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年內1933億元債券 取消或推遲發行

■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再融資渠道正在收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314只、總計1933億元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其中,公司債年內取消或延遲發行規模為135億元。不少債券市場從業人士表示,在債券融資方面,一級市場出現了不少推遲或取消發行的情況,發行結構也呈現短期化、高評級的特徵。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近債券取消發行增多,既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首先是因為近日利率市場有所回調,諸多市場主體對後市仍有一定樂觀預期,所以短期利率上行削弱發行人發行意願,進而有相當部分高等級主體選擇推遲或者取消發行。其次是因為近日浮現的信用事件較多,市場對於中低等級品種一度風聲鶴唳,尤其是資管新規正在落實,表外理財面臨到期不續作,諸多低等級品種缺少了配置盤。此外,某些個別發行人資質一般或者有一些輿情讓二級市場拋盤較多,帶來了利差的上行與投資人的迴避,企業也會選擇取消發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現公司債大規模取消或延遲發行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金融監管的日益嚴格,特別是資管新規之後,大量通過資管通道購買公司債的理財產品渠道日益收窄;二是流動性持續偏緊,高等級的公司債將成為緊缺資金的優先投資方向,而當前取消或延遲發行的公司債主要是低等級公司債,AAA高等級公司債取消發行的現象比較少見。

“此次取消或延遲發行主要集中在企業再融資的公司債融資,一旦再融資渠道受阻,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的違約風險。一旦引發低資質企業違約,進而導致銀行信貸收緊,出現抽貸現象,再融資進一步收緊的惡性循環。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要謹防這種現象或趨勢的出現。”黃志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