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60手机和锤子科技正在洽谈合并,双方为何要合并?会产生什么后续影响?

绝世坑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罗超频道”,获得最新互联网评论、干货和资讯。

事实上,此前周鸿祎和罗永浩就有过一些互动,比如在微博上,周鸿祎就表示想要把罗永浩挖过来,不过当时主要是看中了锤子的文案能力。

两个人还在一起合影过,用的是可以测颜值的360手机:

当然,这些迹象显然不能说是360手机与锤子手机合并的前兆。不过,从业务层面来看,两家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1、360手机停止增长要破局。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周鸿祎在一段时间内,曾密集地用这个测颜值的功能来推广360手机,甚至还在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活动上与库克大叔合了个影,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周鸿祎与各色大佬合影的照片也在社交网络上流传。

那么360手机2017年成绩怎么样呢?2017年360一共发布了6款产品,1月份360手机总裁李开新公布的数据是:360手机2017年销量为500万台,同时实现盈亏平衡。给未来几年定下的目标是年销量1000万台,500万台销量虽然比锤子要好,不过在各色手机榜单上只能进入“Others”。

华为(含荣耀)2017全年智能机出货量为1.53亿,OPPO1.12亿台,vivo0.996亿台,小米2017年强势反击,实现了近100%的增长,销量也近亿台(Gartner数据,全球市场),还有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传言,主攻海外特别是非洲市场,拿下了8000万台的出货量(智能手机只有1400万台),即将在A股上市。

第二阵营的联想+Moto、中兴、魅族、金立、TCL则在1500万台以上。500万台的销量只能排到第三阵营,此外还有年销400万台的一加手机。

而且,360手机2016年销量也是500万台,可以说是停止了增长,急需破局。

2、锤子手机不想再继续小众。

锤子手机的销量一直不公布,不过要推测出来并不难——2017年上半年,罗永浩在采访中称,2017年的目标销量要达到400万到600万。而有媒体报道,锤子科技内部人士曾爆料,“2017年我们完成了公司制定的目标,完成率超过110%。”“锤子在这一年彻底翻身,实现盈利。”如果此爆料为真,锤子手机2017年销量同样在500万台左右,与360手机、一加手机三大“小而美”品牌一起构成了中国手机的第三阵营。

罗永浩的野心这么大,当然不是想做小而美。罗永浩2017年上半年说的是,2017年目标完成,2018年就要冲击1000万台的目标,差不多要翻倍。怎么做呢?传统那套圈粉丝的打法肯定是不行了,愿意为情怀掏钱的用户是有限的,锤子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品牌,就要与罗永浩的个人品牌切割,同时在产品、技术、市场和渠道上多线发力。然而过去五年多时间里,罗永浩已经证明了,他更擅长的是产品、设计和公关市场品牌。

锤子要做大,一定要外力。

3、僧多粥少大家要抱团取暖。

众多周知,智能手机市场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里就不摆什么手机市场下滑的数据了,反正2017年除了小米逆势增长明显、华为略有增长外,余下厂商基本都是在下跌或者止步不前。智能手机进入了存量市场,僧多粥少,结果就是有玩家要被淘汰。曾经势头很猛的乐视手机已经出局,金立则因为投入大量预算请明星想要复制OPPO模式,却造成了很大的资金链压力,有坏消息的手机厂商还有很多。

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结果就是中小玩家逐步被淘汰出局。前几天,在巴塞罗那,余承东说未来手机只会剩下3家,我想他应该指的是华为、三星和苹果,这有点夸张,不过三五年后,除了华为、三星、苹果、小米这些顶部品牌,剩下的一定会被淘汰一些,竞争将会十分惨烈,所以大家更要抱团取暖——可以看到,不论是锤子、360还是一加,现在都更强调收入和盈亏,而不是像往年那样整个行业强调销量做规模,跑马圈地。

大家的求生欲望还是很强烈的。

4、360现在也有这个能力。

360从美股回到A股后最新市值3584.95亿元,差不多565亿美元,仅次于BATJ。作为一个手里有大把现金的小巨头,自然会进行更多的战略布局。而且565亿美元的市值,也需要业绩来支撑,安全远远不够支撑这个市值。

周鸿祎很早就瞄准了智能硬件,而且对于手机特别有欲望,曾经与乐视一起争夺酷派,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现在,360硬件业务,除了儿童手表、摄像头和路由器等硬件做起来了外,手机没有做起来,而手机才是获取用户最重要的设备。没做起来的原因有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做硬件,360算做得最好的了,事实上,国外做硬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也就是亚马逊,许多互联网公司都试过做硬件,却发现啃不动这块骨头。

从业务层面来看,360手机最大的问题还是产品能力弱,2017年发布了6款产品,让人印象深刻的旗舰级手机并没有,在别家请代言人、创意营销、发布会营销做得666时,360手机显得太低调,就算开了发布会也很难形成锤子发布会的营销力。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是周鸿祎到处跟大佬合影。而产品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互联网营销特别是发布会营销这些,正是锤子擅长的地方。

锤子的问题则是品牌市场公关太强,供应链和渠道销售能力不足,360比锤子更具优势。

因此从业务层面来看,两者可以互补。合并锤子后,新的实体手机存量用户一下就有了两三千万(结合最近几年销量大概的估算),更重要的是,新的实体可以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望进入第二阵营甚至第一阵营。如果手机做起来了,360结合已有的互联网业务和路由器、摄像头、儿童手表、防丢器等杂七杂八的硬件业务(是小米的子集),就可以复制小米模式,形成硬件+新零售百货+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

360手机和锤子手机合并最大的阻碍,可能是罗永浩本人。罗永浩和周鸿祎都是攻击性性格,都擅长产品,协作互补性较低,而且一山不容二虎,创业多年的罗永浩恐怕也不适合大公司(事实上,除了俞永福,基本没有几个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功的老板,能在大公司待久的,创业者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所以如果360手机和锤子手机真合并,恐怕罗永浩会出局。罗永浩可以离开锤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再创业,应该有大把投资人给钱。

总而言之,360手机和锤子手机合并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在互相争夺存量市场而不是一起开拓新市场的今天,留给两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罗超频道


乍一看,这消息给人一种“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根本不太可能在一起的感觉,锤子玩的是情怀是逼格,360玩的是实用玩的是性价比,这两者根本style不合。

不过,与其说两者style不合,不如换一个说法,说成是“一个要钱一个要名”就合理多了。事实上,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逐渐清晰,国内的小米、华为、OV与国外的苹果、三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剩下的小厂商们,不抱团的话,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对于这一点,360是看得很清楚的。去年年底,360手机掌舵人李开新曾表示,360手机已经“基本盈亏平衡”。但是,这有没有达到360的目标呢?并没有,李开新很清楚的知道,如果销量没有保障的话,接下来的路程依旧很艰巨。

因此,李开新定下了这样的目标:下一年度(2018年)实现业绩增长不低于50%,力争未来几年出货量达到1000万,成为一家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并表示“只有过了千万的出货量才算到达安全的门槛”。

至于锤子,自从拿了投资渡过难关之后,情况有所好转,无论是各方评价还是销量都有所提升,但是,无论怎么看,锤子依旧是一个小众的品牌,不仅在线下渠道相当相当弱势,也没有财力去做营销投广告,而且业务太过单一,风险很高。

如果360和锤子真的合并的话,或许是一件好事,前者或许能为后者提供资金,或许能用自己的巨大流量给后者带来好处,后者或许能为前者输出情怀,改善系统。(当然,这对于天生骄傲的锤粉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

至于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可能,谁也不知道,罗永浩目前已经给出了回应,但是态度非常暧昧,至少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更好的事情,至于是什么,就只能等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

觉得我说得好,就点个赞呗;有啥想法欢迎评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注我啦~


只说科技


在国内手机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国内几家大手机厂商不断加大市场广告投资,线下店面开设,小米近期小米之家的大量发展就说明这一情况。而在第二梯队的锤子,360,一加等品牌,在差异化后增加市场份额,变成大众品牌也是迫不得已!

360进入手机市场的路颇为波折,从移动互联网刚开始,和华为合作,效果并不明显,而后来和酷派的合作也颇为受关注。酷派作为老牌手机品牌要转型,360走互联网资源,要增加流量入口,一拍即合,双方合作,而后来酷派360之间乐视横插,也让周鸿祎怒发朋友圈,要fuck回来。



锤子,天生骄傲,却命运多舛,依靠坚果系列和m系列才逐渐打开市场,站稳一些,而增加国内品牌热度,认知度也是迫切要做的。市场增长变小了,大品牌又资源垄断,想要突破,更加艰难。

这次传出来合作,官方虽然没有确认,不过也是对现下情况的反应,大家都着急突破。360做手机多年没有效果,销量一直不佳,而360全家桶一直被诟病,锤子系统是亮点,却在软硬件结合,深度优化还有很长路要走,这也是小品牌的软肋!

据5月份还有两个月,罗永浩所说的划时代产品也会在那个时候公布,也许这才是smartisan T3该有的局面。

360已经在A股上市,手机品牌的不景气肯定会影响业绩,锤子借助360的广泛资源,增加产品入口和知名度,也是优势互补的一种手段。

无论怎样,转型之艰,我们见证。


大罗cici


锤子情怀耗尽,卖身无门,360更像个暴发户,主要的是周鸿祎需要证明自己,哪里倒下哪里爬起来!被人fk过还要fk回去!

360pro性价比超高!首发就买回来用了用,手机手感不错,速度超快!遗憾的是系统整合不够好,360有全家桶,可是在手机里,一个个快餐还都是分盘装的!每次竟然还需要登陆。

曾经360云盘是我的最爱,那速度!真是快!那空间!真是大!可是360的云存储竟然没有一点空间,上来就需要付费!天呐太抠门了,5G是起步价。

相信假以时日360能解决这些问题,变成更好的360.

不好好教书的老罗,幽默风趣伶牙俐齿,手机主打情怀,有不少噱头,朋友一千六买过M1L,后悔终生啊!玩游戏很爽!可是电话打不通ε=(´ο`*)))唉,忘了手机本来的功能,据说这还是通病。

性价比拯救不了一款手机,现在人对手机要求越来越挑剔,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抱团取暖,彼此温暖自己,拿什么拯救自己?当然只要有钱什么都好办,教主当年为了搜索情怀,也是不断砸钱,现在360搜索在国内还是可以的啊。

恰逢360国内上市,虽然股市不好看,看是体量还是很大的,如果操作得当兴许还有一丝机会,超过魅族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手机最好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流给周鸿祎和罗永浩的时间不多了!加油!!!


车车老师


360手机和锤子科技洽谈合并,不知道该说360手机终于死了,还是应该说锤子终于情怀透支殆尽了?

事实上,不论是360手机,还是锤子手机,都是手机行业的“孩童”,不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销售,已经用户占有,实际都处于末流地位。

当然,不论是360手机,还是锤子手机,也都有一些特点,比如,罗永浩兜售的情怀以及初期对产品设计的精细打磨。再比如360手机,背后360大树,至少有机会在“安全”上大作文章。

不过,不论是情怀,还是安全,360手机和锤子手机面临的巨大问题,其实是用户定位或画像,尤其是360手机,在这块的定位摇摆不定、多次变化。

比如,成立之初,360手机的前身奇酷手机,曾主打年轻人群,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安全固然重要,但拍照效果可能更加重要。

事实上,最初周鸿祎拿着360手机到处与大咖自拍合影,不论是与苹果库克,还是与腾讯马化腾,都曾突出其拍照“测龄”功能。

但是,不论是美颜效果,还是双摄甚至四摄,360手机都是一种“跟随者”状态,未能在智能手机装备竞赛或技术PK中杀出重围。

一个直观的评估效果是,坐地铁看周边用的手机,使用360的少之又少。

而事实上,如果就安全概念来说,政商人群显然更加这个卖点。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人群定位被金立手机抢先了。

可以说,不论是产品本身,还是用户定位以及市场表现,360手机有特点但不足以支撑基本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5G启动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短时处于红海厮杀阶段,不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抑或供应链,360手机的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锤子更是如此。

因此,两家公司不论是谁吞并谁,不过,都是弱弱联合,对于双方中的一方来说,都是解套的机会,但对于整个智能手机来说,不过是被自动供给侧消化的对象。


李俊慧


合并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强强联手才有可能对抗行业巨头。



一、国内手机行业已经是巨头的天下

2017年中国市场华为(包括荣耀)以1.0255亿的销量强势登顶,而线下双雄OPPO和vivo则紧随其后,两者仅相差500多万销量,上演惊心动魄的飙车大戏。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三星“退居二线”,份额甚至不及魅族、金立等品牌。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360手机总裁李开新曾预计“360手机2017年预计销量约500万台,中长期肯定是千万台年出货目标”。锤子科技2017年的出货量预计是200-300万台,二者出货量目前都排不上名次,并在未来都暂时还看不到超越的任何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360和锤子都是注定小而美的。

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在2016年的一次演讲中是这样宣称的:未来3-5年,我们必定是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2-3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市场能活下来的1-2家主流手机厂商之一。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注定手机行业的锤子科技和360会比较难。

二、优势互补的锤子和360

锤子科技曾经借助罗永浩的粉丝俘虏了一大批用户,此后锤子T细节和坚果系列积累了一批锤粉,对锤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操作系统和设计感,这在当下是稀缺的,或者说是在手机外形全部趋同iPhone的情况下的差异化。

360的优势在于供应链体系和性价比,所以如果360和锤子合并,可以让360在设计上提升一个台阶,而锤子的用户也可以留存下来,这群用户对提升360的品牌价值以及提升产品是有较大助力的。

三、锤子分化,锤子负责新设备,360负责手机

在2017年锤子已经在进行多方面尝试,比如畅呼吸空气净化器,得到好评,目前的智能音响也将在5月发布,锤子在新产品上越来越密集的发布是一种新的探索,而剥离现有竞争激烈的手机业务可以将重心放在竞争相对不那么强且价格更低更易于用户转化的产品上,对锤子来说无疑是新生。

罗永浩会不会离开锤子?对360来说,目前罗永浩仍然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所以短时间内罗永浩并不可能离开锤子,而长期的发展上,剥离新的产品成立分公司由罗永浩主要负责无疑是可能性较大的。


毛琳Michael


如果你也喜欢科技就点点关注我吧

360手机刚好能生存,锤子呢?

1月16日,360手机2017年终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360手机总裁李开新对360手机2017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宣布2017年销量达500万台,初步实现了盈亏平衡。而接下来360手机将“保增长,求利润,不急躁”,继续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走。同时通过与用户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与上下游厂商更紧密的结合等,认认真真把产品做好,在2018年取得更亮眼的成绩。

360手机经历了传奇的经历和定位之后似乎也跨上了正道,也不在有那种找不到北的感觉了。虽然2017年360手机的销量在500万台,这也刚好是360手机品牌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自360手机品牌创立下来360最正经的一回了,从全球第一双摄奇酷手机,到自己摸索着定位中低端市场,能有500万的销量已经是360手机最好的成绩了。而锤子刷存在感特别厉害,光罗永浩这个大IP就可以足够造就传播界的,可是手机这种产品,可不是靠吹牛能做出来的。通过锤子之前的那些产品,就可以看出宣传过猛影响力就掉地上了。不过还好老罗能及时止住,近一年做了Pro系列还是卖的小有成就的。不过离生存还差了很远很远……

合并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其实锤子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老罗还是在拼命的找接盘侠。毕竟锤子的传播还是可以的,虽然在专业圈内,锤子手机是一个不宜购买的手机。但是老罗开发布会就有机会扩大传播,在加上360手机的工业小基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呢?产品生存是非常残酷的,他俩合并未必不是好事,毕竟抱团互相取暖是一种还能实现的生存方式。


你看好他们的合并吗?


大大飞老师


360手机和锤子客机洽谈合并,谈不上强强合作,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360手机团队来源于酷派的大神团队,主打性价比,由于成本的制约,360手机从设计、用料、用户体验方面都存在短板。所以在市场上也是不愠不火,很难和国内手机大厂华为、OV、小米争夺市场份额。

锤子手机最初主打情怀,因为产品定位问题,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直到老罗改变战略,强势推出设计感很强的中端神器坚果Pro,锤子才得以续命,并逐步走上正轨。虽然后续坚果Pro2市场反响较好,但由于手机市场已经经过充分竞争,锤子手机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样很艰难。

360强势回归A股,360手机并不缺资金,缺少的是优秀的手机设计和研发团队,而锤子手机的设计和研发团队相对较为成熟,成功推出坚果Pro和Pro2,市场反应强烈。老周一直对于手机业务十分看重,也因为360手机的不愠不火而耿耿于怀,所以和锤子科技正在洽谈合并也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锤子手机虽然成功推出了坚果Pro和Pro2,得以续命。但面对华为、ov和小米的激烈竞争,锤子科技在设计和研发上虽具备一定实力,但资金和资源整合上总体较弱,很难做强做大。360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特别是360的用户资源和流量,应该是老罗所看中的。

总体而言,360手机和锤子科技如果能够合并对于双方而言都有好处,如果360手机业务和锤子手机业务合并,大概率将成为360的新手机业务板块,而老周很可能放手让老罗全权负责。如果两位强人联手,仍然有希望在国内手机市场脱颖而出,不管怎样,这件事都将是中国手机市场的一件大事。


智慧新视界


360和锤子这两家风格迥异的企业似乎很难凑在一起,但却传出了绯闻,实在非常有意思。从双方目前的处境来分析,它们希望合并最可能的出发点是以下三个方面:

1、供应链层面,通过合并提高采购规模,以缩小与其他对手的成本差距。

公开的数据显示,360去年的销量是500万台,而锤子没有查到明确的数据,只是含糊地说坚果突破了百万台。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智能手机行业,百万台量级的两者都是非常小的体量。往好了说是小而美、小确幸,往现实地说这意味着物料采购成本要高于对手,在代工厂生产环节也无法与对手竞争。合并之后,总体量有所提升,客观上有利于缩小与其他对手的成本差距。

2、运营层面,降低成本实现综合效益。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双方在市场、销售、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都有相关人员编制,如果合并将有望通过业务统合、流程优化、减员调岗等方式来实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以实现综合并效益的最大化。比如说财务部门可能有360的团队足够支持全部业务,那么裁去锤子的财务部门就可以节约大笔开支。

3、技术研发层面,实现技术共享互补,提高开发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360和锤子的新机迭代要慢于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锤子手机跳票更是家常便钣。一方面是资金问题,但更主要的是技术研发团队不足。两家合并之后,有望在技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互补来提高新机开发效率,跟上对手的竞争节奏。

以上所说的都是理论的好处,最新消息是双方尚未谈拢。但即使是双方合并达成,也未必能获得以上的好处。因为还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1、内部整合是个难题,两家不同组织结构、不同文化风格的公司捏合在一起,并不容易。实际上,放眼全球合并整合成功的比例据说也不过25%。差异化这么大,360和锤子整合成功的概率可能比这还小。

2、两个品牌调性有较大冲突,锤子的用户比较追求完美,而360的用户多只考虑性价比。锤子的用户和360的用户很可能互相看不上眼。合并之后,老用户能否继续支持新公司都很难说,没准合并后双方用户还会出现流失。

最后扯一下题外话,这起合并案中,锤子应该还是比较缺钱的主,相对被动;而360可能相中的是锤子的技术团队和品牌。总之,二者试图相抱取暖应对竞争,但我不看好它们的合并前景。与其合并,倒不如双方在供应链上进行合作。


蚂蚁虫


这几年国内手机市场每年都有几家销声匿迹,我们已经见不到曾经满大街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满大街不是华为就是OV,小米~虽然还有一些品牌活着,但是都是勉强维持,这其中就包括锤子,锤子T系列一直半死不活,全靠坚果支撑,360也是,本来想和小米对刚性价比,无奈不是对手,魅族官方去年也表示没有亏钱而已~那么怎么样才能走出困境就是这些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了~锤子2017年坚果pro2出货量超过100万台时,罗永浩特地发微博庆祝,360手机2017年总出货量500万台~报一下华为,全球1.53亿台~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据悉360总裁周鸿伟和锤子总裁罗永浩对合并一事均有意向,是不得已为之还是战略需求目前不得而知,能否达成合作也并不明确,但是双方团队春节已有接触,合作结果只能等待~此次合作由谁提出也不得而知~

那么如果合作成功会打破现在手机市场的僵局吗?坦白说锤子科技2017表现不错,坚果pro备受好评,2018早早就传出消息,锤子T3将会搭载骁龙845满血回归,360相比锤子其实一直不温不火,坦白讲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实用性360都理死不远了,所以和锤子合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是不是有用还要看市场效应~



那么两家合并能否异军突起其实也很难,锤子本身知名度就很低,普通消费者知道罗永浩都不知道锤子,产品质量和系统也没什么特别的亮点,难道要做杀毒手机?


对于锤子和360合并大家是否看好呢?在下方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