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去朋友家做客。

聊兴正浓时,朋友忽然想到什么,起身跑到儿子的卧室:

果真,孩子安安静静,一声不响,把一只看上去很新的闹钟,拆的七零八碎。

朋友立刻惊叫起来:

“干嘛呢!天天不干好事,那可是昨天新买的闹钟啊!”

看到妈妈的反应,孩子吓了一跳,他睁着两只大眼睛,惊恐地解释道:

“妈妈,我想看看闹钟为什么会闹。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朋友听不进去,朝孩子吼起来:

“你说你这么大孩子了,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家里什么都给我拆坏!”

孩子小声地保证:

“我会想办法装好它的。”

朋友没听孩子说完,拿个盒子就把那些散落的零件收起来,还不忘命令孩子:

“看你的书去!”

我赶紧劝朋友:

“孩子还小,都难免的。”

朋友叹了一口气:

“你都不知道,天天弄这孩子,心交力瘁的,除非时时事事监督他,要不然,就天天做错事。”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其实,我不只听一个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难养,长大了更麻烦。

小时候,要伺候孩子吃喝拉撒,稍微长大些,又错事不断。

为了避免孩子做错事,做父母的,要么就事事躬亲,帮孩子亲力亲为。

要么就得压制情绪,不停地帮孩子收拾烂摊子。

心累!

太多父母,因为看不得孩子犯错,导致养娃“太累”。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当孩子出现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父母确实应该严加管教。

可很多孩子的错误,都是无心之过,是由于能力、认知有限,探索这个世界时受阻导致的“生活常识性错误”。

为什么这样的错误,父母也很难容忍呢?

正确对待错误,才能“变错为对”。

2

其实养孩子,父母完全可以不那么焦虑:

孩子年龄小,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生活本领,虽然小错不断,但总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

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探索各种事情的边界。

在《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就过于紧张,干涉过度了。

孩子要去开门时,马雅舒大叫:

“不可以,小心!”

孩子看到鱼很喜欢,想要摸一摸,马雅舒又大叫:

“不要去碰碰鱼!”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孩子们进入游戏室想要玩沙子,她又表现出了十足的焦虑和担心:

“米雅,小心鞋!”、“快快快,快过来!”

因为处处受限,在游戏室里,孩子们没有机会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最后,高兴而去,败兴而归。

马雅舒作为“周全”妈妈,为孩子扫除了视线里一切可能导致她们犯错的可能。

可她却没有想到,一同被剥夺的,还有孩子们会从中学到的生活经验。

没有机会犯错的孩子,对待生活学习,也会畏首畏尾,因为害怕试错而不主动。

3

为人父母,都对孩子怀抱了满满的爱和责任。

从襁褓中的小不点,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再到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小小少年。

无论哪个阶段,父母都期待:

父母人生路上跌过的跤,绕过的绊子,我们都不愿让孩子再走一遍。

害怕孩子犯错,其实不是父母苛求完美,也不是父母掌控孩子,而是成人一眼就看清了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不愿让孩子吃任何错误的苦果。

可父母也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生命在试错中主动突破的过程:

孩子尝过了跌倒的痛,才会想要避免去摔跤;

孩子体验过迟到的难堪,才会主动早起不拖沓;

孩子经历过丢三落四的不便,才会凡事想得周全。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正如美国一位高中老师说:

“一个犯错后知错,并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孩子,才更有独立性和自律性。”

小错不断的孩子,才能避免犯大错。

聪明的父母,都懂放手让孩子去试错,这才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越禁止,孩子越容易一错再错。

《少年说》有个女孩,控诉妈妈在她写作业时,给她规定了“五不准”:

不许抄错题。

不许看错加减号。

不许出现一目了然的错误。

不许写错数字。

女孩说:

“每当我犯了这些错误,妈妈都会用尺子或橡胶鞋底等来打我,这导致我每次写作业,都很紧张、很害怕,根本没心思写作业。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不许孩子犯错,孩子却更紧张更焦虑,无心做事。

女孩希望妈妈取消这“五不准”,妈妈却说:

“我害怕因为妈妈的教育问题,出现什么没有达到目标的遗憾。”

父母指出孩子的错误,本没有错。

可对孩子的错误过于紧张、焦虑,反倒会让孩子把精力放在避免、隐瞒、掩饰错误上,这对于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的孩子,是一种多么大的干扰啊!

4

《反焦虑思维》一书中说:

“你越觉得有压力,你的注意力越狭窄和僵化。”

对于孩子而言更是。

生活中,孩子犯错却屡教不改的情形,并不少见。

根本的原因还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不当做法造成的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一看到孩子犯错,父母马上就着急上火了,恨不得在孩子身上装一个“暂停”按钮,即刻终止孩子的错误。

可简单粗暴的做法,往往终止了孩子的一个错误,却制造了另一个错误。

这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帮他们用成长的内在力量消灭错误。

而不应该以青面獠牙的姿态,和错误站在一起给孩子压力,以致压死孩子。

比起直接“按停”错误,父母更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离婚后,独自带5岁的儿子生活。

有天男人加班完回到家,看到儿子已经睡了,男人简单洗漱后,也准备休息。

可掀开被子却发现:干干净净的被子里,躺着一桶已经倒掉的方便面。

男人工作一天已经很劳累,却还要收拾儿子留下的“烂摊子”。

那一刻,他气极了,揪起熟睡的孩子,一阵咆哮。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可孩子却委屈地说:

“晚饭我自己吃了方便面,怕爸爸饿,给爸爸也泡了一桶。又你回来太晚,方便面凉了,所以把他放在被子里保温的。”

听了孩子的解释,男人瞬间泪如雨下。

生活中,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孩子会表现出很多让大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错误。

可即使再愤怒,也请耐心问孩子一个“为什么”。

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愚蠢、幼稚、糟糕透顶的事情,只是孩子笨拙地表达爱,想要做得更好的“不得法”。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有时候,孩子的通情达理和屡教不改之间,只隔着一个“为什么”。

故事中的男孩,他想要表达爱爸爸,疼爸爸,可他却想不出更多办法。

比起直接叫停孩子,用打骂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多问几个问什么,更帮孩子梳理经验,总结错误原因。

5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

父母可以惩罚他们的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千万不要惩罚孩子没有恶意的失败。

想一想,小小的孩子,要承受学知识学本领等成长的各种自然阻力。

做不好事情,还要承受父母的责罚,这样的痛,对孩子而言,无异于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这种孩子小时候最难管,长大却可能最有出息

孩子犯错不可怕,父母的错误处理,才致命。

尹建莉曾说:

“家长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

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其实,孩子最执着,也最坚强,学走路摔倒了,他们总要无畏的爬起来;事情做错了,他们不害怕从头再来,他们从不惧怕错误,他们无畏成长。

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放下担忧,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孩子大胆试错。

因为,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