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一定要拼盡全力考上985、211大學?

中國高校圈


高考是一個實現人生的省力槓桿,如果你能夠在恰當的時機運用好它,那麼以後你的人生將呈弧線式的上升。

好的大學和不好的大學不僅是學歷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在資源和機會上的差異。

目前我國共有接近3000所大中專院校。其中80%是公辦院校,所謂的公辦院校主要是指學校的資金來源是來自於財政補貼,而目前我國的教育的財政補貼十分有限,每年佔到財政收入的3%左右,在財政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即便是想要均等化也是不現實的,那肯定會優先發展一些比較好的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211”“985”院校。

211院校就是面向21世紀重點辦好的一百所高等院校,985工程院校是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時提出的,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因此,一些知名院校往往會有更多的教學資源,會有更先進的實驗室,以及更多的辦學資金,因此也就更容易吸引到優秀的教師。

985和211院校與普通院校除了在教學資源上的差異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氛圍上的差異。

優秀是一種習慣,能夠考上211或者是985院校的學生,他們從小學到高中,一般都是表現比較優秀,因此他們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雖然說在一些985院校之中,也有一些學生經常打遊戲、逃課,最後掛科太多被勸退,但是這種學生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在普通院校之中大部分學生都處在自暴自棄的狀態,找不到自己的前途和方向。

在大學裡面,更多的是強調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因此環境是相當的重要。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是一些比較優秀的人,那麼你會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如果身邊都是一些普通的人,你自己社會變得優秀一些,有些時候就顯得自己特別不合群,或者是會讓自己會特別容易自滿,這一點在招聘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普通的學校的學生可能考過六級,都特別值得炫耀,而在一些名校之中可能六級是標配,他們考過六級之後都會考雅思、託福,甚至大部分學生畢業以後都能熟練的運用英語,而在一些普通院校學生之中,甚至有些學生就四級就沒過。

借用連嶽的一句話:“如果你不按照自己想的去做,那麼最終你要按照你做的去想”。在一些校園招聘時候,普通院校稍微優秀一點的學生更容易自滿。

除了學習氛圍,教學資源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在就業的時候就業機會的不同。

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大學生可以說是相當的泛濫,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句話扔一個石頭,砸到十個人其中六個是本科生,三個是研究生,一個是博士生。

大學生供過於求,名校學歷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其實國外的很多大學在就業的時候,一些知名的企業都傾向於去一些名校進行招聘。某位知名投資人說,每次我在投資企業的時候,都會給企業強調一句話,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要招人就要招優秀的人,去一些985院校招聘,因為高考就已經篩選了一次,為什麼自己還要花大量的成本去篩選呢?

也就是說,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雖然他們也明白在普通院校之中,可能也有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但是,要想把這個普通院校這種極個別的同學篩選出來,成本是相當高高的,而企業主要考慮是以最低的成本招聘到合適的人才。

大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會有自己所傾向的院校,其實這個道理也非常簡單,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都會傾向於選擇自己熟悉的。

不少企業都傾向於去自己比較熟悉的院校招聘,如果是自己的師兄或者師姐是在一個知名的企業從事招聘或者知名企業高管,他們在招聘時候肯定會考慮到自己的母校,並且在錄取時候會優先選擇自己的校友。

在名校之中,校友不僅是以一種關係,而且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不過在大部分省份要想考上985或者是211院校,其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甚至有些學生經過了三年或者四年的努力,因為學習方法或者是能力水平方面的問題,自己最後只能就讀於一個二本或者是普通一本的重點院校。

其實在看待高考這件事情上,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要“盡人事,知天命。”

並不知說考上名校就是一本萬利,考上名校也只是一個開始,要想讓自己有所作為,還需要後續不斷的努力,而考上普通院校可能是需要你加倍努力,甚至在以後的職業發展和人生的道路上會走更大的彎路。

不過,在成長的道路上,只要自己不放棄,那麼肯定會有機會,而沒有機會往往是自己先放棄了。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作為一個多年任教的高校教師,談點個人感觸!

我曾給一本,二本,三本學生都上過課。其不同之處深有體會。

先說這個三本學校,是所北京的民辦高校。我是兼職上課,據說之前任課老師被孩子們捉弄了,上了一次就不上了。所以接課的時候還是很緊張,還好經驗足夠,鎮住了場面。但上課的時候有女生塗指甲油,情侶談戀愛,後排還有男生抽菸,炒股,甚至有一次幾個男生打牌涮火鍋。感覺上課,比主持春晚還要有應變能力,精神高度緊張。一次課堂上,我提了一個問題,告訴同學們如果考研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專業課很喜歡這個問題。結果大多數人都笑了,幾個男生大聲說:老師,誰考研?讓他站出來,給我們看看!我分明看到前排有三四個好學生把頭深深埋了下去。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後來就再也不去該校上課了。

二本學生比較中規中矩,愛聽課的坐前排,不愛聽的坐後排,也不搗亂,就是帶耳機聽音樂,睡覺,看小說什麼的,也不吵鬧,不擾亂課堂。還有些有想法的同學,自己複習各種考證的資料。總之,全憑自覺,學生上完課基本就散了,沒人干擾。

我也教過985高校的學生,非常燒腦。一次中級微觀經濟學課後,一個女生拿著一道習題問我,這道題有四種算法,為什麼其中一種和其他不一樣。但其實我們只需要會一種足矣。還有同學說看過幾個版本關於一個問題的觀點,要找我談談。但其實我自己有個版本都沒看過。還有一次習題課安排在晚上,十點下課,不要求出勤。本以為人少,安排了小教室,結果同學們都來了。甚至有人站在走道上聽課。

這就是我切身感受到的區別。

而且我也知道金融行業很多單位都是要看第一學歷是985.211才可以面試。雖然我本人反對出身論英雄,但不得不承認有一種成功是耳濡目染出來的。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趙淨。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本人東北某985畢業,現在長三角某985工作。因為工作原因認識、面試、接觸過n多985以及非985、211的學生。總體來說,985學生整體素質很高。其實不難理解,985高校的學生當年就是天之驕子,四年本科下來也不會太差,而當年那些沒進入985、211的天之驕子,在排名靠後一點的學校,也是佼佼者,但是四年的差距也不容小覷。985和211究竟在哪裡更出色一些呢?

1、硬件設施完善。有錢才是硬道理。從國家到地方,對985的財政扶植肯定是一般院校難以匹敵的。曾有某西南一般院校圖書館來我校圖書館參觀,詢問我們電子閱覽室計算機數量,答曰200多臺,且免費上網。對方甚是羨慕,因為他們的電子閱覽室只有100多臺電腦,而且還是收費的。當時我們只能暗暗咋舌,這200臺電腦,我們一直打算處理掉,放眼985高校圖書館界,早就不比誰的電子閱覽室裡臺式機更多了,比的是誰的硬件更先進,有錢的高校會引進更新的影音、視聽設備,3D打印機等,引進能帶給學生更好的使用體驗自助設備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錢砸出來的。

2、多元化的國際視野,格局開闊。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每年各種國家公派研究生、本科生出國的項目、短期出國遊學的項目都越來越多。而這些公派項目,大都是向985、211高校傾斜的,而國外知名大學的橄欖枝,也無疑更多地拋向國內以985、211高校為代表的知名高校。在這些高校學習,就會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更有可能擁有國際交流的機會和國際化的視野。很多學生在大一就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留學之路,畢業之後出國進修的比例也比普通學校高。

3、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同輩競爭氛圍。能夠上985高校的,當年都是本校的風雲人物,到了大學能否延續以前的輝煌呢,每個人又如何發現自己的專長,為自己設計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呢?人人都優秀,比你優秀的人可能比你還刻苦。這就會滋生一種暗暗較勁的心態,這種心態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良性競爭。所以,圖書館裡,不止是考試的時候才有發奮讀書的人,通宵教室裡,不止是比賽前夕才有熬夜奮戰的數學建模團隊,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磁場,能夠讓很多人都不敢懈怠,保持旺盛的學習力。

4、名校傍身的耀眼光環。不可否認非名校也一定有優秀的學生,但是目前中國很多情況是,名校至少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很多單位,對於非985、211的畢業生,簡歷篩選環節就被刷掉了,沒有機會讓你展示你的優秀。而有些崗位,看似誰都能做,可能真的招一個985或非985的畢業生沒有區別,但是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肯定傾向於用985畢業的學生,因為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一個有發展潛力,學習能力強的人,就像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只看眼前,不看未來一樣。在這點上,自帶光環的985名校畢業生的質量就更值得信賴了。

題主問:是否其他學校都一團糟?其實也沒有那麼差了。

如果你的能力真的沒有辦法考上985、211,那麼我們在這裡口沫橫飛地闡述985、211有多好,於你來說,是一種額外的刺激,並無好處。既然已經在非名校,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最後也能夠有很多收穫。可以多泡圖書館,旁聽外校知名教授課程,不耽誤學習的前提下,多考對就業有利的各種證,好好學英語,不在985、211的你也有1000個優秀的可能。985高校幫助一些人變得更優秀,但非985高校並非不能讓你變得優秀,事在人為,祝你好運。


陪wo長大


我是阿狗,教育生活類專家。我過去的經歷告訴我讀名校和非名校的區別是天壤之別,不信你看就行。

1.南開與清華的區別

我有倆小夥伴都是南開的學生,一個不優秀,另一個也不優秀。

區別在於另一個在考研選擇了清華,而且差一點沒考上。



三年後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天津市委辦,河北,安徽等諸多省委辦都過了。

留在南開的那個苦苦的等,發現省委辦給名額的不超過三,而且多數已經在top二。

至於眼界啥的,區別就更大了。



2.985與211的區別

前些日子去南方玩,有個哥們叫我吃飯。

飯桌上就說,狗哥哈,雖然我不優秀,但學校好真的很重要。當時有幾個妹子考研去了不錯的211,轉業比較冷門。所以找工作挺難的。

我學校不錯,機會太多。雖然我競爭不過別人,但別人拿了9,我拿個5就可以哈。

當時就想揍他。

(他們區別很大)

3.普通大學

阿狗當年高中學習不錯的死黨,考了二本就去了。家裡條件一般,畢業就回去工作了。

現在工作四五六七年了。

錢也沒攢多少,雖然幸福感可以。



但職務發展前途一般,在他眼裡,縣裡面的科長就是大領導。在哪確實大。

總結

明粉經常說:我去了名校最大的震撼就是,人家長得帥,家庭好,學習努力,多才多藝,哪哪都好。人家還有禮服。

這是明粉經常掛在嘴上的話,雖然他總結不出什麼深刻道理,但也折射一個樸素道理,越好的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越高。

所以今天不學無術散漫的明粉總覺得自己比縣城的小夥伴眼界更廣,雖然他過去是被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在全球,高校從來都是權力、資本、智商的集合地,不同層次的高校是不同層次的集合地。能往上看看總不是壞事。


一枚明粉


以前,我也沒意識到211、985大學與普通大學的區別,去年畢業找工作時卻深有體會。面對同樣一份工作,211、985大學出來的學生得到工作的機會更大,除非普通大學出身的你能夠在工作經驗積累(實習)這一塊比較出色。

去年畢業找工作時常常碰壁,那時候就在想,填高考志願的時候是不是不應該那麼任性,至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那個211大學(解釋一下,以我當時的分數是可以試一下211的,只是由於那個學校的專業都不是太感興趣,所以直接放棄那個211大學了)

並不是說普通大學出身或者二本大學出來的學生沒前途,相對來說,211、985大學門檻更高,出來的學生機會會更多。因為一方面,211、985大學擁有的教學資源更充足、更好;另一方面,能夠進入211、985大學的學生,本身就比較優秀,身處在人人都是優秀者的圈子,自己也會有那種想變得更優秀的慾望,進而自己也會去努力拼搏。因為周圍都是優秀的人,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努力,同樣的分數考進同一所大學,我憑什麼最後混得比別人差呢~

普通一本及二本院校出來的優秀學生也有,但數量相對而言會少一些,我也相信這部分優秀的學生在大學期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甚至與艱苦的三年高中生活有得一拼。然而,有多少人,進入大學後,還能保持高中的那份拼勁呢?總認為,高中三年太辛苦,大學應該好好休息一下;那麼多好玩的,應該多嘗試一下;再一個,在高中時期,自己會有很明確的目標,一定要上某某大學,但真的進入了理想中的大學後,突然就失去了自己的目標,變得迷茫、不知所措,然後就那樣糊里糊塗的過完了思念的大學生活,最後什麼都沒留下~

其實有那個能力,為什麼不選擇拼一把考上211、985呢?如果自己已經盡力了,依然與211、985失之交臂,那也不用灰心,大學只是另外一個學習進步的平臺,只要自己能夠堅守本心,依然能夠用心的去學習,那麼它是不是211、985又有什麼呢?

所有的所有,都在於自己怎麼選擇,並不是所有的211、985大學學生都是優秀的,普通大學學生也有那麼優秀的,一切在於自己~~


婷說讀寫


我談談個人觀點。

第一,為什麼要拼盡全力考上985,211這類院校。這類院校霸佔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優勢教育資源,無論是硬件還是師資水平是其他院校沒法望其項背的。不說這類重點院校的師資水平和硬件設施,其平臺資源更是讓大家趨之若鶩。在本科階段這些院校區別不大,如果讀研究生,重點院校的平臺優勢凸顯出來。在重點院校,你更容易找到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導師。如果導師是院士,你所獲取的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收穫,還有極其重要的人脈關係資源。在以後評職稱時,大家都是熟人,通過率要比其他院校的同學相對輕鬆一點。即便以後就業,國家重點院校畢業的學生基本佔據著用人單位的重要職位,你去面試時,面試官有很大概率是你的學長,或者和你的導師是熟人,你入職成功率也要高不少。



第二,考入其他院校就沒希望了嗎?總的來說,這句話有些片面。像985,211這些稱謂早已經過時了。中央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的部署,將985,211,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這就是雙一流!也就是說,國家不僅僅重點扶植重點院校,對於普通院校的優勢學科,特色重點建設項目不斷加強扶植力度。這個政策的推出,讓一些非重點院校優秀學科的老師看到了希望。以前他們總是抱怨向教育部申請資金十分困難,拿項目也競爭不過重點院校,即便自己的學科比重點院校優秀。所以,即便你沒考入國家重點院校也沒關係,非重點院校也有一流學科,其前途同樣不可估量!

第三,學習態度決定了你的前途。無論你考入哪一類院校,只要你敏而好學肯定會有所成就的。如果你認為考入國家重點院校以後就衣食無憂了,那也太天真了。這就好比賽跑,考入國家重點院校站在跑道最外側,起始位置領先於你。雖然他們距離成功的終點比較近,要想超越他們,自己就要更加奮力奔跑!

就說這麼多了,能拼盡權利考入國家重點院校就一定要拼盡全力。自己一時的不努力,只會讓你用更多的時間去拼盡全力。


雨默天邊


曾記得,我高一剛入學時班主任就勉勵大家:“辛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拼命考上985”,這句號我仍記憶猶新,我的大學經歷和畢業後的現實印證了普通大學與“985、211大學”重點大學相差懸殊。為何拼命考取985?我分析如下,看完你肯定會有觸動。

據教育部公佈我國共有高校(截止2018年3月)2,879所,211工程大學112所,僅佔3.8%,而985工程大學(39所),所佔比例更低不到1.4%,可見985大學處於高校金字塔的塔尖(頂尖院校),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辛苦才能擠上去。


一是名企招聘的現實要求

“985、211大學的畢業生請留下簡歷,其他院校畢業生不收簡歷”,或許大學四年的您,比別人努力十倍,獎學金證書、比賽獲獎證書一大堆,學習成績多麼優秀自信滿滿參加招聘,最後只得到一句:同學,你非常優秀,但是你不符合招聘要求,我們只招985/211高校畢業生。

二是我們和名校的學生差別在哪裡


三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有什麼樣的朋友圈



“史上最貴飯局”的大佬們,都有其頂尖名校學歷:


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進最好的高校,你的水平基本和大學同學持平。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並不是說二本就沒有前途,不過,要是可能的話,還是儘可能考上985、211大學。

因為,好的大學給你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和平臺,同時給你大量的機會和資源,而這些你在普通大學是比較難享受到的。


先說第一個吧,那就是money,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


公立院校的錢基本上都是來自於財政撥款,而不同大學的財政撥款數目是大不相同的。

看上圖,基本上財政撥款最多的學校也是那些排名靠前的985、211院校,清華、北大、武大、川大,等等。

二本多半是地方院校,他們的撥款可能更多地來源於當地政府。

所以,除非你去了一個很有錢的城市的大學,比如深圳大學,否則,學校獲得的撥款是比較少的。

錢少了,圖書館、宿舍、食堂、師資、設備,等等肯定都會受到限制了。

到時候,你就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圖書館和食堂了。

二、人脈資源

簡單粗暴看看校友牛不牛逼,看他們捐款嘛。

這是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

排行靠前的基本上也是清一色的985、211大學。

所以,以後千萬別說什麼好學校的照樣混不好,從概率意義上來說,好學校的肯定混得更好。

三、就業機會和資源

不說那麼多虛的,只要去看看各大學校的就業網站和平臺,看看名企校園招聘的宣講會都在哪裡進行就知道了。

比如成都這邊,基本上都是在川大、電子科大、交大、財大宣講,還有少部分在西華、成都理工等舉行(雖說對所有學校的學生都開放,但資源的差異,可見一斑):

除了畢業求職招聘,其他很多資源,比如名人講座和學術交流,甚至各種知名企業俱樂部、商業大賽,也是985、211院校的同學佔據了絕對優勢、享受了更加豐富的資源。


綜上,985、211院校有錢、有平臺、有資源,師資、設備、聲譽、人脈,甚至是圖書館和食堂都要好很多。


知道為啥要拼命考985、211院校了吧?!



馮起升


作為一個普通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用找工作時候遭受的白眼經歷來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拼盡全力去考985、211大學;

首先:第一大優勢,就是好找工作,找工作的時候機會多

記得我們那會找工作的時候,好的招聘會一般都只在985、211類院校進行宣講,我們都是倒幾個小時的車,起的大早去趕。運氣好一點的,還可以投個簡歷,參加一下筆試,很多時候,跑了幾個小時,連筆試的機會都沒有就被PASS了。因為有的單位,非985、211院校的簡歷都不收。即使你有滿腹才華,你連門都敲不開,根本就沒有展示的機會。

所以,好的大學找工作的時候是一個良好的敲門磚,可以為你帶來更多選擇的機會。

其次:學校的氛圍和周圍的人脈

說句實話,也不是說貶低普通學校的意思,畢竟我也是普通學校出來的。好的學校的氛圍真的不一樣,就像你在一個學校,大家都在玩,你跟著玩就會覺得沒什麼,反而如果你學習的話倒是像一個異類;但是在好的學校,大家都在努力學習,參加各種比賽,只有你一個人在玩,那麼你也趕緊像個異類。

而且,能夠考上好學校的人,最起碼自我約束能力等都是相對比較突出的,在大學好的氛圍下,更容易出彩。而大學時期的同學朋友,是你畢業後的最珍貴的社會資源,所以好的學校,身邊的人脈資源也會更優秀。

最後:學校的教育資源

一般985和211等重點院校的老師,至少都是985、211碩士及以上文憑,師資力量當然更雄厚。而且對於重點院校,國家投入的教育資金也更多,所以學校有更多的自己為學生提供各種學子資源及教學設備。

最後,在剛畢業的應屆生,大家都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985、211的學生總體來說學生能力會更強,所以用人單位更願意要重點院校的畢業生。


雲間雜貨鋪


985/211高校和普通二本三本的學生,思維方式和做事標準不同:

這種差距體現在《精進》這本書的一段話中:“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是致命的。”

另外一些普通本科畢業的學生,在高考時沒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而產生長久的挫敗感,大學的普通環境,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周邊同學不夠上進,他本身就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做事情的時候以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標準去對待。名校畢業生與校園文化緊密融合,更會嚴格要求自己。

985/211高校的學生比較容易擁有獨特的內在精神狀態

有些企業招聘只要985的畢業生,不僅是這層學歷的身份,更在乎的是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什麼叫做“內在精神狀態”呢?比方說,他應聘這個崗位,提出自己的期望薪資,他會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心甘情願投入工作,把工作當自己份內事去打拼,而不是隻為了拿高薪水敷衍工作,自我實現更容易讓他產生職業自信。這樣的內在精神狀態,是長期在一個好的環境下慢慢培養出來的思維和習慣,畢竟985高校會薰陶人以自律、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內在精神狀態不僅可以影響到他的一生,甚至可以影響幾代人


985/211高校的學生更容易進入知名企業

我之前看過張雪峰老師的演講視頻,他提到的一個現象讓我記憶深刻,他老家黑龍江那邊有個大學叫做齊齊哈爾大學,可是畢業季招聘現場根本就看不到知名企業到現場招聘,500強企業會去高校招聘,可是他們只會去名校招聘人才,你名校畢業才更有機會得到面試機會,才更可能得到一份比普通人高很多薪水的工作。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可是招聘時主動到名校招聘,而普通大學畢業生他得努力多久才能達到名校畢業生進入公司的起點?


學習氛圍不同:

我的本科大學特別普通,我就是那個經常抱著書本去圖書館一看就是一整天的同學。沒課我就鑽圖書館,但是我們班的同學很少泡圖書館,雖然泡圖書館不等於成績最好,最上進,但是學習氛圍真的特別一般,早晨室友在睡覺,我早起去看書,他們平時閒聊時就會故意說話酸我:“人家積極啊,每天一大早就去圖書館,看樣子準備再次衝刺清華北大”

有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網上曬的美國哈佛大學4點鐘圖書館的圖片,圖片中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很多人都在學習,圖片配文這樣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徵。

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這就好像很多人衝刺清華北大復旦南大是一個道理,國內知名高校在學業方面嚴謹、高要求,學生學習專業投入精力更多,考核相對比普通高校嚴格

特別想強調下:

985/211高校的學歷是很重要,但是沒有重要到一票否決的程度。有些城市的211大學比偏遠城市的985大學錄取分數線要高,比如上海大學比蘭州大學分數高,有一個小調查顯示,10個人中,7個人選擇了上海大學,因為上海是發達城市,各個方面都緊跟時代,資源豐富。上海人寧願選擇二本院校也不想離開上海去讀類似985高校的吉林大學


但是985和211還是有區分,之前看到新華社員工網上留言說:“我們新華社北京分社有四分之一的都是蘭州大學畢業生。相反,上海大學只有一個。985直接進入面試。211的上海大學還要三輪筆試才進入面試。殘酷的現實生活,競爭無處不在,你的選擇不同,面臨的考驗也就不同。如果你沒能衝刺到985,也沒進入211,只是普通本科的學生,你一定要做好付出更多汗水的思想準備工作。


985名校它的專業性很強,這是大家普遍承認的,但是你讀的專業並不是985高校的名牌專業,那你也不太佔據優勢。有些大學哪怕是三本,但是他們的名牌專業享受和名牌大學一樣的教育資源,最後綜合實力,誰強誰弱還真不好下定論。

希望企業招聘的大門能夠越來越寬敞,不分985、211,公平篩選簡歷,而不是看到非985/211直接把簡歷丟掉。給予大學生一樣的機會,最終看個人能力,用作品說話,我們可以接受分數的比拼,但也該比綜合得分!


(南方美舟: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我點個贊哦~關注南方美舟,私信我,送你一個驚喜大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