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安徽茶叶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月光下的穷鬼


我是安徽人,安徽茶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品种相对单调,只有绿茶和红茶。从茶产业化的角度来讲,安徽的茶行业明显落后,都是在透支老祖宗留下来的名气。 如今市场上的主流是普洱和岩茶,湖南的黑茶也有一定的抬头之势。所以只能说安徽茶的历史地位高,除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雾里青之外,其余厂商市场地位基本上仅限于安徽本省,很难辐射到外省市场。 客观点来说如今的安徽茶只能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之中,并没有更好的创新消费,也没有在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上有所建树,单从年销售额的角度来讲,安徽的品牌茶商年销售总额加起来也不比讲故事的小罐茶一家多多少。

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今日,安徽茶如何解读人文地理,将茶叶、茶山、茶旅、茶文化和茶传统有效整合,转变成茶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安徽茶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留半鲜


安徽是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就是著名的产茶区,而徽茶也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贡茶。从茶区分布上来说,安徽茶区地跨江南、江北两大茶区,种植区域大多集中在大别山地区和江南黄山山脉一带。比较出名的茶叶有大大小小二三十个。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霍山黄芽,祁门红茶,岳西翠兰,汀溪兰香,涌溪火青,天柱剑毫,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霄坑毛峰,松萝茶,炒青,金寨翠眉,皖西白茶,安茶等等,但还有一些茶叶我没有在这里提起,他们也出产自安徽。

所以从上面来说,安徽的茶叶品类是非常多的,而且品质也非常突出。在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中,安徽占了4席,这足以说明安徽茶在中国茶叶中的分量。


但是不得不说,安徽茶叶种植的面积并不是最大的,甚至排不进前5。在品牌贡献度上,安徽茶叶同样比较弱小。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徽茶在安徽好卖,但是出了安徽基本上名气都不太大,除了传统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这样的十大名茶以外,在外省是很难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量。

简而言之就是出了省卖不动。这就是安徽茶目前的一个现状和尴尬的地方,茶叶种类,茶叶质量都非常好,但是品牌却一直没怎么做起来。对于安徽茶人来说,任重而道远。


止茶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给出明确的答案:安徽的茶叶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如果你上网搜索中国十大名茶,你会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几乎都少不了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或者太平猴魁等等。

见微知著,可以说安徽茶的发展也是我国茶叶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代茶叶生产技术的起点。1915年农商部在安徽祁门创立了安徽模仿种茶场,开创了现代茶叶生产技术试验研究。1949年后,在祁门茶业改良场基础上组建了祁门试验茶场,现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因此渊源,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从吴觉农先生创立至今,依然在全国名列前茅。

我们先来看看安徽有哪些名茶:

休宁松萝山松萝茶作为炒青型名茶的鼻祖,创制于明初,到明代中后期已远近闻名,明末清初松萝制法已传播到安徽南北和赣、鄂、闽诸省,成为一大宗茶品。

松萝茶出口始于清康照年间,至嘉道年间,出口兴盛,发明了松萝茶精制技术,逐渐演化为屯绿,分珠茶、雨茶、熙春三类,共10多个花色、品级。

1896年又创屯绿极品名茶—抽贡(抽蕊珍眉)、特贡。太平猴魁、太平魁尖即是清代中后期太平龙门山翠云茶的演化创新茶品。明中叶涌溪山茶已美名远扬,后借整松萝茶烘干技术创制涌溪火青。

江南茶区明清年间有记载的名茶还有宣城敬亭绿雪和翠云茶、休宁金台毛峰和白岳黄芽、拿县紫霞茶、影县石墨和羊栈岭云雾、广德五花岩山茶、泾县白云茶和洋尖茶、祁门安茶、东至万溪山茶、石台石尿茶、贵池仙寓雀舌、族德尧山茶、绩溪金山时雨和大郭山茶、宁国高峰茶、宣城坦泉云雾等。

享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等美名的祁红工夫,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创制于1875年,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

江北茶区,明清年间由于六安霍山芽茶(雨前极品一枪一旗)质量优异,逐渐成为贡茶中之仪校者,专供皇室内用。从此,以浣河上游山区为中心产区的六安茶(又称六安州茶)名满天下。


六安茶产品有贡茶、官茶、商茶之分。贡茶有芽茶、细茶。商茶有银针、雀舌、毛尖、梅花片、兰花头、松萝春。毛尖又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之分。还有小舰春、白茅贡尖、皇尖、客尖、旗枪、龙井等茶名。清末罢贡,民国时芽茶有米茶之称,其他统称小茶。六安瓜片、舒城兰花、桐城小花都是六安茶逐渐演化形成的近现代名茶。

明清时江淮间有记载的名茶还有:和州苍山茶、宿松罗汉尖云雾、桐城椒园毛尖、潜山闵山

茶、太湖南阳谷尖、全椒南瞧茶、滁州云桑茶等。


1949年前,安徽名茶主要有:祁红、屯绿、黄山毛峰、休宁松萝、老竹大方、太平猴魁、涌溪火青、九华毛峰、徽州烘青、太平魁尖、六安瓜片、舒城兰花、桐城小花等。


举例说明,祁门红茶作为世界三大高香型红茶之一,自1875年创制以来,就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当代红茶的后起之秀,风靡世界,享誉全球。


据《祁红复兴计划》称:“吾国出口红茶声誉最大,价格独高,除印度大吉岭所产,无与相颌顽者,举世红茶,惟此两种。”

《安徽省志·农业志》载:“祁门红茶是中国工夫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鲜醇爽口,尤以香气高超,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非其他红茶所能比,国外赞为'祁门香',被列为与印度的大吉岭和斯里兰卡的乌伐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尤其是在英国,人们把它誉为'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而赞不绝口。


1949年前,英国是祁红的主要销售市场。”《祁门县志·茶业志》载:“民国二十一至二十四年(1933-1945年),祁红输出国家和地区有英、美、法、德、苏联、荷兰、加拿大、非洲、印度、香港地区、澳洲等。”“门红茶质味之优,世罕其匹,欧、美、非各国嗜茶者,莫不视为无上珍品。”

祁红之所以这样著名,是由于它的外形内质兼美,特别是色香味三者俱臻上乘。如用品茶的评语来描写它,则:条索紧细秀长,有锋苗,香气酸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红艳鲜亮;尤其是具有清高而持久的甜花香气,为世界上一切红茶所不及。”


安徽茶如此优秀,笔者认为是以下几种因素共同照成的: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安徽省土地总面积达13.94万平方公里,所辖70个县(市),除淮河以北20个县(市)外,县县产茶。茶树品种在悠长的栽培历史中,经过自然变异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有着22个主要的茶树良种。其中有性系便有10个,如祁门槠叶种、黄山种等;


我们知道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特征的重要因素有品种,地域以及工艺造成的。安徽茶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独具特色,与它品种的独特特征有着重大关系。


加工技艺精湛

安徽之所以名茶众多,除了是因为安徽具有极其适合茶树生长的天然气候,地形地貌以外,还和他精湛的加工工艺有关。如:黄山毛峰的杀青技术、烘焙技术;太平猴魁的采摘拣尖技术、杀青技术、烘焙技术;六安瓜片的扳片技术、杀青技术、拉老火技术等等。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安徽茶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徽商的推动

述说徽茶事,系念徽商帮。徽州人经商,史长事远,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其后,代有发展。到了明成化、弘治年间,徽州府辖款县、休宁、黎源、影县、祁门、绩溪六县的商人聚集成帮,称徽州商帮。

大帮中还分小帮,日黎源帮、绩溪帮、條县帮等。明嘉靖后直到清乾嘉期,徽州商帮达到鼎盛,清末走向衰落。徽商称雄与徽茶崛起,同功一体。

徽州多山,气候宜茶,徽商经营,除盐、木丝、布、粮食外,徽州和太平、泾县、石墩等县的茶货,也是商品之大宗。徽州植茶始于南朝,唐代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区。


唐條州司马张途《祁门县新修阁门溪记》(862年)云:祁门“山多田少,山且植茗,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特此。祁之茗,色芳而香,贾客咸仪,逾于诸方。”白居易《琵琶行》中述说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所买的茶显然多产于徽州。

徽商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不仅北京、南京,各省都会及大小城镇是徽商活跃之处,连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沙漠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闪烁着微商活动的身影。从某种角度说,徽商把安徽茶带向世界,也正如当年安溪人把铁观音带向全国。


随着近年来国内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六大茶类竞相开花,安徽茶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在沿海城市比较少见安徽茶,偶有尝到,也都不是什么高品质的。如何立足于本地丰富的茶树资源,传统工艺,是当代制作徽茶的茶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安徽茶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山石言茶


云烟贵酒徽茶,安徽的茶绝对是杠杠的,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十大名茶有其四,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还有大大小小的各地茶叶口感也不错。只是安徽人不懂得宣传导致现在年轻人不知道安徽竟然有那么多好茶。

好茶必须要有好的自然环境,黄山地区,大别山地区一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四大名茶。雾霾的地方产好茶,打死我也不相信,茶叶里多少雾霾的成分,能好到哪去。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里唯一的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只不过近年宣传不到位,给金骏眉,正山小种,滇红名气压过去了,不过外国人还是只认祁门红茶,因为他们不看广告。

祁门红茶近年一味追求高产,化肥施的多了,香气有所下降,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比较香的。如果不怎么香,说明你贪便宜没买到正宗的祁门红茶。

祁门县源香尚品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叶类项目试点单位,坚持人工除草,拒绝除草剂。600以上山场,山高林密,可饮用山泉水,造就了高品质祁门红茶,黄山毛峰,野茶,欢迎品尝。











祁门源香尚品生态农业


安徽是我国生产茶叶的大省,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在我们安徽独占四席,它们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因为安徽生长优质茶叶的地区,大都坐落在北纬30°“黄金产茶带”上,经年累月的迎朝霞,送夕阳,承风露,沐雨雾,形成了安徽茶叶超凡脱俗的生态品质。(一)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歙县黄山的高山上,最先是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的。经手工炒制的毛峰,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二)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产于安徽黄山区(原来的太平县)的一种绿茶,属绿茶类的尖茶,被誉为中国的“尖茶之冠”。猴魁尖茶的外形奇特,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弯曲、不松散。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太平猴魁始创于190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产于黄山区的新明乡猴坑一带的猴村、猴岗、颜家三合村。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太平猴魁荣获一等金奖。


(三)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一种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红茶,出产于安徽的祁门县,简称“祁红”。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红茶,也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四)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这还得惠于它独特的产地、生产工艺和品质的优势。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因为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此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另外在我们安庆市岳西县也有一种名牌茶叶——岳西翠兰,生长在大别山腹地,其茶味浓郁芬香,是我国外交部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宾茶叶,在这里不再赘述了。

不过本人平时喝的茶叶就是岳西翠兰,因为它的价钱比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的价钱便宜。


百花亭雜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六安瓜片制作流程: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六安瓜片冲泡方法:

步骤1、备具洁具。冲泡六安瓜片,最理想的茶具就是透明的直口玻璃杯。然后用75-85度左右的开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冲洗、温润玻璃杯。

步骤2、取茶冲泡。上投法:先把开水倒进玻璃杯里再放六安瓜片茶叶,盖上杯盖,闷泡大约50秒,使茶叶慢慢舒展,香味飘出即可。

中投法:先放少许开水于玻璃杯中,然后再放入六安瓜片茶叶。摇动茶杯,使茶叶慢慢展开,然后再加水至杯子的七八分满即可。

下投法:先把六安瓜片茶叶放到杯里,然后倒入开水,使茶叶翻滚,茶水吸水飘香。

步骤3、品饮。冲泡好后,可先观赏茶叶在杯中舒展开的优美姿态,嗅闻茶香,再细细品缀茶汤。

六安瓜片功效:

瘦身减脂

六安瓜片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防癌

六安瓜片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六安瓜片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六安瓜片减轻病况。


茶道小壶仙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大省,十多年前就听景德镇的朋友们说,黄山、婺源、浮梁(景德镇)是我国生产绿茶的“金三角”,当时就感到了震惊,以前觉得在我国的江南大部地区地区都有绿茶生产,但是排名靠前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以及后来的祁门红茶,浮梁红茶(一座山北坡是安徽省的祁门县,北坡的茶叶是祁红,山南坡为江西省的浮梁县,瓷都景德镇历史上都属浮梁县,因为在昌江之南,老外后来称中国瓷器为“昌南”,再后来干脆叫中国也是“昌南”了……那个山的南坡就是浮梁县的瑶里,我去过几次,人间仙境一样的地方……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没有进入过四川,其实景德镇也没有去过日本人。在那里成为瓷都之前,那里的交通便利(昌江的水运可以通往鄱阳湖,从而进入长江中下游)曾经是历史悠久的茶叶集散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段千古名句如今都被浮梁的茶商印在了自己的产品包装上面。

其实早在二百七十多年以前,安徽休宁县出产的“松萝”茶就是我国出口绿茶的主打产品,当时在瑞典的港口附近触礁沉没的大型商船“哥德堡号”就来中国的广州港装载了一批“安徽松萝茶叶”在海底沉睡了两个多世纪以后,於1987年被打捞上岸的茶叶有两千多箱,370吨,其中有的因为密封在锡罐里面,还可以喝的……关于这个“松萝茶”,央视的戏曲频道前几年还播出了一台当地的戏曲,除了出口欧洲市场还与乾隆皇帝扯上了关系。十几年前,那里的朋友送给我一罐松萝茶,他们是并不是看好茶叶,而是说主要是给我那只仿红木的箱子和里面一尺高的青花瓷“将军罐”造型的茶叶罐。我打开了茶罐,厚重的仿锡纸的厚铝箔包装,我想这个如果在海底泡上一百年也不会有事的……

题主的四种安徽茶叶的名字,最年轻的要属太平猴魁了,也就是不到一百年的事情,其次是黄山毛峰、祁红都是百余年的名字,六安瓜片是乾隆年间出的名……这些都是当今国内茶叶的翘楚,他们产自安徽,只要有了好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倒是在其次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六安瓜片曾被当作国礼送给基辛格博士,本世纪黄山毛峰也曾被胡总作为国礼送给普京总统……这些足以见证了安徽茶叶的国际地位,我始终认为,关于那个中国出产绿茶的“金三角”之说,安徽省首当其冲实在是名副其实的!(注:江西婺源就是古徽州。)


轻轻江


茶叶是最天然健康的饮料,国外的什么什么可乐真的就是垃圾饮料食品。茶叶,特别是高山绿茶,不施用任何肥料,不采用温室种植,不使用任何添加加工,算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了。

说说中国的茶叶,杭州西湖龙井,苏州碧罗春,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等所谓名气大,是通过营销手段,是古代皇帝饮过的吹嘘,通过炒作价格都到了二三千每市斤,其品质和和味真是一般般。说起安徽真有很多特别自然香的茶叶,以黄山毛峰为代表的安徽江南茶,其实香气淡,品质也是一般,其实安徽真正的好茶都在大别山区,只是名气不大,很少有人知道,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大别山茶叶,如霍山黄芽,舒城兰花,岳西翠兰等等,以香气自然,外型饱满美观,都是上品的好茶,而且价格由于名气不大,是非常的便宜,泡一杯茶真是满屋的清香,本人几十年非常固执的喝掉每月一斤多舒城小兰花。茶友们如果不信,可以尝试品尝一下,保证你会拒绝其他任何饮料。谢谢


无际69516102


安徽属于中国的产茶大省,全国都优质茶基本都集中在,安徽,浙江,福建,云南这四省,

安徽的名茶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还有小众一些茶不计其数,屯绿,安茶 ,硒茶,小兰花,黄芽 ,剑豪,等等。

虽然名茶众多,但是不得不承认,安徽茶叶推广力度确实不够。这几年猴魁在大力推广,效果不错,黄山毛峰,祁门红茶,跟六安瓜片还是在吃老祖宗的老本,市场一直打不开,消费群体不广。






黄山市小许祁门红茶


安徽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大部分地域属于长江以北,著名的茶叶有屯溪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绿牡丹、涌溪火青、敬亭绿雪、黄花云尖、岳西翠兰、天柱剑豪、天华谷尖、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脆眉、舒城兰花,红茶有著名的祁门红茶。

这其中,最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其中,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曾经长时间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和海外侨胞,从这也可以看出安徽茶的地位和品质之高。

再者,一个省能够有四款全国人民都熟知的茶,在中国这20个产茶的省区市里面也应该说是独步天下了。除了安徽之外,各省的“国家级”甚至“国家级”知名度的茶叶,要么一两款,要么没有,比如甘肃、陕西南部也产茶,海南也产茶,但是没有一个出名的茶叶品类。



安徽茶为什么能够如此知名,我想可能跟长久以来安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安徽地跨江淮之间,自古是中原王朝通往江南的战略要地和纽带,这里的茶进一步就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中中心河南河北地区;退一步又到江南,便捷的水路交通区位优势使得这里的茶自古开始就已经广为天下人所知。

这大概20年来,市场上先是流行福建安溪铁观音,然后是云南普洱茶、浙江安吉白茶,由于缺乏监管和一些人与主管单位同流合污,蛇鼠一窝,市场上大量充斥假货、烂货,一些炒作之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是安徽人做生意本份,真材实料,对这些不屑一顾,所以,这些年,安徽茶在市场上和消费者心中声量很小,但是,随着消费者的觉醒和辨假识真能力的提升,加上安徽茶优秀的品质,赢回市场是迟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