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成都为何不处理超标电动车?

LASTLAUGH


首先要为这个市民点赞,再向市长说声谢谢,谢您能接受市民的意见。您是一位好领导。

个人认为可以实施统一按照机动车管理办法执行管理。统一上牌统一购买车辆交强险。统一执行驾照考试。并新增驾、乘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头盔。什么样的电动车可以载人什么样子的车不能载人,载多少人等行成书面法律法规。可以实行连坐制,比如说甲某骑电动车闯红灯几次就可以罚多久时间内不准其考机动车驾驶证。如果连续一年多次被抓被罚交警部门可以考虑终身不准其考机动车驾驶证。等等这些规定来限死了人的交通参与过程中的随意性。迫使参与者安全出行、安全驾驶。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必然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放眼看世界马上就要有人开始致力于飞行汽车的研发了而如今无人驾驶还没开始,无人驾驶的汽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而其管理办法却还不知道在哪里。难道又要等到满大街都是飞车无人车的时候再出法律法规?

其实我觉得吧不管是摩托车还是电动车、汽车只要管理的好汽车拥堵问题可以解决的,打个比方;今天限号尾号5、9、8、3的汽车出行,那么车主就可以选择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出行了,如果觉得时间充足可以坐公交车或者打车。

它们三个应该是好兄弟的关系不应该谁给谁腾地方的说法。

据说要开放私人飞机购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空中路线该怎么管谁来管?又是新的问题来了。

就这么多了,不知道好不好。但这是我的心声。

最后说句真心话,路是国家的也是每一个人的。怎么选择交通工具是自己的自由,但不能违法,违法必究。

最后真心祝愿大家,安全出行、快乐出行。


爱之角落


成都超标电动车不是没有处理,而是政策的落地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非机动车管理规定,为此也专门规定了3年的过渡期。

2018年1月1日,也就是《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落地的日子,从这个时间开始成都的超标电动车都将处于无证无牌状态。

我们再来看一看在成都市上路行驶的电瓶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凡具有脚踏行驶能力,最高车速不超过20km/h

2.空车质量不超过40kg(不含电池),整车质量不超过55kg(含电池质量)

3.前后轮中心距不超过1200mm。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的超标电动车在500万辆以上,所以这一轮的政策落地无疑会对城市基层民众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但是话又说回来,成都关于超标电动车的治理已经非常人性化,给出了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到了,也就是政策落地的时期。

单单就从一个限速20km,很多车子都会被划入超标电动车,20km/h标准的电动车少之又少,而人们使用电动车更多是为了便捷,而20km/h明显无法满足出行需求。

并不是说成都现在不查处超标电动车,只是政策落地之后工作展开需要时间,第一个宣传劝导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重点突破阶段了,之后还会有攻坚阶段、巩固阶段、常态化阶段。

三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政策也已落地,工作会逐步展开而并非不去查处,超标电动车一定会处理,而且处理力度也不会手软,这是一个事实。

至此以后,骑电动车出行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了,要不就尽早更换超标车,要不就等着被逮住罚款,要想骑电动车,你必须做出取舍了。


城事观


就是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题,小学生都能搞得很清楚,来来回回的说。

成都现有的机动车保有量是452万辆,全国居第二名,只低于北京首都。现在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现在限行只是五限一,以后还可以二限一,单双号。

成都现有的电瓶车保有量是500多万辆。也就是说,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搞到要2限1的地步,这500多万辆电瓶车是有一部分功劳的。如果500万辆电瓶车被限行,那么有一部分会转换成符合规则的小电瓶车。有一部分会转换成乘坐公交车和地铁。还有一部分就会转换成汽车。

我们假设只有1/5的人换成了汽车。也就是新增一百万辆汽车。按每辆车四米计算,就是排起来有4000公里长的汽车。按双向八车道计算。需要500公里长的公路。二环路加三环路是一百公里。一绕和二绕两条高速公路加起来是300公里。合计400公里,也就是说,新增的100万辆汽车,把二环,三环,一绕,二绕全部排满,都还剩一百公里。

所以大家不妨猜一猜,如果限制电瓶车,成都会不会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头把交椅?


摩零两可



不是不处理,而是怎么处理。

早于2016年成都市既已制定了《成都市电动车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月1日实施“超标电动车全面禁止上路”的规定。

不过,任何政策的执行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一刀切。正如在一位成都市民写给市长的建议信中说的那样:

“成都市的大小电动车、摩托车销售商家均有出售超限车,道路上更是绝大多数电动车都是超限车,老的政令根本无法实施,也在电动非机动车使用者心中形同虚设,交通执法人员总不能永远像打游击一样执法,每天抓几个运气差的非机动驾驶员处罚了就过了,对社会治安和谐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有违政府的本意。”

平门知事认为,成都之所以没有在短时间内强制禁止“超标电动车”,应该是看到了“快递小哥、上班族、城管、交通警察、国家公务员、及低碳出行者等,无处不在,电动非机动车……效率高,……也弥补了公共交通的不足,城市始终在发展,而城市的中短距离出行一直是每个城市都要面对的方式”。

“电动非机动车确实有一些不安全因素,但绝大多数因素都是人的不安全因素,机动车也有不安全因素啊,任何影响因素在两者间岂不是都一样的。”


那么,与其治理“超标电动车”,不如严格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电动车的生产、销售管理。


试驾时间


这里要说明一下,成都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对电动车的规范化治理,对全市电动车进行了上牌规范的动作。并定于2018年1月1日起禁止超标电动车上路。但在实际执行中,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超标电动车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在这里,要表扬一下成都政府,敢于对不合理的规定说NO。

说回到电动车标准,做为一名需要用到电动车的个人来讲,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专家制定的相关电动车标准。但我知道这群专家平时一定不骑电动车。在中国来讲,让一群不骑电动车的制定电动车标准。这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吗?限速、限重、加装脚踏=安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这样的专家是来搞笑的吗?那为什么不把汽车禁了?那东西又重又快又占地方,还污染环境。高速路上一出车祸非死即重伤。为什么不把小汽车禁了,马路上如果都是电动车,那还会有啥严重的安全问题?

关于道路安全问题,管理的核心永远应该是对人的管理。电动车只是功具。它的安全标准,应该是制动灵不灵、轮胎抓地稳不稳。骑车人相应的安全装备比如头盔等是否有按要求佩戴。骑行时有没有违法驶入机动车道,过路口时有没有按交通信号前行。这才是治理的重点,也是问题解决的真正办法。一辆山地自行车,随便骑到30公里/小时,一辆电动车才25公里/小时。你让那些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怎么生活?

当然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真正执行能否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不合理的东西不会长久的。这个我们可以走着看。


淡茶一杯论古今


为什么要处理超标电动车呢?既然厂家能生产,别人能按规定的骑,那有什么不妥当吗?


难道非要像sz某市那样一刀切,把所有的电动车全部扼杀在摇篮之中吗,不近人情的执法,是会被人唾弃的。

记得是三年多前吧,成都确实有过,给你三年的期限,叫你把超标的电动车,在这三年当中处理掉,但毕竟执政者也一茬换了一茬,人走茶凉,所以现在没有及时的处理这件事。

电动车与行人,以及机动车抢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个行为的确令行人与机动车驾驶者讨厌,如果能够规范电动自行车,比一刀切,更具有人性化。

小编以为电动自行车,它既没有污染,又能解决城市机动车数量,只要是按照规定来行驶的话,也算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好啦,小编,今天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有机会下次再接着讨论,大家有什么意见,请你在下面一起讨论,谢谢!


见解派


成都这些年来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的洁净,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成都市的很多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停车,街边随意停车的情况,同时为了缓解成都市的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和减少成都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花费了很大的力度,先是相继实行了单双号限行和禁止摩托车在城区骑行,的确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说到这里了,可能很多朋友就会问了成都为什么不处理超标电动车呢?其实我想可能是大家理解错了,成都市并不是不处理超标电动车,而是已经给出了相关的告示,很多还在使用的超标电动车已经被处理了,剩下的一部分因为量很少,并且基本上都被各个持有者放在了家中,想要强行带走处理也不合适,所以只要他们没有使用这些超标的电动车,一般来说就不会予以处理,所以并不是成都不处理超标电动车。


蚂蚁精品课


我一个汽车。一个电动车,之前说18年就不让骑车了,我还准备再去整个几万块的代步车,然后到了18年好像没什么动静。现在还是有事才开车,挺好的,不让骑就肯定要再买车,面包车都要买一个


成都电脑上门维修


为什么要处理而不是同机动车一样规范化的,每天上下班十字路口红灯的气候就能看出成都电动车的持有量是很大的,这些电动车里面至少70%以上是超标的,如果突然处理掉这部分电动车,这些超标电动车的处理存放地点是个问题;再一个这些电动车是大部分底层工人最为便宜和遍历的交通工具,是他们在这个城市赖以生存的一个工具,突然强制处理必然会激起矛盾,不是每个在成都工作的人都买得起车或者都能坐地铁公交去上班,多数农民工工作地离居住地超过了20KM而他们大多都租住在比较偏远的城郊,交通极不方便,国标电动车有的连单边都跑不了,所以处理了超标电动车相当于是在砸一部分人的饭碗(有的人或许会问为啥不租房离工作的地方近点,那是因为房租高租不起啊!);还有一点,在众多的电动车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家车的,如果贸然处理掉电动车,这部分人就不得不开车上下班,以目前成都的交通状况来看,只会加重交通拥堵的情况,所以处理电动车不是最好的办法,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将电动车像机动车一样规范化,电动车全部实名上牌处理,电动车违规也按机动车的处理方式来处理或许会比直接收缴的处理方式好一些。


Kaitz


电动车的出现,确实绘工人朋友上下班,农民朋友下地劳动,走亲访友,销售农副产品和购买农资化肥等带来了巨太方便,也符合目前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的政策,确实不应一禁了之。大家试想,禁了电动车,势必会购买小汽车,摩托车,与节能环保不是背道而驰吗?并且电动车为大多数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如果说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則,乱停乱放,那就需要我们的管理部门出台一套措施,来规范驾驶人员的行为,如果一禁了之是懒政行为,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