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震盪後的冷思考:打好“持久戰”,防範“黑天鵝”

紅刊財經 陶丹



原本晴空萬里的A股市場,在本週出現一波劇烈震盪,“震源”雖然遠在萬里之外的中東地區,但也在A股掀起了陣陣漣漪。雖然週一、週二A股繼續頑強向上拓展空間,但週三畫風突變,低開低走掉頭向下,並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雖然中東局勢緊張客觀上造成國際油價的上漲,對原油進口依賴度較大的中國確實存在輸入型通脹的可能,但基於美伊雙方的現實利益需求,爆發全面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整體影響應當在可控範圍之內。


從歷史經驗來看,突如其來的外部因素很難讓A股扭轉趨勢向下,影響A股長期走勢的關鍵還在於內部因素。在目前上證指數處於10年低位,加上年初流動性寬鬆、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的情況下,A股的抗震能力較強。如果未來國際油價趨於平穩或回落向下,則代表這一外部因素對A股的影響逐漸減退,投資者可重點回到精選個股、把握節奏的角度來進行操作。


震盪後的冷思考:打好“持久戰”,防範“黑天鵝”

  

另一方面,儘管本週的震盪幅度有所加大,但藉助外部因素順勢洗盤並不是壞事。本波上攻從2019年12月3日探底2857.32點開始,到本週一最高上攻3107.20點,上證指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漲幅接近9%,深成指、中小創等漲幅更大,市場本身就累積了一定的獲利盤。在一片“牛市論”刷屏的樂觀情緒中,獲利盤不斷堆積,成為市場向上的隱憂。此時有外部因素的擾動,讓這些獲利盤適度兌現,在某種程度上也減輕了大盤中線向上的壓力。經過本週的震盪,1月2日的向上跳空缺口開始得到回補,這個缺口不僅是本波上攻以來上證指數第3個日線級別的向上跳空缺口(見附圖),更綜合了日、周、月、季、年五大週期的缺口,面對“逢缺必補”的隱憂,補完這個缺口之後有利於存在“恐高症”的技術派資金再度進場,增加多頭的援軍,有利行情的向上發展。

震盪後的冷思考:打好“持久戰”,防範“黑天鵝”

  

從本週三的大幅波動來看,雖然多頭看似節節敗退,但有兩個指標卻顯示做多力量不減。首先是漲跌家數的對比,雖然下跌家數明顯較多,但主要集中在跌幅0-3%的區間,跌幅超過5%的品種寥寥無幾,甚至比漲幅超過5%的家數還少;跌停的個股也僅有3家,但漲停及漲幅超過10%的家數則高達65只。顯然,週三的下跌屬於大面積普跌,但殺傷力並不算太大,而多頭在局部區域的反擊力道也不小。

  

還有一個指標則是陸港通北向資金的流向。在大盤調整的情況下,當天北向資金卻全天基本維持淨流入狀態,臨近收盤更有搶籌的跡象,全天累計淨流入超過14億元。顯然,A股一些場內資金視為利空的外部因素,外資並不認為會對A股產生重大影響,反而是趁盤中調整的時機繼續買入,增持A股。因此,本週的震盪只是上漲途中一個小插曲,很難對A股整體走勢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雖然本週的震盪可能是“虛驚一場”,但對投資者來說卻是極好的預防針。雖然A股的中期趨勢有向好的跡象,各路機構看好牛市也是主流觀點,但絕不意味著可以實現快速獲得暴利的瘋牛市。牛市中漲多了也會有震盪,個股分化也將伴隨2020年行情,投資者應當做好“持久戰”的準備,而非盲目樂觀的“速勝論”。即使是公認的藍籌白馬股的代表貴州茅臺,新年伊始也因為公司預期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下修而出現逆勢調整。因此,投資者應當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以漲喜、不以跌悲,在連續上漲、短期超買之後適當控制下買入的節奏,應更多地選擇回調到中短期均線的時機,來把握低吸優質股或指數ETF基金的機會。

  

而近年來全球市場的“黑天鵝”現象屢見不鮮,隨著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擴大,相關消息對市場情緒面的影響也會在短期體現出來。如果投資者在賬戶中騰出部分資金,適當配置一些受大盤波動影響較小的品種,在局部對沖風險的同時,也有助於冷靜看待分析相關事件的影響,不會因為短期消息的影響而做出衝動交易的決策。筆者認為,像黃金ETF、大幅破發的可轉債、戰略配售基金都有類似抗風險的能力,投資者可待相關品種波段調整、止跌企穩的時候按比例分散佈局。


(本文已刊發於1月11日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