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自己就把樹砍了沒有等補償款到 沂蒙老區群眾“支前”高鐵建設

從今天(26日)起,魯南高鐵將穿越沂河蒙山。走進沂蒙老區,通車之際回望建設之路,從村民到村支部書記,從各級主管部門到鐵路建設者,魯南高鐵凝聚著每一位參與者的力量:小到搬一袋水泥,大到制定政策,當這些日日夜夜的無私奉獻匯聚起來,便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

不能耽誤工期

先幹活要緊

曹車村擁有656戶村民、2418人的山村,坐落在魯南高鐵費縣北站附近1公里處。

“這些老人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了,有的從未走出過沂蒙山區。”臨沂市費縣費城街道辦曹車村村支部書記朱配永說。

老人們沒讀多少書,也不善言辭,但是說起即將通車的魯南高鐵,他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

對於高鐵建設的支持,村民王付英不只表現在語言上,2017年春節過後,曹車村作為魯南高鐵存軌基地,40多畝種植了六年的桃樹、核桃樹、蘋果樹都被砍掉了。

“說不心疼是假的,種了這麼多年了,都是盛果,這是許多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可是村民們一說建魯南高鐵礙事兒都不含糊就砍了。”朱配永說,“沒等到補償款到,老百姓自己就主動把樹處理了,害怕耽誤工期。都不提錢,先幹活吧!”

2017年春節前,項目部必須完成變壓器基礎安裝,但原材料已無處採購,建設者一籌莫展。“我家有砂子。”“我家有磚。”“我家有準備年後蓋房子的水泥。”……

村民們得知後主動幫忙,與建設者一起運料、挑水、砌磚,僅用一天就完成了四個變壓器的基礎安裝。

隨後,項目部堅持按市場價把砂石料買下來,但村民們誰都不肯收錢,最後,項目部只好又買來足量的砂子、磚和水泥,挨家挨戶送了回去。

當年的鐵道兵

又來到革命老區

2016年底,魯南高鐵即將開工建設的消息,讓中鐵十四局建設者激動萬分。他們像當年身著戎裝的鐵道兵參加兗石鐵路建設一樣,紛紛報名。

當年為了讓沂蒙山區人民早日坐上火車,鹹永慶和戰友們靠手提肩扛完成了兗石鐵路的建設,為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1月,費縣梁場進場施工,以避開基本農田和人口密集的村莊,儘量減少對村民生活影響為原則,反覆比選,最終選擇了費縣費城街道李家林村西南側建設梁場。

“我也想趕快移走這些果樹,可孩子們都在外面打工,我自己幹不動啊!”一天,一位70多歲的老人蹲在地頭不知所措。中鐵十四局五公司項目部經理崔維華得知後,決定無償幫助村民們移栽。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確保每棵果樹都能成活。

“當地百姓很純樸,很善良,特別支持我們。我們很感動,要對他們更好。”崔維華帶領大家白天干活,晚上做資料,手都磨出血泡但沒有一個偷懶的,沒有一個叫苦喊累的。3天的時間,近兩千棵果樹、樹苗全部移栽。

政府部門聯動

速度全國領先

據高鐵權威部門測算,作為建設里程400多公里、跨越3個市、近20個縣區的高速鐵路,正常工期至少在三年甚至四年以上,而魯南高鐵日曲段比最初計劃的2020年12月26日開通,整整提前了一年零一個月,創造了我國高鐵建設史上的“臨沂速度”。

自2015年魯南高鐵項目可研工作啟動以來,臨沂市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先後完成了進入國家規劃、取得國家立項和批覆可研報告等工作,使項目具備了開工建設的條件,比同類項目3至4年的時間縮短了一半,創造了高鐵項目前期工作新紀錄。

“這一切都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沂蒙精神。”臨沂市鐵路交通和民用航空發展服務中心高鐵建設管理科科長李興雷感慨萬千,魯南高鐵從立項到前期工作到整個建設過程,他都是見證者。

“建高鐵是大事

小事服從大事”

“個人事是小事兒,建高鐵是大事兒,小事兒服從大事兒,在我們這都這樣!”記者走出曹車村時,王付英的話還在腦海迴盪,她的祖輩、家人、同村的人都這樣,她和周圍人,就是沂蒙精神的縮影。

對於像王付英這樣普普通通的沂蒙老百姓來說,沂蒙精神雖然沒有天天掛在嘴邊,卻已融進了血液裡。

“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塊布,用來做軍裝;最後一個兒郎,送他上戰場”,這些耳熟能詳的話生動詮釋了沂蒙精神的無私奉獻境界。

在魯南高鐵沿線最大的臨沂北站,候車廳二樓上,“萬山紅遍”壁畫引人注目,據瞭解,該壁畫取自詩詞《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壁畫以虛實結合的造型手法,穿插軍隊衝鋒、老百姓支前等體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歷史畫面。

“這是臨沂的窗口,沂蒙精神將會得到更好的傳播。”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張汝華稱,魯南高鐵的提前通車,受益於沂蒙精神,也必將更好地傳播沂蒙精神。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瑞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