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雄安史话:非比寻常话杜常

雄安史话.非比寻常话杜常

雄县 董永强

雄安新区安新县,县域藏风聚水,钟灵毓秀,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安新县各个领域不乏牵动风云者,可谓人才辈出。今天雄安史话之安新卷,开篇之作,我们就来聊聊“非比寻常话杜常”的话题。

杜常(生卒年不详)字正甫,宋昭宪太后(杜太后)之族孙。祖籍定州安喜县人(今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宋昭宪杜太后之弟于安喜迁居唐兴县(今安州)雀儿坨(今安新县老河头镇坨上村杜氏为杜常后裔)。

杜常大致生活在宋神宗至宋钦宗年间,和王安石、苏轼他们同一时代。他是杜太后的族孙。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当年逃荒时,杜氏用一个扁担两个箩筐,挑起两个未来的小皇帝奔走在大道上,被世外高人陈抟老祖看到,感叹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

不过杜常并不是靠祖荫当上官的,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杜常以太常寺官职发遣到陕西秦、凤等地执管提点刑狱的事务,后累擢至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

某年洪水泛滥,致使州西部决堤,情势危急。杜常率兵丁亲自将徒护送至险处,于是众役徒奋力围堵抢险,“河流遂退郡赖以安。杜常卒年七十九,以诗鸣于世。《宋史》卷三三○有传。

杜常曾经因事在江南,通过艰辛长途跋涉,旅越数十个驿站的路程,来到了西安华清宫,激发了他的无限感慨,遂即创作《咏华清宫》诗一首,扬名后世:

行尽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

都入长杨作雨声。

杜常的这首《咏华清宫》,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常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雄安史话:非比寻常话杜常

毛泽东主席曾经手书杜常的《咏华清宫》,可见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诗人于一身的毛主席对杜常的诗篇是多么的推崇备至啊!作为新时代雄安人的您,是不是也为之感到由衷自豪呢?小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题诗为赞:

非比寻常话杜常,才高敢比相爷王。

敬他翰墨绝伦咏,幸我主席郑重藏。

事必躬亲别大意,情当奔放勿迷茫。

贤荫后世斯虽远,梦绕乡愁梦更长。

雄安史话:非比寻常话杜常

本文由雄安文苑创作团队推出,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雄安新区热点,作者:董永强。雄安新区热点是雄安最具创作活力的自媒体之一,致力原创,每天推送与众不同的内容。欢迎您的投稿,欢迎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