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水畫山的虛實處理

中國的山水畫雖有疏體和密體之分,然而都有個度,任何表現手段,若超出了這個度,就很難成為一種藝術。真所謂“實是力,虛是氣”也。兩者之間,誰也離不開誰,交融一體。實有虛的映襯,更顯力量;虛有實的對比,更覺仙氣。疏體和密體是畫風上的分類,然而在每一幅畫中,更需有疏密對比。古人云:“密不透風,疏可走馬”,這是一種藝術處理的手段。在著手落筆之前,要周密考慮疏密、虛實的對比;把握大的關係,然後可以大潑小收、筆筆生髮。

山水畫在一般的情況下,是用雲霧進行虛化處理的,為突出某個山頭,其山腰或山腳用雲霧進行虛化;為突出前山,將後面陪襯的山進行虛化。然而這種虛化不是一味的空白,一定要虛中有物,特別是在處理虛化的山體時,要既能抓住山勢的大體,又能依稀看到山的脈絡走向,千萬不可只平塗出一個大概的輪廓,空洞無物是山水畫中的大忌。如圖分析:

山水畫山的虛實處理

陸儼少《巫山雲濤》

陸儼少《巫山雲濤》:這是一幅構圖險峻的山水作品。古語云:“造險”,是也。這種構圖的特點是反傳統,其將大面積的虛白的雲濤,反襯幾座黑的發紫的山體,強烈的反差,讓人想到鋼琴的琴鍵,時刻奏響著《英雄交響曲》。然而云濤的處理別具一格,白雲經過了整理,有條不紊地朝前推進,雲間時隱時現的山頭,達到了虛中有實的藝術效果。而山頭和山腳的處理更有意思,山頭流下一兩條雲帶連接著泉水,連接著江水碰擊山腳所泛起的浪花。這遊動著的雲水將黑重的山體進行有趣的虛化處理,很好地起到了實中有虛的效果。

山水畫山的虛實處理

應野平《雲山圖》

應野平《雲山圖》:這幅雲霧繚繞,筆墨酣暢的山水畫給人一種柔和的美感。左上邊墨韻組成的黑山輕輕地走進虛無的白雲,“實”山逐漸地虛化,這種“實”是在雲霧的“虛”中反襯出來的。這種手法能讓人產生大自然浩瀚無比,深不可測的感覺。而左下面瀰漫的雲霧中漸漸向右上方伸出實實在在的高聳入雲的大山,以雲霧的“虛”反襯這鐵打山崖的“實”。這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表現方法營造出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禪意的美學,深藏玄機,美不勝收。

山水畫山的虛實處理

朱屺瞻《雨過青山》

朱屺瞻《雨過青山》:這是一幅帶有現代觀念的山水畫,運用了墨跡和肌理。這幅畫在第一遍顏色沖洗過後可出現很多畫面的可能,現在這幅溼氣縱橫的山水畫靠的是巧妙的虛實對比手法,整幅畫面基本上保留了所有的色墨沉澱後的肌理效果。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寫實的小房子,在這幾間稜角分明的屋頂的襯托下,使這片朦朧的綠色,變成了森林;虛實在這裡盡得妙用,也就是因為這幾間稜角分明的房子,最上面的一塊色塊變成了霧濛濛雲霧中的山頂;色塊後面的白也變成了大片的天空,好像是天空輕輕地映出輪廓模糊的山頭。虛和實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