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成都錦江水井坊街道獲評全國第二批“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

中國經濟時報成都訊:

記者韓清華 ■張麗 通訊員李蕾

5月22日,記者從成都市錦江區委宣傳部獲悉,近日,成都錦江區水井坊街道被評為全國第二批“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據介紹,全川僅4所學校獲評,水井坊街道申報的“融入社區治理社區教育特色學校”喜列其中。

成都錦江水井坊街道獲評全國第二批“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

近年來,成都錦江區水井坊街道積極探索社區教育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提高社區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路徑,豐富社區教育活動、開發教育特色課程、培育社區教育樓宇服務品牌等方式,讓社區居民就近、就便、就需地接受教育,有效地提高了轄區學校服務能力及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進一步延伸了社區教育服務廣度與深度,優化居民發展環境,形成了“政府主導,社區教育全面融入社區治理”的工作體系。

商務樓宇裡的“白領之家” 社區教育進寫字樓

“花枝最高不能超過盆高的2倍,最短不能低於盆寬,插花要講究上輕下重,下聚上散……。”走進時代8號黨群服務站,白領美學花藝課的老師正在為學員講授插花常見的花材及花器,講解插花技巧。聽完老師的講授,學員們開始自由創作,運用學到的知識,將同樣的花材,通過舉一反三,結合個人想法,選定主題,創作個人作品。

成都錦江水井坊街道獲評全國第二批“城鄉社區教育特色學校”

“我們會根據服務站推送的課程,再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參加課程的大都是這棟樓裡上班的同齡人,能夠在工作之餘結交朋友,拓寬交友圈,豐富業餘生活,挺好的。”來自時代8號寫字樓參加本次花藝課程的白領萬女士告訴筆者。“我們會定期提供課程培訓,目前看來瑜伽、花藝、茶藝這些課程很受歡迎,為了保障課程質量,每節課都設定了名額限制,保證大家上課的體驗。”水井坊街道社區教育學校負責人介紹。

打造適合白領的教育,是水井坊街道社區教育學校打造組團式的社區教育樓宇服務品牌,延伸社區教育廣度深度的重要方式。據悉,為適應轄區樓宇服務業發展新要求,水井坊街道社區教育學校開創了“三社聯動”組團式社區教育樓宇服務,由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對接企業、白領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特色課程,為樓宇白領提供菜單式服務。街道在超甲級寫字樓時代8號打造了全市第一家黨群服務站,社區教育緊貼白領需求,為企業白領開設了樓宇社區藝術坊、瑜伽美麗課堂、女子防身術課堂、白領美學花藝課堂、音樂空間、身邊環境健康小課堂、青春聯誼會、白領成長營培訓沙龍等多個教育項目,填補常規社區教育空白。

“水井坊街道將社區教育服務帶進樓宇,解決了以往社區教育學員多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情況,極大地擴大了社區教育的服務對象,初步實現了社區教育進樓宇進企業,形成組團式的社區教育樓宇服務品牌,極大地延伸了社區教育廣度和深度。”錦江區社區教育中心負責人表示。

發揮社會組織力量 有力推進社區治理建設

近年來,水井坊街道本著“全面教育,提升素質,人人參與,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轄區社會組織力量,積極探索社區教育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提高社區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通過“弘揚‘義’文化、挖掘兩大資源、實施三方聯動、注重五個強化”的“1235”工作模式,讓社區居民就近、就便、就需地接受教育,分享社區教育帶來的生活快樂、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精神愉悅,有力推進社區治理建設。

“三方聯動”是指街道主導聚力社區教育、社區共築教育平臺、社會組織承接項目助力社區教育。據悉,水井坊街道積極樹立品牌培育的理念,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加大社區教育的硬件投入和軟件升級,創新社區教育的內容、載體、模式,積極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為轄區內青少年、老年人、白領等不同居民群體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

在共築平臺方面,水井坊街道積極整合單位資源,將轄區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商務樓宇等資源向社區群眾開放,聯建社區教育場所。同時,街道還積極整合居民資源,重點整合轄區社工、院落組織、志願者等資源,孵化、培育院落微型NGO,發揮作用參與社區教育。

“330託管”是水井坊街道與錦江區快樂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合作的公益項目。項目針對社區家庭、學校情況,制定特色三點半托管方案。高品質專業的社區託管,既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課後服務需求,又讓家長放心、省心,還豐富了轄區內小學生的課餘生活。“我們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工作都很忙,下班沒準點。自從有了社區提供的330課後服務,我再也不為接孩子發愁了。更高興的是孩子參加學校的課後服務後,改掉了不少壞習慣。如今孩子的性格也更加活潑開朗了,回家後與我們交流的時間也更多了……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讓作為家長的我倍感欣喜。”家住水井坊街道的居民張女士告訴筆者。

五個強化 打造高品質社區教育

成都錦江區水井坊街道社區教育學校,又叫“義中心”,是未來公民義務教育培訓中心。義中心擁有圖書室、電子圖書閱覽室、學科教室等功能室供轄區居民使用。中心設校外教育部、公民教育部、殘疾人教育部、全健工作部和教務部,分別承擔社區教育教學組織和民眾發動工作。同時建立社區“義學苑”、“義學堂”。打造了水井坊國學四合院等國學品牌,成為錦江區“一區一堂、一堂一品”的優質品牌。“義空間”也成為轄區居民的文化陣地、生活樂土、精神家園。

針對轄區部分群眾不習慣上網的情況,水井坊街道與省廣電公司聯合研發了“愛家社區電視智能信息平臺”,在全省率先建立院落智慧化“義學”社區教育智慧欄目,居民在家裡就可以看“義中心”課程安排、師資介紹、義教材,讀報、安全教育等內容,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社區教育8分鐘學習圈,實現學習“全覆蓋”。

高品質的社區教育,需要高品質的教師隊伍。錦江區水井坊街道整合人才隊伍,強化志願服務,重點組建了多支由在職教師、離退休教師組成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提升社區教育品質。同時,街道整合轄區志願者隊伍,將轄區醫生、社會熱心人士組織匯聚起來,發揮專長開展社區教育。此外,街道整合高校志願者隊伍,先後與成都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西南民族大學等十三所高校簽定合作意向書,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通過教師資源、轄區志願者隊伍、高校志願者隊伍有效集成,為社區教育注入新內容、新活力。

水井坊街道積極探索並逐步形成含義倉、義集、義學、義坊、義網的“五義”社會文化品牌。以“義”文化的傳播為社區教育主線;以義倉、義集、義學為途徑;以學校、家庭、社區教育“三結合”為形式,將新時代的慈善理念、公益思想、義工精神、現代文明和居民素養提升等有機融入,打造錦江區水井坊街道社區教育“義”品牌。

同時,街道組織社會組織編寫系列社區教育教材。街道與“與孩子一起成長”協會、愛有戲社會組織、大愛武術傳統文化傳播中心等聯手,先後編寫“五義文化”、“家文化”、“家裝汙染防治、垃圾分類“、”太極拳”等10本義教材,涵蓋科技知識、歷史文化、愛心幫扶、公民素養等內容,成為社區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學習超市,為社區教育精品課程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有效地推進了社區教育工作。

此外,街道開展溫暖劇團、口述歷史、即興戲劇、書法繪畫等文化活動。組織開展觀鳥識蝶的叢林之趣,大學實驗室的探險之旅,參加人數多達5000餘人。愛有戲依託街道“養老助殘關愛中心”,為轄區1300餘名老年人、340多名殘疾人提供專業、優質、貼心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