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会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呢?

幸福地带2


第一?俄罗斯的航发水平顶多算世界第二。而且那也是说军用航发,要是说民用,连前三都进不了。

就军用航发而言,说俄罗斯的水平仅次于美国是没问题的。毕竟三代航发里大推力的除了美国货就只有俄国货了。比如AL31,与美国的F100和F110可以媲美。而在三代航发的中推里则是美、俄、法、英(德)才有自己的成熟产品。其中的RD33发动机设计简单,高空性能明显优于另一种著名中推F404,配装于米格29和FC1,也算给俄罗斯挣够了面子。而到了第四代发动机,现在只有美国有成熟产品:F119和F135。俄罗斯同档次的四代货“产品30”还在试验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现身。

而民用发动机就算了,前三家不是美、英、法就是美、法、英。无论普惠,GE,还是罗罗,斯奈克玛,这几家中的任何一家在民用领域拿出来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都不是老毛子能比得了的。毛子自己生产的SSJ支线客机都不敢用自家的发动机,而是采用了与斯奈克玛合作研制的SaM146,其核心机是CFM56的核心机。所以,其国产支线客机选择动力时都对自家毛货没信心,那说明什么?而RD14什么的还在试验呢,连适航证都没拿到,谈不上是啥成熟产品。

因此,俄罗斯的航发水平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世界第一。综合来看,勉强入局前三名吧。


asiavikin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绝对不是世界第一!世界公认的航空发动机三巨头分别是美国普惠,GE和英国的罗罗,其中美国占两家,英国一家。而俄罗斯无论是著名的礼炮还是现在风头正盛的土星,都榜上无名。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领域,美国人的的确确是一枝独秀。无论是航空发动机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材料研发,航空发动机推力性能,使用寿命,美国人都领先整个世界。
不能否认,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值得敬佩,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航空发动机产品和核武器的更新。目前俄罗斯两家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代表产品分别是礼炮的AL-31F和土星的产品30发动机,其中AL-31F是用于苏-27等四代机的,而产品30则是用于苏-57的五代机配套航空发动机。产品30是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但是其技术水平才堪堪超过美国80年代的F-119-PW-100发动机,双方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高下立判。


117S

此前俄罗斯苏-57战斗机使用的AL-41F1发动机,即117S。这款发动机是AL-31F的魔改产品,性能虽然较之前有不少提升,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五代机超音速巡航。而产品30发动机则不同,这是俄罗斯土星设计的一款全新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07千牛(11吨),加力推力达到176千牛(18吨),和原本的117S相比,推力性能提升了至少20%。产品30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加快了苏-57的研发进程,这对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横向对比就可以发现,俄罗斯的产品30发动机技术水平才堪堪超过美国80年代的水平,所谓的世界第一简直是无稽之谈。80年代美国的中坚产品就是现在F-22战斗机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其最大推力10吨,加力推力达到16吨。推力数据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远远不如美国。

发动机除了推力之外,还有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使用寿命。在俄罗斯的理念里,航空发动机是消耗品,说过分一点就是一次性用品。像著名的3马赫米格-25“狐蝠”装备的两台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基本上飞行员推一个加力到底,飞个几分钟落地发动机就得报废,几乎就是一个一次性用品。因为这个理念,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一直较短。像AL-31F系列首次翻新在600小时左右,总寿命也只有1500小时。而最先进的产品30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估计也仅仅能够追平上世纪80年代F-119的4000小时。F-135发动机

就在全世界都在惊叹美国人航空发动机推力大,使用寿命长的时候,普惠又推出了最新的F-135增推计划而且取得第一阶段成功。如今的F-135发动机最大推力已经从191.27千牛增加到204.12千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推力超过200千牛的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另外一边的俄罗斯呢?产品30发动机还停留在工程测试阶段,都还没拿到军方AL开头的代号开始量产,离真正服役不知还要多久。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有人会认为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世界第一,是因为有些人没有基本的概念,同时曾经的苏联的航空工业也的确创下过灿烂的辉煌。当年前苏联的航空工业与美国不相上下,米格系列,雅克系列,还有苏霍伊系列都出了不少经典之作。这些经典战斗机都用的前苏联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虽然粗糙但也皮实耐用,性能出色。但就算如此,前苏联在航空领域也终究没能赶上美国,而且后来俄罗斯航空工业资金不足,人才流失,发展停滞以后,进一步拉开了与美国的距离。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眼里只有俄罗斯,没有横向对比,才会以为俄罗斯第一。

什么你说我怎么不提民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这个不提了,俄罗斯会被碾压成粉末的,给它点面子吧。如今世界上造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美国的GE。面对GE的领先,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耕耘数十年的英国的罗罗都要拱手叫一声大哥。GE9X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性能和加工工艺最先进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470牛。仅靠两台发动机,就可以推着一架大型客机上天!俄罗斯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水平如何呢?估计和美国相差也就3-40年吧。


赤焰哒哒哒


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传承自苏联,苏联当年的几种发动机如图160的HK32三转子发动机、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等就推力来说都是超过同时期的美式发动机的,但除了推力,其它性能却只能用一般乃至差劲来形容,如D30F6的推力虽然达152千牛,但这是牺牲其它性能换来的,长度达7米,以空气流量达155公斤/秒来看,其直径小不了,为了适应这台发动机,米格31硬是变成了46吨的钢铁巨兽。HK32也好不到哪去,否则图160也不会有轰炸机之最的最大起飞重量了,载弹量却不如比它小的B1B了。至于寿命通常只有美式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妥妥的不低值的易耗品啊。

这还是有亮点的发动机,至于没有亮点却满身糟点的发动机更是一抓一大把,而有名的AL31F发动机除了抗喘振性能相对好一些,能作眼镜蛇机动以外,对标美国的F110也一无是处,但即使如此,在太行稳定以前,它也是世界唯二的大推力发动机之一,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也没有幸福不是。不过苏联的火箭发动机确实牛,只有在这方面,苏俄的拿手好戏——减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连美国都可进,我国都买不来。但这毕竟不是航空发动机不是。





飞帅


世界第一,无稽之谈。无论是发动机的寿命,大修时间,故障率,推力都不如美国。何来世界第一水平一说呢?事实上,俄罗斯发动机的技术直接继承于前苏联。其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之所以与美国发动机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先天条件限制,也就是说俄罗斯在材料,技术上与美国有差距。第二:冷战时期,前苏联认为在空战时,战斗机损失后,发动机也就无用了,因此发动机够用就行,不需要纠结性能强不强。都说是理念不同,其实主要是前苏联的相关材料和技术不行。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前苏联的发动机性能指标不如美国,是因为理念不同导致的。但是冷战时期,明知对方的军力和自己旗鼓相当,战争哪是那么容易发生的。所以说,不要为前苏联的技术不行找借口。



而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直接来自前苏联时期的积累,既然前苏联的技术都不如美国,那么俄罗斯的技术自然不如美国了。目前来说,美国的F13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已经搞到20吨了,反观俄罗斯的产品-30发动机,技术水平估计超上F119都是一大关,更别提赶上最新的F135了。况且美国的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积累完全不是俄罗斯能比的。上世纪的F120就是变循环发动机,只不过在当时由于技术太超前,未被选中而已。在变循环发动机技术上,美国更是一骑绝尘,俄罗斯目前没有看到相关的研究。在最先进的领域,被美国甩开十几年,可见如今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也不怎么样。估计在变循环发动机这一技术上,俄罗斯的相关产品估计还没有中国快,这绝不是吹嘘而已。

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优劣与材料和制造工艺息息相关。无论是材料还是制造工艺俄罗斯与美国都有差距,单晶叶片,粉末盘,涡前温度等等,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是制造不出来的。说到制造工艺,美国更是远超俄罗斯。最明显的是F22的机身工艺与苏57相比,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的飞机。在发动机领域俄罗斯领先美国的也只有火箭发动机了,毕竟一次性的产品。所以说,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美国是世界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估计过不多久,中国在航发领域也将超越俄罗斯。


江山何沉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水平,主要是因为与美国航空发动机相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对于作战飞机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

我们知道美国的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一般可以达到4000~5000小时,在战争中,一旦被对方击落那么就过早地报废了发动机。

而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寿命都在2000小时左右,这样的发动机使用的材料和技术远远不能与长航时的发动机相比较。它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美国航空发动机。有的说美国一个航空发动机能够购买二个或者三个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的确如此。

在国际社会上,也有人说俄罗斯的发动机使用寿命太短。其实,作为训练用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长,的确可以节省大量的训练费用。但是一架飞机发动机寿命很高,而其他飞机材料需要更换,那么其实也没有必要设计制造长寿命的发动机了。

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感觉到2000个小时的使用寿命,才是最经济实惠的!尽管与美军的航空发动机有差距,但是总能感受到俄罗斯的“聪明智慧!”


锦绣中华一捧土


虽然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在某些方面上不如美国航空发动机,但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却依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跟美国相竞争的发动机,从这一点上来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就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只不过是同为一流的水平,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要稍微逊色于美国的航空发动机。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57

目前世界航空喷气发动机已经成熟的发展了第四代,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航空发动机。不过在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上,只有美、俄完成了第四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应用。美国是以F-119发动机和F-135发动机为代表的,而俄罗斯则是以AL-41F1S(F-117S)发动机和产品-30发动机为代表的。美俄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我们还在路上,也许还要等两年才能看到我们的第四代发动机WS-15的真容。


传说中的WS-15发动机

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以AL-41最为成熟,产品-30也已经开始下线。AL-41作为留里卡-土星的主打产品,加力推力在167KN左右,推比9.5-10。而AL-41F发动机为了提高推重比,是以牺牲寿命设计来提高推力的。对于AL-41F的寿命指标在3000-4000小时之间。这与同期的美国发动机就差别很大了。
117S发动机


而美国的F-22战机所配备先进的F119-PW-100发动机在2002年就通过美国空军ISR验证,F-119发动机在4000多小时的飞行试验中,F119发动机没有发生空中停车或发动机失速的现象。这就足以见得其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的优势,其大修间隔时间就4000小时,整个发动机寿命高达10000小时以上。F-119加力推力15吨(156KN),推比超过10,但是推力显然没有AL-41大,但是同样推重比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发动机显然要重一些。
F-135发动机和F-119发动机台架实验

而俄罗斯宣传的“产品”-30发动机,根据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公布的数据“产品30”推力为107千牛,加力推力为176千牛,比AL-41F1提高了近20%(不知道俄罗斯的数据到底哪个是真的),使飞机具有不开加力的超声速巡航能力,这也是五代机的基本要求。土星宣称其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更长的寿命,大大提高飞机的使用性能和作战能力。


本图片来源于兵器解析,感谢提供!

虽然如此,俄罗斯航空产品与美国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体上俄罗斯依然是世界第二航空发动机强国,这一点短期内是不会被改变的。即使是欧洲国家在航空发动机上拥有雄厚的实力,但是在大推力军用第四代发动机上他们仍然是空白,他们只有M-88、EF-200这样的中推发动机。但是在民用发动机领域俄罗斯就很差劲了,俄罗斯远远比不上欧洲的发动机。那么俄罗斯凭借这样的实力,算不算是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呢?


淡然小司


关于俄罗斯航发,魂舞大漠想,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基本可满足使用。比欧美差,比我们强,致说是否一流,值得商榷。可以说他所有的型号不尽完美,但经过大量实用以后,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大部分都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就是说始终能满足使用。不过个别先进型号,如五代战斗机的航发,产品30,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要说与欧美的差距的话,这便是差距,与我们一样,需要时间来完成积累,以实现跃升。可以说他不强,可维护性不高,但经过地面大量维护,可用亦堪用,西方则不然,基本装上去不用管,而且耐久。与西方不同,苏俄以前走过的路也与西方迥然有别,只要能满足于使用就可以,看上去粗糙,用起来性能完全不差,可以说,前苏联在技术性能上与西方没有差距,现在差距拉大了许多。

▲俄罗斯需要时间。仅以整体局面来说,差距当在20年以上,民用航发不能使用,算只有一款M146,也是与西方合作的结果,军用大推还远未达到使用状态,正在使用的三代机航发,在使用寿命上仍有质的代差。差距原因,是国力使然,也是解体以后被耽误了多年,从根本上来说,研发体制从苏联时期就不尽合理,举国来搞研发,一时是容易保证使用,但在耐久性方面始终有一定的差距。俄罗斯独立后,在经过十年的迟滞后,技术徘徊不前,八大集团破产的破产,被私营的私营,形不成技术拳头,只见一刀挥去,而有了现在的三巨头,土星、礼炮和进步,说清楚,此种重组,是在吸取过去教训,不过也有强力作用的影子,技术整合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体制问题。总之需要时间,慢慢来调整,好在大体理清了体制,投入重金健全了实验设施,这一点却是重要的,没有这些,航发即不能向前发展。

▲逆势而起。资产流失,技术停滞,人才匮乏,一度师学西方,在管理模式和研发体制等方面,借鉴参考,但学来的毕竟皮毛,难以在国内强推,现在被强行改组的双巨头,礼炮和留里卡土星,正在各以优势项目发展,政府投入并不稳定,还能看到举国体制的影子,但至少在产业政策上有了稳定的支持,确保了研制的延续性,比如靠政府投入建立了此前没有的核心机研发研制,预研下一代技术以确保未来不致过于落后。为确保两家的横向合作,政府试图建立一个机制,以避免力量分散和重复建设,钱是一回事,长期规划指导又是一回事,现在至少看起来是有模有样了,在经过艰难的一段过沟爬坡后,各种新型号俨然已显现在非常光明的曙光,也许这都拜改革所赐吧。

▲俄不离中。与中不离俄一样,两家相互支持,共同走过了一段技术艰难期,我们需要俄罗斯的发动机,俄罗斯赢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终得渡过了漫长的严冬。如果中俄能合作,或者说,有无可能,将AL-31F-M3/M4的合作继续,或说采用一种成功合作的模式,共同来促进提高呢?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迹象,RC929可以暂时安装PD35,这样可加速PD35的成熟,但显然,我们有着自己的型号。航发必须自主,各国都一样。我们的C919正在使用西方发动机,自己的CJ1000A正在密集展开实验,技术上已能独立,完全没有任何依赖于人的想法,现在试飞用的是美法赛峰的LEAP-1C,未来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选择,以保证C919销量,俄罗斯的MC21正使用自己的PD14在试飞,说是足够成熟,魂舞大漠的看法,恐怕也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便是俄国航发现状的一个缩影吧。


魂舞大漠


说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世界第一,纯粹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的发动机在:寿命、大修时间、故障率、推力等指标上都远远不如美国。比日本、英国、法国也有很大的差距。

在材料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生产工艺、组装技术上俄罗斯和美国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俄罗斯的状况十分糟糕:

俄罗斯的破航母,修理的时候,吊车倒了,还把船坞弄沉了。

又沉了一艘核潜艇。

在叙利亚,俄罗斯派出了航空母舰参战,十五架舰载机,几十天内摔了两架。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防空系统,对以色列的飞机和导弹毫无办法。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人的头脑了怀有:“俄罗斯很强大,尤其是俄罗斯在军事上很强大”的错误观念。

可能是与长时间的虚假宣传有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苏联一直大量进口西方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俄罗斯自己根本生产不出这些产品。


风华


如果说苏联时期航空发动机是世界第一,多少还靠靠一点谱,现在俄罗斯研发能力大幅度下降,大部都是分吃苏联老本,航空发动机领域更是费钱,如果不是出口市场,俄罗斯连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支撑不了,有何谈什么世界第一。

AL41是苏联时期立项并正式研发,用于取代AL31的下一代大推力军用航发,后来俄罗斯因为出口市场需要,把AL41这个编号赋予了AL31改进型117s,真正的AL41暂定名称为产品30,产品30目前还没有完成试验。

俄罗斯为了出口国际市场,不仅把改进型航空发动机,采用赋予新型号的办法。其它方面所有改进型军品,都采用了赋予改进型新型号的做法。比如在苏27UB双座型基础上研发的多用途战机,赋予了苏30的全新编号,苏霍依现在的拳头产品苏35,其实就是苏联时期立项研发的苏27改进型。S400是苏联时期立项研发的新一代地空导弹,现在正在热卖的S400其实只是S300深度改进型,同样是苏联时期立项,目前正在研发的S500才是真正的S40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发能力大幅度下降,即便是苏联时期已经有相当进展的改进型,也花了过长的周期才完成收尾工作,然后通过赋予新型号,给国际买家以全新产品的感觉。苏联时期立项研发的全新产品,受资金与技术障碍的影响,大部分都迟迟没有完成。

例如产品30,S500,苏霍依的五代机至今没有完成,尖端的雅克141和米格I.44干脆下马,俄罗斯目前的军品大部分吃苏联老本。有源相控阵雷达核心的T/R组件,隐身飞机的碳纤维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当年给117s赋予AL41的型号,瞄准的是中国市场,想在涡扇十五出生前尽可能多出口。将来失去大批量的出口市场,对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将是致命打击,现在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发最大用户在国外。苏联留下的AL31是一只下金蛋的鸡,对外出口撑起了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半壁江山。

苏联曾经的确处于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第一梯队,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发出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航空发动机,更是打造出来一个规模巨大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可是随着苏联解体的还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航空发动机产业也被肢解的支离破碎,起码百分之四十左右,与航空发动机产业有关的科研与制造单位,留在在了乌克兰,导致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不在完整。

一个不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从第一梯队滑落只是时间问题,俄罗斯的国力也不可能重新建立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甚至以俄罗斯整体航空工业对发动机的需求量,也不可能支撑一个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苏联的解体不仅使俄罗斯失去了众多型号,最致命的是很多配套厂商也不在俄罗斯境内,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俄罗斯已经无法从乌克兰获得配套。


雯臣


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就没有到过世界第一,德国曾经到过世界第一,当今第一的美国和苏联,联合打败德国之后,洗劫了德国。美国先抢的,抢了人才和技术,当年苏联抢了德国的技术和机械。

德意志民族不善于大发明而善于小发明,更善于制造,德国是被公认的工匠之国。当然并不是说德国不善于理论,因为他们的制造技术太强大了,知名度超过了他们的理论贡献。很多国家把外国进口当做高档标志,德国人把德国制造当做高档标志,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之后,在航空发动机行业,美国第一,苏联第二,苏联解体后,英国法国有超过俄罗斯的趋势。俄罗斯主要是资金跟不上,有些后继乏钱了。同时当年苏联的发动机技术很大部分被放在了乌克兰,技术被分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来世界航空发动机界,第一美国遥遥领先,俄罗斯属于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还有几个正在拍马加鞭。如果俄罗斯一直吃老本儿,再厚实也会后继乏力的,如果俄罗斯不知道投入,会成为第二梯队的老末,盼着俄罗斯努力发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