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針刺、拔罐治療酒糟鼻

針刺、拔罐治療酒糟鼻

酒渣鼻又稱酒糟鼻、玫瑰痤瘡,是一種發生於鼻周和顏面中央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皮膚病,以丘疹、皮膚顏色潮紅、毛細血管擴張、膿皰為主要臨床特徵。由於酒渣鼻發生於顏面部,嚴重影響患者外貌的美觀,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對工作、學習、社交、生活造成困擾。該病需與痤瘡、脂溢性皮炎、家族性酒渣鼻樣疹,艾滋病病人的嚴重脂溢性皮炎鑑別。

酒渣鼻在中醫文獻中的記載

早在《黃帝內經》就有“鼻赤”;《魏書·王慧龍傳》有“酒齇鼻”“肺風”“齇齄”“赤鼻”“鼻準紅”“肺風粉刺”“酒皶鼻”“酒齄鼻”“鼻齄”“鼻準紅赤”之名。《素問·熱論》言:“脾熱病者,鼻先赤。”《諸病源候論》認為:“此由飲酒,熱勢衝面,而遇風寒之氣相搏所生。”《外科大成·酒渣鼻》雲:“酒渣鼻者,先由肺經血熱內蒸,次遇風寒外束,血瘀凝滯而成,故先紫而後黑也。”中醫學認為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嗜酒無度、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日久脾胃熱邪蘊盛,邪熱燻蒸肺葉,伏留不散而上蒸麵部肌膚(鼻),再加之風寒外襲,瘀血凝滯是酒渣鼻的主要病理機制。

酒渣鼻臨證選穴

臨證取大椎、肺俞、胃俞、中脘、水分、天樞穴。患者先取俯臥位,暴露背部常規消毒後在大椎、肺俞、胃俞三穴處,醫者右手持7號一次性注射器針頭(或一次性採血針),以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貼針身中端露出約1釐米長的針尖,以快速、準確、垂直點刺,並用95%的酒精搽拭點刺處(便於血液的順利外排),接著左手持打火機,並將打火機的火焰開至最大,於右手所持的罐口適宜的玻璃罐中瞬間閃過後迅速將罐拔於其上。每穴留罐10分鐘起罐,並用衛生紙將血跡搽拭乾淨,再用絡合碘常規消毒。患者改為仰臥位,腹部充分暴露並常規消毒,毫針直刺中脘、水分、天樞穴各1.5寸,施以緩慢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1分鐘,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除大椎、中脘、水分穴外,肺俞、胃俞、天樞穴左右交替針刺,每次只選一側。大椎、肺俞、胃俞穴點刺、拔火罐每週兩次;中脘、水分、天樞穴針刺每日一次。

處方中大椎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肺俞、胃俞穴分別為肺、胃居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在此三處點刺、拔火罐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調節氣機的功效。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水分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針刺之可起到疏通任脈,益肺、健脾、補腎、利水、化溼、消腫的功效。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在改善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諸穴相伍,諸法相佐,共同達到清瀉肺胃之熱,促進毒邪發散,活血化瘀養顏之效,對改善酒渣鼻早、中期有很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