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人们还看重985、211吗?

用户64537308


很多效益好的大企业,尤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网上筛选简历时,就设置系统自动筛掉非985、211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IEAQS


现在人们还看重985和211吗?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高考是个分水岭,高考是座独木桥,不用说一定要考什么重点大学,哪怕是从初中考个中专都象征着跳出了农门,走出了大山,吃上了“国家粮”,那是非常体面的是,请全村人喝喜酒是必须的。那会大学没有扩招,但是包分配;那会没有985和211,但是哪个村考个清华北大和复旦南开之类的重点大学的话,整个公社都会传开,都会被十里八乡甚至整个甚至整个县城津津乐道十几年。



可是,对于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大学大量扩招,考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高考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已,大学生不再是“稀有动物”,随手一抓十有八九,国家也不再包分配,所以找工作又是一个新的问题,而考上211或985重点大学,理想前途价值都让普通大学生望尘莫及,找工作易如反掌,一所以就有高中学校老师宣传的“天王盖地虎,考上985”;所以就有家长们说的“考上985,光宗又耀祖”、“考上985,人生不再苦”。


211、985真的那么好吗?那是肯定的。

985和211意味着政府的大量资金扶持和好的生源,贴上了这个标签的大学就等于警察穿上了警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再愁没学生来读书。国家给这些大学的资金扶持比普通大学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

985和211意味着你和名师学霸一起,与最好的实验室和最多书的图书馆一起,耳濡目染,视野开阔,想想都流口水,在最顶尖的大学,和最优秀的同学一起听最优秀的老师上课,那滋味,不可言状。



985和211意味着你找工作不愁,世界500强,名企,大国企主动来找你。

所以,看重211和985是很有道理的,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每一个家长,再再到整个社会,211和985都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当然,不是说考不上211和985就没出息了,没上大学的人,起点是现实社会,是人生另一个新的开始,比如韩寒就是一个不读大学也成功的例子,我们县城有个高考落榜生叫黄雄,靠写玄幻小说发财。

读普通大学的人也一样可以成就大事,最有名的就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马云了。

上山亩认为,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管你是不是211、985,我们都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山亩教育


我的观点是可以重视,但不可以迷信。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考进了大学,那也是全国第一批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当时也没有这种等级的说法。当然后来也是第一批211,第一批985,第一批双一流。但是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的。我高中时的同学,当时考进的是地方普通大学,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


大不有为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现在人们还看重985、211吗?可能有的人觉得现在985、211工程已经结束,正在进行的是双一流建设,所以985、211已经成为昨日黄花,现在舞台中央的应该是双一流了。

这样想就错了,985、211早已深入人心,双一流要想取代985、211,还需要时间,一是双一流才进行了几年,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双一流取代985、211同样如此,更重要的是双一流虽然在建设思路上相对于985、211有了新的变化,但进入的高校并没有特别大变化,所有211全部进入双一流,只有25所双非进入双一流,这反而使得985、211更珍贵,它们是双一流的老贵族!

985、211这个身份重要吗?人们看重吗?俗话说得好,有图有真相,直接上图,下面是某单位的校园招聘待遇说明。
看看985、211重要不!不是985、211都进不去,同样是985、211,985要比211高,C9要比普通985高,复旦、上交、中科大要比普通C9高,所有的都没有清北高!当然,这有个前提,得是人家企业需要的专业。清北厉害到什么程度,本硕双清北的硕士超过211的博士,硕士超过了博士!本硕双清北等同于本科双非的985博士。

所以,工资不仅和学历有关,还和学校的层次密切相关。下图是本科毕业工资排名,前十名只有外交学院是双非,但现在已经进入双一流,而且外交学院也是名校,前二十名只有外交学院和国关是双非,其它都是985、211,而且985优势名校,杀入前二十的211有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中的两外,还有就是两电一邮的北邮,共六所,985是211的两倍!学校层次越高,其薪水待遇可能就越高。


所以,在就业时,在就业后的待遇上,在以后的发展中,985、21高校相对于普通高校都占据巨大优势,所以一直被人们所看重!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广告牌掉下来砸到八九个,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就业也越来越难,可是人们依旧努力考取大学,特别看重“985、211”工程大学。



首先,“985、211”大学时间之久,深入人心。都是重点大学,所有的985大学都是国内顶尖大学,211大学绝大多数还都是很厉害的大学。今年在和家长交流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发现家长对于“985、211”大学情有独钟,都会服从调剂的去“冲一冲”。

在2017年新出双一流大学之前,人们对于好大学的概念还是在985、211工程大学。除了985、211这些好大学外,还有很多高校是非常好的,学校实力很棒!比如,我看到南方科技大学非211实力却排行在前50名,也有211大学像中国矿业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排名在200名之后。有了双一流大学的概念后可以更好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过,这个概念时间不长,还有985、211大学才是双一流的主体,所以人们还是习惯985、211大学来评判好大学。

其次、在就业方面还是看重“985、211”大学的。大型国企,公务员,世界五百强企业等对于“985、211”大学生青睐有加,如果你是985大学,专业就没有那么重要,到了公司能够很快学会学好。如果只是普通大学,专业要求就非常高,还只能去一些普通的企业。即使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还看第一学历,主要看是否“985、211”大学。这么多年了,这是招聘筛选最好最快的途径。大家也清楚,普通大学也能出很厉害的学生,不过很难在招聘那么短的时间去考察,自然不会多于考虑。

“985、211”大学还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之后的发展关键靠自己的能力了,对于其他大学生也不用灰心,人生还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再次、我在高中的时候一本大学的概念比较强,老师更关注多少学生能够考上一本,“985、211”大学不是很强。那时候,我们安徽省一本大学只有四所,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而现在随着二、三本合并,很多二本大学晋升一本,这样一本大学多达十几所了。一本的含金量大大降低,“985、211”大学就突显出来了。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困难,一本已经不再是好大学的代名词,学生的目标从一本改为“985、211”大学了,也以此为荣。即使再好的专业,想到不是“985、211”大学心里都会有个梗,如果还不是双一流,会有一个疙瘩。当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考上本科就已经非常开心啦!

最后,我认为大家依旧看重“985、211”大学的,毕竟那么高的分数线,那么强的学校实力,那么好的就业、深造机会摆在那里。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家觉得呢?


徽乡小居


现在的人们当然还看中985和211。

我们村有一个奖教助学基金会,其中有一项专项资金就是用来奖励我们村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大学生。在三年前,我们村考入985大学的大学生,村基金会会奖励其5K,而考入211大学的则是奖励3K。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可能有人提建议说这样奖励有点太多了,所以去年奖励985、211的奖金就调低了,有多低我忘了关注,不过四位数的奖励应该还是有的。

相比于二三十年前,大学生的数量可能真的暴增了相当多的数量,但除了那些传说中的重点高中、“高考工厂”的考生之外,真正能考入名牌大学的还是不多。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其中最常见的一个要求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优先。”为什么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优先?说白了,无论是985还是211的大学生,在很多用人单位看来都是“稀缺资源”,有“稀缺资源”可供使用,在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的当下,那些单位当然对其他大学的毕业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来。

虽然现在“双一流”在两年前已经问世,但由于985、211大学的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传说中的“双一流”也好,“三一流”也罢,目前无论在普罗大众心中,还是在大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心中,分量并不是那么重。而985、211则不一样,人家一听到这样的名词,眼中“放光”是必然的:如果让普通“双非”大学的毕业生和985大学的毕业生同时去某个用人单位参加招聘,谁更容易成功呢?答案不言自明。

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很多人都对985情有独钟,各路学霸通过高考考入985、211大学,人生的轨迹可能很容易发生转变;二本大学生通过考研考入985、211大学的研究生院,估计可以“洗白”自己本科学历上的“先天不足”。正是因为985、211大学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所以很多人给高校分类的时候直接将高校分为三类:第一类——985、211大学;第二类——“双非”公办大学;第三类——民办二、三本大学。

985、211大学除了在就业质量方面占有先天优势之外,大部分985、211大学的高考招生分数也远超大部分“双非”大学,而且985、211大学在师资力量、考研读博或者出国深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你觉得“双一流”什么时候可以完全覆盖985、211的影响力呢?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虽说现在已经不再提倡985、211大学之类这样的说法了。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还是以985、211大学的说法为准,这是很多单位都默认的情况。所以,不管现在的变化和发展是怎么样的情况,但985、211大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块金字招牌。

这是我国目前的39所985高校的名单。这个名单到目前为止还不过时,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现在大家在高考、考研、考博的参考标准还是以这39所985高校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这已经是一件根深蒂固的事情了。反正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发生改变了。所以,菜鸟觉得到现在为止,985高校这个说法在大家心里一定会徘徊好久,这个却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菜鸟整理的116所211工程院校的名单。在这里说明一下,菜鸟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将序号为68的江南大学给漏掉了,菜鸟现在说明一下。大家也可以看看,相信有细心的同学已经看出来了,所以菜鸟在这里说明一下。这116所高校当中,其中985+211的高校有39所,单纯的211高校总共有77所,这个菜鸟也说明一下。目前为止,985、211高校的说法暂时不会改变,最起码在圈内的说法不会改变,毕竟大家都比较认可这个说法。这些高校的实力也证明了,确实当的起这个985、211高校。

所以,不管是什么单位,稍微好一点的。都喜欢招聘985或者是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个情况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因此,大家仍然还是比较看重985、211高校的说法。


菜鸟大师兄


肯定还有很多人看重呀。因为重点大学啊,条件好,老师有实力,学校有实力,国家重点,毕业了,毕业。

现在985、211则成为了更重要的指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一本越来越不值钱了

是的,一本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就拿小编的所在的湖南省举例,当小编毕业的时候,湖南省内的一本院校只有四所,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至于国防科大,另算。而985大学三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211大学四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师范大学。

在那时,一本和985、211的差距还不大,普通一本院校的数量也不算多。于是,并没有感受到一本会在未来持续掉价,也没有深刻的领悟985、211的重要性。

985、211历时20余年,社会认可度高

985是199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次年,985工程正式启动。

211则是95年11月,提出的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这两项工程历时已经20多年了,早就深入人心,社会认可度很高。而且实际意义也很明显,属于985、211工程的学校全国只有112所,连全国高校的5%都不到,却拿走了全国超过70%的政府科研经费。

重本的区分不再适用,双一流说法还未全面普及

既然一本院校已经原来越多了,我们确实有必要对一本院校再做一个区分。重点本科这一说法,一度让人们对普通一本和重点一本做出了区分。然而重点本科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自1978年最后一次更新重点大学名录至今,以再未更新,并且随着985、211工程的出炉,重本这一说法,已经被人们基本摒弃。

那么这样看来985、211就是区分一本院校的指标了么?

其实不然,双一流作为一种新的说法,未来在社会范围内取代985、211作为划分学生层次的分水岭是必然的。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5年才推出,推行时间还比较短,不足够完善,因此还未得到巨大多数人的认可,是双一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双一流有双一流的优势,其针对的是学科,而不是大学,名单也是五年就更新一次,所以流动性很强,也迫使原先的985、211大学不能只依靠早年的入选就一劳永逸,而需要不断的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水准,才能长久的保持在双一流的名录上,无疑是更科学的指标。

但目前还是存在诸多学校的优势学科并未入选“双一流”行列,而有些学校并非强势的学科则进入了“双一流”的名单。也就是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各个高校学科的真实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一流的概念一定会更加深入人心的。


春风拂面17923220


现在人们还看重985、211吗?那是当然,因为985、211就是高校身份的象征,是学生能力的标签。

其实按道理说,现在985、211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从2017年起,我国正式提出建设“双一流”高校,也就是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双一流”已经成为高校新的标签。

但人们把985、211提法作为判断重点高校的标准已成为习惯,而且由于“双一流”建设中有世界一流高校(首批42所)、一流高校之分(137);一流学科也有世界一流学科(95),双一流建设学科(465)之分,比起“双一流”,“985”、“211”辩识度更高。



客观上来说,原来的“985”、“211”高校不论是从办学水平还是学科建设,整体水平都要比普通高校好,也因为这些高校招收的学生素质和成绩也更高,使得“985”、“211”不仅是高校的标签,也是学生的标签。

考生看重“985”、“211”是因为这些学校有更高的办学水平,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更多自身发展的机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而用人单位看重“985”、“211”,是因为这些学校有更优质的生源,毕业生有更强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关于社会存在就业歧视的问题引起过不小的争议。现实就是这样,虽然普通高校也有优秀学生,而重点高校也有被退学的学生,但从用有单位的人力成本而言,这些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的整体水平肯定会比普通高校的高,选择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生,看走眼的机率肯定会小得多。

而且现在还有一种趋势,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不仅是看学生毕业院校,还越来越重视学生第一学历院校。

有什么办法,能够在金中掏宝,谁还愿意沙中掏金?

面对这样的现实,说它不合理也好,不科学也罢,但却不能说不公平。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自己的命运得自己把握,自己的前程得自己拼搏!


更多志愿填报知识,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不但现在看重,未来5~10年内依旧会很看重,哪怕取消985,211改为双一流,985的地位也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

大学生的人数越多,985、211越显得重要,就算取消了985/211,企业招聘的时候也会称原985高校、原211高校。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优秀的企业如何招人,就看你本科是不是985,是不是211,不是,对不起,你不符合招聘条件,就是那么简单。不要说不公平,如果你是老板,一个是985的大学生,一个是二本的大学生,你选谁?都是刚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企业有什么理由不选985/211的学生,选择双非的学生。你光说你实力强,高考连个211都没考上,怎么证明?



你以为取消985/211之后,就能消除学校之间的差距吗!好学校就是好学校,取消985/211如今改为双一流,你去看一眼双一流大学的名单,42所双一流大学中原39所985大学全部入选,外加三所211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换汤不换药,学校还是那些学校,只是换个名称罢了。

985/211只是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意味着好大学,在今天“985=好大学”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未来好学校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变,双一流名单上的大学也可能会变,但只要有大学继续存在,人们对于好学校的追求就不会停止。人们对985 211的向往,本质上是对教育资源的追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985/211的看重只会越来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