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面對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我到底應不應該釋懷?又該如何釋懷?

用戶3708573195


對於原生家庭,已經有太多的理論論述了,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後天的性格以及對待事情的認知,也影響著我們對待愛情和事業的信念;

一、在這裡首先要澄清一點:這些影響一定是有好有壞,不存在完全的絕對的“傷害”;

所以第一個問題,其實不是該不該釋懷,是你到底如何去定義這個“傷害”;任何事情都有兩面,而且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完美的;

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她獨生女,家庭中上,父母恩愛,長相不算國色天香,但也算標誌可人,重本畢業,在上市公司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性格溫和,討人喜歡;她來諮詢的緣由,是因為很難進入親密關係,初一看,這個女孩子原生家庭是非常好的,從小得到的愛也很多,父母也很民主,從小就很開心很幸福,學業和事業也都一帆風順,這樣子的家庭,在我的來訪者之中,算是少見的幸福了;

可是細聊下來就發現,因為她的父母非常恩愛,他爸爸對家人特別溫暖,智商情商都高,她其實內心是想找一個“父親”,有著父親的高情商,為人處世得體周到,又能對家人如此體貼溫暖,而她看到的母親,也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所以她覺得女孩子就該溫柔呀,男人就該疼女人啊;

她很難進入親密關係的原因,一個是以父親的標準去找對象,這個就很難了,年輕的男孩子有這般處事周到著實少見,而是以父母親的相處濃度去期待自己的愛情,一旦相處親密一些,就要求對方像父親那般體貼,而沒有認識到關係不是某一種標準,而是互動的平衡,是流動的,是需要經營的,所以,確實是難。

你看,這麼好的原生家庭,在某些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弊端。



二、該不該釋懷?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選項的問題,不管原生家庭為我們帶來的影響如何,我們想要減少影響,更加順利的往前走,跳出隱形的循環模式,就必須要去覺察、去調整,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阻礙了你的發展和幸福,我們就不得不釋懷。放下,才能更好的往前走。


三、如何釋懷?

1、覺察自己的模式:

覺察自己目前的哪些行為模式,可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看到”這個模式;比如我之前有個來訪者,非常聰明,能力也很強,但是就是存不住錢,他掙得也不少,但是錢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流走,不是被自己花了,就是被別人借走;

在諮詢中發現,這位來訪者小時候家庭條件較差,每次問父母要錢,都會被罵,哪怕是交學費,母親都說你讀書花了好多錢,那個時候,他很害怕問父母要錢,覺得錢讓自己受苦讓自己捱罵。所以他立志好好讀書,好好掙錢,但是內心對錢的潛意識沒有改變,覺得錢是不好的,是讓自己受苦捱罵的,所以這樣的他,潛意識是不會存住錢的,潛意識會保護我們,怎麼可能擁抱讓我們捱罵的東西呢?

2、感受當時的情緒:

真正影響我們的,不是過往的具體事件,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認知,以及這個認知帶動的情緒,因為人的情緒是底層發動機,情緒來了,是一瞬間的事情,根本容不得我們去思考和反思;而理性,還需要調動多種邏輯和分析,太慢了;

比如剛剛那位來訪者,一提到錢,他內心深處的情緒是:有點害怕,又有點想要靠近,不想要,又覺得不得不要……這是一觸即發的,不需要思考,也就是這種情緒,讓他潛意識裡,就會把掙來的錢以各種方式散出去;

所以重溫一下這個模式給你帶來的情緒,看到這個模式深層的東西,和情緒好好相處;

3、重塑認知、刻意練習:

最後一步就是重塑認知了;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讓你受苦的這個模式,也瞭解背後的認知和情緒,那就需要我們為過去重新做一個定義;

還用剛剛的例子,他在問父母要錢時,感受到的是委屈和害怕,為什麼委屈害怕呢?因為覺得父母不願意給他錢,父母更覺得錢珍貴,或者是父母掙錢太難了,家裡更需要錢,覺得自己不悲哀;

那我們重新來回憶一下,也許當時只是父母不懂得表達,父母只是希望給他的每一分錢都能被好好使用,發揮價值;畢竟父母的行動就是掙錢供他讀書,比語言更有力量;如果我們這麼想,我們就知道,錢是個好東西啊,他可以幫我們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幫我們實現夢想,錢不是讓我們害怕的,應該是讓我們喜歡和感到高興的。


最重要的是,要刻意練習,因為情緒是有黏著力的,過往的思維模式跟著我們這麼多年,不是一下子就能調整的,所以要給自己一些耐心,去調整去練習。


最後,我想說的是,從來都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從來都沒有固有的傷害,若有,那就是我們的心牢。


舒鑑皓


原生家庭對你造成的傷害客觀上說也許會伴你一生,如果那樣的話,你會活得很傷感,心會痛會累!所以,你應該努力讓自己放下,劃上句話,翻篇,讓他成為過去,過好今後的每一天,開開心心,不枉自己這一輩子在人間走一遭!


嘉陵風情


你長大的時候,強大的時候,總是要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他們無法再傷害你,你也不要傷害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