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檢驗著黨員幹部把初心使命變為堅決戰勝疫情的擔當。在大考中,楊莊街道黃橋社區社保專管員、總支委員王健梅在做好社保、黨建、婦聯工作的同時,強化擔當、紮實工作、衝鋒在前,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宣傳員”“代購員”“報道員”,交出了無愧初心和使命的滿意答卷。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疫情防控檢查點的“守門員”

1月26日,王健梅接到社區通知疫情防控工作後,第一時間返回到工作崗位。她被安排在黃橋社區疫情防控第五檢查點,這個檢查點包含一個自然村兩個莊,相隔立交橋。她每天戴著紅袖章早早來到卡點給志願者們送口罩,穿梭於兩個檢查點,在村頭卡點值班值守,對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信息登記、核查身份信息,堅決把“不漏一車、不漏一人”落到實處。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村民們笑著調侃:看看,咱村的“守門員”來了;家裡人責備她:咋就不能在家照顧一下骨折的婆婆,給高考的兒子做個飯,在家監督一下孩子學習呢……

穿行在村頭巷尾的“宣傳員”

“人到哪,宣傳就到哪。”王健梅從小就在本村長大,她充分發揮熟悉本村情況的優勢,積極主動擔當起片區裡的宣傳員,成為疫情宣傳工作的“主力軍”。王健梅每日堅持奮戰在村組一線,與志願者一起走村訪戶,發放傳單,向群眾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沒有戴口罩不要出門,回到家勤洗手多通風。”路上遇到沒有戴口罩的村民,她都會主動跑過去,耐心向居民講解防疫常識,堅決做到宣傳一戶不漏、一人不少。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轉身秒變居民的“臨時代購員”

“我們給你帶了新鮮蔬菜,就放在你家門口,疫情期間您儘量減少出門,有需要代購的生活用品就打電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會及時送到……”2月8日,為保障居民生活質量,減少人員流動,王健梅和志願者們一起到工人村真棒超市為轄區居民“跑腿”,採購鮮蔬菜等生活物資,並一一送貨上門,贏得了群眾點贊。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戰“疫”線上的新聞“報道員”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懷揣責任與擔當的王健梅在做好“守門員”“宣傳員”“代購員”的同時,沒有接到任何指令,義無反顧地衝到“戰疫”一線,以筆為戎,記錄一個個感人瞬間。白天要值守,她只好夜間加班趕稿,有效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為社區眾志成城戰勝疫情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1月28日,王健梅針對黃橋社區在疫情防控所做的工作進展情況撰寫成信息《疫情防控 楊莊街道黃橋社區在行動》第一時間在《美麗烈山》推出,接著淮北先鋒網、共產黨員網,相繼採用,點擊量達到2000多。

2月1日,她發現堅守在卡點的志願者王海是一位殘疾人,但在執勤中盡心盡責,感動之餘,寫成《身殘志堅 戰“疫”有你》被推送到共產黨員網、安徽財經網等等,經過宣傳,影響了身邊的群眾,紛紛加入到志願者隊伍。

2月8日,她聽說二郎廟社區幹部做起了“跑腿員”,在人人儘量不出門的情況下,她安排好自己的卡點後,戴著口罩,拿著手機,隻身來到距自己單位幾里之外的二郎廟社區進行採訪,深夜到家撰寫信息《二郎廟開通跑腿服務功能》,相繼被《美麗烈山》《學習強國》採用。經過宣傳,淮北廣播電視臺、淮北日報記者均來採訪報道,其他社區紛紛效仿,解決了居民疫情防控期老百姓生活難題。

在卡點的堅守中,得知楊莊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秀梅、鐵運處社區薛元召、王兵去獻血,晚上打電話採訪,連夜寫成信息《戰“疫”線上 他們走上了無償獻血點》被共產黨員網、中安在線、安徽財經網、淮北先鋒網等等相繼採用。經過宣傳,又帶動了計生專幹況冬梅、牛繼蘭、崔康等人獻血,遂寫一篇《走,獻血去》;通過宣傳發動,2月28日,楊莊街道61人集體組團無償獻血,當天獻血23600毫升。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自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開展以來,她先後在共產黨員網、人民網、《安徽日報》、學習強國、中安在線、安徽財經網、安徽先鋒網、《淮北日報》、淮北先鋒網、淮北市政府網、淮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報道楊莊街道及社區應對疫情的重要舉措、工作動態、基層防控的典型經驗典型人物、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暖心故事,激發了廣大居民積極投身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據不完全統計,共刊發稿件100餘篇,其中國家級11篇,省級 10 篇,市區級80多篇,其中黨員志願者宣傳圖片多次被學習強國採用,同時又被作為淮北市的宣傳片對外推送。

王健梅:戰“疫”下的多重身份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王健梅在戰“疫”一線不甘人後、擔當作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大戰中衝鋒在前,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在這場大考中交出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