嚷道:“哇,好棒啊!”父親有點兒擔憂地看著兒子,心想:“這小子有點兒早熟,該怎麼辦?”突然聽到兒子又說:“她們衣服的顏色和我們校服是一樣的!”

視網膜效應

當人們擁有某些特徵或某些東西時,就會特別留意別人是否和我們一樣。在上面例子中,對於舞臺上的熱舞女孩,父親眼中看到的或許是性誘惑,而9歲男孩注意到的是和自己校服同樣顏色的衣服。這個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視網膜效應”。

它可以被解讀為,你心中在想些什麼,你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什麼。它也可以被引申解讀為,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以這種心態解讀你面前的人和事。

其實,“視網膜效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你攢錢買了一個心愛的奢侈品包包,揹著它出門時,你的眼睛就會不自覺地觀察其他女性背的是什麼包包,有沒有人跟你同款。再比如,某天你穿了一件新衣服,突然發現街上有好幾個和你“撞衫”的人。如果你是大齡未婚,你會發現周邊跟你一樣大齡未婚的人不在少數。如果你懷孕了,你也會突然發現身邊的孕婦好像增加了……

平時你不怎麼注意的事物,當你突然關注的時候,發現原來它們都非常多見。

“視網膜效應”的啟示

之一:覺察自身不良情緒

生活像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你哭。這可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而是生活中大量“視網膜效應”實例的證明。

如果平時你總聽到周邊的人在抱怨,也許說明你自己也是一個愛發牢騷的人;如果你覺得周圍的人對你都不友好,可能意味著你自己脾氣糟糕、對他人的態度不夠友善;如果你覺得你的伴侶不夠愛你,就要反思自己是否足夠愛對方,或者認真表達過對伴侶的愛和尊重……

我們感受到的大部分負面情緒,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先製造出來的。當我們喋喋不休地抱怨人生不順利、工作不如意、家人不理解的時候,當我們產生失落、悲觀、空虛、無助、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的時候,你需要立刻警覺起來,是不是因為自己身上有著一些“暗黑屬性”?比如自卑孤僻,不敢也不善與人交往,溝通能力不足引發誤解重重,害怕面對失敗的自己,對人生價值產生懷疑等,自己像個負能量磁極一樣,主動或被動地吸引負能量,最終把自己變成一個缺少自信又怨氣沖天的人。

之二:更多關注自身優點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特質中大約有80%是優點,20%是缺點。如果我們只緊緊盯著自己那20%的缺點,選擇性忽視自身的優點,根據“視網膜效應”,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周邊的人幾乎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你對別人的優點進行了選擇性忽視,因此看誰都是一身毛病。日積月累下來,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極為糟糕,最關鍵的是,你自己覺得人生非常不快樂。

心理學中的“視網膜效應”可以被解讀為,你心中在想些什麼,你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什麼。它也可以被引申解讀為,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以這種心態解讀你面前的人和事。

所以,我們一定要更多關注自己那80%的優點,儘量忽略自己的缺點,這樣你看別人也是更多看優點。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在潛移默化中開始改善,當你以一顆包容之心欣賞和接納周圍的人時,周圍的人也開始用正能量回饋你的善意。

希望你在未來的日子變得更加積極,看待過去的時候停止抱怨,更多地看自身的優勢和別人的長處。然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如此可愛!


本文節選自王明姬《用得上的心理學》,青豆書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