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食物也有意識?主宰人體“第二個大腦”的竟然是它!


食物也有意識?主宰人體“第二個大腦”的竟然是它!

我們已經知道,意識就是物質、能量、信息,意識包含了物質、能量、信息。人是一個物質肉身的生命體,而肉身又是一個淺層意識體,是被大腦思維所控制的。淺層意識又來源於深層意識,因此,身與心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一個綜合的意識體。所以修心必先修身,修身才能修心,修身也是修心,修心也是修身!身心雙修才是真修行。

那麼除了大腦這個淺層意識體,人體中還有第二個淺層意識體嗎?也就是說,人還有第二個大腦嗎?答案是,有的!也正如電腦一樣,電腦除了內存還有緩存,而緩存其實也是另一種內存。

我們已經知道,生命如電腦,身體是硬件,意識是軟件:自性是操作系統,大腦是內存(淺層意識的暫時性儲存器),阿賴耶識是硬盤(深層意識的永久性儲存器)。而電腦的大腦硬件則包含了CPU與內存,但CPU的活動皆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雖然CPU在電腦的硬件歸屬中是電腦的大腦或中心樞紐,但其必須藉助於內存才能實現真正運行,所以站在軟件的角度來看,內存才是真正的電腦大腦,就如是人的大腦。但為了保證CPU的運行效率,而在設計和製造時一般都會在CPU中加入緩存,因而緩存與內存就一起組成了CPU的主要活動空間(此外,硬盤也會產生虛擬內存)。而實際上,內存便是電腦中最大的緩存,所以緩存與內存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只是電腦硬件的人為分工罷了。因此無論電腦或手機,其性能指標除了CPU之外,最重要的參數便是內存容量了!而緩存其實就是內存。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統稱內存。

那麼在人體內,充當內存的角色,除了大腦還有那個肉體器官呢?也就是說,主導人的淺層意識之物質機構除了大腦,還有其它嗎?答案是,有的!人體也有類似於電腦緩存的角色。現代科學已經發現,人有“第二個大腦”,它就是——腸胃。美國神經學家邁克·格爾松教授表示,我們的腸胃包含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主要負責我們下意識的活動,第二大腦位於胃腸道,所以又被稱為“腹腦”、“腸腦”。而且神奇的是,經實驗證明,即使腸道短時間與人體分離,其內的神經系統仍然可以繼續工作。這表明:小腸神經系統是獨立於大腦神經系統之外的。科學家們發現,在連接腸道與大腦的神經纖維裡,有80%—90%的神經是從腸道連接到大腦中去的。亦即說,是腸道告訴大腦它需要什麼,而不是大腦告訴腸道它要做什麼。腸道不僅可長達身高的3倍,而且有多達超過5億個神經元。

其實中醫早就揭開了這個秘密,《黃帝內經》雲“心與小腸相表裡”、“腸胃一體”、“脾胃互為表裡和臟腑”,“脾”者脾性、脾氣也,因而這個“脾”更多不是物質形體上的,而是意識精神層面上的。至此,我們就能從以上的廖廖數語中,而窺見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中醫不是物質的醫學,而是靈魂的醫學,而中華文明甚至文字,也都是靈魂的創造!傳說中的“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大概率並非傳說!

如此說來,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就如是電腦CPU的緩存,也就是另一個內存。所以中醫才會說“心主神明”,因為心又與小腸互屬表裡,心屬裡,小腸屬表;腸胃又本是一體,脾胃又互為表裡,脾屬表,胃屬裡;脾胃又互為臟腑,脾為髒,胃為腑。因此,心、腸、胃、脾就組成了除大腦外的另一個意識精神系統,也是一個淺層意識系統。因此,人真正的第二大腦,正是由腸、胃、脾三者組成的消化與吸收能量的系統。

正因如此,人吃的食物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緒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食物也是意識,是能量與信息的綜合體。因此,對於修行人來說,飲食比打坐其實更重要,因為人首先要吃才能生存,而吃的食物就涵蓋了:有形的物質營養素構成了人的肉體,無形的意識(信息和能量)則會成為人的思想、情緒、念頭的一部分。

現代醫學與心理學的共同研究發現,越愛吃垃圾食品的人,慾望越多,越自私自利,脾氣越差,情緒越不好,越激動易怒!

何謂垃圾食品?是指經過人為添加太多化學調味料,或過多加工的食品如炸、烤、燒、燻、燜等,因為食物的加工過程其實是被人的意識滲透之過程,大多數食品之所以被加工,都是人自私自利的原因,人們為了利益,這些食物不可避免地被注入了太多的負面意識(負面信息和負能量)。人們吃了這些食物,就會吸收到這些負面的能量和不良的信息。現代人慾望太多,而創造了太多包含慾望的物質,人們又吃了或接收到了這些飽含慾望的物質,從而慾望又大大的增加……如此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些也都是大腦的慾望——淺層意識的物質慾望,因而由這些慾望創造的快樂也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修行者都要吃得少而素呢,而且儘量要吃天然的食物呢?又為什麼同一道菜,以同樣的材料(包括廚具和火候),不同的人做出來的味道會不一樣呢?這是因為,做菜之人的情緒不同、發心不同,即注入這道菜的意識也就不同,亦即滲透於食物之上的信息和能量之不同。譬如那些只為利益或無心做菜的人、或商業性的飯店廚師,只要其出發點是自私的、消極的,這樣做出來的菜當然是不好吃的,即便是所謂的好吃,也只是純粹化學調味料的味道罷了!雖能滿足一時之口欲,卻會帶來長久的健康隱患;而那些一心只為把菜做好的無私之人、或家裡自己家人做的菜自然是帶著無私的、積極的意識,這樣的菜注入的是正面的信息和正能量,也當然好吃了!

又比如,你若是與一個經常吃素的人在一起,因為這種人肯定貪嗔痴比較少的,你會感覺到他身上所散發出的氣息,就有如是處於花草樹木的環境中,會是一種素雅、清新、祥和、寧靜的氣場、氣氛。但你若是與一個非常愛吃肉、無肉不歡的人在一起,因為這種人肯定是嗔恨心比較重的,因為動物臨死時會發放驚恐、悲傷的意識,這些肉類佈滿了屍毒,自然都是些負面的信息和能量為主,吃了這些肉的,人就自然吸收了這些負面的信息和能量,那麼這些人就少不了會衝動易怒、情緒易變了。你也能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負面氣場、氣氛。而且當你越放鬆、越安靜時,你的敏感度會越高,也越能感受到他人身上的信息和能量。

因此,貪嗔痴重的人做的飯菜,人們吃了難免會中慾望的毒,靈性就會下降。這絕非玩笑。過去無論是佛或道的場所,他們做廚房的,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高素質的修行者。因為修行層次高的人做的飯菜,他人吃了會得到靈性能量的加持,對於修行不可或缺!

由此可見,為何紅塵中有些修行人,修行時日已經不少了,卻依然有著很強的慾望與自我——我執,這是因為,他們可能忽略了胃腸道也是人的另一個大腦,也能影響我們的精神。

此外,食物的選擇至關重要!所謂“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自然就是正意識(能量和信息)。比如山泉水、野菜野果等都屬於自然食物,它們所代表的都是正意識的產物。世間大多修行者都是在自然狀態下得道成佛的,而且在得道成佛前,這些修行者都要堅持至少7天不進食,以把胃腸道完全清空而使肉身達到純潔、純靜狀態。因而很多高僧大德仙逝後,其肉身可以長久不腐或產生了大量的舍利,這些都是正能量的結晶。

道家所說的神仙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因為人間煙火沾染了太多的人間濁氣——主要是慾望產生的貪嗔痴等的負面意識,所以人間煙火大多屬於負能量。當然神仙也是需要能量的,但他們通過修煉而能直接吸收到宇宙最原始的、最純正的能量。他們的腸胃能保持純潔的狀態,甚至能斷掉通過腸胃食物帶來的負面能量或信息。因而神仙可以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甚至長生不老,道家辟穀術的奧妙也在於此。

辟穀即不吃五穀,人食五穀易在腸中積結成糞而產生穢氣,會給修行帶來身心的障礙。因為人體中有靠谷氣而生存的“三尸神”,“三尸神”又稱“三彭”或“三蟲”,“屍”者乃神主之意。道家認為,人身體中有三條蟲,稱為上屍、中屍、下屍,分別居於上、中、下三丹田。因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並各有一神駐蹕其內,而統稱“三尸”。三尸神皆為人身之陰神,皆為貪神:

上屍貪寶物——“一居人頭中,令人多思欲,好車馬”;

中屍貪五味——“一居人腹,令人好飲食,恚怒”;

下屍貪淫慾——“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殺”。

《抱朴子·微旨》稱“三尸神”屬於魂魄鬼神類,傳說三尸神愛好自行放縱遊蕩,欲使人早死,以亨祭酹……因而三尸神還是人們身心致病的根源。總而言之,三尸神是兼管監視、告密、教唆、破壞等種種惡行的駐身神。是慾望產生的根源,是毒害人體的邪魔。但三尸在人體中是靠谷氣生存的,因此人若不食五穀就能斷其谷氣,三尸也會隨之而滅。

五穀和五味——人是吃穀物以後開始吃鹽再到酸甜苦辣五味,若能斷五穀,就能斷掉口味之喜好的食物慾望,而再斷七情六慾。

蛋白質和脂肪——人體需要通過皮膚排出多餘的蛋白質和脂肪,表皮分泌的油脂、汙垢、耳屎、眼屎、頭皮屑,都是人體脂肪和蛋白質過剩的產物。如果不吃高蛋白及高脂肪食物,人的體表幾乎不會生產分泌物和體臭。口臭、腳臭、汗臭、狐臭等體味,皆屬食用五穀、五味和肉類的排洩現象。人們僅需食用素食就能於人體自身合成所需的脂肪和蛋白質,如牛羊僅吃草一樣,也能產生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滿足自需而且不會多餘。

人的七情六慾都是意識的幻覺,是淺層意識體——肉身帶來的虛幻感,都是騙人的。人類的自性(阿賴耶識)裡本就沒有這些情緒和感覺。所以大多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在其意識脫離肉體的那一刻,都有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安靜與平和。因為一切所謂的愛恨情仇都只是大腦的思維而已。

因此,天然的植物——素食和自然純淨的山泉水可以說是修行的最佳食物,不但是正能量、高能量,而且靈氣充沛。食用越原始、越天然的食物,腸胃越不容易積聚毒素而處於越潔淨之狀態,而導致人產生自私自利慾望或負面情緒的幾率也就越低。

少吃甚至不吃食物會使身體變輕,甚至能使身體產生“暖相”現象,“暖相”是一種人身體上的能量聚集現象,它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帶過娃的人都會知道,每逢冬天,大人抱著小孩子在懷裡,就會如是抱了一個火爐。因為小孩的身體都是暖烘烘的,小孩子的身體和四肢無比柔軟也是“暖相”的原因,因此小孩子怎麼跑和玩都不會累。而隨著年紀越大“暖相”現象也會越少,因而老人的四肢都會變得僵硬而不便。佛教的“四加行”即:暖、頂、忍、世第一,首個修行法即“暖相”。因為人體內的精力是由兩腳產生的,它在體內主要是管“暖”的作用。身體差的人,一到冬天,手、腳、膝蓋都會是冰涼的,因而不想行動也行動不便;反之,身體好的人,四肢一年四季都是熱的,也易動好動。如果再盤腿打坐,就會更熱更柔軟。打坐時暖融融的感覺會由兩隻腳傳播到兩條小腿,再到大腿都會變得柔軟無比,因此打坐也會變的非常輕鬆,雙盤完全不是問題,而上了年紀的人單盤也勉為其難,原因就在於此。有了“暖相”的人,即便幾個月不進食也不會產生飢餓感,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過渡到只喝水甚至空氣了,體重減輕的同時精力卻會更充沛,甚至只需打坐休息一下就可以代替睡眠了!因為睡眠是無意識的睡眠,而打坐則是有意識的睡眠,是一種吸收正能量的睡眠。

在此列一下食物按其正能量的優劣而排列的順序(僅供修行者參考,要根據個人體質情況以綜合考慮)如下:天然根莖類植物(以生吃為好)——天然野果(以生吃為好)——野菜即天然葉菜類植物(以生吃為好)——真菌類食物(蘑菇)——蕨類——裸子類——被子類——人工種植水果類——人工種植蔬菜——全穀類——豆類——堅果類——水產(魚蝦蟹等)——禽類(雞鴨鵝等白肉)——畜類(豬牛羊等紅肉)——各種加工食品。

也可簡單劃分為三大類:生食類(素食為主)——熟食類(素肉混搭)——加工類(人為或化學添加)。

由上可見,越多人為參與的非自然的食物,其附帶的負能量越多,因為利益驅使或資本逐利,這些食物滲入了太多自私自利的慾望意識。

因此長壽者皆食用趨於天然的食物,有長壽之鄉稱謂的如廣西巴馬和新疆、雲南等地的百歲老人都屢見不鮮,與他們不但食用趨向天然的食物、並能接收比其它地方更多宇宙能量的自然環境有關。據說中國古長壽專家如廣成子、彭祖、張三丰、李慶元等,他們均活了數百歲,而且都是修行者。

古往今來的修行者,有光吃野菜、野果生活的,也有隻靠喝水的生存的,更有隻曬太陽光就能生存下去的(光是意識也是能量),甚至有僅靠空氣不吃不喝也能活得好好的(空氣是意識也是能量)。因為一切食物歸根究底都是間接的宇宙能量而已。

修行就是身心雙修,就要懂得從最低的物質層面起步。而對於物質來說,食物又是首當其衝的。因為意識就是能量,而腸胃脾是人的第二個大腦,是又一個淺層意識體的中樞,也是人體間接吸收宇宙意識能量的一個系統。意識遍虛空、滿法界,是宇宙唯一普遍的存在!也由此可見,意識是比物質更真實、更重要的存在!沉醉於物質慾望並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脫和昇華,而要回歸於意識的修煉,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人生只不過是一場靈魂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