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一个农家少年,带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朴素理想,叩开了数学殿堂的大门。三十年的默默钻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将纯数学带进应用之门,在智能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近年来,他更是高举“数学技术”的大旗,努力在中国建立起叫响世界的数学技术学科。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一个山沟沟里的砍柴娃,如何成为一名数学家?在徐宗本看来,他的成果都来源于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正是凭借执着与坚持,他不断攀登着数学王国的科学高峰。这个过程艰辛漫长,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

苦涩的童年教会了他承担和坚韧。1955年,徐宗本出生在秦岭深处柞水县凤凰镇三里峡,成为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在家庭遭遇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为了照顾体弱的母亲,年幼的他和姐姐承担起了繁重的劳动,打猪草、背红薯、上山砍柴、挣工分样样不落。“什么是坚持?”徐宗本说:“就是背红薯时摔得满身是伤,也要咬牙忍痛将散落的红薯一一拾起,继续背回家。”生活教会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经历时刻启迪和鞭策着他勇于面对任何困难与失败。在家遇变故时,在艰难求学时,在漫漫申诉路上时,他由衷地感受到被人帮助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也下决心要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命运的转折带给他更广阔的天地、更远大的志向。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1973年,徐宗本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数学,那时起便立志做一个能影响别人、影响社会的人。1976年从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在这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艰难而执着地向数学王国高峰攀登的历程。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除去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度过。他不停计算,写满数学公式的废纸装满了一筐又一筐。多少个夜晚,他或者因为计算进行不下去而辗转难眠,或者因为一个灵感迸发而兴奋地睡不着。深夜中,他常常翻身而起,伏案演算。1978年,徐宗本参加了我国第一批研究生考试,报考“数学王子”陈景润的研究生,结果未能如愿。这次挫折反而令他对数学研究更加坚定。他深刻认识到,搞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如果没有良好的理科基础很难出成果。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五项“铁律”:第一,坚忍不拔地学习、研究;第二,与学习无关的事一律不想;第三,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精力;第四,调节营养,活跃生活;第五,注意思想修养,永远不骄傲。这五项“铁律”,他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徐宗本像“苦行僧”一样开始了在数学领域的探索之旅,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三十年上下求索,潜心教学和科研。徐宗本发表200多篇国际论文,培育桃李满天下。但仍然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终于迎来了事业的爆发期:1987年,获取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荣获中国应用数学的最高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2010年,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成为继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田刚、陈志明之后,我国第9位被邀请的大陆数学家;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应用领域院士......这一切的幸运源自于性格的坚韧、志向的远大、工作的勤勉、做事的投入和为人的诚恳。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2011年深冬,在西安交通大学执教35年的徐宗本,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两大“盛事”: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理科的首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学科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比起当选院士,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成立更让徐宗本欣喜,因为这意味着数学学科将在西安交通大学这样一所具有传统工科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得到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至此,他开启了将纯数学变成数学技术的“旅程”。

1987年,徐宗本长达200多页的博士论文《单调映像方程解的近似和结构可解性理论》以严密的推理、独特的创意、精妙的算法引起轰动,被认为无论在思想方法,还是理论构架上,都超越了当时国内外同行的同类工作。这些理论研究基础为他后来在相关数学理论、机器学习领域厚积薄发,并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夯实了基础。基于对基础数学的深入研究和敏锐感悟,徐宗本发现并证明了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

“徐-罗奇定理”被持续广泛应用于数学分析、机器学习、逼近论和控制论等,成为在非欧框架下机器学习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与此同时,徐宗本还在相关数学理论、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他提出的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新体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采用,在军事侦测、地球遥感等国家重大需求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在徐宗本40余年的数学研究生涯中,如果说前30年他专注于基础理论和算法的研究,那么当选院士以后,他则力求使数学变得“有用”。徐宗本不断进行着用数学技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探索实践。2017年5月,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将聚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领域,解决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2017年12月,西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小镇项目落地西安,将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打造科技集成创新生态区。“我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数学技术能直接服务社会,带来更加直接的效益,为科技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徐宗本表示。

“如果一个人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养成某种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便会成为你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便会养活你一辈子!”徐宗本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这句话。这位从秦岭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数学家,满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及秦岭家乡的养育之情。他用自己的20万元院士奖励和个人积蓄,在家乡中学设立“奖学金”,希望能有更多“山里娃”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个人小传

完美逆袭!从“砍柴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奋斗之路令人赞叹!

徐宗本,1955年1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应用数学和智能信息处理基础研究。他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发现并证明了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他提出的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为推动我国大数据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并在世界数学家大会(2010,印度)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近日,徐宗本院士还获得2018年度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