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ofo 被賣身滴滴?是“傳言”還是“預言”?

在6月25日凌晨,有消息稱,昨日晚間ofo已經賣身於滴滴,隨即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回應稱,作為董事會成員,並沒有聽說這個事情。

雖然滴滴方已經間接的否認了被收購的傳言,但是,無風不起浪,無根不長草,ofo現在所處的局勢用“岌岌可危”四個字來形容並不過分。

在此之前,大眾關於對ofo未來的發展預測,一直都存在兩種猜測:

1、被摩拜合併;

2、賣身給滴滴。

而如今摩拜已經被美團收購了,現在又瘋傳ofo已賣給滴滴,小編突然想起了朱嘯虎曾經說過的關於ofo未來發展的一句話:“ofo最不濟的情況就是賣給滴滴

所以,

為什麼要賣給滴滴?

現在ofo已經發展到最不濟的局面了嗎?

ofo 被賣身滴滴?是“傳言”還是“預言”?

ofo與滴滴的長期拉鋸戰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滴滴就開始參與到ofo C輪與D輪的融資中。

2016年9月,共享單車項目ofo宣佈完成獲得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C1輪戰略投資;

2017年3月,單車平臺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其中滴滴跟投;

2017年4月,滴滴APP接入了ofo,並單獨設置【ofo單車】版塊;

2017年7月,ofo小黃車宣佈完成超過7億美元新一輪(E輪)融資。滴滴繼續跟投;

2017年11月,原滴滴三名高管入職ofo,但是沒過多久就被宣佈休假,也有外界猜測雙方管理層存在矛盾。

也大概是從這時候開始,ofo與滴滴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不久之後滴滴宣佈託管小藍車,並且滴滴APP內的【ofo單車】版塊更改為【單車】,同時接入了小藍車與ofo兩個業務,可見,滴滴的目光稍有變動,不再只著眼於眼前的ofo,而是整個共享單車市場。

經過2017上半年滴滴的不斷投資,已經佔據了ofo 30%的股份,可以稱為ofo最大的股東,再加上滴滴本身創建共享出行生態的計劃,收購ofo的想法一覽無餘。

並在這之前,頻頻傳出滴滴積極洽談收購ofo的事宜,但是因為戴威團隊一直強勢表態,表示ofo堅持獨立運營,所以一直沒能談攏。之後ofo表示消息並不屬實。

(ofo:收購可以拒絕,但是面子我不能不要啊!ofo 被賣身滴滴?是“傳言”還是“預言”?

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阿里巴巴


到目前為止,共享單車行業在盈利問題上一直沒找到突破口,“燒錢”已經成為了共享單車的代名詞,而那些跟風而起的企業也因為資金斷裂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雖然小藍車被滴滴託管,但是之前產生的資金問題,仍然由小藍車自己承擔。

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ofo能“衣食無憂”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滴滴這個大企業的背書,才能獲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

也許,在滴滴不斷加大投資金額,並當上持有30%股份這個大股東的身份的時候,即使ofo對於被收購這件事上態度強硬,但是,只要ofo一直處在盈利難、不斷虧損的狀態,接受他們的收購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但是,天公不作美,半路突然就殺出來個程咬金:阿里巴巴。

2017年4月,ofo宣佈獲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ofo和螞蟻金服雙方都沒有公佈這一輪投資的具體金額;

2017年7月,ofo小黃車宣佈完成超過7億美元新一輪(E輪)融資,阿里領投;

2018年3月,ofo小黃車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阿里繼續領投。

如今,ofo最大股東由滴滴易主為阿里巴巴。

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哈羅單車可是阿里巴巴的親兒子,當時哈羅單車一推出,就得到了阿里的極大支持,並且全國範圍內的用戶,只要芝麻信用達到650分以上,就可以“免押騎行”。

共享單車“全國免押金騎行”的模式哈羅是先例。

所以阿里現在是一邊重推哈羅,一邊又高額投資ofo.

關於將來是否有合併計劃,還是一起進軍共享單車市場,阿里粑粑套路確實讓人難以捉摸,不過,現在我們可以想到的是,滴滴如果堅持收購ofo,要面對的困難不僅僅是如何說服ofo團隊,還得從馬雲那裡拿到通行證。

ofo堅持自主運營,是天真還是實力?

從去年開始,就傳出摩拜、ofo資金鍊出現問題並挪用用戶押金、退款難的風聲,之後兩家雙雙聲明押金退還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對於資金問題並未給出正面回答,這種避重就輕的態度,可想而知,資金緊張是必然存在的。

雖然ofo自2017年開始瘋狂融資,但是共享單車市場水深火熱,想繼續佔據市場頭把交椅的位置,最大的還是資金上的問題。

  • 今年的3月份從查詢工商信息得知,ofo創始人戴威已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了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 支付寶信用免押金也從全國範圍逐漸縮小,從今年5月底開始,ofo相繼取消了20座城市的信用免押金,僅剩下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杭州5座城市。 到6月據,ofo進一步取消了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五個城市的信用免押。

  • 2018年6月開始,ofo在部分城市區域調整了車費收費標準,採用起步價+分鐘+里程的計費標準。1小時內最高收費2元,未滿2元則按照起步價+時長費+里程計算。使用時長超過4小時,全部收費10元。以此計算,用戶僅騎行3分鐘,就要收費2元(起步價0.5元+0.5X3分鐘=2元)。

緊接在6月初,ofo被相繼曝出高管層領導辭職、資金鍊斷裂、押金退款延遲、員工工資被拖欠的情況,ofo不改常態,仍稱這次為“故意集中抹黑”。

不管怎麼樣,這個仍然堅持當初夢想、有野心的ofo,正在走下坡路

共享單車市場局面發展越來越大,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人人都想獨大。

阿里巴巴與滴滴對共享行業的窺視,以及一直極力想擺脫滴滴自主運營的ofo,在這樣尷尬的“三角”局面中,ofo如果仍然堅持獨善其身的觀點,那今後要面對的阻力想必只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