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芒果: (Mangifera indica)芒果为漆树科植物芒果的成熟果实。原产于热带地区,有的为鸡蛋形,也有圆形、肾形、心形;皮色有多种:浅绿色、黄色、深红色;果肉为黄色,含膳食纤维,味道酸甜不一,有香气,汁水多而果核大。芒果集热带水果精化于一身,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芒果

芒果也叫做望果,即取意“希望之果”,果实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A成分特别高,被誉为“热带果王”。

芒果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至今,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见到芒果树的叶、花和果的图案。印度教徒认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爱神卡马德瓦的五支箭,用芒果来供奉女神萨拉斯瓦蒂。

一般认为,第一个把芒果介绍到印度以外的人是中国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这样的记载,而后传入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直到18世纪后才陆续传到巴西、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芒果

海南的热带气候环境是种植芒果的理想之地,种植芒果的历史也比较悠久,早在唐宋年间就已盛产芒果。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来到海南就被这种好吃却难结果的水果产生了兴趣,并极力向元世祖推荐海南芒果的美味,一时间大多数人都以吃海南的芒果为时尚。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中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其中特别提到了海南岛美味的芒果,因此也被许多欧洲人把他叫做“芒果菠萝”。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到海南补充给养,除了各种水果外,每只船上还装上了大量的海南岛产的芒果。每经到一个沿途国家,送礼物时都特别不忘送上几个芒果,当时人们把芒果视为祥和、友好的象征。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芒果

在1968年,巴基斯坦代表团送给毛泽东主席“一篮芒果”,于是将芒果送到全国各地巡展,让毛主席的关爱传遍大江南北。芒果传到哪里,哪里就大张旗鼓地欢呼迎送,其规模堪比现在奥运传递火炬。芒果本身不易保存,送不了几站就变质、坏了,自然有碍观瞻。于是就用蜡做成模型,全国巡展,而为了使芒果更加宏大壮观,又将芒果模型放大制造,有的大得像冬瓜,又圆又扁的一团,就连出产芒果的地方的人都认不出这就是芒果。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纪念意义的芒果

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时,看见印度有一种芒果长得很大,于是向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要了几个带回国,并指示琼西育种站(原大岭农场)进行培育试种。那几个大芒果被吃完后,核被放进竹筒里,再放上一些土,用飞机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转运到海口,然后从海口用车接到育种站。育种站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挖了80厘米深、80厘米宽的大坑,放进种子后,再上了肥,并派专人管理。芒果树后来长得很高,结的芒果最大的有五斤重,一个芒果要卖到好几十元钱。后来周总理出访菲律宾时,又带回一些鸡蛋芒,也在育种站引种。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鸡蛋芒

目前海南芒果中最著名的是昌江芒果。在昌江的山村黎寨、路边、田头地块,依然散落上千株百年树龄的老芒果树,当地人叫土芒,味香浓郁,只是纤维多。在饥荒和粮食紧张的年代,黎胞采摘它的果实做菜,解决温饱,维持生命,黎族同胞亲切地称它为“生命树”。

一篇短文 , 读懂芒果背后的故事 .

生命之树

昌江芒果真正成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引进良种芒果品种,与传统的土芒,引种改良后的芒果果形美观,果皮光滑,无斑点,果肉多汁,味道香甜,酸味适中,并且营养丰富。而且海南还拥有着我国非常稀有芒果品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