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說起南安霞美鎮霞美村“番客厝”陳氏民居,知道的人無不感慨其建築的恢弘精美。陳氏民居可謂是霞美鎮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其門面裝飾最為細緻,門匾題刻“潁川衍派”四字是由清末舉人曾遒所書,輝綠岩壁牆上鐫刻的家訓詩文亦是出自名家之手。門楣、門簪、柱礎、櫃檯腳、牆壁等處的石雕,採用浮雕、線雕、圓雕等不同的技巧,精雕細鑿,圖案精美,所雕刻的內容多為歷史典故、戲劇人物、民間傳說,其中儐伽振翼極具獨特性。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牆上的紅磚組砌使得建築富有藝術感,從呂宋進口的馬約利卡瓷磚點綴其間,顯得異常美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數這清晰細膩的“象頭人身”圖案,它是印度教中的“象頭神”,為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據介紹,陳氏民居原是惠安師傅過來建造,磚雕石雕皆是手工完成,極盡巧匠之能。番仔樓上原雕有“八仙”,上面還有一隻鷹站在地球上,在文革時期破壞掉。相傳所雕“八仙”一座要一百元(當時市價),每被敲下來一隻,圍觀的人們就可惜“一百元又沒了”。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看這一連排三座大厝,氣派堂皇的紅磚疊砌、精美細緻的“二十四孝”磚雕、惟妙惟肖的人物花鳥雕刻,都在顯示原屋主身價雄厚的背景。這排房子的主人便是當地有名的“大番客”陳炯遼、陳炯月兄弟。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陳氏兄弟於清末前往呂宋島謀生,先是做苦力,繼而當店員。有了積蓄後,就擺攤賣起了雞蛋。他們從單純的雞蛋銷售發展到蛋類加工,生意越做越紅火,在馬尼拉大街上建置商店十餘間,逐漸壟斷整條街,陳炯遼也因此被稱為“雞蛋大王”。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泉州人認為娶妻、生子、起厝是人生三件大事,在海外的泉州人無論多麼辛苦,都要把掙到的錢款帶回或匯入家鄉,陳氏兄弟也不例外。發家後,陳氏兄弟榮歸故里,在家鄉買地建厝,先後於1931年左右和1941年建起了五開間大厝和三開間大厝。新中國成立後,陳氏兄弟又建起了二層樓的“炯霞別墅”,建築材料採用鋼筋水泥,轟動一時。這三座大厝整齊排列,厝厝相連,門前設有寬敞的石埕。石埕邊上建有一口石井,據說井水冬暖夏涼,曾供應周邊許多村民的用水。

厝前還有一座發電房,建於抗戰勝利後。據村裡老人講述,從前整個村只有兩戶人家有電,陳氏民居是其中一戶。那時候陳氏民居一放廣播,尖仔山上的村民也跑下來聽。有一次,廣播在播放蔣介石在南京開會的講話,校長便帶著學生們前去,圍坐在石埕上聽。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發電房

在離主體建築後方約50米的地方,陳氏兄弟還建了個蔗糖加工坊,包括磨房、舂房、長工房等十餘間。從前,村裡的田地種滿了甘蔗林,陳氏兄弟便收購村民的甘蔗用於蔗糖製作。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蔗糖加工坊

陳氏兄弟還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和公益事業。據說,霞光屬於較晚通電的村子,為助村民通電,陳炯遼的兒子陳垣洋將電線拉到各家各戶門口,使得家家戶戶都能通上電。由於對國家做出多種貢獻,1956年陳炯遼回國,與多名港澳僑胞一起,在中南海受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合影部分截取(陳偉文供圖)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坊間傳說,陳炯遼的女兒陳抱治曾於泉州鯉城最繁華的“南國建成”百貨商店剪布。因穿著土布衣裳,在店裡看了許久,又用手撫摸布料,店裡的夥計看了不耐煩,嘲笑她買不起貴的布料就不要挑來挑去。陳抱治當即撥打電話回家,從家裡運錢財過去,買下了整個“南國建成”,成為一時美談。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時過境遷,今天的陳氏民居已無當年三十餘口人居住的熱鬧景象,建築內較為脆弱,多有坍塌危險,不易走動;蔗糖加工坊雜草叢生,已無往日的繁忙;就連那口古井,也失去了昔日的歡騰與生機。

陳氏民居|南安霞美古民居的一張活名片

筆者近日再次前往陳氏民居,聽聞陳氏民居護厝的屋頂不幸在不久前的一場大雨中倒塌,甚為惋惜。但幸好,陳氏民居已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信這個閩南建築瑰寶可以得到修繕和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