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曹髦成功夺权,会不会中兴曹魏政权?

qzuser


这个有一个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那就是北魏孝庄帝和尔朱荣。孝庄帝杀死了尔朱荣,但是在尔朱家族的反击下被杀。

尔朱荣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权臣,在北魏末期六镇起义,关陇起义,梁朝北伐的情况下已经是天下大乱,是尔朱荣凭借一己之力平定了天下,就像曹操一样横扫北方,最后重新建立了北魏的朝廷,但是尔朱荣在洛阳城外的河阴大肆屠杀百官,史称“河阴之变”。所以很多人说他“功高孟德(曹操字孟德),祸比董卓”。在平定中国北部的北魏天下之后,尔朱荣在晋阳建立霸府,企图遥控处在洛阳的北魏朝廷,于是开始和自己拥立的皇帝北魏孝庄帝发生矛盾。

尔朱荣在朝廷和孝庄帝身边设立很多亲信,这些人监视孝庄帝的一举一动,一般把这些消息汇报给晋阳的尔朱荣,而且尔朱荣企图控制百官的选择,比如尔朱荣让尔朱世隆选择任命百官,让北方人做黄河以南各州的官员,孝庄帝不同意,他说尔朱荣要是不想当臣子,那么就可以选用百官,如果他愿意当臣子,就没有选用百官的道理,这导致尔朱荣十分愤怒。而尔朱荣的女儿嫁给了孝庄帝当皇后,尔朱氏作为女人经常争风吃醋而且总是给气孝庄帝受,孝庄帝让尔朱氏的堂叔尔朱世隆去和尔朱氏讲讲道理,堂叔和侄女见面之后,尔朱氏说:“皇帝本来就是我家立的,我现在就这样,我父亲本来自己就可以做皇帝,现在只是没有决定而已。尔朱世隆也说:“兄长只是没有做皇帝,要是做了,我现在都封王了。”孝庄帝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是策划杀死尔朱荣,夺取大权。孝庄帝借口尔朱皇后产子,请尔朱荣前来洛阳,最后在尔朱荣来到洛阳,在皇宫觐见孝庄帝的时候,孝庄帝指挥埋伏的人,杀死尔朱荣和尔朱荣的随从。

但是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逃出洛阳来到了河阴,尔朱荣亲信司马子如的建议下带着尔朱荣的部曲进攻洛阳城,但是双方僵持,最后尔朱世隆带兵前往退却,开始前往尔朱氏的老巢晋阳,随后尔朱兆带兵占据晋阳和尔朱世隆会面于长子城,与尔朱度律等一起推举北魏宗室长广王元晔为帝,随后尔朱仲远带兵南下开始进攻洛阳,此外在关中平叛的尔朱天光意图造反,而尔朱兆也帅兵南下,最后攻破洛阳,最后尔朱兆抓住孝庄帝,把孝庄帝囚禁在永宁寺,尔朱兆纵兵掳掠,大肆诛杀大臣和皇子,凌辱妃子,最后缢杀孝庄帝。

当然了尔朱家族最后也被高欢消灭,两败俱伤。


人者仁义也


会的,因为曹魏被夺权并不是因为经济衰落,政治腐败而失势,而是明帝曹睿选子失误加托孤失误而导致的,汉代就已经验证安排小皇帝继位容易被大臣专权弄政,而托孤人数太少并且安排经验威望不足曹爽来抗衡老谋成算的司马懿也是一个错误。

在曹髦为君主的时期,曹魏政治清明,经济继续恢复,教育事业也蒸蒸日常,加之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很容易使得士家大族围绕在当权者周围,最重要的是曹髦少年英雄,不仅流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句,并且其才华有魏武(曹操)之风,在诗歌绘画及著作上都有所才华,尤其是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被认定为优异,只是其潜龙在渊,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才华,也并非无一作为,曹髦在位期间重视教育,研究太学(教育与司马氏专权无关,因此司马氏也没有干涉),被当时不少文人认为曹髦乃曹氏中兴之主,曹髦还深入民间,了解农民疾苦,积极倡导朝廷给予农民帮助,这样一个不甘于受困的皇帝,早已经引得了司马昭的不爽,后来司马昭咄咄逼人,引曹髦就范,曹髦忍无可忍玉碎九重,可谓是历史中少有的悲壮皇帝。

若曹髦不死,凭借曹髦自身才华及抱负理想,加之年轻加以培养,应该能成为一代雄主,中兴曹氏政权,但也正是曹髦非凡人,热血亢奋,不甘于成为葬送曹家霸业的子孙,最终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也许后代康熙皇帝智擒鳌拜,就受到三国影响,硬拼必亡,只能暗中智取,从而开创一代盛世。

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司马氏最终也咎由自取,内乱不休,皇族被后世几乎屠杀殆尽,而曹氏的陈留王国,反而延续了150余年。


曹老师xixi


曹髦夺权?首先说:自不量力。

曹髦太年轻,就是夺得权力,怎么守?首先身边无谋士来为他出谋划策,无武将为他打天下,守无天下。曹魏政权以到了穷途末路,更是无力回天。

曹髦十二岁登基,上位尹始,他就是司马昭的傀儡。虽然他骨子里还存有曹氏血统的强悍,但是在那个时代,他的强悍是太微弱。虽然长大一点,他也想夺回政权,暗中不断努力,收买人心。但是,司马氏的骄横跋扈,人心不稳,虽在″帝"位,也是无力回天了。

看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属处的环境。三国里有句话,叫天不灭曹,但事实正实:到该灭的时候,必然会灭。

历史只能向前走,既使曹髦真的夺权成功,他用什么来维持这个政权?历史很会开玩笑,在曹魏将灭之时,安排了个曹髦做末″帝"。这就如他的名子一样,轻试一毛。

用一句俗语讲,这叫: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夺回权力,根本不可能,所以就没有″如果"。


眸子8552


那肯定!你看"魏"字这个金字招牌,在那段战乱岁月,有五个朝代启用了"魏"字。其中北魏及其西魏存在两三百年,其后的继承者北周一统天下,深深影响了中华文明。就魏朝的先进性我阐述几点:

1,尽管绝大多数人对魏朝禁锢宗室而导致无力拱卫皇室而口诛笔伐,对曹丕贬斥者甚多。其实曹魏的宗室制度是优先考虑天下黎民福祉,历朝历代的宗室制度都有问题,内斗不止,或因宗室人口太多而农民苦不堪言,比如明朝末期,在籍的宗室男丁二十万,而宗室待遇又是组训规定最好的(高于地方长官),到后期朝廷发不起宗室的俸禄,就记账欠着…所以善待宗室使国家财力负担不起,也是不可持续的。而曹魏的宗室爵位每隔一代递减两级,到曹丕孙子曹髦时只有乡公爵位了,官职升迁需要军功或政绩,而且每个宗室男丁出生朝廷就会分配籍田,皇帝也有,所以一到春耕季节,皇帝也要赶着牛下田干活,这些规定曹操和曹丕早已经商定了,就是规定要劳动,当然宗室有几百户到千把户不等的佃农交租,比起后来司马炎规定得宗室配十万精兵十万佃农比起来要小气得多,但你看看晋朝地方诸侯一顿互相砍杀之后,对国家国力损害多大?!

2,民族政策完美解决,就是经济繁荣和平共存,这是不同于历朝历代陷入与周边民族互相攻击战争不止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曹魏的民族政策是深入人心的,连日本岛国的女王也向魏明帝献贡品并臣服。形成了除吴蜀两国外所有民族能够共同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政权模式,所以在三国中,魏国国力最强盛!

3,文化繁荣,诗歌、绘画、思想流派等自由争鸣,文化繁荣一方面说明社会稳定生活富足,一方面文化繁荣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也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只可惜,司马代魏后,几乎全盘推倒了魏朝的制度,使中国陷入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怪游戏中,君臣互不信任,战乱不止,人民生活痛苦不已,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科技发展一无所成,失去了称霸全球的机会。


大力水手2539


曹髦怎么可能成功?

按《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帝遂帅僮仆数百,鼓譟而出。另注引《魏氏春秋》:(帝)遂拔剑升辇,帅殿中宿卫苍头官僮击战鼓,出云龙门。也就是说,跟随曹髦的甚至没有正经士兵,就是由一群仆从组成的乌合之众;按司马昭的作风,这些人武装肯定极差,没有几把能用的兵器,个人怀疑曹髦的剑都未必开锋。

这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打得过正规军?之前大家无非是没见过这场面,一时不知所措,一旦贾充发话,爪牙太子舍人成济便不再犹豫,马上动手弑君。退一步说,即使成济不敢下手,难道没有别的傻瓜吗?一时没有的话,逼急了贾充自己不敢干吗?司马昭得到王业王沈两个软骨头密报,早有准备,不过是躲在后面看形势,真到那个时候他也只好杀出来了,他家豢养的死士才不会理会皇帝是啥米东东!

甘露之变发生在公元260年,距司马懿夺权已经过了十一年,司马父子兄弟相继执政,已经根深蒂固,连夏侯玄夏侯霸这样的宗室大将都翻不起浪花,只能引颈就戮或逃亡敌国。经王凌毋丘俭诸葛诞淮南三叛,已经没什么人还敢挑战司马昭了。事实上五年之后,司马炎即篡位代魏,可见司马家根基已固。

退一万步说,如果曹髦搞暗杀出其不意斩首司马昭,没了这个领头人,司马家就会一哄而散吗?从废齐王曹芳起,这些人早跟曹魏结了死仇,根本没有被赦免的可能;还有那些依附司马的死党如贾充之流,他同样坏事干尽,早晚难逃一死,这帮人更可能团结起来拼死一搏,曹髦那些乌合之众依然不堪一击。

唯一可生机就是曹髦弄替身代皇帝冲杀,自己趁乱逃出京城,到地方找支持者起兵勤王,打一场内战。且不说这么搞法吴蜀可能趁火打劫,他曹髦能找到的多半也是野心家——诸葛诞本是帮助司马师消灭毋丘俭的干将,后来是觉得司马昭不信任自己,为自保起兵叛乱,根本谈不上什么忠心,诸葛诞如此其他人只能等而下之。


真正鳄鱼不哭


曹髦是个有为的皇帝,可惜朝政已被司马昭兄弟所把持。如果曹髦不死,凭着曹髦的才华,是能够中兴的很好。


勇往值钱



红尘如梦梦如烟


主要是历史就是历史。不可从来。 况且,以曹髦当时的处理方式来看,也是一没头脑的人,不可能成功。


丸子啊太


应该在会与不会之间。


黄金谷901


肯定会嘞。谁想放过一个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