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站在上海展覽中心的中心大廳發言臺上,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總監幹超心生感觸,今年上海電視節來到了第24個年頭,以紀錄片為主題的論壇被安排在了中央大廳舉行。“紀錄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從佐餐變成了正餐。”

今年4月發佈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紀錄片的生產總投入達到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達60.26億元,同比增長14%和15%。中國紀錄片產業在過去10年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長,而2017年的數字在歷年中是最高的。

從平臺到市場再到用戶,這個內容產業各個維度的蓬勃之勢預示著,紀錄片即將迎來收穫期。當多元的市場主體和創作形式湧入這個“高冷”的內容行業,記錄片還正在成為風格多樣、腦洞大開的“新晉網紅”。

產品化思維植入,紀錄片也講KPI

“我印象中的紀錄片,還是《話說長江》。”當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問起印象最深的紀錄片時,一位90後觀眾說出了一個比她還年長的紀錄片名字。宏大視野,傳奇故事,濃筆重彩、翰墨華章的解說詞,這的確是紀錄片的正統印象。而在聽了昨天(6月12日)兩個小時的紀錄片論壇後,她說:“我要去B站上看一下他們說的那些紀錄片了。”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第24屆上海電視節論壇“走進年輕人 記錄新時代”對話一(主辦方供圖)

“《水果傳》第二季和騰訊共同出品,《本草中華》與優酷共同出品,《被點亮星球》是優酷投資的……”雲集將來傳媒公司的製片總監韓芸報出她公司的一連串新作名稱,皆有視頻網站的大力參與。“我們推出的所有作品,本身就具有互聯網基因。”

在變化的傳播方式中尋找新思維,作為廣電老大哥,“沒有互聯網基因的”央視紀錄頻道,也在用新方法找到新觀眾。《如果國寶會說話》被網友稱為“像‘泡麵番’(五分鐘吃完泡麵的時間看完一集的劇)一樣,追得停不下來。”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豆瓣評分高達9.5分(圖/豆瓣)

談起《如果國寶會說話》,該片總導演、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徐歡坦言,希望在碎片化的時代,為大家提供一些填補碎片的可看空間。“在紀錄頻道還開通了一個短視頻平臺,每天一集,一年360集,大家可以踴躍的投稿,紀錄頻道也會投入一定的資金。”

與此同時,優酷、騰訊等視頻網站,對紀錄片的投入可謂空前。

“從今年開始,優酷對紀實內容有一個全新的升級。”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紀實中心總監李炳說,優酷將紀實內容從一個支系部門提升為“紀實中心”,這意味著,從組織架構上,紀實內容的分量就被升級了。“對紀實內容投入的資源、資金也都將是量級的提升。”

《舌尖上的中國2》總製片人朱樂賢離開央視後,加盟騰訊。現在他的頭銜很長,“騰訊視頻運營平臺部紀錄片中心總監”。朱樂賢一直在琢磨,運營這個詞是什麼。今年上半年想清楚了,運營就是

紀錄片也要用產品化的思維來考慮。根據紀錄片的特點和內容的特點,提煉更多可看的點,觸達更多的用戶。說白了,紀錄片也要考慮“KPI”了。

手機屏、電視屏和電影屏,三個屏幕都要

一邊是80%的紀錄片都在移動端被觀看,從電視、電腦看紀錄片的觀眾越來越少,另一邊是《二十二》《厲害了我的國》等紀錄片登陸院線,實現很好的商業回報。面對更小的屏幕和更大的銀幕,朱樂賢覺得,產品思維還意味著如何讓紀錄片通過市場,進入一種正向循環,至少能夠營收平衡。這是他們正在面臨的新挑戰。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二十二》累計票房1.7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中國的三大視頻網站,近幾年發展非常快,相對而言,紀錄片被開掘的相對緩慢。現在三大視頻網站,都希望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發展紀錄片,讓紀錄片有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

“手機屏、電視屏和電影屏,我三個屏幕都要,這就是我的想法,我既不放棄傳統媒體,又要爭取更多用戶。碎片化的傳播,我一定不放過。另外我儲存了13部長篇的記錄影片,也是院線要放的。”《我的青春》製片人、總導演馬志丹篤定的說。

運營手段很重要,現在所有紀錄片人都已經意識到了,只有好內容並不夠,還需要有很好的推廣運營。但這正是馬志丹覺得比較辛苦的地方,“我又當爹又當娘,又要找錢又要創作,實在是需要和專業的夥伴合作,提升運營能力。我有好內容,歡迎騰訊、優酷找我。”在臺上,馬志丹直接拋出橄欖枝,大家會心一笑。

“因為我們是平臺,所以說我們胃口很大。”接過馬志丹的發言,李炳表示,“我們需要的內容很多元,我們會和各大國際廠牌比如BBC、國家地理深入合作,推出頭部內容。另外和國內的優秀製作機構,特別是優秀的製作人合作。”

“賦能”這個詞,被李炳多次提到。優酷已成為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未來希望利用整個案例生態為紀實產業賦能。“在讓內容形成一個良性的商業的閉環上,阿里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事情。”最終的目標是給受眾提供更優質、鮮活,更年輕態的資源。

在李炳看來,紀實內容會迎來很大的爆發期,雖然現在也面臨挑戰,也面臨KPI。但優酷、騰訊等視頻網站之所以做這件事,是看好紀實內容在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這是互聯網巨頭們佈局紀實內容的大前提。

“做引導公眾需求的先行者,而不是迎合市場追求的追隨者”

不過在馬志丹看來,紀錄片傳播手段的變化越來越快,但創作上仍要靜下心、沉住氣。“拍的過程中要有一個時光流。用時光講述人的故事,這是現實題材最深重的美麗。”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第24屆上海電視節論壇“走進年輕人 記錄新時代”對話二(主辦方供圖)

汶川大地震後,馬志丹聚焦3個女孩,拍了10年零3個月。其中一個女孩從小喜歡畫漫畫,地震期間,醫護人員救治了只有八歲的她。這深深觸動了小女孩,萌生了長大後從醫的年頭。

幾天前,馬志丹拍完從高考考場走出來的她,小女孩很沮喪,可能考不上夢想中的醫科大學了。“不要跟鹹魚說話,我不知道能不能翻身。”對著馬志丹的鏡頭,小女孩沮喪的說。現在,她又拿起書本,想為明年的復讀做準備。“紀錄片的魅力,隨著人物的生命不斷延伸,不知道未來什麼走向。”

長時間的跟隨,有時甚至是艱苦的跟隨,這是現實類題材紀錄片創作過程的一部分。執筒近30年的紀錄片導演彭輝,拍攝《空山》時,在沒水沒電沒大米、沒蔬菜,用渾濁的雨水煮方便麵,持續6個半月,沒洗過澡,沒回過家。“這是很苦情的拍法,但我覺得特別享受。我相信中國還有大量這樣的紀錄片導演存在。”

“在拍攝過程中,我失去了我個人的生活。但片子出來以後,多多少少能給我的拍攝對象帶來一些改變。拍攝《平衡》的時候,藏羚羊數量不到一萬頭。片子後,世界自然基金會關注、陸川以此為題材做成電影,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現在藏羚羊數量達到近十萬頭。《空山》播出後,聯合國糧食署前來援建,把這座空山山民祖祖輩輩喝雨水的歷史徹底結束,這個就是拍紀實類紀錄片工作者最欣慰的一件事。”

進院線大賣、圈粉年輕人、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當紀錄片不再“高冷”……

《空山》豆瓣評分8.4分(圖/豆瓣)

眼下,拍能在年輕人中引爆話題的紀錄片,似乎成為一種風潮。當被問到《如果寶藏會說話》《故宮100》等形式新鮮的紀錄片,其創作團隊是否主要是“80、90後”時,徐歡特別糾正說:

“從50後到90後,每個年齡段都有,我其實特別不想界定一個片子是拍給年輕人看的,或者一個團隊裡只有年輕人。其實這就是一個團隊合作,吸納各種有見識的人。”“我們要做引導公眾需求的先行者,而不是迎合市場追求的追隨者。”

英國紀錄片製作人尼克·弗雷澤,分享了一部讓他印象深刻的紀錄片《英國醫生》。一個英國的外科醫生到烏克蘭行醫,在艱苦的醫療環境中,為腦瘤患者做手術。醫生說,如果我不能幫助別人,那做醫生意義何在。

紀錄當下,改變未來。紀錄片的生態環境、“KPI”在變,但紀錄片人的初心不能變。當創作者堅守初心,蓬勃的市場、積極的觀眾、創新的運營手段、商業回報,將成為促使行業良性發展的正循環。

每經記者 丁舟洋 / 每經編輯 溫夢華

每經影視已入駐網易號、搜狐賬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