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

热恋中的男子难逃一个惯例的选择题,“如果我和你妈掉水里,你会先救谁”。当然这个问题于女方而言更似撒娇性质,想要听些蜜语甜言,答好不见得送分,答错了就免不得一场冷暴力。

本以为这个只是这个恋爱期的女方撩汉题。近期邢台大贤村的洪水,像一场上天的残酷黑色幽默,把问题赤裸裸的摆在面前。而在这个问题前,高先生本能的选择了“救母弃妻”,最终妻子弃家出走。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

当然,此文中笔者不想讨论诸多此次洪涝中天灾亦或人祸问题,仅就关于人性抉择的选择题浅析探讨。

除了婆媳关系外,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抉择的选择题比比皆是,即便有很多理智分析,结果多为情绪主导抉择。心理学格式塔学派代表勒温认为:行为的发生与人的自身和环境都有关系。当出现方向不同而力量相近的条件时,人必须做出选择,这就会发生冲突。

人是包含多种茅盾的复杂事物,而机器却不是。今年过来阿尔法机器人、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让人看到也许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并不是梦,而亦有媒体宣称,在2025年人与人之间的恋爱就要out了,机器人将会完成充当起最佳“情人”角色。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

何为最佳情人,知你所知,想你所想。那么紧接着问题来了,当机器人成为恋爱关系中的一方时候拥有决策权力时候,被问及“当母亲和情侣掉到河里,只能救一个人的时候,选择救谁?”

人类是物种进化上亿年的顶级掠食者,机器人(Robit)的术语就自于捷克语单词robata,译作“强制劳动者”,说白了,机器人是通过人类行为被模板化智慧产物,按照人体模型设计机器人的外星构架,是人类创造的高级智慧宠物。

目前机器人的简单行为动作是依托于数据样本指导、智能学习知识,推理判断复制人的行为动作。当然目前机器人还不足以称之为“智能”,所谓智能,包括语言沟通,情绪识别应对,情况判断,目前技术还未足以发展到这一阶段。

在威尔.史密斯饰演的《我.机器人》,应该是人类对于智能机器人最网媒预判,三大定律约束机器人“服务于人”的职责和权利:

1、机器人不得伤人,或或任人受伤而袖手旁观;

2、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

3、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三大定律环环相扣,完美演绎了机器人与人类的“从属”关系,又发挥了机器人最大的服务价值。按照人类冷血的理性指导,指导机器人做出抛弃人类情绪因素之外,最符合理性价值的选择。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

好比史密斯与女孩受伤落水,机器人的理性选择就完全依托于数据——机器人通过扫描分析,史密斯的救活几率比女孩几率高。于是在概率学之下,机器人选择了舍弃女孩生命。

换言之,机器人背负了人类在选择之后的负罪感。想当然,人性实验中的诸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比如一道著名的心理学考题:比如一道心理选择题,如不采取行动,这五个人必死。你可以选择按下开关,火车就能转到另一条轨道上去,但那个轨道上也站着一个人。选择牺牲一个人还是牺牲五个人,一方天使一方魔鬼,机器人的选择相信不言而喻。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

而返回最初的问题,当母亲和媳妇掉水里,会先救谁。对于有悲悯和情绪的人类而言是个难解的难题,因为这其中有孝道和爱情的取舍,有对选择之后的负罪和恐慌。机器人则不然,对于机器人而言,仅需依托于创造者所灌输的指令干活,所谓选择不过是“伤害最小化”、“效果最佳化”的评估。

1:对于落水两人的生命特征评估,谁可以坚持的时间久一些,谁被救治的几率大一些

2:个体数据分析,谁救活之后可以活的更为长久,谁对于主人(发号施令者)具有更大价值。这其中可以包括此人的学识、职业,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贡献作为评估。

笔者至此,想起曾经一条新闻,大学生为救社会底层人员付出生命,舆论引发的的“不等价生命”的讨论。

3:长期效果评估,繁衍子嗣等问题……

其实对机器人而言,所有的选择都有最理性的客观数据指导。包括逃离三大定律,拥有自由思考和选择权利的桑尼,不过是教授提前在其程序中制定的自我学习和判断能,不过是被人类意识奴役的被动选择,成为人造的高级“宠物”。

机器人是否“智能”,能否成为2025年人类的情人,笔者认为不然,人类的茅盾和纠结来自于人性,而这人性,是机器人所缺失并难以被程序所取代的。

救媳妇还是救妈,让男人头疼的问题机器人会如何应答,这个答案,其实会让人更纠结难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