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前几天平台发布了《旺长棉田伤不起》一文,文章中提到了适时打顶的问题,有网友在平台留言问: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今天小编就再和大家说说关于棉花整枝打顶剂的问题。

小编是从2012年开始接触棉花整枝打顶剂的,曾连续多年在北疆多地做了不同含量的氟节胺(25%氟节胺、30%氟节胺和40%氟节胺)用作棉花整枝打顶的试验示范,包括小面积人工喷药的大区示范和大面积大型施药器械喷药的大田示范,这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讲真,棉花化学整枝打顶技术对棉花管理的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正常管理的棉田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的成功率很高(99%以上没问题);对于由大水大肥而引起的过度旺长、疯长棉田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情况就不会太好了,这类棉田最后棉花株高普遍会在100-120厘米,棉花营养生长阶段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留给生殖生长的营养也就有限了,也就是说过度旺长、疯长棉田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很容易引起棉花减产(通常表现为棉桃较小),风险极大。

一、当前哪类棉田可以使用打顶剂?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特殊,北疆大部分棉花生育期明显滞后,依据多年的使用经验,今年使用棉花整枝打顶剂应满足两个条件:(1)棉花果枝台数为5~5.5台;(2)第一次施药时间为6月20~28日。

这里讲讲原因:能否使用棉花整枝打顶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棉花的果枝台数。根据多年示范经验,使用棉花化学整枝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一共需使用两次氟节胺,第一次施药后棉花仍可缓慢生长,并不能立马封死棉花顶尖,为了确保棉花产量与人工打顶保持一致或略偏高,在棉花果枝台数为5~5.5台时进行第一次施药最为合适,即化学整枝打顶剂施药的临界值为棉花果枝台数达5~5.5台。低于5台果枝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易造成棉花减产,棉花达6台及以上果枝时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常常导致棉花旺长(株高在90~120厘米)、顶尖封不死(返青)。

因此,如果当前您的棉花果枝台数刚好在5~5.5台,并且在6月28日前方便进行施药工作的棉田均可使用这项技术来代替人工打顶。

二、使用棉花整枝打顶剂后,棉花性状会有哪些变化?

第一次施药后棉花上部叶片皱缩、叶脉发黄、顶心变灰白色均属正常现象,这段时间处于氟节胺的药效期,此期棉花营养生长减弱,生殖生长加强,表现为油条少、油条短、果节短,7~10天后棉株又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第二次施药后棉花顶端生长点迅速封死,起到了代替人工打顶的作用。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的棉株,最终的果枝台数、结铃数、株高均略高于人工打顶处理。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三、使用化学整枝打顶剂,施药后3~5天,不宜进水肥?

棉花化学整枝打顶剂是通过抑制植株细胞分裂而达整枝塑形及封顶尖效果的,

施药后保持3~5天不进水肥有利于氟节胺药效的正常发挥,能大大提高化学整枝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的成功率

四、第二次施药后,还要使用缩节胺重控?

化学整枝打顶剂第二次施对能否封住棉花顶尖非常关键,根据经验,第二次喷施氟节胺时应配合使用缩节胺进行重控1次,可与氟节胺混配使用,即第二次施药实际为:40%氟节胺90毫升/亩+98%缩节胺20~25克/亩。大多数棉田经1次重控后棉花不再旺长,极少数棉田重控后仍有旺长趋势,可再使用98%缩节胺10~15克/亩重控1次。

五、缩节胺能够代替氟节胺吗?

答案是否定的。缩节胺的作用是抑制棉株细胞拉长,可以抗倒伏、促进分蘖;而氟节胺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打破顶端优势,抑制腋芽生长;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二者也有一个共同点,即抑制作物营养生长,促进作物生殖生长。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六、打药能带吊喷不?

不能。两次施药均采用顶喷方式,施药前要卸掉所有吊喷。这是由于带吊喷打药,药剂易喷到棉蕾上,造成棉蕾苞叶张开,最终导致棉铃畸形,影响棉花产量。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各位老板,化学整枝打顶剂使用效果的好坏与田管水平、打顶剂的品种及使用技术有直接的关联。

在选择打顶剂产品时务必要选择有正规农药登记证(而非肥料登记证),登记作物为棉花,且在新疆地区大面积试验示范效果稳定的打顶剂产品,市场上多数打顶剂为肥料登记证,使用技术不成熟、使用效果没保障、不稳定。选好打顶剂产品后,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与使用方法使用。

打顶剂到底能不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