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用不用掰掉呢?

看不懂的风情


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用不用掰掉呢?

根据题主的描述,所说的根叉应该是玉米的分蘖,这种分蘖和水稻、小麦的分蘖是一样的,这也是禾本科作物的一个生物学特性。那么玉米长出的分蘖用不用掰掉呢,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掰”还是“不掰”,为什么这么说,分析认为要根据玉米分蘖的发生的时期、栽培密度、发生的位置、以及种植的规模等情况来确定是否应该掰掉。



一、根据玉米分蘖发生的时期,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一个是在玉米出苗后的第一批分蘖,也就是大约在题主所描述的半米高左右的时候,此时长出的分蘖,理论上应该掰掉,原因是当第一批分蘖发生时,主茎的顶端优势略弱一些,而分蘖的顶端优势略强,如果不及时掰除,分蘖容易“做大”,也形成不了籽粒,还会与主茎争夺土壤中的养份,影响产量。另一个是玉米的第二批分蘖,或者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后发生的分蘖一般来讲是不用掰掉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玉米正处于拔节期,对养价消耗较大,而分蘖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根本成不了“气候”。



二、根据玉米栽培密度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一般来讲,种植的密度对分蘖的发生影响很大,一般的65-70公分标准垄,亩保苗株数高于3000株的,发生分蘖的数量会比较少,不用掰掉也问题不大,对产量也不会构成太大影响。但是如果种植密度低于3000株的情况下,由于单株营养面积大,很容易在苗期就发生分蘖,会对主茎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也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这种情况下一般应该及时将第一批分蘖掰掉,以免对产量造成影响。



三、根据玉米分蘖发生的位置来确定是否掰掉。玉米发生分蘖的原因很多,既有品种因素,也有生长的环境条件因素,一般来讲由于玉米地的两端地头和边行,由于光照、通风、营养等条件好,容易发生分蘖,而地处田块内部的位置发生的会少一些,并且长势也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有选择的将地两头及边行的分蘖掰掉,而内部的玉米植株上既使有分蘖也可以不用理会,对产量构成不了多大影响。



四、根据种植玉米的规模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现在国家提倡搞规模经营,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有的农民动辄就种上百亩、甚至几百亩的玉米,如果雇佣人工掰掉,会浪费很大人力财力。根据多年观察,因为玉米分蘖而产生的减产幅度并不会很大,一般应在2-5%左右,实践证明,大规模种植玉米的,雇佣人工掰掉分蘖算起帐来并不划算。而对于种植面积小、自家又有时间的情况下,掰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关于玉米分蘖是否掰除,目前观点还很难统一,也有的说不用掰,分蘖后期产生的养份可以回流到主茎供应籽粒成熟,本人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因为有些分蘖到后期也会形成无效果穗,在营养分配上会为无效果穗供应营养,所说的供应主茎营养并不靠谱。以上为个人观点,难免偏颇,如有不用意见,欢迎留言交流!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三农广讯


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用不用掰掉呢?

根据农民的种植经验,这个时期长出的根叉是需要掰掉的。



玉米根部分叉,与品种、地力、土壤和肥料等多种因素有关。上个世纪的时候,很少有玉米分叉的现象,那个时候都是一些老旧品种,产量不高,另外也没有那么充足的肥料,基本上都是施一点农家肥,所以很少有崔生分叉的情况。现在,玉米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各种玉米专用肥,常用肥到处可见,农民对于种田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舍得使用化肥。所以,从幼苗开始,我们发现,凡是分叉的植株,一般都是比较健壮的植株,很少有纤弱的植株又产生分叉的。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分叉的产生,与地力和肥力关系是很大的。近年来之所以玉米分叉多,就是与一代一代的玉米育种当中肥力强健是有关系的,逐渐使玉米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分叉习性,成为普遍现象。

由此可见,这是玉米生长的一种自然属性,至于怎样处理,现在还不统一。专家说分叉的产生是禾类植物的共性,在玉米生长期内能够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为玉米生长提供大量养分,又有利遮萌,保护墒情。到后期自然死亡。意思是说,这些分叉生长这几十天,纯粹是为植株做贡献的,做完贡献之后就自动消亡了,有利无害。但是,农民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两三个分叉都靠一个根系供给养分,主茎肯定得到的就少了。另外,枝叉的产生增加了植株的密度,不利于通风透光,没有空气的流通和充足的光照,哪来的作物生长呀!况且,正苗间苗的时候都已经确定了合理的密度,突然增加这么多分叉,就等于增加了植株密度,是不利于玉米生长的,因此,必须掰掉。


综合考虑,做为一个农民,我也赞成掰掉分叉的做法。在锄地或正苗间苗的时候,如果发现分叉,总觉得有点畸形的感觉,看着就不顺眼,认为它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顺手就把它掰掉了。其实,农民们都是这样做的,没有让分叉从苗期一直长到后期的。因为在收获玉米的时候,农民们从来没有在这些分叉上得到过实惠,反而在地里影响收获玉米,造成很多不便。它增加的只是秸杆的数量,加大了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对玉米生长没有见到任何益处。


若飞305


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用不用掰掉呢

玉米在根部长出根叉,我们一般叫做分叉,如果用学术语言应该叫做分蘖。

玉米分蘖是玉米的一种生理现象,这就如同我们种植的水稻分蘖一个道理。只不过现在玉米经过不断地培育改进,分蘖的概率还是相比以往低很多了。说到这里,那分蘖出来的分叉要不要掰掉呢?


清水塘认为这里得看具体情况来了决定要不要掰掉了。

比如说,玉米竹竿还比较矮小的时候就分蘖出来了,就如上面提到的只有半米就长出分枝了,这个时候是可以掰掉的。因为半米左右的玉米正是拔节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养份,分蘖出来的分叉肯定会抢掉不少的养份,从而影响竹竿的生长,所以,在这个时候分叉是可以掰掉的。

但是,如果玉米杆生长得比较高了,已经到了大喇叭口期,这个时候长出来的分叉是不需要掰掉的。因为这个时候走玉米主干生长得比较高了,这个时候主干能够吸收更多阳光,对分叉枝有遮蔽作用,所以分叉出来的小枝对竹竿的影响不大。而且这个时候掰分叉枝还容易导致掰掉的伤口被病菌感染,从而导致出现病害问题。


所以,对于分叉枝,清水塘认为应该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掰掉。

大家怎么看呢?

以上是清水塘的观点,期待大家多专注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三农信息。

洞庭清水塘


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用不用掰掉?首先要说明一点,题主的问题描述不准确。玉米根部长出的根叉,就字面意思理解为玉米根部的气生根。它是玉米从拔节到抽雄阶段,玉米靠近地表的茎基1-3节长出的裸露地面的不定根。但是根据你描述玉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根叉,按照正常生长推算,半米高玉米还是为苗期的,不会进入拔节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玉米基本不会有气生根长出的,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去考虑,在玉米植株基部的腋芽会萌发生长成为玉米的分蘖,又称分叉或丫子等,而不是所谓的根叉。

有关玉米丫子用不用掰掉的问题,平台上有很多回答了,我也曾经回答过。但这里仍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玉米的丫子对于合理密植的情况下,有条件的还是及时掰掉,尤其对于高产栽培田块,避免过多丫子争光挣水争肥等,影响玉米高产。具体详细掰掉理由和依据我想只要是种地的老农都会有深刻体会的,这里也就不在重复再说了。而对于玉米的气生根,则要禁止去掰掉的。玉米气生根除利于固定支撑玉米防止倒伏外,它还能从土壤中吸收疏导供应养分水分,以促进玉米生长,同时还能利用吸收空气合成多种氨基酸供给玉米生长,所以对玉米后期抗倒增产效果明显。大量生产实践也表明,一般气生根发达玉米品种,都明显抗倒伏能力强,玉米产量高。

总之,玉米的分叉或丫子宜结合生产管理及时掰掉,若是玉米气生根不仅不能掰掉,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严禁破坏,以利玉米高产。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1.需掰掉,长出的分叉斜着生长,长出的玉米粒很少,掰掉以后,营养集中供应。

2.如果整个玉米地长分叉的玉米非常多,该块玉米地会严重减产。

造成分叉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有喷好防治蚜虫的农药,造成蚜虫危害,蚜虫危害以后,顶端优势的生长拉力减少,地上地下的生长平衡被打破,地下生长大于地上生长,萌生分叉。这个问题两遍农药即可解决,四叶期喷一遍乐果,屁股高时喷一遍桃小灵。

二是如果喷了两遍蚜虫药,满地的分叉还是很多,那是种子质量不好,在制种过程中授粉受精不良,种植户买到了劣质玉米种。


杏林清风曲宣丞


根据题主的描述,所说的根叉应该是玉米的分蘖,这种分蘖和水稻、小麦的分蘖是一样的,这也是禾本科作物的一个生物学特性。那么玉米长出的分蘖用不用掰掉呢,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掰”还是“不掰”,为什么这么说,分析认为要根据玉米分蘖的发生的时期、栽培密度、发生的位置、以及种植的规模等情况来确定是否应该掰掉。


一、根据玉米分蘖发生的时期,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一个是在玉米出苗后的第一批分蘖,也就是大约在题主所描述的半米高左右的时候,此时长出的分蘖,理论上应该掰掉,原因是当第一批分蘖发生时,主茎的顶端优势略弱一些,而分蘖的顶端优势略强,如果不及时掰除,分蘖容易“做大”,也形成不了籽粒,还会与主茎争夺土壤中的养份,影响产量。另一个是玉米的第二批分蘖,或者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后发生的分蘖一般来讲是不用掰掉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玉米正处于拔节期,对养价消耗较大,而分蘖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根本成不了“气候”。


二、根据玉米栽培密度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一般来讲,种植的密度对分蘖的发生影响很大,一般的65-70公分标准垄,亩保苗株数高于3000株的,发生分蘖的数量会比较少,不用掰掉也问题不大,对产量也不会构成太大影响。


但是如果种植密度低于3000株的情况下,由于单株营养面积大,很容易在苗期就发生分蘖,会对主茎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也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这种情况下一般应该及时将第一批分蘖掰掉,以免对产量造成影响。

三、根据玉米分蘖发生的位置来确定是否掰掉。玉米发生分蘖的原因很多,既有品种因素,也有生长的环境条件因素,一般来讲由于玉米地的两端地头和边行,由于光照、通风、营养等条件好,容易发生分蘖,而地处田块内部的位置发生的会少一些,并且长势也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有选择的将地两头及边行的分蘖掰掉,而内部的玉米植株上既使有分蘖也可以不用理会,对产量构成不了多大影响。

四、根据种植玉米的规模来确定是否掰掉分蘖。现在国家提倡搞规模经营,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有的农民动辄就种上百亩、甚至几百亩的玉米,如果雇佣人工掰掉,会浪费很大人力财力。根据多年观察,因为玉米分蘖而产生的减产幅度并不会很大,一般应在2-5%左右,实践证明,大规模种植玉米的,雇佣人工掰掉分蘖算起帐来并不划算。而对于种植面积小、自家又有时间的情况下,掰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关于玉米分蘖是否掰除,目前观点还很难统一,也有的说不用掰,分蘖后期产生的养份可以回流到主茎供应籽粒成熟,本人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因为有些分蘖到后期也会形成无效果穗,在营养分配上会为无效果穗供应营养,所说的供应主茎营养并不靠谱。


龙妈厨房


农民肯定告诉你,不可以!

1.长出的小根,是来固定玉米秸秆的!

2.小根会慢慢的,伸进泥土,为玉米秸秆,提供大量水分,养分!

3.玉米秸秆进入快速生长期,需要的水分、养分,底部根系提供的远远不够,所以,玉米秸秆分布许多根系,为自己提供养分!

4.能够提供抗倒伏作用!





硕硕一家人


王米生长到半米高,根部长出的根叉是不能掰掉的,长出根叉就证明玉米苗非常好,以后又可防风,又可增加玉米苗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如果掰掉了根叉,不仅玉米苗会死去,而且不死玉米苗也会没其它玉米苗壮实


北方的郎161765506


不用扳,营养能均衡,营养过剩不会有玉米粒的。


农村珺珺


不用掰掉。这根是为多吸收营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