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10億元以上400多個,百億級20個!南通重特大項目井噴式發展

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在南通中央創新區紫琅湖畔揭牌。從接洽到簽約,4個月;從簽約到揭牌,只用了24天,校地共同創造了“南通速度”和“北大速度”。


時間前推一個月,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秋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34個項目總投資超200億元。這批項目規模體量大、產出效益高、帶動能力強,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將超250億元,稅收超10億元。


在項目建設的主戰場上,對於優質項目的稀缺資源,從招引到落地再到轉化為現實生產,比的是發展理念、拼的是創新服務。“服務力”成為項目建設的關鍵推動力。


三年多來,江海大地項目建設的浪潮可謂一浪高過一浪,開工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00多個,目前在手在談在建百億級重特大項目20個。項目建設尤其是重特大項目的井噴式發展,得益於全市上下狠抓專業招商、專題對接、專程服務,一切按照規律辦事,以提升專業化的“服務力”保障“落地率”“開工率”“轉化率”。


精準服務

資源要素有效集結

縱觀全市項目建設版圖,一把手掛帥、傾全縣(市、區)之力,推動各類資源要素服務項目建設,已然成為各地“標配”。


  在南通開發區,主要負責同志每週不少於1次帶隊拜訪,分管負責同志每月不少於6次、專職招商人員每月不少於20天開展駐城招商,已經是一條鐵律。


  如皋市積極申報省重大項目,爭取上級點供指標,今年成功入選省重大項目5個,切實提高了土地供給效率。而海門則以“拆違拆破拆舊”為抓手,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整治低效用地等措施,為重特大項目落地贏得空間。前三季度共處置徵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超2000畝。海安市堅持“有限指標保重點”原則,確保重大項目有指標、能落戶。

10億元以上400多個,百億級20個!南通重特大項目井噴式發展

9月9日,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從招商工業江蘇海門基地出發,開啟首航南極之旅。

  港閘區在盤優存量中注重促進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取得了明顯成效。南通綜合物流示範園獲全市重點服務業集聚區考評第一名;中集罐式、中集特種運輸獲省專利項目優秀獎;國內體量最大的汽車主題購物公園——“365公園”成功開業。


  2017年3月簽約、5月開工、同年年底投產……總投資53.7億元的南通蘇民新能源5GW電池項目,是通州灣招引落戶的高端製造業項目。“正是得益於南通和通州灣的全力支持,才成就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行業新標杆、南通新速度。”南通蘇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慶豐透露。


  項目為王,項目優先。在市委市政府各類政策引導和各地的積極行動下,各類資源要素有如一道道清泉,正滋養著一個個項目早日長成參天大樹。

理念升級

服務舉措不斷創新

前不久,市項目辦在如皋港調研項目建設時,一位來自紹興的企業家對政府服務頻頻點贊:“在我們家鄉浙江開辦企業,實現了‘最多跑一次’,來南通之後才發現,跑都不用跑了,政府全流程幫辦、代辦,效率非常高。”

10億元以上400多個,百億級20個!南通重特大項目井噴式發展

如皋港一角

2016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國家、省關於“放管服”改革的最新部署,圍繞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重點,推動“審批集中”“審管同步”,不斷提高審批效率。以項目“快落戶、快轉化、快達產、快見效”為目標,積極開展“服務企業百日行”活動,實施減稅降費服務、“融金惠通”幫企、人力資源助企、高新企業培育、智能製造提升、外資外貿促進、項目報批惠企、市場監管護企等八大行動,今年累計對接服務各類企業2萬多家次,解答、解決企業訴求9000多個,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需求1621個、金額達74.5億元。

通州區確定“不見面審批”事項909項、“不見面服務”事項858項。出臺《重點建設項目模擬審批服務試行辦法》,一般工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由24個環節精簡為13個環節。去年底,該區在全市率先設立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涉及項目建設的多個服務事項均能在24小時內自助完成,大大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以項目為中心,力爭當好精準服務的“店小二”。如今,南通各地、各園區都在圍繞項目建設,全面改進服務方式方法。通過審批事項再壓縮、流程再優化、效率再提升,有效推動項目落地、快開工、快建設、早竣工。


通州區確定“不見面審批”事項909項、“不見面服務”事項858項。出臺《重點建設項目模擬審批服務試行辦法》,一般工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由24個環節精簡為13個環節。去年底,該區在全市率先設立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涉及項目建設的多個服務事項均能在24小時內自助完成,大大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以項目為中心,力爭當好精準服務的“店小二”。如今,南通各地、各園區都在圍繞項目建設,全面改進服務方式方法。通過審批事項再壓縮、流程再優化、效率再提升,有效推動項目落地、快開工、快建設、早竣工。


環環相扣

壓實責任快速推進

“當前,距離2020年僅剩30多天,要整體提升全市項目建設水平,全面梳理總結今年工作,謀劃好明年‘開門紅’。”11月25日,海安市委主要領導又一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項目建設工作。作為連續三個季度在南通市產業項目考評中排名第一、實現“季季扛旗”的地區,海安再一次鎖定了在四季度考評中“保第一、扛紅旗”的總目標。


  海安項目建設的秘訣何在?海安發改委工作人員透露了當地產業項目快速推進的“獨家秘笈”:一個項目、一個掛鉤領導、一套班子推進、一份個性化路徑圖、一張手續辦理時間表,力爭讓業主“不推一扇門,辦成所有事”,項目審批代辦率達80%以上。


“責任鏈”環環相扣,上游有調度、中游有協調、下游有跟進,項目建設就如同上了一把“安全鎖”。“這樣工作效率更高,哪個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馬上就能發現,並及時得到解決。”

10億元以上400多個,百億級20個!南通重特大項目井噴式發展

  海安的成功實踐折射出的,正是全市項目推進的“南通速度”。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意見》及考評辦法,並且每年都會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對考評辦法作出動態調整。一月一跟蹤、兩月一會辦、一季一點評、半年一觀摩、年度一述職的督查推進機制,對項目建設考評先進地區授予流動紅旗、對項目建設考評落後地區要求主要負責同志作表態發言的獨創做法,時時刻刻在向各縣(市、區)傳導著項目建設的壓力,而各地也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將壓力轉化為狠抓項目建設的強大動力。


  目前,我市正按照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和市領導掛鉤聯繫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的部署,咬定目標抓攻堅,力促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轉化,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同時,抓緊編排明年項目,超前謀劃“十四五”項目,推動重大項目進入上位規劃,讓發展有持續不斷的項目源,真正將“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讓一個又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項目早日落戶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