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2020年是我国服装产业“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之年。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当前尤其需要关注新冠疫情对产业带来的影响与变化,以更好地把握新时期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此,中国服装协会开展了“产业方向与变革”的调研,得到了企业家、专家等业内外同仁的支持和响应,提出了一系列对行业未来发展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与观点。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中国服饰微信公众号对所有调研材料进行梳理与编辑,从市场变革、科技进步、文化发展、模式创新以及组织和人才五个方面,遴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和业界一起探讨新时代创新发展之道。

此为第二篇:聚焦数字化经济时代,探寻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科技赋能的新道路与新方法。

▌本期嘉宾(采访顺序不分先后):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蕴蓝

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欧利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邱琼

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敏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冬梅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朱伟明

江苏爱格斯凯服装科技公司董事长 徐凯

安徽红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爱珍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李婕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韩永生

杉杉股份宁波基地总经理 李启明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赵卫国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蕴蓝

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满足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这次全国性突发疫情,加速了传统服装企业生产及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供应链角度审视,柔性生产、源头直采、无接触配送等需求在区块链和5G的技术加持下,将得到快速提升并落地。

从生产的角度进一步挖掘,依靠数据能力更优质、更准确地做好商品企划工作,并在提高成本效率的同时,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制化产品,才能满足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从渠道维度来看,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将发生较大变化,更多的客户体验将转移到线上进行,虚拟试衣及远程在线量体等应用借助AI和VR技术的发展将变为现实。因此,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已经成为企业和品牌必须要走的道路。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欧利民

以情感共鸣顾客,用工具提升效率

疫情过后,中国服装产业大概率将按照原来的大轨迹发展,但企业的IT和数字化等科技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快,以更好地拥有信息质量和速度,抗击脆弱性。

科技有两个层面的价值,即以情感共鸣顾客和用工具提升效率。在情感层面,如Nike、优衣库等品牌以其拥有的科技感属性,服务顾客、惊喜顾客。在工具层面,一大批企业通过科技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效率。

我认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以效率为驱动,但不要为了科技而科技,为了创新而创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是乔布斯。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邱琼

传统产业要“上线”,互联网企业要“下线”

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阶段,疫情推动服装业数字化转型从需求侧加速向供给侧迁移。疫情期间,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的数据智能应用拓展至供应链、制造、研发等环节,将推动我国服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集体升级。

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跳级,一方面传统产业要“上线”,也就是所谓的“触网”,这不再是单纯的线上销售,而是依托数字技术打造全流程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分包等,构筑全链路畅通、数据智能协同的产业互联网。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要“下线”,也就是所谓的“产业融合”,这也不仅仅是传统企业与主流电商平台零售终端的数字化融合,而是依托主要电商平台数字化赋能,打造出适合服装产业的针对各产业环节、各业务场景的数字化云服务平台。通过打通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上的信息壁垒,培育面向全产业的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数字化服务产业。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敏

产业“在线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中国服装产业一个重要特色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支持了全球时尚产业几十年,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个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更高效地演进,我们势必要在科技研发上加大力度,无论是每个专业的研发能力,还是产业互联的技术,如何流动和输出到国内外的产业内,都是需要我们去不断推进的。

其中,产业“在线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需要通过供应链数字化、信息化、透明化来进一步推进产业从消费需求到产能的高效协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相关联的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完全可以从传统互联网或其他产业的数字化的基础上去迭代更新,中国恰恰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有创造力的中国制造,核心是智能制造

疫情中很多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普遍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依托互联网与科技,具备“利他”的基础属性;二是基于用户的真实需求;三是平台SaaS化工具的快速部署能力。

关于“有创造力中国制造”,我们认为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为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智慧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研发端主要注重原材料的科技创新;生产端在互联互通的制造模式下柔性生产,从而实现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的意义不仅是改变了制造模式,更会刺激需求,带来更多个性化、功能性、小批量的订单,高质量的个人定制有望走入日常消费。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冬梅

“中国智造”将彻底打开服装行业的库存“死结”

“中国制造”要通过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发为引领,实现“中国创造”,继而实现“中国智造”。

我们认为智能定制将由生产端向智能设计研发和智慧物流全链条延伸,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将在服装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线上消费行为的快速拓展,个性化设计、无接触量体等消费行为大数据得到设计和生产端的快速正向反馈。长远来看,这将彻底打开服装行业的库存“死结”,实现以销定产,零库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朱伟明

产业科技进步主要包括材料创新和制造创新

在大数据智能时代,服装将更加突出时尚科技感,并通过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服装产业的整体提升。

产业的科技进步,主要包括服装材料创新和服装制造创新两个方面:一是新材料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会促进产品的高质量提升。二是高科技将渗透服装行业,部分智能机器将取代人工,5G、3D打印、激光数码裁剪、机器人、自动缝制将在服装行业逐步应用,促进服装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混合型转变。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江苏爱格斯凯服装科技公司董事长 徐凯

从全球服装产业互联网高度着手布局我们的产业互联网

服装企业要通过大数据捕捉客户消费习惯、消费行为,从而快速指导商品开发、生产与营运的调整,实施商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数据化,并为商品的企划、供应链做好大数据服务。同时,做好部分工种、行业的共享服务(如共享数据、共享人员、共享车间、共享设备等),做好专业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服务,最终以产业互联网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更性价比、更信息化的服务,从而繁荣中小企业,形成百花齐放局面。

对此,要从全球服装产业互联网高度着手布局服装产业互联网。政府与大型平台公司做好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与基础规划,从现有的产业布局做好规划、特色引导,形成:人、产品、供应链与市场的特色效应、集聚效应,做到竞争有序、良性发展,促进产业协同能力增强。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爱珍

苦练线上内功,在变革中化被动为主动

疫情催生了“宅经济”,人们宅在家里,将生活、消费的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线课堂、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直播网购、生鲜外卖、在线社交等生活方式使消费者深度在线成为常态。加上疫情管控出门受限,很多终端店铺和企业不得不使用线上营销和社群营销的方式连接消费者,在线办公、新零售、直播卖货、社群运营等手段的运用,直接加速了企业线上线下的融合。

此时,服装企业要苦练线上内功,多掌握新零售、私域流量获取、IP塑造等线上新玩法,才能在后续的变动变革中化被动为主动。此外,企业要加快智能化及数字化进程,提升效率。疫情使大批服装工人无法到岗,导致了企业开工复工率不足,其本质原因是服装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不足。因此,疫情过后,很多企业将会痛定思痛,加快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李婕

科技赋能企业生产端和销售端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一方面在销售端,可以通过新技术覆盖到更多人群,实现更多的销售机会,如发展线上渠道弥补了线下渠道的时间空间受限问题、直播渠道发展更多客群则增加了销售机会,而3D试衣技术实现了线上无法试穿等问题。其核心,是以技术促销售。

另一方面在生产端,由于服装产品的非标准化,以及订货会模式下的期货制度,生产领先于销售容易带来预判失误,若产品脱销可能带来销售机会的损失,若滞销则将积压库存需要清仓回款。此外,在仓库、各地区渠道中的货品之间存在区隔,对企业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有较高要求。信息化、数字化可以促企业对货品进行高效管理(如RFID技术的应用),对各地库存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反馈销售和指导生产。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韩永生

要建立可共享的研发、制造、销售信息化平台

历经此疫,服装行业洗牌加快,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发展,并加强与消费者连接至关重要。

对企业而言,要建立信息化、可共享的研发、制造、销售平台。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需求,建立季节假设数据模型,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配送、销售并且验证调整;其次,建立柔性生产链,并以市场需求驱动生产同步;最后,要加强数字化门店建设和升级,快速反馈客户的需求并做好调整。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杉杉股份宁波基地总经理 李启明

要深度拥抱互联网,形成具有一定专属性的“数据中台”

传统服装行业的产业链中,内部流程环节很容易出现数据孤岛,只有深度拥抱互联网才能长久地活下去。对此,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对供应链的上游进行数字化改造,强化整个价值链路;其次要精细化内部管理,建立业务中台,提高业态中的产业互联,增强自身的价值输出;最后要树立起生态运营的观念,加强生态内容的整合,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活跃度。

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缺一不可,而且因为其高度专业性很难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闭门造车更是天方夜谭。但是服装行业赛道宽、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方完全可以先向上延伸整合上游资源,再横向联合与技术供应方进行深度合作和联合开发,形成具有一定品牌专属性的“数据中台”,从而既打破上下游数据链割裂的现状,又打破隔行如隔山的技术屏障,通过系统整合海量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专业参考。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赵卫国

“前台”、“中台”与“后台”模式重构,将是未来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基因分野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智能商业在许多方面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品牌的再造,以及品牌的运营效率与连接服务,也将发生重大创新与突破机会。如今,我们从“电商”、“网红”到“抖音带货”,从“人工依赖”到“算法智能应用”,已经展示出不一样的活力与可能性。

在品牌的商业再造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算法对传统经验的迭代,为品牌提供了无限想象与效能的跃迁。对此,服装品牌和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应用和嫁接技术进步的成果,并以“前台”、“中台”与“后台”的模式重构企业运行逻辑与结构,这将是未来品牌与传统品牌之间,基因上的一个重要分野。

在不久的未来,数字与智能的应用,将决定品牌的成长与样貌。将使品牌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更加具备了解顾客的“同理心”,也将决定着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亲和关系与忠诚度。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行业观察系列:疫情之下,产业趋势大家说之文化发展篇”)

系列回顾:


▼▼▼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疫情之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