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主動出擊!海寧錯位發展再精準定位積極融杭

主動出擊!海寧錯位發展再精準定位積極融杭

如果說,過去,一個城市僅靠聚焦主業就能一枝獨秀,那麼,面向未來,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所在區域的整體能級。

在長三角,已實現擴容的杭州都市圈正展現著勃勃生機,作為杭州都市圈重要成員和杭州都市區核心城市之一的紹興自是乘著錢塘之風,揚帆奮進。

“主動出擊、主動對接、主動配套、主動服務”,處在兩大區域中心城市杭州和寧波之間的紹興,正加快“對內充實自己,對外釋放魅力”的步伐,用四個主動將“虹吸效應”轉變為“溢出效應”。

主動出擊

攜“紹興周”積極走親

“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擁抱大灣區、發展大紹興”,從紹興確立的戰略思想中可窺其態度:合作是內在發展的需求,也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需要,捏成拳頭競爭力才能更強!

今年4月27日,“紹興周”活動在杭州揚帆起航。從“杭州·紹興周”開始,紹興市委市政府已攜“紹興周”走過寧波、香港、深圳、北京5座城市。12月,2019“紹興周”系列活動將在上海站收官。

“紹興周”每到一個城市,都結出累累碩果。以“杭州·紹興周”為例,該活動包含融杭推介大會和人才、產業、交通、金融等13場專項活動,杭紹兩市黨委政府和各級層面達成多項戰略共識,全市六個區、縣(市)與杭州相關區、縣(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各類合作協議40餘項,合作資金規模逾5000億元,吸引近萬名杭紹市民參與。

隨著“融杭聯甬接滬”、“杭紹同城”概念被關注,紹興與杭州等城市的聯繫更為緊密。7月,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率杭州市黨政代表團赴紹興調研,杭紹兩市人民政府簽訂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共建都市區合作框架協議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綜合交通一體化、文化旅遊一體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四項專項合作協議。

對於合作框架協議,各界紛紛寄予熱切期待。此次牽手,意味著紹興人“與杭同城”的願景進入了“兩隻手”共同作用的新階段,從簡單的項目合作,轉向了全方位的融入。

上虞區,一座正在快速發展的“虛擬大學城”是這種轉變的一個生動註腳。在曹娥江科創走廊,上虞區與中國計量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在杭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研究院,有針對性地服務於當地產業。而在此前,當代企業和政府與在杭高校間的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是單獨的項目合作。

錯位發展

打造二級研發和製造基地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中,紹興的態度是主動出擊,而錯位發展則是其精準定位後的發展思維。

“以往,創新能夠由某一個企業或者某一個縣域經濟體完成,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現代產業集群發展和科研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儲備,已難以由一個城市獨立來承擔,需要周邊城市來緊密協作、優勢互補、抱團做強。”浙江省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如此分析都市區化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顯然,這與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為紹興發展定位的想法是一致的。

“出現同質化的發展,就不能合作。”馬衛光說,如果在長三角一體化中,上海是龍頭,杭州、寧波和蘇州這類城市處於第二能級,那麼處於第三能級的可能就是像紹興這樣的城市。“原創性研發可以在大城市,而應用型研發是技術活兒,大城市養不起,就適合到紹興這種城市。”

在這樣的發展定位下,紹興積極推進“研發總部在滬杭,二級研發和製造基地在紹興”模式,引進中芯國際、越海百奧、天際汽車、德琪醫藥等一大批重大製造業項目,積極參與部署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合夥協議。並在杭州濱江區設立“諸暨島”和上虞、新昌研發大樓,開設上海引才聯絡站並開行引才專列。

同時,加強打造高能級發展平臺,通過加強開發區、城市核心區等平臺建設,為承接產業、項目的轉移奠定基礎。目前,紹興已有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其中4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紹興正在積極謀劃將這些平臺整合,以增強對產業集聚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現在,紹興能在長三角佔據一席之地的產業主要是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除了在建的中芯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還有20多個項目,分別處於洽談、簽約和開工建設的階段,而生物製藥方面,紹興本地企業和引進的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集聚。因此,紹興正試圖打造從設計到研發,再到製造、測試和封裝,以及相關裝備和電子產品製造的完整產業鏈。

5G賦能

對接杭州“數字經濟第一城”

數字,是杭州最鮮明的個性。去年10月,杭州發佈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三年行動計劃。

為對接杭州,紹興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在都市圈成員中率先下好“5G+”先手棋,賦能數字經濟。

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在第二屆中國(紹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近年來,紹興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因地制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數字化發展,服務支撐體系日趨完善。紹興已成立數字經濟專家諮詢委員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河等30位專家作為智能團,與浙大中控合作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百度Apollo與紹興城投達成戰略合作,將打造全國首條自動駕駛協同智慧快速路。此外,紹興還與浙江工業大學、阿里巴巴簽約合作共建紹興工業互聯網學院,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正如盛閱春所說,深厚的產業根基是紹興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天優勢,雖然,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但也正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作為傳統產業強市,紹興將藉助工業互聯網載體,通過5G網絡的建設應用,進一步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使產業與技術結合產生“滾雪球效應”,激發巨大的生產力。

紹興將致力打造5G應用“一區一鎮一座城”。“一區”,是指率先在紹興鏡湖新區規劃建設5G試驗網,打造全市5G全域覆蓋“第一區”;“一鎮”,努力把新昌智能裝備小鎮打造成為全市5G賦能智能製造“第一鎮”;“一城”,努力把濱海新城打造成為全市5G工業應用示範“第一城”。

紹興正在全力推進5G規劃建設應用。僅嵊州市5G產業園項目集中籤約5個項目,投資總額達44.5億元,目前,紹興全市共有25個5G建設應用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

放大優勢

塑造長三角文化共同體

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紹興幾千年沉澱下來貌似“舊”的文化底蘊。而這正是紹興的特色,有特色才會被需要。

紹興是一個有著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積澱深厚。如何在城市群中凸顯自己的優勢,在弘揚歷史文化傳統的同時,體現包容、開放和創新的精神對紹興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要依託紹興‘歷史+人文’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文化體系、產業創新,著力打造長三角最具標識度的城市。”馬衛光給出這樣的回答。

當下,紹興把共建文商旅會共同體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一方面,積極建設文創大走廊,努力塑造長三角文化共同體,紹興與杭州共同舉辦“南宋文化節”,謀劃上海文博會、開展越劇等戲曲展演特色活動;另一方面,紹興正按照世界遺產標準保護利用古城,深化古城城市設計,注重植入產業因子、市場元素,留住長三角現代化大城市的古城記憶。

此外,紹興市各級文化旅遊部門梳理了打造文旅融合樣板地的10大支撐,包括3大“國字號”品牌、江南山水風光、兩大文化旅遊帶、3大文化旅遊高地等。

依託這10大支撐,紹興將落實全力打造“古城”品牌、將“唐詩之路”轉化為“旅遊之路”、創新一批IP旅遊等10條舉措,全力推進全省乃至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地的打造。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