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辦法治好嗎?

儒農


您好,這4位都是古代的名醫,他們的簡介我就不拾人牙慧了。我認為,這四個人如果遇到冠狀肺炎疫情,即使以他們精湛的醫術,恐怕也難以治好。


雖然這次疫情中,中醫的療效已經得到證明,據河南省314名中醫專家組成的技術小組的數據, 中醫藥協同治療率分別達到94.31%和90.7%。


但應該指出的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這人的醫療理論,在醫治類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候,都有很大的侷限性。 我們現在用中醫去治療,是在超越了以上4人理論基礎上的一種集古代、近代中醫之大成的防治方案。


而且有效果不等於完全治好,對輕症狀者而言,中醫可以起到很好的恢復效果,對於未患病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但對於已經重症的患者,因自身免疫系統已接近失控,這時候中醫的作用就沒那麼大了。


1.古代醫術的侷限性


電影《大明劫》講述了大將孫傳庭臨危受命出關攻打李自成,欲救大明於水火,軍中卻爆發了大瘟疫,江湖遊醫吳又可被傳喚入軍營,控制瘟疫的故事。在瘟疫開始階段,吳又可的師傅按照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為依據進行救治, 但是幾乎沒有任何效果。這說明用一般治療外感病、傷寒的方法治療,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劑,對冠狀肺炎的效果也有限。




吳又可通過自己的臨床觀察,創造性地提出了““癘氣”的說法,從病因學方面把瘟疫跟一般的外感、傷寒病區分開來,自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祛病方法,並進行嚴格的隔離,病理消毒, 最終讓瘟疫得到了控制。


吳又可後來著的《瘟疫論》,他辯證的溫病病症學說,在當時領先了西服200年,也是世界傳染病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


2.關鍵在於隔離制度



只是用醫療手段也很難全面控制瘟疫, 關鍵在於隔離手段。古代中國瘟疫發生的頻率很高,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發生疫災的次數為: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事實上,我國自漢代起,就有對疾病隔離觀察的紀錄, 在《漢書·平帝紀》中記載。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在南北朝更是成了一種制度,在秦朝時期,就有了專門安置麻風病人的隔離機構,被稱為“病遷所”,在《晉書·王廙傳》的記載中,


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到了北宋時期,官方建立了完備的屍體處理流程以減少傳染源。 以上說明,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隔離對治療溫病的重要性並建立了相對完備的隔離制度。




古代中國的疫病流行時期,也是名醫輩出的時期, 如東漢的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敘述了不同傳染病在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 華佗、李時珍都曾經對瘟疫的治療作出重大貢獻。只是他們的理論,在面對不斷變異、被發現的新病毒面前,都有歷史的侷限性。


對人類而言,跟瘟疫、跟病毒的戰爭是一場永恆的戰爭, 病毒在不斷地變異,中醫醫療手段也好,現在醫療手段也好都要與時俱進, 這場正邪之爭,永遠不會結束。


君說新語


在古代,華佗、孫思邀、張仲景、李時珍他們是醫術精甚醫德高尚的蒼生大醫,但他們是人不是神,別把他們說的神乎其神。

我們先來看看在古代中醫無法治好,但是現代醫學技術卻能治好的疾病有哪些,有霍亂、鼠疫、乙腦、登革熱,肺癆等等。就以肺癧以例,肺癆就是我們所說的肺結核,在古代,肺結核的死亡率是非常之高的,人們都說十癆九死。可以說歷朝歷代的人們都談癆色變,在有了現代醫學技術之後,醫生可以用儀器檢則出人有沒有結核桿菌,在人還沒有患病之前或在患病初期就用抗生素把它消滅,即使患病到了中晚期了,醫生還可以對患者進行抗結核化療,極大地降低了肺結核患者的死亡率。請問,對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這些古代中醫大師能做到嗎?

我個人認為,這些古代中醫大師是有可能治好新冠肺炎的,但僅限於發病初期身體強壯的人,人數會極其稀少,屬於個案,不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況且,中醫是治標不治本的,對患者進行核酸檢測之後確定陰性了,才算是醫學上的治好了,否則,只是臨床症狀暫時消失而己,並沒有真正治好新冠肺炎。


婉婉林


如果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辦法治好嗎?對於這樣一個問題,遺憾的是他們都碰不到。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醫學理論中可以推測,他們是有辦法解決新冠肺炎的。這個法寶就是中醫的辨證論治。

有了這個最好的理論,找到相應的藥方針對病治療,就會收到效果顯著。現代的中醫生都是從中醫的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學習得到的治療方法,就比如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是老師,後世中醫的都是徒弟,徒弟能治好,師傅不行嗎?說不過去,至今對於《傷寒論》的懂得的中醫有多少。但是,就張仲景而言,雖說後世尊其為醫聖,但是《三國志》卻鮮有記載,憑藉著況世奇書《傷寒論》,後人們認識了東漢末年有個張仲景,在那個亂世裡,張仲景雖然治好了不少傷寒瘟疫病人,憑一人之力,對於龐大的國人來說又能幾何?和現代比起來,當時是亂世,朝廷都沒有人管,何況老百姓的死活?再者信息不發達,交通落後閉塞,死多少人都無能為力。死了人也不能夠否認《傷寒論》的成就。

古代的醫書雖然久遠,但是不妨礙對後世中醫的傑出指導作用。認為古代醫學書籍久遠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所以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等都沒有辦法的可以休矣。就《傷寒論》去治當代的新冠病毒,還有侷限的,就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的辨證論治方法去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應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拿《傷寒論》後古方去治新冠,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通過學習他們的中醫理論就知道,是中醫的魁寶,歷久彌新,比如甲骨文,年代久遠,誰會否認漢語言的重要性?是不是象形字就要丟進垃圾桶裡去了?不是,也不會。

所以以我的猜測,他們會比一般的人更快的找到醫治新冠的辦法的,而不會束手無策。


順是而為1


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短短100餘年的時間裡,官方史書上記載的比較大規模的瘟疫,至少有20次,平均4年一次。

這一時期,恰是華佗、張仲景等名醫生活的時代。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一時期同樣也是群魔亂舞的時代,比如說琅琊宮得道的大仙兒于吉、峨眉山得道的半仙兒左慈、自學成才的《太平要術》念符精英張角張氏三兄弟等等,都有一個共性——會跳大神。

諸葛孔明同學為了忽悠周瑜,也曾在江邊大跳神仙舞,招引東風。

這些大仙兒在裝神弄鬼的另一面,他們也是醫術高明的醫生。比如說,于吉能夠深入人心,就是因為他能夠以符水救人;張角兄弟能招攬那麼大攤子,也是因為他能夠以符水救人。

名醫與名仙兒,在最終功能上,竟然殊途同歸了!

名醫華佗是如何治病的呢?請看野史記載: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

翻譯過來就是:廣陵太守陳登得病了,胸口非常悶,臉紅紅的,吃不下飯。

於是,華佗就為他把了脈,然後講了他的病炤:“老夫已經診斷出來了,您的胃裡有好幾升的蟲子,把您的內氣給憋壞了。原因嘛,您是不是吃魚吃多了?”說完,當即給陳登熬了一鍋湯,讓他全部趁熱喝下去。

結果,陳登在喝完要糖之後,吐出三升的蟲子——這些蟲子全部都是活的,腦袋紅紅的如同陳登的臉色一樣,而且,蟲子的下半身都是生魚片的樣子。吐完之後,陳登的病也就痊癒了。

尼瑪,吐了三升活蟲子,這種故事情節,鬼故事都不敢這麼講好嗎?

在這裡,野史雖然沒有直說華佗所用何藥,可是從他“作湯二升”可看出,這藥大抵也是符水。華佗之流,終究逃不過“群魔亂舞”的桎梏。

在瘟疫中群魔亂舞的時代,有兩種人會被人記住:一種是裝神弄鬼的人,一種是“治好”幾個病人的人。

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名醫有真本事嗎?不可否認,他們有真本事。

可是,讓他們面對新冠狀病毒這種鋪天蓋地、席捲全國、動輒還把醫護人員感染的瘟疫,他們除了開一些“慰問”性的藥方,別無他法。

醫者父母心,張仲景等人一定不會說:“多喝茶、多喝雙簧連可以防治瘟疫。”

對於古代動輒“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瘟疫狀況,古代的統治者又是如何防治的呢?

與現如今防治新冠狀的方法一樣,同樣是控制源頭、切斷傳播路線。

最早在秦朝,為了防治瘟疫,古代的名醫就發明了“隔離法”來對抗瘟疫。比如說,凡是被感染的病人,都會被集中到“癧遷”隔離開。所謂的癧遷,類似現在的隔離倉,如果瘟疫實在無法控制,那麼被隔離的人就只好…

這種隔離法自創立至今,一直都在沿用。

古人是如何治療瘟疫的呢?很簡單,用肉身硬扛,抗的過去就有了抗體,再發生這種瘟疫也就沒事兒了。

為什麼從古至今一直有瘟疫爆發呢?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沒有解藥的前提下,20年前有非典,那會兒只有非典抗體的人能活下來;現如今有新冠狀,只有新冠狀抗體的人能活下來……短短20年間,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病毒。

世界上有多少病毒呢?已經發現的病毒有4958種,這些還都只是陸地病毒的冰山一角,海里的病毒是陸地病毒種類的千萬倍……

如此多的病毒,人類若一個一個用肉身硬扛,得滅絕多少次才行?

所以呀,唯有祈求現代醫學更發達一些,在面對未知的浩如煙海的病毒世界時,才能多幾分勝算。至於中醫,新冠狀都產生3個月了,中醫在治療病毒方面,都有哪些實質性的進展?

再者說,中醫如果真的能治療瘟疫,黑死病能肆虐歐洲百年?天花和肺癆能讓中國千年夢魘?


祗樹


雖然這些中醫名人都很厲害,但是到什麼時期出現什麼病毒。

過去也沒有艾滋病和癌症等新病,也許古代人有這些病,但是沒有最先進的儀器也不知道 。

最後可能都死於癌症,心梗,血管瘤等這些名中醫也不知道。

古代攻破天花,結核病(過去叫肺癆)都很難。

所以這一回的新冠病毒肺炎這些名中醫也很難治癒,我堅決支持中西醫結合去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縱觀世界奇聞


可治,但不是百分之百能治好。據本人看到的有關資料顯示,他們那個時代的成就是治癒率可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這在當時可算是了不起的醫術了。同時,他們的醫德也是超凡的高尚。高尚的醫德讓百姓永遠地記住了他們!


用戶山澗小溪113A


如果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辦法治好嗎?

你好;

你說的4位是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大家,都在各自的時代開創了非凡的成就,把中國傳統醫學體系完善,但每一位醫師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很少有面面俱到。

一名醫師成長離不開病人,離不開所處環境,如一名醫師一生中沒有碰到過瘟疫,我相信他無從這方面經驗,所有醫學都不是萬能的,很多疾病是無藥可解的,預防疾病才是關鍵,要正確看待。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漢末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

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不僅精於內科,而且擅長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在中醫學上首次主張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要單獨設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他非常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置於《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響之下,後代醫學工作者普遍重視研究婦、兒科疾病的治療技術。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藥聖”。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南陽五聖之一。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都是古代的神醫,每個醫治病人的方法各有特長,現在的醫術雖然比古代發達得多,但實際上現代的智慧不如古人。

華佗是三國時期的神醫,死於公元208年,是外科醫生的鼻祖,現在醫學動個小手術什麼什麼的,覺得很簡單的,你可想過一千多年的東漢時期,華佗也能動手術,是不是相當震憾,沒錯,華佗擅長於外科手術,尤其精通針炙之術,經他手治過不少當時的沒法解釋的疑難雜症,都是手到病除。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華佗就醫治過發熱病人,當時又沒有體溫計,發熱的是兩個軍吏,大概是軍隊中的小吏,身體發熱,同時還伴隨著頭痛,兩個是相同的症狀,華佗給兩人看過之後,卻開了不同的藥方,一個人用發汗藥,一個人用瀉下藥,兩人不久之後就病好了,因為根據中醫的說法,一個是裡症,一個是表症,所以儘管症狀相同,卻用了不同的藥。

東漢時期流行瘟疫,而且持續了很多年,這兩個人的發熱症狀就有點像今天的流行性感冒或者病毒性感冒,也有可能是與新冠肺炎差不多的病毒,要知道在當時那樣一個環境中,沒有抗生素,都能治好,況且抗生素也治不了新冠肺炎,所以華佗應該是有辦法治的。

華佗還發明瞭世界上最早的麻藥-麻沸散,用來配合做外科手術用的,這可是相當不簡單,一千多前的那種醫療水平,華佗能夠做手術,還保證不被感染,現在的醫生能做到嗎?所以古人的智慧比現在人強,肯定能想到辦法。

張仲景與華佗是同時代的人,只是比華佗多活了10年左右,張仲景的特長就是內科,他主要研究的就是傷寒病,傷寒病放到今天來說就是流行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東漢時期不是流行瘟疫,赤壁之戰時,曹軍很多人死於瘟疫,這也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張仲景的家族中人很多人就是死於傷寒,所以張仲景立志學醫終身都在研究傷寒病,史書上沒有記載張仲景具體治病的案例,只知道張仲景遍尋名醫,治好了不少百姓的病,同時張仲景傾盡畢生研究,寫了一名醫學著作叫《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囊括了張仲景所有的研究成果。

其實當時的瘟疫就有可能是病毒性感冒,也有可能是病毒性肺炎,當時的人沒有吃的,吃野生動物那是很平常的,染上病毒也是正常的,其實病毒與人類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從古到今,一直都到。病毒在進化,醫學也在進步,互相成就彼此,別把病毒看得那麼可怕,東漢的瘟疫與今天的新冠肺炎有些相似,當時沒有具體的隔離手段,只能靠人的免疫力,不過古人的免疫力肯定比現在人強。

孫思邈是唐朝醫學家,被人稱為藥王,對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都有研究,同時對針灸術也有研究,是一個較為全面的醫生,孫思邈有過多項第一,比如他是第一個麻風病專家,第一個提出防治比醫治重要的專家,提倡防止生病,說得通俗點,就是隔離或者防止生病。

孫思邈所在時代離現在也有一千多年,以他的思想提出了多項醫學成就,一生寫了很多的醫學著作,比如《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孫思邈還研究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當時的醫學界就是泰斗的位了,醫治好了大批的病人,系統地提出了醫學的方方面面。

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學家,生活在離現在四百多年的明朝,李時珍曾經當過太醫,給皇親國戚治病,後來辭官遍遊天下,參與醫學研究,收集到了民間大量的醫藥標本,歷經數十年時間,完成一部醫學著作《本草綱目》,這本書到現在都是醫學院的教材,而李時珍就憑著個人行醫經驗和遊歷經驗,耗費多年的心血寫出。

不要以為這些名醫只會寫醫書,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都是在自己醫術實際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實際,才寫出這樣的醫學著作,別以為寫醫書很簡單,沒有長年的經驗和實際臨床試驗,是根本寫不出來的。

如果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仲景出現在今天,就是四個鍾南山,他們一定會依靠自的醫學知識進行專家會診,運用中醫方法,阻止新冠肺炎的傳染,同時進行治療,一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有辦法,放到今天當然也有辦法治好新冠肺炎,要相信古人的智慧。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問題好比關公張飛趙子龍,遇到侵華日軍,能趕跑侵略者嗎?很多人以為能,實際上沒有一點希望。


哈嘿嘿嘿嘿哈哈


古人雖然不知道冠狀病毒長啥樣,也不知道還有這東西,但他們能夠根據病情症狀推斷那裡出了毛病,就像修車的師傅不可能因為發動機聲音異常就把整個車拆了去找源頭,若真如此,不但笨也未必能找到原因,行家一聽就明白是那兒的事,中醫看病也是這個道理,前提是你得懂得機器,瞭解機器,清楚它的構造,工作原理和足夠經驗,人體就是個機器,只是複雜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