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起底千億蘇寧帝國


起底千億蘇寧帝國

張近東


蘇寧從1990年創立至今,歷經三個發展階段,其成功轉型真諦概括為:“以不變應變、以變應變”。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不變的是要始終把握行業的本質;變的是一定要掌握時代的前沿技術。


初創階段:服務制勝

蘇寧成立於1990年12月26日,當時,張近東以10萬元,在南京寧海路開了一家空調專賣店,取名為蘇寧交家電,並命名為南京蘇寧交家電公司,這便是蘇寧的前身。

90年前後,正是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社會消費結構也在逐步發生變化。炎熱的夏季,冷飲和風扇已不足以滿足人們對於納涼的需求,空調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中。張近東看到了這個商機,果斷下海,開起了自己的空調專賣店。

相比於當時更為熱銷的電視和冰箱,空調的需求量相對較低,但張近東卻看中了其中的差異化,即售後難度的不同。此時的電器銷售渠道,還主要集中在國營商場,電視和冰箱安裝方便,插電就能工作,私人經營沒有顯著優勢,但空調不同,其安裝和保養必須專業人員操作,但當時空調屬於緊俏商品,是典型的賣方市場,“重銷售,輕服務”是國營商場的典型特徵。

對於張近東來說,這便有了商機,於是,他選擇了做空調專賣店,並且推出“一條龍”服務,將送貨、安裝、維修、保養等服務集於一身,把售後服務做到了徹底,迅速在南京站穩腳跟,取得了快速發展。

這也是張近東創業28年間自始至終將“做好服務”放在蘇寧第一位置的重要起因。在這一過程中,任零售行業如何演變,張近東堅守“服務是蘇寧唯一的產品”這一核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快速發展的蘇寧自然招來了同行業的嫉妒,1993年春夏之交,南京八大國營商場開始聯手封殺蘇寧。被逼無奈,張近東選擇了繞開國營商場的渠道網絡,選擇直接和生產商合作,並開創了“冬季下單,夏季供貨”的新合作模式,在銷售淡季下單打款,維持空調生產商運轉,換取夏季的優惠價格和穩定供貨,與生產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成功化解了危機。憑藉著和生廠商的友好合作關係,蘇寧不僅沒有在和各大商場交鋒中失敗,反而逆勢而上,當年實現銷售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通過這件事,令張近東意識到,握渠道就是掌握了財富。

這一階段的蘇寧,組建了300人的銷售部隊,發展了4000多家批發客戶,形成了顛覆中國大部分區域的空調分銷網絡,在1996年批發零售額達到15億元,規模初具。


起底千億蘇寧帝國


第一次轉型:專業轉向綜合

90年代,中國開始進行住房改革,住房需求的釋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讓家電行業發展在90年代末迎來高潮。此時的蘇寧,雖然空調業務空前壯大,但顯然已無法滿足進一步發展的需求,而且相比於批發,建立連鎖零售品牌明顯利潤更大。張近東果斷調整戰略,從空調專業批發銷售向綜合電器連鎖零售模式轉型。而蘇寧既有業務的批發,不但利潤低,而且堅持批發就會激化和供應商的矛盾,徹底失掉蘇寧轉型做零售的機會,為此,蘇寧不惜壯士斷腕,砍掉了50%的批發業務。

1999年,南京新街口旗艦店開業標誌著蘇寧的正式轉型,2000年,全面推進全國電器連鎖發展,成立蘇寧電器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蘇寧電器連鎖網絡從南京走向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初步建立了全國連鎖發展的戰略佈局。蘇寧的擴張,採取集中資源搶佔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然後再向低端市場滲透的模式,只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在全國省會城市的佈局。2004年,蘇寧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抓住時機,在家電行業繼續深耕。這一階段,蘇寧通過“租、購、建、並”在全國快速擴張,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共開設了1700家實體店。


起底千億蘇寧帝國


第二次轉型:擁抱互聯網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互聯網時代也悄然來臨,蘇寧開始探索新的企業發展之路。此時的張近東,敏銳的察覺到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巨大影響,率先開始了互聯網轉型實踐。2009年,成立蘇寧易購線上平臺,並進行營銷變革、渠道創新、雙線同價、平臺開放來擁抱互聯網,探索新的經營模式。

這一過程是痛苦的,互聯網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爆發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即便是提前做好了準備的蘇寧,因為其存在著龐大的線下零售實體,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2012年,蘇寧的業績開始進入了徘徊增長期,2013年,蘇寧淨利潤同比下降85%,最差的是2014年上半年,蘇寧竟然出現了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7.55億元。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蘇寧沒落的聲音不絕於耳。

此時的社會普遍看衰實體經濟,“實體滅亡論”甚囂塵上,實體經濟分分倒逼,京東更是直接向蘇寧宣戰。但蘇寧毅然堅持零售的本質,認為互聯網只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線下實體必須擁抱互聯網進行變革,而互聯網也必然無法完全取代實體經濟。於是,蘇寧從商業的本質出發,率先引入O2O的模式,將線上線下融合統一,互補優劣,大力建設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不僅讓實體零售重現生機,也開闢出支撐未來發展的互聯網零售新模式,成功實現轉型。

2016年馬雲提出"電商已死",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線下,開實體店。2016年,成立7週年的小米正式開啟線下零售計劃,全年開業了68家"小米之家"的線下門店。劉強東更是喊出,未來京東要開百萬家便利店。

諸多電商巨頭積極佈局線下的背後,是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網購用戶增速放緩及獲客越來越難。人們消費觀念由原本的關注價格,轉而開始關注品牌、品質與服務,對於品質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線下渠道重新煥發生機。

而此時已經躋身世界500強,本就是線下龍頭的蘇寧,則佔據了巨大的先發優勢,其依託線上線下雙平臺,於2017年3月,正式提出"智慧零售"概念,開始了蘇寧的第三次轉型。


起底千億蘇寧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