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明式傢俱略談:“看不見”的碗口線

明式傢俱略談:“看不見”的碗口線

碗口線

中國傳統傢俱的結構命名多源於民間工匠的口口相傳,注重形象直觀,便於理解和流傳。碗口線,顧名思義,就是碗口邊沿的輪廓線形態。如果將帶有卷邊的碗倒扣放在桌上就可以看到,碗口的邊緣略向外卷,線條高於碗壁,這就是碗口線的典型特徵。

碗口線(圖1)

碗口線腳橫截面,線條高點高於牙板的板壁

明式傢俱略談:“看不見”的碗口線

碗口線(圖1)

明式傢俱略談:“看不見”的碗口線

(圖2)燈草線

燈草線橫截面,線條高點基本與牙板高點平齊

在傳統傢俱上,碗口線一般用於傢俱的結構性牙板與腿部內側邊緣。以牙板上的碗口線為例,要點就是線條外飄,形成比牙板更靠前的空間前後關係。這也是碗口線(圖1)與燈草線(圖2)在空間層次上最明顯的不同,通過比較這兩種不同的線腳的橫截面,就很容易看出區別。

“線條外飄,線高於面”,既是碗口線的重要特點,也是碗口線製作的技術難點所在(圖3)。要讓線條飄起來高於牙板,就需要將面剷下去,線才能留出來。同時,線與面之間的過渡要豐富微妙、順滑自然,線條要細緻均勻、頸健流暢,線口邊稜要方圓適度。在實際製作中,在刮磨、打磨的環節就需格外嚴謹,稍有不慎,線條就會凹凸不平、粗細不勻而失去美感。然而刮磨、打磨的工序環節,又正是當代紅木傢俱製作最為薄弱之處。因此,當代紅木傢俱企業在仿製經典明清老傢俱時,無一例外地將原本使用的碗口線製作成了燈草線,這樣乍看相似,實則判若別趣。

明式傢俱略談:“看不見”的碗口線

圖3 碗口線的要點是線條向外飄出,高於牙板的板壁

碗口線蘊含的明式傢俱“法門”

要了解明式傢俱的“法門”是什麼?首先就要了解明式傢俱的四點特徵:“框架結體、以線造型、裝飾簡逸、虛實相生”。“框架結體”是指明式傢俱的構建方式;“以線造型”是對應造型與藝術形式;“裝飾簡逸”是裝飾方法與風格;“虛實相生”是明式傢俱實體形與空間形的構成方式,以及空間分割與遞進的方法。

這四點中的其他幾點先不展開談,先講“以線造型”。什麼是線?現實中,線是不存在的。線的本質是面與面之間的轉折,轉折的緩急程度不同,顯現出粗細效果不同的線條。明式傢俱中有兩種線,第一種是結構類型的線,如搭腦、椅圈、橫棖等,在設計與審美中都以線的形態來確立和出現;第二種是基於審美裝飾用途的線,如燈草線、皮條線、碗口線等。在明式傢俱中,結構線與裝飾線的相互依賴映襯、面與面轉折的緩急形成了“線”的主次、粗細、虛實變化,其造型藝術中的節奏和韻律便由此產生。

碗口線是明式傢俱裝飾線中,由面以最微妙的轉折延伸所形成的線條,線與面不停留於同一個平面,再看線腳的橫截面就很清楚了。

豐富而微妙的空間遞進、變化關係是明式傢俱簡約造型的支撐和充實豐富的體現。空間遞進關係不微妙會如何?例如兩塊高浮雕的花板,一塊厚2釐米,另一塊厚4釐米,雕刻出來的效果有什麼不同?空間感不同、立體感不同、耐看程度不同。相比來說,從雕刻的最高點到最低點,4釐米的雕花板的空間遞進關係更加豐富,有了空間前後關係的拉大,靠前的則“實”,往後的則“虛”,虛實、明暗關係由此生成,主次關係由此分明。前後、虛實、明暗、主次......這些關係層次展開就形成了視覺節奏,有節奏才會有韻律,有韻律才會形成美感。

因此,碗口線之所以是讀懂明式傢俱的一大“法門”,一則在於對線條美感的呈現,再則在於它致力於線條與空間關係的漸變融合,體現了明式傢俱“以線造型、虛實相生”的兩大要旨。

“看不見”的碗口線

保存至今的帶有碗口線的傢俱並不少見,各大博物館和拍賣會上也屢有出現。全國生產製作與研究紅木傢俱的人為數眾多,而知解碗口線的為何又寥寥無幾?那麼,以一種不為大眾所知的線腳工藝作為衡量對傳統傢俱認知程度的標準,是否帶炫技傾向、有所偏駁呢?看似如此,實則不然:碗口線不僅是一種獨特的線腳工藝手法,蘊含了明式傢俱工藝製作與選材用料的要則,更暗藏了明式傢俱造型藝術說法中空間遞進與視覺節奏的關係。就此來說,碗口線是讀懂明式傢俱的一大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